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绳病中来信和他最后关注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江 《炎黄春秋》2001,(1):15-19
胡绳同志在久病之后终于2000年11月5日溘然长逝,这时离进入21世纪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他在1999年3月曾来信说:“‘时间已不多’,彼此同感。我能长途出游,外观身体很好(除腿部因动过手术,不良于行),但医生似认为隐患可虑。现正接受放疗,每日去医院一次。大概可以如恩格斯所说‘把头伸到下个世纪探视一下’是可以做到的(恩格斯未能做到)。已经八十多了,总是赖在这个世界上不走也没有道理。”胡绳还是要比恩格斯幸运些,他虽差一个多月未能进入21世纪,却大致实现了“把头伸到下个世纪探视一下”的愿望,因为他毕竟看到了我们党为…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研究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发现西安事变之后,在1937年2月2日爆发的“二二事件”中被杀害的东北军中将交通处处长蒋斌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长歌 《中华遗产》2012,(6):154-157
1927,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年春天,国民革命军总指挥蒋介石突然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戮曾经的战友——共产党人,名日“清党”。5天以后,即4月17日,国民党领袖汪精卫,在武汉严正声讨蒋氏“背叛革命”,并免去蒋的一切职务。然而,仅100天后,汪氏竞也追随蒋,发起“清党”运动。对此,历史教科书写道:武汉国民政府(以下简称:武汉政府)背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广东城防(今属广西)人。1929年他乘广东军政首脑李济深与蒋介石矛盾无法调和之机,取代李济深,独揽广东大权直至1936年下野,达八年之久。本文谨就陈蒋矛盾进行初探。一、第一次领衔反蒋1930年4—11月,蒋与冯、阎的中原大战以蒋获胜告终。蒋介石踌躇满志,企图乘机建立其个人独裁统治,宣布于次年5月5日召开国民会议,制定约法,选举总统。但他的制定“约法”主张遭到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长胡汉民的坚决反对,“约法之争”成为蒋、胡彻底决裂的导火线。1931年2月28日晚,蒋以晚宴为名,将胡骗到国民党中央党部扣押并软禁于南京郊区的汤山。胡被扣后,不甘屈服,立即秘密传信给  相似文献   

5.
1973年秋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中央专案组通知,让我去探视在监内的母亲。自1968年2月母亲在“文革”期间被抓走,我们已经六年没有见面了。母亲出了什么事?病了?还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赶到专案组指定的地点(复兴医院东侧的一个小楼),好不容易才等到探视时间。一辆小车推着  相似文献   

6.
1939年2月4日,抗战大后方的贵阳城遭到18架日机狂轰滥炸,因轰炸而在当天死亡者达520人,受伤者1526人,烧毁房屋1325栋。 就在这年毛泽东同志以民族利益为重指示国统区的进步书店——重庆生活店出版了《蒋委员长抗战言论集》。蒋的“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  相似文献   

7.
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祥熙与抗战期间的中日秘密交涉杨天石在孔祥熙与宋子文二人中,蒋比较喜欢并信任孔祥熙。1938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建立战时体制,任命孔祥熙为行政院长。同年6月,宋子文愤愤地对潘汉年说:“蒋之用孔作行政院长,就是为的准备好与日本谈判和议。”①蒋之用孔...  相似文献   

8.
1993年1月下旬,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旧病复发,住进了协和医院,其间我数度探视,并记日记。兹将其病情进展情况及逝世前后情况摘记于下。 1993年2月 12日 北京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刚闭幕,我买了橘子、黄桃、菠萝、红果四个罐头特去协和医院探视溥老。我一进  相似文献   

9.
1949年2月12日,有“党国理论家”之称的戴季陶服安眠药自杀,这对于如大厦将倾的蒋家王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此人是蒋介石尊为“良师畏友”的盟兄加亲家,身兼党政数要职,名在中枢要人之列,他为何不随蒋退守台湾安危同仗,而是一死了之呢?其中尚有鲜为人知的隐情。  相似文献   

