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河南博物院藏138件钧釉瓷器的分类整理,基本勾勒出金元时期河南钧瓷的面貌,以期为河南钧瓷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藏品及资料信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梳理可知,钧窑的概念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不同阶段的文献隐含着不尽一致的产品信息。民窑钧瓷,即钧窑的碗、盘等类天青釉色瓷器,大体始烧于金代中后期;官窑钧瓷(简称"官钧")即花盆、盆托、出戟尊等类高温铜红釉窑变瓷器,生产年代则在明代早中期。从广义、狭义概念两方面来认识钧窑,有利于科学把握其产品面貌。  相似文献   

3.
钧瓷系与禹州钧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器研究中,“瓷系”的概念比“窑系”在某些时候显得更为合理.钧瓷系产生于北宋末年,并一直延续至清代,而禹州钧台、刘家门等钧瓷系窑址很可能就是北宋的汴京官窑所在.  相似文献   

4.
本所说的钧窑瓷器主要指传世的陈设类钧瓷,其釉色常见有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海棠红等。器类以花盆(图一)、盆奁(图二)、出戟尊、敞口尊、瓶、洗为常。钧瓷之美主要表现在它浑然天成且多变的釉色和大方、典雅宜于陈设的造型。基于此,数百年来,盛赞钧瓷之誉多见诸献,实物仿钧也屡有佳作问世,其上品甚至可与真钧竞风流。但由于从事仿钧瓷生产的窑口较多且从业时间也较长,其产品自身间的差别,长期来一直是聚讼不休的话题。本力图用献与实物相比照的方法,探讨明清两代仿钧瓷的时代与窑口特征。  相似文献   

5.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重要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铜红釉窑变技术闻名于世。由于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和传世钧瓷中,均没有发现具有确切年代证据的钧釉瓷器或标本,故其创烧年代问题至今悬而未解。但是根据禹州钧台窑及其周边瓷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分析,至少在金代,民间瓷窑已经烧制出了端庄绚丽的窑变釉瓷器,如河南叶县文集遗址金代窖藏坑清理出土的钧釉鸡心形瓜棱执壶,造型端庄优雅,釉色清新可人,为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民窑钧瓷产品。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十年来的考古与研究,在钧窑起源、"官钧"瓷器年代等问题上,研究界的共识正在不断扩大,钧窑研究也日益深化,但仍有诸多问题悬而未决,如民用钧瓷与"官钧"的关系、"官钧"窑场性质及其始烧与停烧时间等,都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梳理和分析了近十年来有关钧窑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陶瓷     
钧窑宋金时期的著名瓷窑。中心窑址在河南禹县,这里古代属钧州,瓷窑因而得名。钧窑瓷器特色是以铜作釉的呈色剂,有玫瑰紫、海棠红等绚丽的彩釉,也有青蓝、月白相间的釉饰。元代钧窑瓷器生产扩大到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区。  相似文献   

