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艳燕 《神州》2014,(17):16-16
荷兰风俗画家维米尔被称为“歌颂宁静生活的诗人”。本文通过《倒牛奶的女仆》独特画风,精妙的写实手法,诗意的语言,抒情的笔调,浅析他将最平凡生活无与伦比的静谧安详的艺术表达,让人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得到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2.
宋代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皇帝的嗜好和当时写真存形审美观念的影响,院体画家将中国的山水、人物、花鸟画推向精微细致的写实高峰。北宋神宗前后,一批文人士大夫针对再现型绘画提出诗境与画境相统一,强调画家抒发主观情趣的艺术主张,渐渐改变了院体的单一画风。由于诗意的提倡和注入,使写实性绘画向个性表现的文人画演变搭起了桥梁。  相似文献   

3.
童永生 《史学月刊》2007,(1):131-133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艺术精神中的写实风格似乎不太关注,写实性绘画艺术在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发育,只是作为宫廷艺术中追求高度写实的帝王、功臣图等的需要而缓慢发展。然而到了宋代,绘画艺术却一反中国绘画“写意”的传统,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形成重写生、尚写实  相似文献   

4.
戢范 《收藏家》2009,(7):3-9
明清宫廷绘画与宋元院体画风格体系一脉相承,作品多工整细致,注重写实并带有皇家的雍容华贵之气。宫廷绘画是一种与封建皇权体制息息相关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在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中,代表意识形态的宫廷绘画艺术更多地被赋予了树立主流美学典范、弘扬封建正统思想,传达统治者政治意图的职能。宫廷绘画的创作受到诸多限制,宫廷画家一般要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绘画制度等,这些都导致了宫廷绘画整体风格的谨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传统,“传统”这个词用在艺术上,不见经传,所以说这两个字本身就不是传统。闭关自守的旧中国,画家创作从来就沿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特点而保持下来的。近百余年,外国的绘画艺术传人中国,画家竞相效仿。为区别于它们而称自己本来的民族绘画为传统画法,这就是保持原有的本国特征。那么这特征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另类郎世宁     
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在清朝宫廷中绘制了大量作品,题材多为纪实性绘画、人物肖像、动物和植物,风俗类绘画几乎未见。本文专门对收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博物馆中的《羊城夜市图》轴一画,从绘画风格到内容做了分析,认为此图毫无疑问应当是郎世宁的作品,并且对画作的名称提出了看法,认为是画家对东方太平盛世的描绘。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12,(19):89+1+81-85
艺术的发展是没有终点的。每当我浸沉在艺术实践活动之中,能够开悟一点什么,这将是又一次新的起点和开始。作画应当宗法和谐之规律。自然界中和谐之规律乃绘画构成之要旨,画家应以此追求终生。绘画作品应当蕴涵哲理,但绘画创作和作品绝非哲学的注释和说教,绘画作品应当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杨国光《砚边心语》杨国光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值得提出的大事莫过于西洋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确立了在中国画坛上的地位。民国时期的留洋画家北有徐悲鸿、庞薰琴等;南有颜文樑、陶冷月、刘海粟、关良、吴粹中、林风眠等,这些画家或留欧或留日,吸收西画之精华,博采众长,奠定了近代中国绘画的基础。而其中大部分画家通过长时间探索糅合了西画的写实、透视与色彩,并用中国本民族的绘画语言笔墨技法的表现形式,合中西绘画神韵于一身。徐悲鸿以其扎实的写实功力,运用中国画墨法的变化,形  相似文献   

9.
1978年10月,有一群贵州诗人在北京发起了一场诗歌启蒙运动。他们在北京的西单民主墙用大字报的形式张贴自己的诗歌和诗歌见解,他们的油印刊物《启蒙》在全国各大院校学生手中传阅、传抄。1979年8月,有一群贵州的画家在北京西单街头举办了贵阳五青年画展,这次画展的绘画作品有110幅。他们的油印刊物《艺术小辞典——非标准的探索》也在全国各大院校学生中传阅、传抄。这两个艺术活动在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那时我在大学里就知道这些令人震惊的事,也传抄过他们的诗和《艺术小辞典》,多年后我见到邝阳还翻出一个蓝色的硬抄本给他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唐代仕女画家张萱的生平和绘画艺术特色作了述评,并着重就其名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摹本作了深入研究和赏析。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绘画和书法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引导出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这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石锐是明代初期著名的宫廷画家,钱塘人,字以明,官至画院的仁智殿待诏。但是,石锐的绘画作品传世极少,据资料统计仅《探花图》卷,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另一件《金碧楼阁山水轴》,日本《友娜明画宝鉴》曾影印,现藏于何  相似文献   

