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农民诗人李希文的名字,现在人们一定感到非常陌生。可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却是个名气较大的人。在出版物上,人们经常看到署他名字的快板和诗歌作品;在广大农村、田间地头,他的快板和诗歌作品成了农民休闲娱乐的"开心果"和鼓舞斗志的"营养大餐";在各级文艺汇演舞台上,他创作的作品往往大受欢迎而屡屡获奖。他曾经与中央领导合影,与郭沫若吟诗唱和,作品与事迹频频在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披露。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李希文声名却直线跌落。  相似文献   

2.
熊慧玲 《沧桑》2010,(5):235-236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格调高雅,动静相形,意境幽远;参禅悟理,空寂之境;受到佛教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是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以及人生观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和道教的影响。本文着重谈谈王维诗歌受到传统儒家"仁"的思想的影响。王维诗歌受到儒家"仁"的影响,即孝亲思想,对友人重情重义,忠君报国思想以及修己。  相似文献   

3.
呼丹华 《丝绸之路》2012,(16):72-73
建安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期,作为建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的曹植更是被称为"建安之杰"。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其中意象的运用为他托寓身世、表白心迹起了很大的作用。现阶段对曹植诗歌意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女、少年、云、风、飞蓬等意象上,而对白日意象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曹植诗歌的整体把握,我们可以发现白日意象在曹植诗歌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芳 《神州》2012,(27):5-7
格雷·史奈德是当代美国生态诗人中的佼佼者,他善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东西方文化因子融合到生态诗歌中。本文以当代著名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为依据,探讨史奈德如何从孔子"仁爱"观中寻求生态观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生态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视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的概貌,全面研究中国古代批评方法的丰厚遗产,文章提出以"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三种类型为支架,建构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理论模式的设想。这个理论模式既有完整囊括所有中国古代诗歌批评方法的广阔空间,又具以简驭繁,以少统多的功效,且在逻辑上显得层次清晰,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6.
刘敏 《神州》2012,(23):16-16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文心雕龙》)"美学"与"诗歌"互为互用,互推互进,一脉相承。本文将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与美学原理相结合,分析这首词所蕴含的美学特征,来说明美学与诗歌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傅琳玲 《神州》2013,(36):45-45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相似文献   

8.
苏罗密 《沧桑》2011,(4):111-113
苏轼诗歌传承了王维诗歌创作的禅趣追求,并将这种禅趣意蕴向着更合于此岸关怀的艺术精神拓展深化,更深刻地将禅宗思想与艺术精神结合起来。他将身心寄放于宇宙天地之间,立足于高卓的生命追求,抖落心灵的尘土泥淖,张扬生命的精神体验,培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胸襟,真正实现了对现实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元勋贵州籍将领王天培,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笃信三民主义,由于性情直率,胸怀坦荡,遭到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嫉妒,以"莫须有"罪名陷害,英年早逝。从他撰写的一些对联、讲话、题词、诗歌、信函等遗文里,不难看出王天培聪颖的才华,直率的性格,忠诚的思想,坦荡的胸怀,以及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气节,不愧是贵州人民的好儿女。  相似文献   

