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們在已往的文献里,找到所謂耀州窰的記載有: 1.宋燒青瓷器,仿汝而色質均不及汝。(輟耕錄:陶錄) 2.出青瓷器,謂之越器……然極麄樸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老學庵筆記) 3.耀州陶匠創造一等平底淺椀,狀簡古號曰小海鷗。(清異錄)  相似文献   

2.
<正>龙泉窑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场,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史上的高峰,代表了中国青瓷发展的最高水平。南宋龙泉窑集古代青瓷生产工艺之大成,所创梅子青、粉青为青瓷釉色之冠,釉色如冰似玉,洁净莹泽,耀青流翠,为世所珍。冯先铭称赞:"它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宋代龙泉青瓷的每一个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釉色所倾倒。"国家博物馆藏龙泉窑青瓷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3.
马争鸣 《收藏家》2002,(4):10-14
近几年来,在杭州地区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高丽青瓷残片标本,这些青瓷标本主要有两类品种:翡色(刻花)青瓷和镶嵌(黑白花)青瓷。翡色青瓷之名源自北宋徐竞所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镶嵌青瓷一名可能是日本学者所取。翡色青瓷釉色清莹透澈,青翠靓丽,釉面柔和光润;胎体细腻工整,胎色呈灰;花纹潇洒秀美,线条刻划流畅,图案丰富多彩;工艺制作异常精美。其突出特点是它釉色青翠靓丽,非常迷人。镶嵌青瓷则完全不同于前者。它独特的镶嵌技法是先在瓷胎上刻出花纹轮廓,再填以黑白两色花纹,经修整上釉后一次烧成。在青绿釉的底色上,黑白相间的花纹图案,产生出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它与已知的中国传统青瓷的风格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以及激光拉曼分子探针等测试技术对唐代和五代典型耀州青瓷残片釉的显微结构构造以及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依据众多的微构造参数和化学组分特征对各时代青瓷的烧成温度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耀州青瓷的烧成温度均在1200℃以上,唐代的约在1220-1270℃,而五代的则在1260-1310℃。  相似文献   

5.
历代耀州窑釉料渊源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名瓷窑。为了探讨历代耀州窑釉料之间的渊源关系,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技术测定古耀州瓷釉样品和耀州窑博物馆附近粘土矿样品中29种元素的含量,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唐代的黑瓷釉原料产地非常集中,矿料成分单纯。宋代青瓷釉料配方比较稳定,五代青瓷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金代月白釉料成分和宋代青瓷釉料接近。唐三彩蓝釉料与其他耀州瓷釉料来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越窑花口盘     
越窑是我国著名瓷窑,主烧青瓷,始创于至今约二千年的东汉时期,历经三国、晋、南北朝到宋代结束。唐人陆羽《茶经》记载:“碗,越州上,鼎州交次,……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可见越瓷在唐代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后世所青睐,叹服为”李唐越器人间无”。  相似文献   

7.
赵文军 《收藏家》2000,(6):44-46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说明汝窑在接受宫廷指派的任务,烧造汝官窑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  相似文献   

8.
耀州窑青瓷的故乡在今陕西省唐长安故城以北的耀昙(宋属耀州)铜川市(宋属同官)黄堡镇。这个耀州窑,从唐代即已大量烧制日用瓷器,供民间使用,其品种有黑釉器、白瓷、青瓷、茶叶末釉、白釉绿彩、釉下彩、素地黑彩、白釉褐彩等诸多品种。至北宋时期则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并在瓷器上采用刻花、印花、剔花和镂孔等多种装饰技法。其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9.
一、前 言 浙江省在唐代以前以绍兴,上虞等地为中心的越窑,已烧制青瓷,但受到众人称誉,烧制质量极高的青瓷制品,则是中唐以后的事了。顾况在《茶赋》中称青瓷为“越泥似玉之瓯”。另外,有关越窑青瓷的最著名的记述,即在《茶经》中陆羽认为“瓷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其次,从8世纪中期到9世纪末的很多诗文中,越窑青瓷都得到了赞赏。不久,质地优良的越窑青瓷,就以“秘色青瓷”称谓。  相似文献   

