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下半叶盛行的现代化理论是50年代的美国社会学家首先提出的。他们以当时的美国社会为模式,树立了一系列衡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标准,为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在许多以此理论为指导的发展项目失败以后,英美社会学家倾向于将现代化理论历史化,研究的重点由现实中的发展中国家,转向现代西方的形成与发展史,即18世纪晚期以来(或更早一点,16世纪以来)欧洲与北美的历史。在六七十年代,联邦德国的社会学家与社会史学派将英美的现代化理论引进联邦德国史学界,特别是引进德国近现代史(即德国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沈颂金 《华夏考古》2001,(1):102-109
考古学(Archae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即研究古代或古代事物的一门科学.17世纪后,其涵义稍有改变,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进行的研究.严格说来,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但这仅为狭义考古学的定义.广义考古学是指对考古调查发掘所发现的一切遗物、遗迹,包括对各种动植物、矿物等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有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上述为传统意义上的考古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考古学家采用放射性碳十四测定年代法、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系统等先进科学方法,发展了一种更加精确的技术,应用于古代人类制品的研究.这些现代技术根本上改变了对历史证据的看法,标志着考古学从研究文化史到研究文化发展过程的转变,这便是"新考古学".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和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是编制和实施地区国土开发整治规划阶段;80年代中后期是编制和实施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阶段;90年代是编制和实施大经济区区域规划阶段;2000年至今是编制和实施不同层级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衔接的区域规划阶段。中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和演变彰显了区域规划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区域政策体系、促进  相似文献   

4.
庞卓恒先生的历史比较研究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树栋 《史学月刊》2006,4(4):89-95
庞卓恒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也是我国历史比较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在历史比较研究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发表了大量的著述。历史比较研究的历史观与方法论、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中西历史文化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是他在历史比较研究领域重点探讨的几个方面。他的论著在二十多年来我国历史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林德 《神州》2012,(31):229-229
自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司法会计理论至今已有60余年,但由于真正从事司法会计专题研究的人员较少,司法会计理论在我国发展非常缓慢。自1985年我国检察机关重新开展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司法会计实践在我国已发展20余年,期间,司法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实践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司法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抓住平时重点关注的几个略作总结,并提出一些自认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教育病理学的研究在我国经历了引进和借鉴阶段(1995年以前)、移植和建构为主题的发展阶段(1996~2002)以及深化和应用为主题的独立发展阶段(2003年以后).而临床教育学在中国却鲜有提及,但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一股“临床教育学”的研究热,该理论主要是针对“教育病理”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系统研究.本文从日本临床教育学与教育病理学的根源入手,将教育病理学与临床教育学做出划分,探寻其异同并分析其对我国教育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弗兰克·安克斯密特(FrankR.Ankersmit1945—)就以其诸多著述和不断创新的理论成就,逐步成为当前欧美学界引人注目的史学理论家。在继海登·怀特之后,他推进了叙事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成为这一阵营中影响仅次于怀特的领军人物。近十余年来,安克斯密特又致力于开掘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8.
盛志伟 《黑龙江史志》2007,(7):47-47,49
<正>一、人本思想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来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初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等人在工厂管理实践中倡导科学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来,在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进行了十三次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各种遗物。文章尝试对阿斯塔那古墓出土陶(泥)灯的型式分析入手,探讨阿斯塔那古墓出土陶(泥)灯的发展演变规律,从而建立起陶(泥)灯发展的时空框架和标型器。  相似文献   

10.
