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出土文獻對校讀傳世古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閲讀《銀雀山漢墓竹簡》,發現了可以校讀傳世古書《文子》的例子,如:銀雀山漢墓竹簡《奇正》"同不足以相勝也,故以異爲奇。是以靜爲動奇,佚爲勞奇,飽爲飢奇,治爲亂奇,衆爲寡奇……"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據俄藏黑水城文獻中刊佈的《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原版照片對卷一一"使來往門"部分條款内容進行了西夏文録文、對譯、參照2000年版漢譯本《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對這一部分内容進行了再譯釋,並就其中部分漏譯和誤譯的内容進行了補正,對部分西夏字詞譯釋作注,一方面以期能够在先賢譯釋的基礎上有所補漏,使律令的漢譯本更趨完善;另一方面希望通過文獻的原文録文、對譯、譯文體察不同語言語義在實際應用中的對接轉换,爲我們考釋其他西夏文文獻提供語素方面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文物》1952,(1)
百泉古蹟實況百泉爲平原名勝,不但泉水清雅,上邊蘇門山,也以古蹟稱著。晉朝孫登隱居的嘯台和宋朝道學家邵雍的故居安樂窩都在這裏,並有唐代以來包括蘇軾和清乾隆帝寫的碑碣多塊。在事變以前,百泉確是水清山秀,幽雅可觀。日寇侵佔後,故即利用此地修築碉堡,衛護平漢路,封鎖根據地,名勝古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6月4日,星期四香港邦瀚斯藝術廊香港金鐘道88號太古廣場一期20樓2001室清乾隆茶葉末釉粉彩開光‘富貴綿長'雙龍耳瓶‘大清乾隆年製'篆書印款高:36.9厘米HK$6,000,000-8,000,000來源:英國顯赫私人舊藏  相似文献   

5.
錢志熙 《中华文史论丛》2013,(1):261-301,397,398
七言作爲韻文體,在漢代已被廣泛使用,但作爲詩歌的一種體裁,卻至南北朝後期纔開始流行,盛唐以後方成爲詩歌的主體。這是由漢魏六朝的音樂體制決定的。漢魏六朝的詩歌史,經歷了由歌謡到樂歌,再到徒詩的演變進程。七言徒詩是從七言歌詩中發展過來的,早期的漢至晉宋的七言詩歌都是歌、舞詞,主要是由句句入韻與雜三七言這兩體構成,這兩體都不能成功地轉化爲大宗的徒詩體,這是由漢魏舊樂體制所制約的。南北朝後期,在新的音樂體制中,七言詩流行,隔句押韻的七言歌曲流行,並由此迅速孕生徒詩七言體。到了隋唐燕樂時代,七言已經成爲歌曲主體,同時在徒詩體中七言也逐漸成爲詩體的主流。  相似文献   

6.
《文物》1951,(8)
在蘇北首届人民代表會議期間,蘇北行署文教處,結合揚州市文化界舉辦蘇北古文物觀摩會,蒐集的陳列品除由各方捐赠的一部分文物外,並向扬州市文化界人士以借用、寄存方式徵集,計有歷代名畫一七一件,金石拓片八九件,珍本善本書籍一○二部,石刻、雕塑一○件,青銅、鐵器三七件,陶瓷器及殘片一六件,六朝古磚、漢瓦一七件,舊玉四件,就貧兒院舊址為會場,臨時聘請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7.
由於舊中國長期的封建統治,国內少數民族一直是被歧視的。民國初年的所謂‘五族共和’,也只是於漢族之外,指出了滿、蒙、囘、藏,作作幌子,對於苗、彝、瑤及其他少數民族,連提也不提了。蔣匪介石、陳匪立夫之流,更假創出‘中華民族同源論’之說,想以汉族同化其他少數民族,以便於他們的反動統治。在這樣的政治情况下,舊時代的歷史也就幾乎没有關於少數民族的記載了,好像少數民族在中國历史創造的過程中  相似文献   

