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什么人会死?”“人死了会怎么样?”“妈妈我不要死,也不要你死!”孩子提出的关于死亡的问题往往让人一时难以解答,解答了也很难使他们满意和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其实,原因在于大人们自己也根本不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也心存恐惧!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往往是有感而发的。比如,心爱的宠物死了;家庭成员的逝去;灾难性的新闻和电视节目等等。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无论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我们都有必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个提问。因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焦虑和恐惧。我们的回答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对死亡的看法。因此在回答孩子的提问前我们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常听到不少人说:“现在的事真怪了!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急病了,家长急疯了,唯独孩子自己不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我们注意到,也有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比较自觉。早上,自己按时起床,洗漱的同时,捎带手还能把全家的早饭做了;放学回家,自己抓紧时间完成作业……于是,我们经常注意向这些家长请教,时间长了,发现这些家长共同的优点,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将他们的宝贵经验做一些分析,可以初步概括为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的10个方法,以供更多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参考。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婴儿最初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孩子衣鲜食美,在家备受呵护,是家里的“小太阳”,父母、祖父母全都是星星月亮,整天围着他们转。可是,他们还是不快乐,这是为什么?今天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家长都会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他们的精神世界还是那么贫乏,写出的作文那么苍白空洞。这是为什么?让“知心姐姐”卢勤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哪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孩子特别喜欢告状。理他们吧,他们会越告越凶;不理他们吧,又怕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大人们常常就在这样的顾虑中任凭孩子的告状行为一步一步考验着自己的耐力与耐心。孩子为什么喜欢告状呢?其实,掌握了孩子爱告状的秘密,你就会彻底从孩子爱告状的苦恼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5.
北京秦女士问: 我的儿子今年13岁,脾气特别犟,老是和我们对着干。交待他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去玩耍,他偏说:“我不嘛!我就不……”有一次,他打伤了邻居家的小孩,我们命令他去赔礼道歉,他却说:“我不!”孩子为什么总是与我们作对、顶牛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听话吗?  相似文献   

6.
书名:《求求你,表扬我》作者:东子著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6-1开本:16开推荐理由: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聪明、听话又懂事?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努力、不刻苦,总是不务正业?明明有浓浓的爱,却常常搞得彼此怒目而视。世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关键要看我们怎样"管教"。管教孩子是门很高深的学问,欺骗、利诱、威胁,这些都是管教方法,但它们将在孩子十二岁之后统统失灵。只有赞扬,可以对孩子终身有效,而且会越来越有效!孩子是喜欢听父母表扬的,但  相似文献   

7.
正一、幼儿园为什么要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把孩子视其为"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在孩子心中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方方面面的照顾,偶尔有一点不如意,还要大哭大闹。当前的幼儿教育,  相似文献   

8.
因为儿子身体欠佳,所以,尽管他现在已经上高一了,可我还是如他从前上幼儿园、小学一样接送。令我十分惊异的是,与我一样每天接送孩子的家长很多,而其中绝大多数的孩子身体健康,有的甚至已是高二、高三的学生了。与一些家长交谈,有的说:“路上的摩托车、汽车太多了,交通乱得很,如果让他们自己来去,实在是不放心。”有的说:“孩子们的学习已经够辛苦了,大人接送可以让他们争取多一点的休息时间。”还有的说:“我们这辈子庸庸碌碌,现在牺牲一点我们的时间,为他们创造些条件吧。”这些做父母的想法令人感动。平心而论,中国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勇于付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其他国家实属罕见。但是,我们为什么愿意为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假如我们认真地追究下去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奥托指出,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同样,孩子也具有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创造力,只是还处于萌芽状态和形成之中,作为一种潜在的才能,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去细心地培育。一、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初涉人世的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还肤浅,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吸引他们,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由此常会产生“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等问题。这种好奇心是推动他们主动积极地观察客观世界,展开创造思维的内在动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与一些家长的交谈中,时常听到他们这样的抱怨":为了这个孩子,我什么都做到了,什么都放弃了。每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孩子忙碌,却为什么总不能得到孩子的共鸣、收效甚微呢?""最近,为了方便  相似文献   

11.
许多家长对孩子表现出焦虑心态:担心孩子不喜欢学习,担心孩子摔倒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佳,担心孩子将来没有一个好的发展……事实上,一代人比一代人更聪明,孩子们远不是家长所担心的那个样子,其实他们比我们更热爱学习,比我们有更强的探索热情,他们对未来有更美好的憧憬……  相似文献   

