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蓓佳:儿童文学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著有儿童文学《小船、小船》、《唱给妈妈的歌》、《我要飞》、《芦花飘飞的时候》、《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下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你是我的宝贝》即将问世。  相似文献   

2.
《史学月刊》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喜欢并经常阅读的刊物之一。它不仅给我以知识,还扩大了我的治学视野。《史学月刊》的前身是《新史学通讯》,是我国著名学者创办的。当时史学刊物很少,在河南省有《新史学通讯》,在天津有《历史教学》。新史学从那时进入我的记忆。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才有今日的收获,《史学月刊》成为我国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冯树业  崔薇 《旅游》2006,(8):7-7
尊敬的秦志军总编辑:您好!我是《旅游》杂志的老读者,在此之前,是《地理知识》的老读者。我以前喜爱《地理知识》,但现在更喜爱《旅游》。我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旅游爱好者。我的人生座右铭是:“既然来到这世上,就要在这有限的一生中到世上各地走一趟,见识这世上,方忍离去。”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因时间、经济、体力等原因,想游完这世界是非常困难的。《旅游》杂志能弥补这一不足,带我神游世界,助我实现理想,我衷心感谢《旅游》。  相似文献   

4.
殷之俊 《世纪》2023,(5):47-48
<正>我与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世纪》杂志结缘,始于1999年7月,是年《世纪》第4期刊登我《毛泽东王芸生关于“另起炉灶”的对话》一文。这些年来,我在《世纪》发表30余篇文章,自2008年4月退休至今又担任《世纪》特约编审。若问我为什么钟爱《世纪》?我的回答是:《世纪》留下了信史。限于篇幅,暂且记述以下几件事吧。  相似文献   

5.
去年6月20日,中国藏学出版社和中国西藏杂志社,联合举行了《廖东凡西藏民间文化丛书》的新书发布会和作品研讨会。会上中国藏学出版社推出了我近年写作的七本书。其中六本书是《拉萨掌故》、《节日四季》、《灵山圣境》、《藏地风俗》、《神灵降临》、《雪域众神》,另外一本是我西藏生活24年的回忆录:《我的西藏故事》。  相似文献   

6.
鲁敏 《名人传记》2022,(7):52-57
我认识鲁敏老师,首先是通过她的作品。我读过她的《墙上的父亲》,可能因为我是男性,是父亲,很容易因父爱共情,我被作品里那股深沉而持久的爱所折服。之后,《此情无法投递》《六人晚餐》《奔月》等作品陆续挤入我家书房。  相似文献   

7.
一当年由我执笔,写了《把一切献给党》、《我的一家》、《方志敏战斗的一生》、《赵一曼》、《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等书,还参与了小说《刘志丹》的写作。那时认为自己是在做着编辑的本职工作,从来没有想到要署名。我干嘛写这些东西?说来话长了。我在学校只念过五年书,抗日战争开始,就跑出来当兵了。我的文化知识,都是从文学作品和其他书本学来的,所以我说我是共产党扫盲扫出来的知识分子,自知  相似文献   

8.
我没读过红楼梦,一般人我不告诉他,担心被讥笑为没有文化。但是我确实认认真真地读完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春之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小二黑结婚》更是反反复复读过数遍,这说明我并不完全是个文盲。实际上我并不是没有努力过。家里至今还放着两套《红楼梦》,我也至少尝试了两次想要读完,但最多只进行到贾宝玉的春宵一梦。这让我很有挫折感。  相似文献   

9.
读女儿的书     
女儿进小学,我就给她一个书橱,声明:我们父女的书分开。同时我还把多年积累的儿童文学书籍全部送给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张天翼作品选》、《天方夜谭》全都摆上了女儿的书架。女儿念小学高年级了,开始在我的书橱中搜寻起来,把书一本本往她的书橱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也成了她的财产。女儿说:“这些都是儿童文学,应归我保管。”我只好答应。女儿进了初中,又在我的几大书橱中寻寻觅觅。有天我下班回来碰见了,问她找什么书,她理  相似文献   

10.
赵政民主编:我爱看文史类杂志书籍,患病前就收藏有《纵横》、《人物》等文史类杂志,还有山西文史资料特辑:《阎锡山与家乡》、《阎锡山特务组织内幕》两书,因为我是五台人。今年我在山西肿瘤医院看病期间,一位病友送给我一本2002年《文史月刊》第三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贵刊。这期刊物我看了多遍,给我的印象是:大16开本,显得杂志大方,封面设计美观漂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是有别于其它同类杂志的,可以说是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史月刊》在澳大利亚展销,走向世界,这也是每一位读者很值得向主编庆贺的大喜事。对一…  相似文献   