8.
戰國至漢初儒家對古典禮樂的傳承,在"禮"的方面,可分爲傳承禮"義"、傳承禮"儀"禮"容"。其傳承方式是或著於竹帛,或直接傳習"禮"的禮典和動作。在傳承"樂"的方面,表現爲爲《樂》的成書及亡佚。經過戰國至漢初儒家的傳承,宗周禮樂部分地保存了下來,但已不再是周代舊"禮"下禮的"義"、"儀"、"容"渾然一體以及禮樂水乳交融的狀況。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0,(12)
長沙雅禮中學美籍教員盜運我國古代文物,被我公安機關發現。該美籍教員名俞道存(Dwigh Rugh)係美國雅禮會駐華總代表,最近申請返國,我公安機關人員在其準備帶走的行李中發現有中國古代錢幣數百枚,又在他住屋樓上陸續發現我國周、西漢、東汉、唐、五代、宋等朝代的陶瓷器共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51,(6)
(一) 为什麼要建立图书室? 受着長期封建統治的工農羣衆在舊社會是没有學習機會的,現在我們的革命已取得基本勝利,工農羣衆已經翻身,生活改善了,即進一步有提高文化的要求,為了滿衆工農羣衆的這種要求,就需要我們普遍的建立工廠農村圖書室。圖書室是推動學習、開展讀书连動的一種工具。根據照常果北的情况,圖書室未建立前,農民老是談神說鬼或讲一些七俠五義等舊故事,農村的知識分子多是遊手好闲,  相似文献   

11.
巴中縣在四川的東北部,從唐代開始就是巴州,到民國初年才改為縣。據縣誌記載,在城的四郊都有造像石窟。在東面的叫東龕山,「東洞在東龕山下一名靈芝洞,高二十餘尺,濶幾百尺,中有古釋迦大像一尊,餘數像亦半之,左右設五百阿羅漢,塑繪莊嚴,精巧絕倫,地甚幽曠,莫詳其始,或即唐時作也」。南龕山古名化成山,在縣南二里,據縣誌所錄唐嚴武奏請赐巴州南龕寺題名麦,「州南二里有前件古佛龕一所,舊石壁鐫刻五百餘鋪,劃開諾龕,化出眾像……」。此表為乾元三年題(公元七六○年),即稱為古佛龕,則創始當更在乾元以前。西龕山在縣西二里,  相似文献   

12.
聯邊指部首相同的字前後接續的文字現象。漢賦中存在大量的聯邊,這一方面與漢字的象形屬性有關,另一方面則是漢賦家同類相從的理念所致。漢賦聯邊承襲了始自《詩經》的修辭傳統,具有字形圖像化、聲韻音樂化的特點,生成了漢賦的形式結構層次,體現了漢代以多爲美、不忌重複、追求險奇的審美風尚。聯邊的衰落是時代風氣變化使然,劉勰提出的"省聯邊"觀點並非當時文人的共識,而是面對魏晉南北朝日趨縟麗的文風和)替濫造的用字情況,宣導新的文風以匡正時弊。漢賦聯邊衰落之後,它有時也爲險怪詩風借鑑,在後世文學創作中局部復活。  相似文献   

13.
<正>""與"愆"是功能完全一致的一對異體字。"愆"除有罪過、過失義外,還有"違背"義,""與之同。《文選》卷二三王粲《贈士孫文始》"率由嘉則"下李善注:"又曰:‘不不忘,率由舊章。’"不,即不違背。《後漢紀·孝獻皇帝一》:"故遂濫,無有防限。"濫,《漢語大詞典》釋爲"差少過錯與放縱妄爲",""仍從"罪過"義生發。其實不然,此處""有超過之義,濫即超限僞濫。  相似文献   

14.
问题讨论     
‘合縱’和‘連横’運動的本質如何?為什麼‘合縱’失敗,‘連樸’勝利? (河大史地孭蘅仆?‘合縱’和‘連橫’運動,從表面看來,是秦與六國問的政治鬥爭;如果深一層從社會經濟的發展上看,它却反映了戰國時代新舊土地所有者間的矛盾和鬥爭,具體的說,就是反映了新與的商人地主與沒落的領主之間的矛盾和鬥爭。這就是它的本質。  相似文献   