10.
<正>"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是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一位名叫张隆的文人在撰写赞颂被皇帝敕封为德应侯的耀州窑窑神的《德应侯碑》中对耀州窑瓷器精湛工艺的最为贴切的表述和赞美。宋代耀州瓷器因其精巧秀丽的造型、典雅温润的釉色、丰富多样的纹样、美观合理的构图、新颖多变的装饰手法、娴熟精妙的工艺技巧而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一、耀州窑瓷装饰纹样的特色与发展宋代耀州瓷的装饰手法比较多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4,(11)
2007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汾阳市博物馆在汾阳市胜利西街发掘了一座砖室墓(编号M3)。墓室出土有瓷器、陶器、陶俑及墓志。墓志志文显示,墓主人为曹怡。曹怡及其祖上均为介州萨宝府的中低级武官,地位不高。墓葬中出土的青瓷梅瓶和青瓷龙柄鸡首壶形体硕大、釉色光亮、器形规整,显示出曹怡与众不同的粟特人身份。曹怡为西域"昭武九姓"中曹国人后裔,曹怡墓是山西汾阳首次发现的唐代粟特人遗存,该墓的发现为研究隋唐时期汾州、介州地区粟特人及唐代山西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越窑青瓷是我国青瓷的鼻祖,她从烧制原始青瓷开始到东汉创烧成熟瓷器,至北宋中晚期衰落,历经几千年.越窑的衰落引起考古学界和古陶瓷研究者的关注.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笔者不揣浅陋,就这一问题也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最早研究这一课题的是我国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陈先生在三、四十年代的《瓷器与浙江》、《越器图录序言》等著作中提出“……嗣后忠懿归宋,不复需要此巨量越器之贡进,益以赵宋诸帝力戒奢侈,禁用金饰,恐怕越器就以这种情况而衰落下去,本来越器之大量生产,以及可以做到这样精妙,是完全由于吴越王的促进,以后衰落,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是越窑空前繁荣的时期,窑匠们以其神奇精妙的构思和炉火纯青的技艺,烧制出无数造型别致、装饰靡丽、釉质青润的瓷器,备受朝野青睐。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将越窑青瓷的釉比作“千峰翠色”。五代人徐夤的《贡余秘色茶盏》诗,则用“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等华丽的辞藻来褒誉之。当这些能工巧匠和文人雅士悄然退入历史帷幕时,随之带走了“秘色”的真实含义,留给后人的只有那不可再造的越瓷精品和聚讼纷纭的“秘色”之谜。  相似文献   

14.
瓯窑是指分布于温州瓯江流域的青瓷窑址,也指古代瓯窑生产的青瓷瓷器,因瓯江和温州的简称"瓯"而得名。瓯窑创烧于东汉中晚期,是浙江乃至中国最早的青瓷窑口之一,是越窑系中一个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青瓷窑口,目前已知的古窑址就有200多处。古代瓯窑的窑火从东汉经三国吴、西晋、六朝一直连续燃烧到唐宋时期,薪火相传越千年,随着瓯江上游龙泉青瓷和相邻闽北黑釉建盏的异军突起而渐趋衰落。瓯窑之瓯,不但是地域学概念,而且也是我国古窑中唯一的器物学概念,即瓯器,其中包括饮茶之器(茶瓯)和饮酒之器(酒瓯)。唐宋时期的"茶瓯"曾在浙南闽北大放异彩,并与中国的茶文化和唐诗宋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凤昇  段方 《收藏家》2009,(10):18-20
耀州窑是我国的历史名窑,耀瓷不仅在民间有广阔的市场,也曾被当时宫廷、官府看中,令其作为“贡品”上贡朝廷作御用器。宋代王存《元丰九域志》有耀州华原郡上贡瓷器五十事的记载。《宋史·地理志》陕西条载:“耀州……宗宁户一十万二千六百六十七……贡瓷器”,前后约有数十年上贡历史。在耀州窑遗址发现的五代时期的“官”字款标本、宋代的龙风纹残片以及有些器底刻划“龙”字标记的器物,  相似文献   

16.
东北、内蒙古地区耀州窑青瓷的出土,集中于辽、金两个时期。出土耀州青瓷的辽墓,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且时代绝大多数在1020年代之前。这些青瓷类型有碗、盘、注壶、盏托等,与五代宋初耀州窑址青瓷产品造型、釉色、装烧特征相契合。这些青瓷或是通过五代对契丹的贡奉或贸易流入辽境的。与辽代比较,东北、内蒙古金代耀州青瓷发现的数量虽然少了很多。但是从流布的地域上,则比辽代有所扩大,这反映了金代各窑场产品竞争与流通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概况洪州窑遗址主要坐落在今天南昌(古洪州)南30公里的丰城境内。纵横20余公里窑址连绵,延烧时间从东汉至晚唐五代历经800余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中一个著名子窑口位于抚州红旗桥镇的宜黄河岸边。目前,考古学家已在10多个省市发现过洪州窑青瓷遗存,出土了许多洪州窑青瓷精美之器,足以证实当时洪州窑青瓷生产盛况空前。陆羽《茶经》中指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  相似文献   

18.
1976年3月初,浙江德清县新联公社新联大队的社员,在平整土地兴建校舍时,于"皇坟堆"发现了一批原始青瓷器。 "皇坟堆"在德清县新市镇东北约4公里,是一个直径约50米,高出水田约4米的小土堆。土堆上另有一座汉代土坑墓和一座有东晋咸和二年墓砖的券顶砖室墓。根据当地社员介绍,这批原始青瓷,排列有序,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东汉浙江的越窑青瓷是中国最早发明的瓷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尽将青瓷釉色之"千峰翠色"的绝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驰名中外的龙泉青瓷则是在越窑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柴窑,历史上惟一以君主姓氏命名的瓷窑,同时,也是惟一一个久已被历史的尘埃深深掩埋得踪迹全无的官窑。自明人张应文:“论窑器,必日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之浩叹而后,就再无人敢指证何为柴窑之器了。于是,在中国青瓷蔚为大观的名品佳器中,随着“秘色瓷”玄奥且令人向往的神话被法门寺出土的账册上寥寥数语一举洞破后,便惟有达“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柴窑器,普天之下竟连一件公认的标准器都没有,竟真的令人既不可望,又不可及的摸不着边际了。自柴窑被众口一词地认定必在郑州左近以来直到前不久,赵青云先生从柴窑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