10.
马科君 《神州》2013,(33):8-9
梁启超先生曾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小说的四种"神力"即"熏"、"浸"、"刺"、"提"四个概念是关于新小说的文学主张,从审美接受的视角描述了小说何以及人、入人、感人、化人。而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他们确立了"建安风骨"的美学典范。到正始时期,政治险恶令作家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隐晦曲折的批判现实抒发感慨,这两个时代更加能够清晰地体现梁启超先生说到的四个情感作用方式。本文主要以建安正始诗歌为例,说明其如何凸显"熏"、"浸""、刺"、"提"四个情感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魏丽 《沧桑》2011,(4):114-116
贯云石是元代延、至治曲坛上独领时代风骚的"曲状元",元代散曲创作成就自不用说。同时,他的诗文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其诗歌在艺术风格上,豪放直率中蕴含着清新淡雅。在语言方面,通俗自然又不乏雅炼精整。他的作品兼收南北文化之长,既有北方文学的阳刚之气,又具有南方文学的阴柔之美,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意"是唐代诗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其意义非常丰富,"意象"是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含义。"意"、"象"、"物象"往往相互指涉。唐代诗论家对"意象"与诗歌的文体属性、意象的生成过程和心理机制等理论问题及其创造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邹啸峰  熊晓爽 《神州》2013,(33):22-22
在对石评梅诗歌的研究中,很多人习惯用"悲情"一词作为定论。但当我们将石评梅的诗歌与石评梅所处的时代、社会以及石评梅遭遇和生存状况结合起来,我们却可以发现,石评梅的诗歌散发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石评梅的诗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充满了浓厚的感伤色彩,没有放弃对生命、爱情、光明与理想的热烈的追求。石评梅以诗歌抒发人生,倾述爱情,寻找生命的本质;努力追求把人世的不幸化为对不合理社会的控诉;在强烈的感情状态下,充满了对光明的憧憬和向往。  相似文献   

14.
李坤玉  曾一耀 《神州》2012,(23):4-4
诗歌凭借其精炼含蓄的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独特艺术魅力为世人所喜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熠熠生辉的瑰宝。外国人都知晓京剧戏曲是中国的国粹,殊不知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诗歌更应得此殊荣。中国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自《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兰斯顿·休斯创作了许多革命的激进诗歌(RadicalPoems)。这些诗歌自发表以来一直备受争议。这篇文章从休斯的激进诗歌写作的背景入手,探讨了休斯在30年代的美学上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他的激进诗歌的影响,分析其备受争议的原因。30年代休斯坚持实用诗学观,一方面强调诗歌的政治功用,而他的激进诗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诗歌的文学美;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他更加强调诗歌与民间文化的结合,虽然这一技巧多为批评家们所诟病,但却创造了一种集合了各种声音、融合了多个文化,能反映大众心理的诗歌形式。人们应该从多个视角去审视用休斯的激进诗歌,而不能一味地批判。  相似文献   

16.
韩淼 《神州》2011,(10):2-2,4
一、诗歌与音乐的交融 诗歌作为舒伯特的写作依傍,借用诗的意境来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舒伯特细腻的心灵,对诗歌强烈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善于捕捉诗人的思想,他常常力图悟透文字背后的含义,深入到诗词的思想境界,内在情感和整体气氛中,  相似文献   

17.
李白嵩山访丹丘耿直唐代大诗人李白生前多次到嵩山访问元丹丘,并写有关于元丹丘的诗歌十多首,充分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研究这些诗歌,对我们了解李白漫游的行踪和思想情操,有很重要的作用。李白博览群书,文化素养很深。20岁时,怀着"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  相似文献   

18.
韩淼 《神州》2011,(23)
一、诗歌与音乐的交融诗歌作为舒伯特的写作依傍,借用诗的意境来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舒伯特细腻的心灵,对诗歌强烈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善于捕捉诗人的思想,他常常力图悟透文字背后的含义,深入到诗词的思想境界,内在情感和整体气氛中,用敏锐的和声  相似文献   

19.
王永青 《沧桑》2008,(1):213-214
通过对孟浩然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孟浩然个人气质与其诗歌特色之间的关系:孟浩然的"简傲"气质类型影响了他诗歌"清美"诗风的形成;而其诗歌的"清美"诗风又体现出了他的"简傲"气质类型,二者相互作用,形成孟浩然其人其诗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20.
谢天琼 《神州》2013,(34):8-8
海子他来自农村,对大地、村庄、土地上的生命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试图用诗歌挽救这个文明衰落的时代,拯救这个传统文化、乡土文化荒芜,人文关怀丧失的时代,海子的诗歌是对乡土、河流、日月星辰最直接的感知。海子的诗歌十分关注风景中的人文精神,有着极其浓重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诗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