10.
在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对华政策经过了“胁蒋转向”、“倒蒋立新”、“汪蒋合流”、“世界规模压蒋”、“对华新政策”和“拉蒋谋和”六个阶段。下面,我们将依次进行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1.
1916年11月8日,“护国军神”蔡锷因尽瘁国事,以喉癌不治而长逝于日本九州福冈医科大学医院,年仅34岁。弥留之际,蔡委托身边的好友、日本士官学校的同窗蒋百里向国人遗电一通: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下,国民党内主张抗日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为坚决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怀着善良的愿望,以惊险的手段、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捉蒋放蒋,逼蒋抗日,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面抗日战争的发动。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个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1949年春节刚过,国民党政府策动京沪一带的教育界领袖和社会贤达,组成两次“人民代表团”前往北平及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试图利用他们的社会声望敲开“谋和”之门。2月13日“,使团”的秘密北上开启了国共两党历史的又一轮“和平谈判”……风雨飘摇“,李代逃蒋”国民党政府被迫北上“图谋和平”面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残局,蒋介石于1月21日发表了“引退公告”,宣布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1月22日,李宗仁发表文告,宣称“中共方面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决定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昭贤(1月25日,毛泽东以中共发言人的名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主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经历了从“反蒋抗日-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四个阶段。本文研究了从“反蒋抗日-抗日反蒋”这一阶段的历史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逐步确立起来的,其间虽有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中共独立自主的自觉的努力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蒋、汪的矛盾斗争发轫于大革命时期的“中山舰事件”,到改组派发起反蒋活动,则演成了真刀真枪,势不两立的架势。1932年,改组派烟消云散,蒋、汪握手言欢,分掌军政权力,开始了所谓蒋汪合作的国民政府时期。但彼此始终同床异梦、勾心斗角。抗日战争爆发,蒋、汪矛盾尖锐激化,暗斗渐为明争代替。“联共抗日”与“反共降日”的政见分歧,伴随着权力之争,加上日本诱降、扶汪弃蒋的催化作用,导致蒋、汪间貌合神离的关系彻底破裂,造成了国民党的又一次大分化。  相似文献   

16.
据蒋百里的侄孙蒋启霆介绍,并查阅《蒋百里年谱》及蒋的女儿蒋和回忆其父的文章,以及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与台湾出版的《传记文学》,得知蒋百里在“西安事变”中曾起过重要作用。1936年冬,蒋百里奉命考察欧洲军事返国,飞赴西安向蒋介石汇报。未料,次日(12月12日)拂晓,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从九一八事变至我党发布五五通电这段时期,中共对蒋政策是反蒋抗日还是抗日反蒋,党史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笔者以为这一时期中共对蒋政策应是抗日反蒋,根据有四:一是“抗日反蒋”提法载入中共中央文件;二是“抗日反蒋”提法见诸我党和红军负责人的言论中;三是“抗旧反蒋”口号符合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关系的变化;四是“抗日”反蒋”是党史学界权威著作较为普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王鹏 《文史精华》2002,(5):23-25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扣蒋于西安城内,逼蒋抗日。这其中《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1889-1941)扮演的角色,常常被人忽略。12月4日,蒋介石亲临西安督战,欲意迫使张杨继续“剿共”。5日,正在西安的张季鸾在华清池谒见蒋介石,告以西安谣言甚盛,流行的政治  相似文献   

19.
李良志 《百年潮》2007,(7):53-58
1986年12月,我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上,就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中有关处置蒋介石的方针问题,作了一次发言,首次提出,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并非一开始就确定了“放蒋”的方针,而是经历了由“罢蒋”、“审蒋”、“诛蒋”到最后“放蒋”的思考、转变过程。嗣后我在《党史资料通讯》1987年第1期发表了《关于西安事变后我党处置蒋介石的方针问题》一文,对上述观点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20.
姜天麟 《纵横》2013,(12):52-56
1933年11月20日,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推动下,驻守福建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联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外界称之为“第三党”)等反蒋势力,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同共产党合作,开展抗日反蒋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