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莹 《神州》2013,(1):196-196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没的眼睛。艺术作品中的美,都蕴藏在我们的平凡生活之中。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更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知、发现和领悟。水彩画有了水的“灵性”和品格,使水彩具有一些鲜活、潇洒的艺术魅力,水彩画家就可以把水彩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语言。但水彩作品的整体思想性较弱。多数作品迷恋于“水”与“色”的形式感,不重视水彩艺术创作的思想内涵和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西戎在80年代初曾写过几篇介绍他创作生活的文章,现从中选发4篇,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的旅游观     
跟团还是不跟团? 基本上,现在的背包客和驴友们对组团旅游都比较深恶痛绝,或升华为不屑: "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但我对此并不大痛恨。事实上,我每年都有一两次机会跟着团去国内一些有名的景点。我觉得住酒店,坐大巴,然后跟着导游姐姐后面转转也挺爽的,我更愿意将之称为"出差"。 自己真正意义上的自助游是大二的时候,借了同学一个照相机,背着个小书包,一个人跑到安徽的歙县和黟县去看看那里保留下来的清代古建筑。还清楚地记得去黟县宏村时,搭了当地一个农民的农用车,我坐在副驾驶位上,脑袋后顶着一捆甘蔗,身边又有鸡鸭若干,我抱着司机的小孩,小孩一边努力地啃着一只硕大的梨,梨汁和鼻涕直滴落到我的膝盖上。司机是个豪爽之人,一边用安徽话和我讲话,声音要盖过发动机而  相似文献   

4.
我的师德观     
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很好的做到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要有师德。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教师的职业操守要求更加严格一些,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些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形成阶段,对人和  相似文献   

5.
我观步辇图     
丁羲元 《收藏家》2003,(6):28-31
有一则很有名的故事,说的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到荆州看张僧繇的画,初一见认为“徒有虚名”,明日再去,看法有所不同,认为只“近代画手”,第三次又往,竟叹日“名下定无虚士”,于是寝卧其下,十日不离。千载之下,读来仍有趣味,古人观画,有如此反复痴迷者。现在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位阎立本身上。他的传世名作《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至今烟云缭绕,莫辨真面。其《历代帝王图》,有认为是真迹,或前后判若二手,半真半伪者,或认为乃初唐郎馀令原作而宋代杨褒所摹者。  相似文献   

6.
我观尼玛     
郭长虹 《收藏家》2004,(6):J001-J001,J002
一般来说,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拥有别人不具备的特殊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财富,在全球化席卷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和心灵角落的今天,这一点尤其显得珍贵。但是,对异质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有时是不是会干扰了我们对艺术的单纯判断呢?面对一个描绘着我们不熟悉的文化历史和山川大地的艺术家,我们究竟是对艺术的兴趣多些,还是对他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背景的兴趣多些?  相似文献   

7.
我观曾国藩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在建国后,曾国藩都是以反面人物的身份出现,而最大的一顶帽子,则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然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史学界对曾的评价,不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本期“特别话题”的两篇文章,便颇有代袁性。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小时候就喜欢音乐。上小学的时候,就向邻村一位老乡学习京胡。我没有钱买胡琴,就在田间抓蛇,利用蛇皮自制。上中学时,买了一把二胡,不仅可以伴奏京戏,也可以演奏二胡曲。后来考入解放区的音乐学校,从此进入音乐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我于1926年3月4日(农历正月二十日)出生在河南省荥阳县(今为荥阳市)崔庙镇王顶村一个戏迷家庭里。我的父亲王更辛曾两次丧妻。我的第一个母亲崔氏死于难产,未留下子女。第二个母亲张氏,生下我的两个姐姐后,第三胎生了个男孩,名叫安,但3岁时病死了。此后,她就忧郁成疾,不久即撒手西去。  相似文献   

10.
陈源斌 《江淮文史》2001,(4):118-127
每一个作家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父母的影响,我父亲自小只读过一个冬学,全凭一本《四角号码词典》自学化,后来相继担任了家乡的镇长、书记和周边乡镇负责人。父亲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铭深:革期间他“靠边站”时,有次带我去一个杂草丛生的水塘用拖舟捕鱼,每一网上岸都挂满了青苔,  相似文献   

