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从历史的、科学的,或是艺术的任何一种角度来说,山西省应县城内的佛官寺释迦塔——辽道宗清宁时期竣工的大木塔,都堪称是中华瑰宝。似是不负重望,1974年7月28日在第四层主像内,辽代末年填充的佛界宝物出世:罕见的辽代刻本、写本、书  相似文献   

2.
有辽一代,崇佛之风甚炽,密教于此时迅速发展,由此形成"密教振兴,显密结合"之辽代佛教宗派特点。七佛造像渊薮久远,随着七佛信仰的传播而逐渐形成和发展。从诸多辽塔七佛造像个案入手,探讨密教对辽代七佛造像体系的巨大影响及七佛与密教陀罗尼经咒的关系,从而揭示出辽代七佛信仰的护世护法功能及现实功利性。  相似文献   

3.
199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刘家大院墓地,共清理墓葬11座。墓葬形制有竖穴土坑墓、土洞墓、石室墓、石室木椁墓、土坑木椁墓、土坑木棺墓六种形制。随葬品不多,有瓷器、陶器、骨器、铁器等,其中黄釉鸡冠壶上饰迦陵频伽图案,图案精美,是辽代釉陶精品。墓地延续时间较长,从辽代早期到辽代晚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朝阳北塔浮雕的图像内涵和造型特征,并考察了其历史背景和影响。辽重熙十一至十三年,在该塔外面新制作了金刚界四方佛、八大灵塔和供养菩萨等浮雕。作者通过对这些图像题材和造型的分析,认为该塔浮雕组合表现了以毗卢遮那佛为中心的金刚界曼荼罗,融合了新的八大灵塔信仰。其中,金刚界四方佛的五佛冠体现了辽代独有的造型特征和宗教意义,而八大灵塔基于与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结合而盛行的辽代独有信仰,其塔名来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另外,该塔供养菩萨像反映了金刚界密宗的原则和信仰。通过供养菩萨手持之莲花枝柄香炉,可知这种器型由辽传播至高丽的历史事实。最后,作者分析了辽宁朝阳地区的宗教发展历史和朝阳北塔对其他辽塔的影响,认为朝阳北塔浮雕当为辽代金刚界密宗复兴的开端,对八大灵塔信仰在辽境内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牧 《收藏家》2007,(6):39-44
(三)铜佛牌在辽、金时期还有一种类似于线刻铜镜的铜佛牌,如在《中国文物报》上曾介绍过一面辽代的长方形铜佛牌(23×15、厚0.2厘米)(图17),背部有如铜镜一样的钮。线刻画的正中为佛坐像,根据榜题为药师佛,手印系密宗系列。  相似文献   

6.
本文据辽、金时期的金石文献对涿州云居寺做了初步考证,认为该寺始建于隋唐,辽代最为兴盛,金元至明代屡有修缮,香火未绝,清初开始废弃、荒圮。现存的云居寺塔建于辽道宗大安八年,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塔名为释迦佛舍利塔,辽末在塔侧地下秘藏有石经。  相似文献   

7.
首都博物馆藏辽代“杜家”款绿釉璎珞纹净水瓶,出土自北京密云冶仙塔遗址,是辽代北京地区重要的考古文物。从该件器物的出土地点、器型渊源、装饰元素以及烧制工艺,可以窥见辽代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兴盛,以及该件文物所体现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所谓辽代釉下黑花器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以往关于辽代陶瓷的著述中,釉下黑花[包括青(绿)釉釉下黑花和白地黑花]往往被认为是辽代晚期受北宋磁州窑影响而生产出的新品种,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目前为止被认为是辽代釉下黑花产品者主要有如下几例:1、传辽宁沈阳大东边门外辽开泰九年孙允中石棺墓出土的青釉黑花梅瓶;2、内蒙古巴林右旗林东镇西门外墓出土的绿釉黑花瓶;  相似文献   

9.
釉陶     
正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铅釉陶的成功制作,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等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但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墓葬中出土的铅釉陶器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层银白色光泽,有人误称为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寿县出土了两件汉代绿釉陶模型,简介如下。绿釉陶楼 1975年秋寿县迎河区东汉墓葬出土(图一)。通高98厘米。共四层,各  相似文献   

