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齐长城作为齐国高超土石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春秋战国纷繁兵事的见证,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清华简等新出材料也给齐长城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信息,本文结合新材料从考古和文献等角度系统论证了齐长城与"济水之防"及长城与"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穆陵关是齐长城的重要关口,古关隘名,地处泰沂山脉中段沂山东麓大岘山上,介于长城、书案二山岭之间,乘高居险、地势陡狭,有“齐南天险”之称。穆陵关在齐长城上的重要地位,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山势地形以及历史文化等密不可分,深入探析穆陵关建置及布防,能够推动长城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寻访齐长城     
公元前221年,列国中的最后一个王国——齐国被秦军攻占,天下归于一统。随后,始皇遣蒙恬“将三十万众”,将秦长城与燕、赵长城连缀一体,以御匈奴,史称“万里长城”。而随着硝烟散尽,原来的齐、楚、魏、韩诸国长城则风光不再,乃至今天已鲜有人知。那么,两千余年沧桑岁月,这些先秦的古老建筑尚存与否?2004年初冬,我们在专家的带领下向齐长城进发,开始了寻访齐长城之旅……  相似文献   

4.
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久以来,众多文史学家都非常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文章和著作。本文全面梳理西海岸区域历年考古发现以及采集的文物标本等周代文化遗存,并对这一区域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材料,对齐长城的建造年代、作用以及齐国对这一区域的统治与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唐山境内的明代长城张殿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以规模壮观、历史久远著称于世。在我国境内,长城分布的范围十分广泛,从东北边远地区到西北边陲,从中原地带到塞北草原,都保存着古代长城的遗址和遗迹。建国以来,不少地区的文物工作者对长城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查,...  相似文献   

6.
近30年间,中国辽吉两省、朝鲜西北地区相继发现了"列燧"遗址,主体性军事类障塞、中枢性行政类城址和附属性保障类遗址等重要的长城障塞遗址,累计调查发现的障塞数量规模已相当可观,为我们进行燕秦汉辽东长城障塞量化统计分析,创造了基本的条件。本文通过量化统计得出:目前在总长约1081公里的辽东长城障塞线上,共发现"点线式"障塞结构、"线段式"短垣结构和"线条式"长垣结构三种构筑形式;其中障塞结构遗址162座;"线段式"短垣结构遗址3道8段;"线条式"长垣结构长120公里。使我们对燕秦汉辽东长城障塞的地理分布、障塞类型、设置规律、建筑特征、历史分期等方面,初步有了一个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羊子山土台遗址的形制、性质,结合商周时期高台建筑的发现和巴蜀地区"尚五"传统,认为其为五级台阶状。文章梳理以往对该土台年代的研究,认为其始建于商代至战国之间,废弃于战国晚期至秦。成都平原及附近地区发现的商周时期遗址中,金沙遗址与羊子山土台距离不甚远,遗址等级、规模相当,建筑方向一致,羊子山土台应当是在东周时期中原高台建筑盛行的风气影响下,由金沙遗址使用者采用当地的建筑技术建造的。  相似文献   

8.
齐长城肇建原因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长城,东起长清,蛇行泰沂山脉,绵亘千里,分限齐、鲁,东行南折,走黄岛入海。西段长城始建于齐桓公元年(前685年),止于齐灵公27年(前555年)。至战国齐宣王时代(前342—前324年),东段长城业已竣工。以上大致是当前历史学家们的共识。令人困惑不解的是:齐国,尤其是春秋早期的齐国,为什么要修建这条长城?一 齐长城之肇建并非出于战争目的人们把始建于春秋时期的齐长城与战国时期的赵长城(据《史记·赵世家》,赵长城建于肃侯十七年,即公元前333年),以及秦始皇所筑长城等量齐观,认为它也是出于战争防御的目的而修建。这一观点并非无据。《战国策…  相似文献   

9.
王子今 《文博》2005,(5):89-90
长城,是历时久远、规模宏大的历史文化遗存。长城研究,不仅对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民族史的回顾有直接关系,对于工程组织史、建筑技术史的总结,也有重要的意义。现在许多学者指出,长城的修筑和实用,也与交通运输有密切的关系,因而长城研究对于全面的交  相似文献   