11.
1926年4月17日,我生于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西下河村。家极贫,只有土地二亩半,无房,借住他人一间豆腐坊。父在外做长工。我七八岁上学两冬。7岁开始给人放牛、打短工、住月工、做季工,直至18岁参加工作。自幼酷爱学习,可谓“家虽贫、学不辍”。但我“有心读书无书读”,常在别人大扫除后的垃圾堆上捡破书,忽捡半本《大学》,忽捡半本《中庸》,忽捡半本《小罗成》,忽捡一个老《包公》,捡来什么读什么,读书一如收“古董”。但我夜读不学“囊萤”和“映雪”,而是“日暮收工兼打柴,夜里烧柴充书灯”。我整整打工10年,那滋味深有感触,“一怕天阴雨下,二怕种毕锄罢,农事空闲少人问,三怕长冬雪大。阴天下雨闲暇,种毕锄罢回家,农事有空肚也空,大雪长冬难过。” 我12岁时抗日战争始发,便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牺盟会,  相似文献   

12.
我的民俗志观唐涛民俗士口何人志,;在本届志书编纂过程中,迄今还是一个众说纷云的问题。从已出版的志书来看,由于志书编者的民俗志观不同,所编的民俗篇章(或专志)差异很大。常见的一种观点是“不写愚昧和落后”,“已经处于消亡中的封建迷信的事物就让它灭亡好了,...  相似文献   

13.
李建 《神州》2012,(1):13-13
随着学校教育活动所呈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班主任在学校中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多。班主任应正确、深刻而又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作用和职责,树立“多角色意识”,切实加强自身修养与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工作的成败。本文试图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经验,谈一谈班主任应担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观我生赋     
我已迈入古稀之年,虽然我在心理上和感情上还不服老,但自然的客观规律常常又使我想到自己快要缴饭票了,我的许多挚友和同事们都先我而去了。当然有些还未去的,有些比我年事高的也还健在,我这个古稀之年只是对我的晚辈们和青年们讲的,在那些老友和老同志面前,我不过是个小弟弟罢了。 艾砂兄嘱我写篇自传性的回忆录之类的文稿,这使我又激动又困惑,这不仅是恐怕自己写不好,而且也是因为自己掌握不了自己,钻入一些复杂的矛盾的牛角尖里去。……相传诗人北岛写过一首一字诗,诗的标题为“人生”,内容只有一个“网”字。初  相似文献   

15.
正重读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暴力论"(恩格斯曾打算在此基础上写部《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的专著,未能完成)及其它相关著述;从中看到,在暴力问题上,恩格斯既有作为革命者的基本坚守,又有因时、因势而变的一面。(一)驳斥暴力"万能论",阐发唯物史观恩格斯在写作的准备材料中提到,在杜林的"全部暴力论中,正确的仅有:到目前为止,一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不满足于现有的“文化”定义和概念,拟在动物行为学、脑科学、进化论、唯物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自己观察文化诸现象的框架:四个有机联系、相互支撑的子系统:谋生系统,秩序系统,习俗系统和心安系统.共同组成一个生存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就是“文化”.文章还力图以此框架来分析、解释古今中外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7.
韶华 《炎黄春秋》2013,(5):65-69
从1944年我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已经69年了。我是专业作家,对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有时候我把它当神明供奉,有时它把我当成阶级敌人抽打。有时候我怀疑它,有时候我又责备自己……不管怎么样,它一直在我的心灵深处,一时也没有离开。(一)把《讲话》当作圭臬1944年,我在冀鲁豫边区打游击。我发表第一篇小说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小说。只是觉得我的生活经历很有趣,照实记录而已。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一年后,还没有在敌后解放区出版,我看了一个朋友的手抄本。看了“讲话”之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写作还有这么多学问。讲得太对了,太好了。特别是作家要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创作源泉……数十年中,“讲话”一直是我创作的圭臬。土地改革时,我下乡当工作队员,抗美援朝中,我过了鸭绿江到前线体验生活。我还认为:到生活中去不能当“客人”,必须当“主人”,当“战士”。  相似文献   

18.
丁羲元 《收藏家》2007,(9):33-38
有一则很有名的故事,说的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到荆州看张僧繇的画。初一见认为"徒有虚名";明日再去,看法有所不同,认为"只近代画手";第三次又往,竟叹曰"名下定无虚士",于是寝卧其下,十日不离。千载之下,读来仍有趣味,古人观世,有如此反复痴迷者。现在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位阎立本身上。他的传世名作《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至今烟云缭绕,莫辨真面。  相似文献   

19.
正一、少年入党我是河北省赵县四德村人,1917年7月8日(农历五月二十日)生。从1925年农历二月到1928年底,在本村初级小学上学。因家中不让升学,就继续在本村小学自修,直到1933年。在此期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我非常不满意国民党的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卖国  相似文献   

20.
西方真的需要花10年才可以搞懂谭盾——为什么他可以让中国人自豪,让外国人着迷,让年轻人回归传统,让老年人依然留在那里谭盾又搞怪了,这一次,又震动了西方。2007年1月13日,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他最新的歌剧《秦始皇》。120多年以来,这是这所全球著名的歌剧院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由多明戈主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