绿色和平主义(Green peace),又称绿色政治(Green politics)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新兴的政治思潮,绿色运动(Green movement)的意识形态,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依赖极为活跃,对西方政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主流政治思潮提出了挑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党已经遍布欧美各国,包括日本等东方资本主义国家,其思想理念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广全 《人文地理》2005,20(2):21-24
近年来,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正处于由资源型向加工型转变阶段,几乎成为当地政府,乃至专家的共识。但是,对比数年来东北地区资源型工业和加工型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基本建设投资、更新改造投资的变化表明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类型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之所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资源型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资源型产业潜在的效率增长空间因技术改造获得迅速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增林  许旭 《人文地理》2008,23(2):106-112
90年代后期,中国海洋经济增长迅速,但区域差异呈现增大的趋势。文章分别从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入手研究不同尺度的中国海洋经济空间差异。在研究中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塞尔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海洋经济的省际差异以及北、中、南三大地带内及地带间差异的演变趋势。绘制罗仑兹曲线来反映海洋产业的空间集聚扩散情况。并指出出现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禀赋、产业空间集聚、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倾斜以及历史基础等方面,最后提出缩小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且研究成果丰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研究、时间演变研究、趋势预测研究和形成原因研究。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提出了6个方面的展望:加强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城市及小尺度地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预测和预警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动力机制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方依附感原理的景区旅游竞争力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三十年来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景区旅游竞争力成为旅游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景区的游客和当地居民,以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和态度、游客的旅游体验为基础,从人本主义的微观认知方法论角度,分析了景区旅游竞争力的构成,然后以地方依附感原理为基本研究视角,阐释了旅游意象与旅游地点感、地方依附感原理下的景区竞争力的本质与关联机制,构建了景区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期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北京城市空间扩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玲  沈体雁 《人文地理》2003,18(1):66-69,8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类型的高新科技园区应运而生,研究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有时代意义。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发展知识经济的基地,在科技园区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用地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入手,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在北京城市空间扩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将加速北京向郊区化方向发展,同时吸引高素质人才聚集西北地区,其中心区有可能成为北京城市的副中心,从而促进北京大都市多中心格局的形成,同时诱发产业轴线空间发生战略性转移,使得西北-东南轴向成为北京大都市最重要的空间扩展轴。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市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能力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评估指标和实证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组合方法,对我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能力及区划进行了因素分析和分类的综合集成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区位论:概念、理论及研究框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战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服务化进程加快,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服务业区位理论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业区位理论体系。从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出发,在区位过程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服务业的特性及分类,提出了由一般服务业区位理论和服务业行业区位理论构成的服务业区位理论研究框架。在服务业区位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阐述了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基础理论,初步构建了由经济区位因素、空间区位因素、信息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构成的服务业区位因素钻石模型,并探讨了服务业区位选择及区位模式的研究思路。结合所建立的服务业区位理论体系,提出了服务业区位的实证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转移概念出发,对产业区域转移实证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以及不同区域尺度研究结果进行梳理。认为根据已有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中国产业转移发生情况的基本结论:①中国在整体上以及东中西部和四大板块之间只有较少的相对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产业转移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中西部转入东部,资源依赖型产业从东部转入中西部。③东部地带各省份之间的产业转移相对规模较大。④东部地带各省份内部的产业转移相对规模更大。⑤不同区域尺度上产业转移实证研究结果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对国内产业转移实践引发的梯度理论、产业转移滞缓原因、政府参与产业转移作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志刚  唐相龙  李斌 《人文地理》2004,19(2):22-24,34
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文章从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入手,以豪斯道夫(Hausdorff)维数为依据,借助Zipf公式,对甘肃省陇东地区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维测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说明分形理论适合陇东地区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的测算分析。在分形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区城镇规模结构的分布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①首位城市规模不突出,其经济带动和功能辐射力量薄弱;②中间位序的城镇分布过于集中,人口分布显得比较均衡;③陇东地区城镇体系建设缺乏区际空间规模结构的发展。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陇东地区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省际边界区域中心城市的构建:怀化个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冷志明  易夫 《人文地理》2008,23(3):74-78
省际边界区域应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扩大边界区域"中心市场"的质量和数量,发挥省际边界区域的扩张效应,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怀化具备成为湘鄂渝黔桂省际边界区域的中心城市的前景,应积极推动边区经济协作向深层次发展;加快发展步伐,构建区域增长极,大力推动企业跨区兼并、收购和联合,制定政策法规,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