12.
《十咏图》及其对宋元吴兴文化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购藏的《十咏图》是一幅流传有绪的11世纪作品。在综合近人对《十咏图》考证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北宋绘画基准作品的历史重要性及其对吴兴一地的文化影响。这卷叙事性的作品通过描绘“南园”之景开创了“家产山水”的范例。在南宋史学家的笔下,《十咏图》呈现了特别的文化史价值:它被用作修纂《吴兴人物志》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它的创作成为中国史学上较早的以图像证史的自觉实践。在宋亡之际,收藏界开始将张先视为《十咏图》的创作者,即文人画的早期代表。配合文人艺术在吴兴这个元初绘画中心所形成的新格局,《十咏图》直接激励了赵孟顿等大画家确立起的反映主观自我意识的山水境界。这些新的山水创作不仅突出了地域景观特色,而且表现出文人画家们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努力显示自己的家庭财富及文化优势的鲜明个性。在此过程中,整个元代绘画的风格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18世纪的北京,应王府和显宦之需,出现了相当规模的人物画家群。他们以冷枚父子、莽鹄立、陈枚、崔鏏、徐玫、徐璋等为代表,最早曾受清宫画家焦秉贞的人物画风的影响,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或多或少地与宫廷有过关联,受过宫廷艺术的影响,因此绘画风格形成了具有院体人物画的写实技巧并融合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技法。他们的怍品描绘了王府和市井生活的情趣,为一方所重。其风格取向、活动地域与谋生方式均有许多相近之处,是一个既有风格联系,又各自为阵的人物画家群。  相似文献   

14.
从秦兵马俑和麦积山造像谈古代写实艺术沈允庆我国古代写实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本民族雕塑、绘画等艺术的基础上,融进外来艺术,并逐步发展形成了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特色。秦兵马俑和麦积山造像即是我国古代写实艺术的典范。秦...  相似文献   

15.
题画诗盛于唐代诗坛,一个重要原因是唐代文学艺术的极大繁荣。唐诗的盛况空前自不待言,唐代绘画的发展繁盛,也是灿若云锦,蔚为奇观。就画家而论,艺术成熟的画家多如繁星,仅晚唐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所录便有二百余人,其中如吴道子、王维、李思训等是震烁古今画坛的艺术大师。唐代的绘画艺术,题材领域迅速扩展,题材分类臻于细致。  相似文献   

16.
景观与绘画     
一切美的艺术都是艺术家主体心灵与客观世界遇合的成果,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旅游景观为艺术家的眼睛开拓了一个神奇瑰丽美不胜收的新世界。横跨渺渺几千年茫茫空间,东西方各因自己社会、地域、文化的不同,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在绘画上形成了不同的画种,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等,为我们留下了大批光彩夺目叹为观止的传世之作。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齐白石的《枇杷图》、梵高的《向日葵》、李可染的《西湖风景》等,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绘画作品无一不是作者通过描绘各种人们看到的物象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旅游景观为绘画艺术提供了永恒的创作主题,而绘画艺术更是人对旅游景观与社会的审视与升华。  相似文献   

17.
邓金平 《东方收藏》2023,(6):146-148
如果说用一条河流来形容西方美术史,那么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就是这奔腾长河中一艘披荆斩棘的巨轮。梵高成就了伟大而独特的绘画艺术,虽然他的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坎坷的,但都无法阻止其炽热的艺术情感和坚定的艺术追求。梵高的作品画风鲜明,色彩浓郁纯真、充满激情,他把所有情感都融入笔触和色彩之中,用绚丽夺目的黄色描绘出了惊世之作《向日葵》,这可以说是他的化身,向日葵是最能表现梵高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题材。梵高的一生就如向日葵花期那样短暂,忙碌而又孤独,他极其渴望如向日葵那般拥有绚烂夺目的人生,因此将他称作“向日葵画家”一点都不为过。文章从梵高生平出发,围绕他的作品《向日葵》,分析其诞生及艺术价值,最后探究梵高的绘画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黄慎是扬州八怪中杰出的画家之一,他以诗、书、画三绝名噪大江南北,尤其是他的绘画艺术成就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已名满天下,备受推崇,他以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建树宏达的大师,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济南市博物馆珍藏的黄慎所作《书画诗》册是一件尤为珍贵的诗、书、画结合的艺术珍品。本文对其绘画与书法,以及诗句进行了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绘画传世作品中,描写少数民族生活内容的作品还不多见。清代画家沈宗骞的《苗民嫁女图》(图一)以绘画形式反映古代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沈宗骞,字熙远,号芥舟。浙江乌程(今湖州)人。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书画理论家。“善画山水人物,功力甚深”,著有《芥舟学画编》传世。其主要活动期在乾隆、嘉庆之间,创  相似文献   

20.
韩丽侠 《神州》2013,(36):276-276
文化意识是绘画艺术整体发展的背景。中西方属于两个不同的文明系统,自然有着不同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不同的价值追求。这就使得中西方绘画艺术在拥有普遍意义上的共性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和成熟技法,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只有全面了解中西绘画艺术的共性与差异,才能更好地领会中国绘画的气韵与感性诉求和西方绘画的写实与理性精神,感受东西方文化形态差异导致各自绘画艺术在发展中的风采异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