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市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由于泥泥狗所内含的文化意蕴与农业文明有高度的契合,因而获得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现代文明中,民众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的转变让泥泥狗的传承和发展陷入了困境。走出困境必须寻找泥泥狗文化意蕴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远古文化的符号载体——淮阳泥泥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腊梅 《中原文物》2007,(6):97-101
"泥泥狗"是河南淮阳太昊伏羲陵"小泥塑"的统称。淮阳"泥泥狗"造型古拙、怪诞,黑色垫底,周身施以五彩纹饰,色彩艳丽。品种有数百种之多,多为奇禽异兽或人、兽同体或长着多头的怪物等。淮阳"泥泥狗"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又有其宗教价值。同时,它更有着宝贵的古文物价值。淮阳"泥泥狗"不仅是人们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的活性史料;同时泥泥狗所特具的人类本源精神、直觉创造性和生机勃勃的现代感,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小鹤 《丝绸之路》2012,(12):96-97
淮阳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县民间泥塑玩具的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独特民间泥塑艺术。泥泥狗以黑色为底色,用红、青、黄、白和蓝五色描绘,色彩绚丽,艳而不俗;造型古拙而粗犷、怪诞而夸张、抽象而奇特,这些特征包含着民间泥塑艺术独特的技艺性和审美性。本文通过对淮阳泥泥狗独特的技艺性和审美意蕴两方面的研究.探析泥泥狗蕴涵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红 《神州民俗》2007,(7):102-103
河南是一个有着丰富民间艺术宝藏的地方。文章对河南淮阳泥玩具“泥泥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且对“泥泥狗”的渊源进行了探讨,打开了一扇人们了解淮阳“泥泥狗”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从本质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中所形成且时代传承的知识、技能、艺术、民俗等智慧结晶和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所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袁洁 《旅游纵览》2022,(13):105-10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旅游作为休闲放松的方式,这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作为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象,其对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却在逐渐加剧。因此,如何解决二者间存在的矛盾,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共同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分析如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同时实现对其的传承与保护,以期能够为旅游行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许国发 《东方收藏》2023,(10):134-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而雕刻技艺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这一传统技艺的延续和繁荣,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传播。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承载体的活态文化,其赓续与传承源于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与物,也需要复归生活予以活化、传承与创新。日常生活也是个人情感、社会情感和群体性在场感滋生的主要场域,这既是活态化传承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情动环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条件下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键。"情动机制"的建构与触发所呈现出来的有关非遗事象的感知、表达与互动,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活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津市为例,运用RMP理论从资源、产品和市场三方面分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情况,识别其在发展中存在的对非遗文化价值深度挖掘不足、非遗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和非遗发展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应当立足非遗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产业联动打造非遗IP和构建立体化的非遗旅游品牌传播体系,实现非遗历史文脉传承和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构基于传统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的文化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有模式多建基于文化"管理"或文化"经济"的认识之上,因此,从文化治理的观点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保护主体单一、公众参与不足、忽视"文化纽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力推"公益性保护",才能充分挖掘其公益价值、丰富其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与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民族文化内涵及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既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国家和自治区应加大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齐海波 《旅游纵览》2022,(18):188-190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历史文化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伏羲八卦、姓氏寻根等为依托,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尤其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的二月二太昊陵庙会,规模宏大,人山人海,龙湖广场、亲水平台两侧有泥泥狗、布老虎、压缩馍等传统特色文化遗产,热闹非凡,旅游业是当地主要支撑产业之一。然而淮阳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淮阳名片不够响亮、景区规划不够合理、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和景区管理专业人才缺失等。本文将通过分析景区发展现状,结合旅游服务业新时期的发展模式,提出淮阳区旅游景区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和管理意识转变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辽宁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加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承载着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特别是对传承保护机制创新研究,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具有深入性和持续性的必然要求.对丰富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理论建设、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长效机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大清 《神州》2013,(32):38-3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为社会大众所世代相传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思维活动,是构成中华民族深层文化的基因,对于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加以分析阐述,以期给相关部门改进自己的工作以有益借鉴,进而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曲子是民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勤小曲子进行研究,进而保护、传承好这种具有浓郁地域性的、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兆峰  陈勤昌 《民俗研究》2023,(2):21-28+157-158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根系和脉络。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范例,探寻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利用长效机制,成为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通过阐述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并以湖南桑植红色民歌为研究样本,透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文化基因要素,总结桑植民歌活态化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和传承挑战,最后从人格化传承、空间化保护、数字化再现和产业化利用等方面,系统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长效机制,以期为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参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和保护对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的特点: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民间文化技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高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9,(6)
青海藏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它们是藏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积累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被藏族人民普遍认可并广为流传的文化遗产,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灵魂所在,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及节奏,传承出现"人亡艺绝"的情形。所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尤显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传承的特征,因此,探讨通过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活化传承尤为关键。桂北地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与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桂北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思考桂北非遗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措施,促进桂北地区文化传承与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