11.
绿釉陶灶(汉代),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绿釉陶灶修复前灶门残为四块,且有两处不规则的缺失。在前壁右边沿偏上的部位有一处磕碰口且脱釉的状况。灶体上大火眼口沿上分别有两处不规则的缺失。一小火眼口沿上有一面积为的不规则缺失。在灶面的右边沿处有一磕碰口且脱釉的状况。为使该绿釉陶灶恢复原貌,并得以稳定保存,对该器物进行了断碴清理、粘接、填缝、补缺、修型、批腻子、着色做旧等一系列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2.
辽墓初探     
辽墓是辽代考古文化的重要遗存,是研究辽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清理挖掘了大批辽代墓葬,已发表材料的墓葬达二百余座。其中不少墓葬出土遗物丰富,并发现具明纪年的墓志,为辽代考古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本文拟以这批已发表的材料为基础,对辽墓的分期、类型、壁画、葬俗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1989年,文物部门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庆州古城内的辽代白塔(释迦佛舍利塔)进行抢救性维修时,发现塔刹内藏有一批辽代佛教文物,其中包括纸本佛经经卷246件(幅)、经书2册[1]。这批密藏是继应县木塔、天宫寺塔发现辽经后的又一重大新发现,对于研究辽代雕版印刷和造纸技术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有关庆州白塔佛经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雕版印刷和佛经装帧方面,对于佛经用纸及佛经印刷的细节考察尚未开展或不够深入。为进一步研究辽代造纸技术的源流,挖掘庆州佛经印刷品的科学价值,并由此开展对文物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文物古迹为依托,山西的旅游业和商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应县木塔前美丽漂亮的商业街就是一例。 我国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名塔山西应县木塔,高67.31米,直径30米,巍峨壮观,富丽无比,耸立于城内西北佛宫寺内,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此塔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建成,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塔身为楼阁式,平面为八角形,整体  相似文献   

15.
辽代瓷器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契丹传统陶器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对契丹最具特色的传统陶器的排序与编年的研究,不仅了解了契丹陶器发展演变的脉络,同时辨识出远在建立辽王朝之前的契丹遗存,并确认了其同鲜卑遗存的一定联系.契丹陶器的演化表明在建立辽代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技术工艺的发展,传统陶器逐渐被釉陶或瓷器所替代,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6.
综论宋三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三彩是一枝盛开的奇葩,它以那斑斓绚丽的色泽和栩栩如生的造型,深得人们的赞誉和喜爱。然而,对于唐三彩的直接继承者——宋三彩,论及者却甚少,《中国陶瓷史》一书仅见寥寥数语。本文拟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材料,试对宋三彩作一综述,抛砖引玉,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兴趣和重视。一、宋三彩的发现与烧造年代在中国陶瓷史的研究_t,辽三彩已经成为专门术语,特指辽代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而宋三彩一般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①。本文同意把与南宋并存的金代生产的三彩器划人宋三彩范畴。除国内一些博物…  相似文献   

17.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1964年出土于陕西省潼关吊桥镇,是一级文物。四川汶川5&#183;12地震致使其在陈列柜内倒翻,断裂为70块碎片,为了能够重新展览该件珍贵文物,必须对其进行修复。本工作在东汉绿釉陶孔雀灯每件碎片(块)的现状调查记录的基础上,通过陶胎和修补材料的XRF、SEM分析,制定了修复方案。采用预加固、清洁、拼对、黏结、补全、补色等措施,完成了复原性修复工作。修复后的东汉绿釉陶孔雀灯已能够达到陈列展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辽代佛塔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以时间为主线,将辽代佛塔研究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详细阐述了20世纪初日本学者、20世纪前期中国学者以及上世纪后期至今当代学者对辽代佛塔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内外学者从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佛教内涵、艺术特色等角度对辽代佛塔的看法和观点,理清了辽代佛塔研究的脉落,并简要讨论以往主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辽代佛塔。  相似文献   

19.
一 辽代的白釉器*,包括低温铅釉陶器和高温石灰釉瓷器两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窑①、巴林左旗南山窑②,均以白釉陶器为主要产品.这些白釉陶器的胎,使用了含钙量高达26%以上的石灰质粘土,由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普遍呈现砖红色,胎釉间施加的一层白色化妆土使透明釉呈现为白色③.两处窑址还见有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白釉绿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北部及辽宁省西部的辽代墓葬发现的白釉刻花填绿彩器,推测也是来自这两处窑场④. 辽代的窑场,深受河北省唐代以来以白瓷著称的邢、定二窑的影响⑤,普遍以高温石灰釉白瓷为主要产品.  相似文献   

20.
规模最大的大雄宝殿,庄严无俦的七佛彩塑,全国仅存无几的辽代建筑彩画,三者济济一堂,成就了奉国寺独独一无二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