15.
統萬城的非漢語名稱統萬突或吐萬突的語源,應該是"tümen(萬) tut(統)"。漢語名稱與非漢語名稱反映出漢語與阿爾泰語兩種語言的語序差異,即漢語的SVO語序和阿爾泰語的SOV語序。古代漢文翻譯非漢語特别是阿爾泰語時,語法差異往往影響翻譯過程,在史料中留下了一定痕迹,研究者理應多加留意。  相似文献   

16.
<正>宋代阮閱所編的《詩話總龜》,是一部出現較早且規模較大的分門彙編詩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摭拾舊文,多資考證"~②,保存了大量的佚詩、詩話、筆記與傳記等資料,"在詩話中薈萃最爲繁富"~③,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④。此書宋刻本已不存,然明初收入《永樂大典》之本,自是承宋刻而来,惜又隨《永樂大典》而佚,少有遺存。明刻本有嘉靖二十四年(1545)宗室月窗道人刊刻的九十八卷本。此外,還存有兩種明代鈔本,皆爲一百卷,一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莫棠題跋;另一藏南京圖書館,有丁丙識語,爲八千卷樓舊藏。兩明抄本抄手書法皆較爲拙劣。國家圖書館還有宋蘭揮"友竹軒"藏清抄本,抄手  相似文献   

17.
諸葛亮是三国時代一个最小國家中的承相,他的志願是(?)灭魏復漢,可是七年裹邊,六出祁山,並沒得到决定性的勝利绮鼙蛩f:‘疲蜀漢軍民,不能恢復中原萬一一。沒有了不得的驚天動地的事業。但一千八百年來,他幾乎在每一個中國入人裹傳頌着,其原因在什麼地方呢?我僅就個人見解所及,提出幾點來作個討論,錯誤地方一定很多,希望大家多予指正。一、諸葛亮是一個政治家。三國時代,是一個封建單閥混戰的時代,封建統治者,趁着社會上混亂的局面,向人民進行殘酷的掠奪和兼併,吳國方面,曾經把獨立自耕的農民作為農奴分赐給貴族,如蔣欽曾分到燕湖民二百戶,田二百頃。魏國方面以屯田名義把大批獨立的自耕農强迫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2,(1)
查輝縣百泉爲我省名勝首區,所有建築,大體和萬壽山類似。此次我省衛生局爲修建療養院,佔用了百泉蘇門山南麓整個風景區正面地帶,正是人民大眾登臨遊覽的處所。計東西約一百六十米,南北最長處六十七米,多爲舊日古蹟與建築所在,在修建中遭到很多破壞,嚴重違反我人民政府保護文物古蹟政策。查中央政務院政文董字第三十五號指示:凡全國各地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建築,均應加意保護,嚴禁毀壞;如確有必要拆除或改建時,必須經當地人民政府逐級呈報各大行政區文教主管機關  相似文献   

19.
河南濬縣大侄山元天寧寺原有碑一通。額書“大元帝師法旨之碑”,漢字正書。上截八思巴字音寫蒙語,下截漢字白話譯文。碑陰刊大任山天寧萬壽禪師宗派之圖,漢字正書。清嘉慶時,濬縣知縣熊象階纂《濬縣金石錄》,收錄漢譯法旨及碑陰漢字殘文,未收八思巴字“國書”。其時此碑尚存,但碑文已有磨泐,碑陰尤甚。法人沙畹(Ed·Chavannes)曾據熊錄將碑陽法旨漢字碑文刊入  相似文献   

20.
<正>眾所周知,現在我們看到的《舊五代史》並非完璧,而是清朝四庫館臣邵晉涵等在編修《四庫全書》時利用《永樂大典》、《册府元龜》、《資治通鑑》、新舊《唐書》、《新五代史》等書輯佚而成的,爲保存史料做出了突出貢獻,使我們今天能大致看清《舊五代史》的面目。然限於當時的條件,輯本《舊五代史》也存在不少問題,諸如錄文錯誤、引用《永樂大典》卷數錯誤、對"夷狄"一類的清代避諱逕改原文、將不屬於《舊五代史》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