10.
李建增 《旅游》2012,(5):16-21
陕北榆林地区是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处。早在公元前241年,秦就在此设置上郡。将军蒙恬曾率30万之众北击胡人,斥逐匈奴,修筑长城。榆林是中国版图上长城遗址较多的地方,境内有魏长城、秦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遗址,尤其以明长城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修建时间也最长。目前境内明长城遗址总计约有1770公里。  相似文献   

11.
易华 《南方文物》2022,(5):20-29
石峁遗址是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代城址,统治者掌握了军事和祭祀权力,进入了父死子继世袭男权社会,具备了早期王国都邑的必要条件。遗址位于半月形文化带核心地区,正是定居农业文化与青铜游牧文化结晶。夏商周秦汉唐无不兴于大西北而亡于中原。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只能是中晚期或末都,石峁作为夏代首都非常可能。本文结合历史记述与考古发现从年代、时代、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证,并探讨了石峁、二里头遗址在上古世界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我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于八十年代初按照十年(1980—1990年)发展规划建立,至今已初具规模,并受到兄弟单位和有关领导、专家的肯定。为弘扬齐国历史文化,提高我馆的知名度,拟就该馆的建立与特点介绍于后。 一、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建立的必要性 临淄是齐国的故都所在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公元前850年齐国第七代国君齐献公定都临淄,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为止,临淄作为齐国的都城长达638年之久。临淄齐国故城成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  相似文献   

13.
杨永生 《丝绸之路》2011,(22):33-36
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也是国家大遗址保护的重点项目。本文简述了国家对长城资源的调查情况以及酒泉市历次长城资源调查与分布情况,分析了酒泉长城资源的文化价值,阐述了酒泉对长城资源的保护现状,提出了保护酒泉长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深入发展,鄂东北地区发现了许多东周时期的遗址和墓葬,陆续出土了一批东周时期的文化遗物。近年来在配合工程建设中,我们对部分重要遗址和墓葬进行了重点调查和发掘,获得了一批东周时期的实物资料。这些资料的发现将为认识和研究这一地区东周时期的文化性质,及其与其它文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长城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既具防御功能,又具象征意义的遗迹,从分布上看,是一条线的概念,但从历史文化内涵来看,又是一个带的概念,即所谓“长城地带”。它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燕、赵、秦、汉、明,而是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因此,要揭示长城的起源就必须追溯到史前时期。本文就是通过对目前长城地带所发现石城聚落的考古学研究,得出长城是由上述地带发现的石城聚落发展而来的,长城就是放大、延续、  相似文献   

16.
安昕 《风景名胜》2020,(3):0127-0127
甘肃武威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而吉林文庙则是东北地区建筑年代最早、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文庙建筑群,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两处文庙所在区域环境不同,在建筑规制和文化传承以及文化传播功效等方面表现出的异同,值得做比较研究,这对于文庙研究和儒家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山东境内齐长城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建筑形式、走向和防御功能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指出齐长城的修建,是山东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的结晶,中华民族的骄傲,因而成为山东古老文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长城航空遥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这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地上、地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长城,就是其中重要的古迹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把燕、赵等诸国北方部分作为防御之用的城墙连成一体,长城便成为世界上最宏伟的军事防御体系。此后,长城经过历代的不断修葺、扩建,到明代在建筑规模、功能、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其自身发展的最高水平。明以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逐渐消失,墙体缺少必要的管理和维修,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为了加强对长城这一伟大工程的保护和研究,地质矿产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联合对北京地区长城采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现状调查。  相似文献   

19.
瓦始于何时?在陕西周原的西周遗址的宫室(宗庙)建筑遗存中即发现有瓦,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瓦。东周时期,诸侯列国的大型房屋建筑上用瓦就很普遍了。我馆藏的东周时期文物中,就有一批于潜江龙湾马场湖村楚文化遗址群上调查、发掘出土的筒瓦、板瓦和半圆形、圆形素面瓦当等瓦片,其中以筒瓦为最多。谈到筒瓦,从西周发展到东周时期,瓦身的形制是有变化的,西周遗址上出土的筒瓦,瓦身较宽,胎亦较厚,一般  相似文献   

20.
<正>大遗址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文物事业向文化遗产事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主导性的文化概念。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1]。尽管对这一概念的界定,目前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对其规模大、价值高、分布集中的特性却是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