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绪兑票     
光绪兑票张克云《中国钱币》1994年第4期俞鸿昌文“光绪会票”:“明清两代之汇兑取票方式曰会票”,“会票也是商人发行的一种异地支付凭证”。文章介绍的两种光绪会票形式:一为汇兑票,一为可辗转流通会票。笔者收藏一张“光绪兑票”(如图),单联,为21×l3...  相似文献   

2.
光绪会票     
光绪会票俞鸿昌唐之汇兑称作飞钱。商人在京都将钱交给进奏院得一凭证,到目的地后向该处有关部门合券取款。飞钱是中国最早的汇票。宋之飞钱也称便换。明清两代之汇兑取票方式曰会票。在一地官肆中付钱取票,到另一地向其联号凭票取钱。会票也是商人发行的一种异地支付凭...  相似文献   

3.
徽商会票制度在明清金融业中占有重要 位置,本文在此介绍几张安徽省博物馆所藏 徽商典当铺会票。 道善典会票4张,竖式,内框高190毫 米,宽100毫米,其内容如下: 凭票会到 恒记名下典平司镜伍伯两整,言定每月 壹分贰厘行息,期至对周本利一并清还不 误。此据。 见会许晴川翁 经手凌式堂   许体仁 道光九年拾一月初七日立会许道善典 该会票在“凭票”二字上加盖“道善 典”椭圆形骑缝印,又在“伍百两”、“壹分 贰厘”、“许道善典”处加盖同形“道善典” 全文印见图。另有三张道善典会票格式如 上。道光九年十月十六日立…  相似文献   

4.
信票     
凭帖付钱始于隋唐,飞钱、便换是世界上最早的“支票”。明代有会票之法,在一地官肆中付钱取票,到目的地向其联号凭票取钱,会票具有汇票的性质。清代也有会票的使用。会票本是异地支付的命令书,但因发行的钱庄店号信用好,所以也能在市上辗转流通。现今多见的官票、私帖、钱票、银票都是不挂失票,只认票不认人的流通纸币,不具有会票的性质。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中多处论述会票,但缺乏实物图片,是论其意而不能显其形。会票之名称有会券、执照、信票等等。光绪三十年之信票是清代会票,其形式富有古典格调,是清代会票的典型代表。信者,取信于人信用也;取信于物信物也;取信于票信票也。立票终需信,其名称就反映出信用货币的特点,是一种以信用保证的异地支付票据。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国钱币博物馆接收了俞鸿昌先生生前无偿捐赠的57件(套)清代会票实物。俞先生是天津著名收藏家,长期致力于纸币、票据的收藏,出版《中国会票概论》一书,在《中国钱币》发表多篇学术文章。此次捐赠的实物大部分为《中国会票概论》一书中的原物,其中不乏清乾隆时期的会票等较为少见的实物,进一步丰富了我馆在票据方面的收藏。在此,中国  相似文献   

6.
徐枫 《中国钱币》2006,(4):78-78
一本专题论述会票的书终于出版了。这就是俞鸿昌著写的《中国会票概论》。读后第一个感觉是,会票作为中国古典票据,一向是比较深远莫测的,而今似乎就显现在眼前。它的身影隐现于近代票据之中,使数百年的历程顷刻犹如咫尺之间。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月坛邮票交流市场上出现一些宣化乾顺兴店号信票,后来又出现一批河北东口福庆园、永兴货店兑票。后者数量很多,且系私家发行的汇兑票据,不同于银票、钱票,为藏家所漠视。唯独本书作者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会票,及时收集,作为研究探讨会票的基础,并历经十多年的寻访,扩展品种,形成系列。这一漫长的过…  相似文献   

7.
《汪氏典业阉书》研究——清代徽商典当业的一个实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汪庆元 《安徽史学》2003,(5):90-92,98
《汪氏典业阉书》是研究徽商的新资料。其内容反映了徽州典商跨入近代社会门槛时资本运作的情况。阄书之“总帐”载明清代徽典资本构成为两部分:“承祖业分受财本”和“生息资本”。其中社会存款约占总资本的28%。“墨议”中“四典并无会票在外”一款说明徽典普遍经营会票,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汪氏典业析产和徽典经营会票不能获利的情况表明,在当时市场条件下,徽商资本已难以壮大。  相似文献   

8.
俞鸿昌 《中国钱币》2007,(4):10-11,9
会票有以汉字为密押的密码法,以防止涂改伪造。所知有以下四种方法:1、在会票用纸上加印水印文字;2、在印章或图文的某字某处加以更改或添置暗记;3、在骑缝加写文字数码或加盖印章,形成合券防伪;4、把一枚制钱拆成两半,一半缝接在票上,另一半缝接在票根上,兑取时以合钱为据。  相似文献   