11.
我是《炎黄春秋》的热心读者,又是她的特邀编委。我很喜欢这个刊物,也经常给她投稿。今年7月是《炎黄春秋》创刊十周年,我希望这个刊物越办越好,我想给《炎黄春秋》提四点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旅游纵览》编辑部:我是《旅游纵览》杂志的忠实读者,我的网名是"龙的传人",实名叫龙德仁,我的工作内容与旅游相关,也与办刊有关,因此,每期必读《旅游纵览》杂志。我非常喜欢《旅游纵览》杂志,一是这里信息量大,内容翔实,还有一些作者的文笔也是非常优美的,读起来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3.
女儿说:"爸爸,我的生命是你给的,是你将我带到人世,给了我自己的人生,我想这次的阅读书目选择路遥的《人生》。我们来共同探讨《人生》中的人生。"《人生》这本书我没看过,电影看过差不多有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满族文学作者,从1934年十四岁开始文学创作,到1941年底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在东北沦陷期从事业余创作七年。在我最初的散文《呼兰旅游漫记》和《风筝的悲哀》里,除了生活实情,我表达的是对童年居住过的呼兰的乡土眷恋。短篇小说《庙会》写的是在我家帮厨的一个鳏夫,一生平静独居,是我在小说里让他去追求一个寡妇的,他受到揶揄,没有成功,表达了我对他的一丝同情。《醉妇》(见86年8月号北京《丑小鸭》杂志)是我幼年的邻居,她自杀了,原因不明。我写她是由于失去爱和过于寂寞而死的,反映着我幼年孤独的心情。在小说《父与子》里,  相似文献   

15.
一文革后期上海出版过《朝霞》《学习与批判》《自然辩证法》《摘译》等几本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刊物,其中《学习与批判》从开头到结束都是我负责的,《自然辩证法》最初也是我负责的。我来说说这几本刊物。早在1972年,以萧木为主的写作组、文艺组就已经开始出版东西了。最开始是几部翻译作品,只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内部发行。第一部翻译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这个名字,我很早就已熟知。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我于1943年底和1944年初先后读到。后来陆续问世的《李家庄变迁》、《三里湾》和《灵泉洞》(上部)以及他的许多短篇小说,如《孟祥英翻身》、《地板》、《福贵》、《邪不压正》、《田寡妇看瓜》、《金锁》、《锻炼锻炼》等,我都读过。我十分喜爱,有的甚至读过不止一次。赵树理作品对农村生活的深刻描写,对农民心理的入微刻画及其通俗易懂,在广大农村受到普遍欢迎,可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7.
谁更性感?     
巫解 《南方人物周刊》2012,(19):111-111
多年前,我交过一个挚爱布拉德·皮特的女朋友。只要是皮特的电影,她必去捧场。我作为陪看,也耳濡目染了诸如《搏击俱乐部》《七宗罪》等一系列酷片。有一天,她拉我去看一部皮特的新片,片名叫《史密斯夫妇》。我一听这破名,以为是类似《中国式离婚》之流的家庭伦理片。顿时情绪十分低落。  相似文献   

18.
一指引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和教导我在作家队伍中成长的有两位良师。前者是谷牧同志,后者是茅盾大师。1935年,我20岁,流浪北平,住在不花房租的宣武门外潮州会馆。虽然贫穷,一日两餐以两个包谷面窝窝头度日,但精神振奋,酷爱文学,去大学旁听,到图书馆看书。在北平众多文艺刊物中,我最爱读《泡沫》。我忍受着饥肠辐键,给《泡沫》寄去了我的处女作《窑工》。没有想到几天后,我忽然接到《泡沫》编辑部的信,约我面谈。我激动得心跳。《泡沫》编辑部在城东北,我住在城西南,相距十几里。编辑部约谈,这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是一桩天大的…  相似文献   

19.
沈惠民 《世纪》2023,(5):44-46
<正>萧乾先生出任《世纪》杂志编委会主任时,我是《世纪》的特约编辑;萧老在20世纪50年代曾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我第一次在衡山宾馆见到他时,也已任《人民日报》记者。尽管有此巧合机缘,毕竟在年龄上,他与我是爷孙辈;轮地位,他更是文坛巨匠,我只是个文学青年。所以当他用厚实而温暖的手紧握我的手,调皮地笑称“我们可是同事相见”时,我很有点惴惴不安。他也许察觉了我的神情,继续笑着说:“这几天我还要见见《世纪》的其他同事们。”正是《世纪》创刊,使我有幸开启了与萧老的这段“同事”机缘。  相似文献   

20.
正我爷爷是商人,也是医生。他贩木材、贩盐的同时,熟读《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医学古籍,给远乡近邻的人治病疗伤。文革前,爷爷过世,父亲将他的医书悉数运回,堆放杂物间里。我翻看过的有《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伤寒论》《汤头歌诀》《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等。其中,仅有一本老版的带插图的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