12.
儿子放学回家,问我“:爸爸,晚上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我一下子不知如何作答,就问“: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儿子说“:爸爸,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数星星的孩子》,老师讲得可好了,讲了许多夜空的事情,所以我想知道夜晚的天空是个什么样子。”原来是这样,我刚要对儿子说,到晚上,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吗?但我打住了——现在的孩子,生在城市,长在城市,高楼大厦遮挡了孩子观天的视线,他们没有了与夜空对话的机会。我忽然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夜里,与小伙伴在村前疯玩,玩得累了,就躺在麦场上,头顶就是圆圆的天,那挂满星辰的天幕,让儿时的梦特别美…  相似文献   

13.
正【镜头一】晚上一位家长给我打来了电话。她说:"今天上午参加完家长开放日活动我非常生气,我算是知道老师平时是如何对待我们家孩子的了。今天我们家孩子在课堂上举了好几次手,老师竟然一次也没有提到他,也难怪我们家孩子就是不喜欢上那个老师的课。你想想啊,今天我还在场我们家孩子都不能够被提问到,平时他们班级老师是  相似文献   

14.
电视看太久的情况实在太多了。有些家庭的电视从早上、中午到晚上,整天都开着,如果让孩子看电视看一整天,不仅没做健康的运动,没有运用到想像力,也没机会和别人互动。他们受到的刺激是不需要动脑筋的,这样容易使他们紧张,缩短专心的时间,而且会让他们误以为你不喜欢他们做其他活动。这里我要强调,电视除了让孩子暴露在暴力和粗话的环境中,电视广告还会刺激他们想吃那些你不让他们碰的食品,或者想要那些你买不起的玩具。如果电视机整天都开着可是却没人看,这种情形一样不妙,因为会增加噪音的干扰程度及混乱状况。下面是控制孩子看电视的几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几乎所有学生家长心中最虔诚的愿望就是望子成龙。每逢小学入学、中考、高考,这个心愿的人数之众完成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之最。可是,有多少家长认真思考过:为什么有些成材的孩子最终在社会生活竞争中屡屡败下阵来?学习之外,是什么决定了孩子在社会竞争中的制胜权?《让孩子更有竞争力》告诉了我们:竞争力决定命运!无时不有的竞争,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特色。那么,作为家长,就必须尽快接纳学习新的教子理念,用新模式、新方法科学施教,给孩子打下道德根基、意志根基、体能根基、知识根基和能力根基。《让孩子更有竞争力》一书围绕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的世界为什么是我们熟悉的这个样子?我们为什么生活在"地球村"?为什么这个"地球村"有着明显的等级体系?为什么大多数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工厂、公司、机构,然后用所得薪金去购买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什么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资本圈中?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不呈现另外一种状态?几百年前的世界是这样的吗?是什么让现在的我们和几百年前的人类如此不同?这  相似文献   

17.
儿童生性多疑,他们对现实世界认识是有限的。因此,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求知欲特别强,总爱问这问那,好像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应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才行。我们成年人一句粗暴轻率的评价,往往可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从花骨朵般的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们不可能教给孩子所有的知识,但我们必须明白无误地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负起应担的责任,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  相似文献   

19.
易菊英 《神州》2011,(8S):129-129
才貌双全的“紫薇”和淘气可爱的“小燕子”比人气,总是相差甚远,因为“小燕子”给我们带来欢笑,我们需要欢笑;一根牛皮筋、一片树叶、一团泥巴,可以让中小学的男孩女孩留恋半天,因为孩子喜欢玩乐。如何在教育中添加“欢乐”这种调味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如何做到既不违背他们的天性,又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呢?让课堂游戏化是关键,原因在于“游戏”的本质是假设、模拟,在想象的外部环境中有意识地进行模仿活动。在课堂上假设、想象某种交际情境,用英语进行模拟言语活动,  相似文献   

20.
我接触到几个在学校里学习比较好的孩子的家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很少与孩子的老师接触过。除了开家长会的时候和班主任见了几次面以外,其他老师连面都没有见过。其实,家长是没有必要总和老师见面的,有什么问题直接跟孩子说就是了,为什么硬要找老师呢?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同时更要相信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