9.
编辑诸公大鉴: 十多年前,曾发表拙文《光绪寅记会票跋》(《中国钱币》1995年4期),初衷是希望引起有兴趣者对民间金融的关注。十余年间,我曾接到不少读者来信,其中亦有指出文中不妥之处,比较集中的是指“荷月”不当作隐语看,别称而已;特别是韩世杰先生指出会票抬头章释文应是“近悦远来”,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乾县发现“关中八景”钱帖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民间私帖票,又称会票,是清代商人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后来在市面上流通以代替现款使用.民间帖票起源于明,盛于清.在清代以后,民间汇兑票券的形式在金融活动中非常广泛.民间私票票据是一种债权人向债务人提示性的票据.但这种票据必须携往钱庄所在地兑现,汇兑时首先交出票纸,经钱庄核对后使用.  相似文献   

11.
清代会票析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清代会票析论【台湾】戴学文ANALYSETHEHUIPIAOBILLSOFQINGDYNASTY¥[TaiWan]DaiXuewen;Abstract:TherearenobigdifferencebetweentheHuiPiaoBillsofQi...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发挥作用的是白银、铜钱以及会票等民间自律货币并存的多元复合货币结构。清初废银论及萧条说,将白银作为社会衰败的原因,是从货币的职能和功能进行了片面的解读,白银的货币化表明中国的价值尺度实现了摆脱铜钱的根本转换。银钱比价的变动,决不是两者在供求上简单的数量关系,而是反映了基于金属货币的自然特质在质量不一、金属货币的非货币化前提下不同阶层货币占有的不均匀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从而出现"白银陷阱"。突破金属货币数量限制的尝试仅限于基于基层共同体和行业组织人的信任为基础的自律货币会票之类,一国一通货性质的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由于缺乏制度改进在清代前期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清代会票概述俞鸿昌OUILINEOFHUIPIAO(AKINDOFDRAFT)INQINGDYNASTY¥YuHongchang;Abstract:Introducethetype,design,characterandsealofHuiPiaowi...  相似文献   

14.
1998年秋,在北京钱币交流会上,镇海蔡先生给我一张纸币复印件。这是一张中文“上海法兰西银行”券(图1),发行于1866年2月10日。有说是钞票,有说是汇票。我以为是会票,一种作为现金存取汇兑的票据,而又可以转让流通,具有中国古代可流通会票的性质,即“银会”。因为它是在中国上海使用的,相对应“洋商客钞”而言,可称为“洋商客会”,尽管还没有这样的称谓。正面的法文名称是“巴黎贴现银行”,因少有研究,弄不清COMIqThIR和BANQUE有什么区别。有关它的资料也鲜为人知,幸见有马飞海、吴筹中先生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7…  相似文献   

15.
票号起源的芸芸众说 票号的出现为中国金融业开创了走向辉煌的一页.中国最早票号出现于何时何地,却众说纷纭:其一认为在明末清初,传说当时商人就已经使用“会票”,进行小范围内的异地汇兑,有人认为这是票号的前身;其二认为在清朝初期,康熙十年(1671年)由著名学者顾炎武和傅山在山西创立票号.方闻《傅青主先生大传年谱》载称:“李自成陷京师,得勋戚文武诸臣巨金.吴三桂降清攻李,自成奔还京师,熔金为饼,每饼干金,约数万饼.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责编著出版的明清澳门历史档案书籍《明清澳门问题皇宫珍档》、《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澳门问题明清珍档荟萃》存在取舍不一,自相矛盾等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证误,以期这些珍贵档案更准确.  相似文献   

17.
继已故明清史专家郑天挺教授发起主持的首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十一年后,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7月10日至13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日本、南朝鲜、新加坡、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大会论文或提要八十多篇,还有6名学者以口头发言形式报告了论文观点.代表们就明清(包括近代)时期以下几方面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龙门古镇俯瞰形状如一千年龟,一条小溪穿镇而过,镇内是古建筑群,多为明清时期的老街和民居.明韵清风洋溢在整个小镇,带着无比闲适的生活气息.秋风送爽,走在原汁原味的明清老屋下,仿佛能追寻到前世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宗韵 《安徽史学》2006,(3):62-65
明清时期,受徽州商业经济的影响和家庭中从商父兄的引导,徽商子弟克绍箕裘者众.因而,商业教育成为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将子弟缔造成激烈商战中应付裕如的商人,明清徽商着重从知识、素质、技能三方面对后继从业者展开全面的职业培训,以期为其很快适应市场和占有市场提供保证.本文对这一现象加以总结和研究,旨在揭示我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经商家传,并为现代商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明清时期北京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行探讨,是从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所作的历史研究.从其内部分区的人口密度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北京城市在空间上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且在不断变化,而这些特点和变化又分别体现在该时期北京的商业空间、居住空间和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空间等方面,由此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和全面地了解明清北京城市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