8.
<正>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据考古资料发现,钧瓷的烧造历史始于晚唐,全盛于北宋,遗续于金元,前后长达数百年。产地以禹县"古钧州"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延伸,古有"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云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之说。可见其规模之大和影响的深远。目前在全国的十多个省市中,都发现了不同时期的烧窑遗址,南起河南的临汝、郏县、新安、鹤壁集、安阳、林县、浚县,北起河北省的磁县、山西省的浑源以及呼和浩特,遍及华北大地。钧瓷以它的特别、另类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与众不同的地位。它以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对钧窑瓷器变幻莫测的釉色的赞誉。一钧窑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县(今河南省禹州市)。禹县在夏代少康时曾为夏都,称为"夏邑";在战国时曾为韩都,称为"阳翟";在秦汉时为颍川郡的治所;在金代禹县归钧州管辖,故称"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明确钧瓷与早期钧瓷概念的内涵。通过对窑址考古与调查材料的收集,首先对早期钧瓷窑场的区域性进行分析。其次从具体年代信息的墓葬、窖藏、生活遗址与窑址以及仿钧器四个角度对早期钧瓷的年代问题进行探讨,推断出其流行时代为金晚期,即大定晚期到三峰山之战这40余年的时间。并认为可能存在的"过渡型钧瓷"或许与清凉寺窑"类汝"产品关联不大。蒙古时期钧瓷整体特征较元代有别,与早期钧瓷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1.
梳理文献与考古资料可知,钧窑之名来自钧州,钧州之名来自钧台,而钧窑之名的来历与钧台关系不大,更与"钧"字含义无关。春秋以来文献所记的"钧台"和清代以来所称"钧台"(实为新建"古钧台")是两个不同的遗迹。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钧州的建立,明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避讳改禹州,清康熙十九年(1679年)禹州城内新建"古钧台"等时间节点直接影响着各时期人们对钧窑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钧瓷无双     
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河南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钧瓷以釉色窑变见长,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双的特点。它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3.
耿超 《南方文物》2011,(1):196-199
瓷器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承载着历史的希望,体现了古人对艺术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东汉末年瓷器在浙江的正式烧成,魏晋时期青瓷的"一枝独秀",隋唐时期的"青白争锋",宋瓷的"百花齐放",元朝青花瓷的烧成,瓷器发展到明清之际尤其清代已至善至美,"瓷至清朝,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模仿宋明诸器竟能青胜于蓝……"①。经过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14.
陶瓷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在中国物质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地处黄河流域的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制作陶瓷的历史。如在新郑市裴李岗发掘出来的陶器距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在渑池县仰韶村发掘出来的陶器距今约有6400年,在安阳县小屯村发掘出来的陶器,至现在也有3000多年了,史称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小屯文化。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市,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钧窑的基地。州酉南的神镇是钧害最密集的地区,素有“钧都”之称。这里的钧窑瓷器(简称钧瓷,下同),以造型古雅大方、光泽温润如玉、釉色柔…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成熟钧瓷出现的时间,目前权威的观点,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禹州钧台窑》(大象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一书中发布的——那就是北宋.不久前,我的朋友得了一件可以定为北魏至隋唐的成熟钧瓷片和一个完整的钧瓷碗.这件成熟钧瓷片和碗的发现,或许意味着现在有关成熟钧瓷出现时间的定论需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7,(7)
<正>"南青北白"是古陶瓷界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指唐代中期以后,北方邢窑白瓷的大量烧造,形成了与南方越窑青瓷分庭抗礼的瓷业格局,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一南一北,故有"南青北白"之称。而大致在同一时期,地处南北之间的寿州窑(今属安徽省淮南市)主烧黄釉瓷器,其中的精品釉面光润,色黄如蜡,闻名天下。一、寿州窑溯源在安徽省淮南市上窑镇及周边地区,分布着众多隋唐时期的古窑址,窑址上出土的隋代产品主要以青釉瓷为主,器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金代墓葬、城址、窖藏出土瓷器的类型主要包括定窑及本地窑场生产的白瓷(土产白瓷)、磁州窑风格的白地黑花瓷器、耀州窑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器、黑(酱)釉瓷器、钧釉瓷器、翠蓝釉瓷器等。土产白瓷及白地黑花瓷的大量发现表明缸瓦窑、冮官屯窑等东北窑址在金代有新的发展,外来瓷器的大量输入则体现了金代东北与内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我們在已往的文献里,找到所謂耀州窰的記載有: 1.宋燒青瓷器,仿汝而色質均不及汝。(輟耕錄:陶錄) 2.出青瓷器,謂之越器……然極麄樸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老學庵筆記) 3.耀州陶匠創造一等平底淺椀,狀簡古號曰小海鷗。(清異錄)  相似文献   

19.
杜文  张宁 《文博》2007,(6):11-15
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有:"遂宁出罗,谓之越罗,亦似会稽尼罗而过之。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馀姚县秘色也。然极粗朴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这条文献既肯定了耀州窑青瓷釉色与被古人誉为"千峰翠色"的浙江越窑秘色青瓷有类似之处,耀州青瓷甚至被宋人直呼为"越器",但陆游又说耀瓷质量"极粗朴不佳"。记述中存在的自  相似文献   

20.
氧化铁在钧瓷天蓝、天青系列釉色中的着色作用以及乳光蓝色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研究通过放大氧化铁含量的实验验证方法,通过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扫描电子显微镜)、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能谱仪)、XRD(X-ray diffraction-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基础组成和分相结构对釉中氧化铁呈色的影响。同时,作者通过验证研究得出,钧瓷天蓝、天青系列釉色中,真正起呈色作用的是釉中的氧化铁等着色剂,第二相微粒散射呈色并非钧釉的普遍现象,或只是辅助呈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