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同时解决博物馆内场地小、研学教育老师人数不足等问题,根据博物馆的现状,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和景区优势,进一步丰富汉字研学课程,完善汉字教学体系,拟制定“汉字文化探源之旅”汉字科普教育双博物馆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2016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推出《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许多中小博物馆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这给博物馆等传统社会教育机构在教育人员、教育理念、项目评估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博物馆人应积极迎接挑战,做好承接研学旅行的工作,如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博物馆与学校、家庭等社会部门合作,整合教育队伍;结合青少年不同学段的特点,依托馆藏资源,研发相关教育项目;充分尊重青少年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不断完善相关评估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承担着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精神的时代责任。教育研学是将学习知识理念和探索体验相结合的教育类活动。博物馆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深受各类研学旅行活动的喜爱。分析博物馆研学发展的现状及不足,对今后博物馆开展研学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研学旅游已不再是青少年的专属,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加入主题性更强、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研学课程中。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展示和传播的平台,在研学热的大背景下,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开发已经成为博物馆面临的新课题。面对年龄、职业、知识层次、感知能力、价值观念各异的研学学员,如何设计出形式丰富、内容优质的研学课程,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职能,也成为我们深思并长期为之努力的目标。文章从研学活动对博物馆教育宣传具有的重要意义出发,通过对博物馆研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教育一直是社会谈论的热点话题,研学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以实践的方式参与学习,成为教育部、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呼声。白鹤梁题刻具有重要水文科学、文学艺术、历史价值,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2018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白鹤梁题刻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成为学生研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文章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展的独特研学活动为视角,浅析类似遗址类博物馆研学活动的优劣势及可待改进的措施,以提升研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于倩 《旅游纵览》2022,(18):30-32
文章首先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研学旅游开发现状,发现国内众多研学旅游基地的研学内容各有侧重,研学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研学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次,对博物馆作为研学旅游目的地的价值评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资金短缺、软硬件设施缺乏,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开发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沟通、交流、组织能力不足,研学效果不佳等是博物馆研学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即明确研学旅游目的,多渠道吸引投资;以馆校联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开发与活动策划来丰富研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线上旅游体验模式,在宣传推广以及安全保障方面积极争取各方资源等。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当今博物馆最关注的问题,博物馆人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束之高阁的文物走进人民大众的生活,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使博物馆逐渐成为社会教育的主力军、提升公民素质的社会大学、激发青少年儿童求知欲的场所、中华文明世代相传的重要传承基地。强化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功能,主要形式是通过开展研学活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积极申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蓝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品牌,创新博物馆研学模式。文章通过探讨博物馆研学工作背景、开展研学工作的方式方法、研学课程设置等,阐述了南海博物馆在研学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具有南海文化特色的研学品牌和开展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活动作为家庭、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和强化地方文化认同。通过研究成都博物馆儿童研学旅行,深入分析其课程设计特点,肯定了其在提升儿童地方认同方面发挥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和连接历史的殿堂,作为“第二课堂”,博物馆研学应该依托自身的馆藏资源进行课程设计。面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如何设计出形式丰富、内容优质的研学课程,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职能,是我们要长期思考和努力的目标。本文通过中国化工博物馆《塑造新世界》研学课程及科普厅的展陈资源,对研学课程的设计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何佳 《东方收藏》2024,(2):65-67
扎赉诺尔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文物的三维数字化采集与全景展示,真实而又完整地对文物的形状、尺寸等进行准确采集和记录,系统完整地保存文物及其相关信息,保证采集数据的原真性。通过模型优化、纹理匹配等技术手段将文物逼真再现,为文物建立永久完整的三维数字档案,并能够结合三维模型数据,为相关文物的鉴定、检测、宣传展示、现状调查、修复方案设计等具体应用需求提供相应的图件,为综合研究与利用、保护修复工作、社会教育、展示游览等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文章以扎赉诺尔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陶瓷文化是当代博物馆研学活动中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目前就如何围绕陶瓷文化这一主题进行研学课程研发、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全国各地博物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此,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精心的设计,既构建了完备的研学课程体系,又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教育职能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国各地博物馆陶瓷文化研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融入博物馆开展的研学课程实践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先是阐述了博物馆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五育”并举和博物馆教育理论进行概念解析,提出了教育目标和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探讨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的策略,以期为博物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郝振国 《文物春秋》2022,(5):55-63+96
知识服务是博物馆创新发展中的重要突破口,研究型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对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智慧博物馆自适应调整的需要,研究型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在研究功能的强调、知识资源组织、研学协同及参与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彰显了知识服务在博物馆创新发展中的整合价值。以中国知网助力研究型博物馆的实践为典型案例,可知,博物馆知识服务整合价值的发挥在知识平台服务、知识管理服务、知识传播互动服务、知识体验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和素质教育需求的背景下,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与实施,各类研学基地、营地、社会教育机构大量涌现,而博物馆类研学基地作为其中一个细分,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类研学基地的特色与优...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丰富的资源涉及各个不同的领域,其分布性、自治性、动态性、多样性增加了博物馆数字资源管理的难度。文章根据博物馆资源的特点分别就博物馆资源的分类、采集、存储与管理进行了综述,就所涉及的相关技术与理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吴怡 《文物天地》2021,(1):19-20
<正>研学旅行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和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学生通过走出校园的形式,在与平常不同的学习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的实践。社会教育工作是联系博物馆与孩子们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博物馆的使命之一。2019年,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以"发挥博物馆教育优势,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理念为宗旨,全面打造科举文化研学基地,  相似文献   

17.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人文地理》2012,27(6):24-30
本文分析了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博物馆旅游相关文献,对博物馆旅游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比较阐述,发现国外博物馆与城市、社区、遗产旅游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几者之间相互促进,为双方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促进了博物馆旅游研究的发展,对研究博物馆旅游及其作为城市旅游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博物馆旅游资源丰富,开始注重博物馆概念的泛化,出现了"生态博物馆"、"开放式博物馆"、"活态博物馆"等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可见,国内博物馆旅游开发领域正在不断拓展,要以发展的、创新的理念来开发国内博物馆旅游。  相似文献   

18.
谭波 《旅游纵览》2023,(2):10-12
本文首先对国内川盐古道研学旅游相关研究动态进行梳理,其次分析了川盐古道研学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当前盐文化研学旅游现状及问题,从提高关注度、整合资源、打造线路产品、开发研学课程和培养研学人才等方面提出川盐古道研学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郑小萍 《四川文物》2004,(6):85-86,90
本文结合国内外博物馆讲解员的设置、构成、修养、学识等方面的情况,指出讲解员必须在德、识、才、学、体、魄几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博物馆多种职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庾华 《东南文化》2016,(1):105-110
傅振伦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学者,研究领域涉及博物馆学等诸多学科。他密切关注西方博物馆及博物馆学理论,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和文献资料,深入了解西方博物馆建设情况,借鉴西方博物馆学理论,并积极参与中国博物馆的实际工作,重视中国博物馆学的理论提升,为建构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和促进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是中国本土博物馆学学者的典型代表。梳理傅振伦的博物馆实践经历,分析其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贡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