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勇 《史志研究》2000,(1):55-58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民族主义异军突起,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和文化现象。并迅速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然而,对民族主义的真正考察离不开对现代化的关注,如同对现代化的研究必须考察民族主义因素一样。因为在历史上,“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本是一对相伴相生的历史范畴。本文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力图从中国现代化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交互影响,进而冀求有益于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如今现代化研究日益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参与的热门学术领域。若要了解中国大陆的现代化研究,则不能不提到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罗荣渠的名字。  相似文献   

3.
关于传教士与晚清现代化关系的思考——评《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李喜所近年来,近代来华传教士以其活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复杂性越来越引起史学界的关注,如何评价传教团体对中国的影响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之一。1981年华东师范大学顾长声先生出版了《传教士...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阶段阐述文物管理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新中国文物工作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始终相伴相行。  相似文献   

5.
习静 《黑龙江史志》2013,(19):136-137
信息时代,如何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档案的服务利用效率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档案事业发展中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手工搜索模式因为其工作内容繁杂、工作效率缓慢而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更加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从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有关工作要点,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卫才华 《民俗研究》2008,(2):263-268
长期以来,关注民俗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成为民俗学最活跃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批经典作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乡村研究重焕青春,尤其是注重现代性过程中乡土社会多元发展的变化,不约而同地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影响已为人们所关注。傅筑夫曾经论述过人口因素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即人口因素曾促进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生产方式的变革——奴隶制生产方式转变为封建制生产方式。在清末民初城市社会现代化关系的进程中,人口因素的影响力可谓得到了更有力的显示,这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沿江沿海地区,如上海、汉口、青岛等地尤为明显。青岛以一沿海偏僻渔村,仅三、四十年时间,发展为拥有三十多万居民的通商都会,无疑成为此类城市中,人口城市化最剧烈,移民对城市社会现代化影响最典型的城市。因此,移民对青岛社会现代化关系的个案研究,将对清末民初沿江沿海地区城市现代化的整体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外的现代化理论兴起于五六十年代,70年代发展到高峰,并开始为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现代化理论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一批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历史的著作相继问世。章开沅、罗福惠等人编撰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以下简称《比较》)一书是这一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在探讨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和架构方面,在运用这种理论分析和说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气象变化,各行各业对气象检测、预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这对我们气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象的现代化建设俨然已经成为满足当前需求的必经之路,关系着国计民生。文章结合所处地区贵州省贵定县的当前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气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几条关于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政党自产生以来就与现代化关系密切,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了主导作用。然而中国现代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才能把中国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撰写了《方志现代化:一个不该被疏忽的命题》一文,呼吁方志界要对方志现代化命题予以关注和研究。一个命题提出以后,接着要做的工作应当就是界定其内涵。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好的工作.即使一个简单的概念.要想对其内涵取得一个较为广泛的共识,也需要一个争鸣和沉淀的较长过程。笔者在此谈几点粗浅认识.只能算是做点铺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赵文 《黑龙江史志》2012,(19):51-52
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的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是中国知识界首次以现代化为题展开对中国出路的探索。这次讨论探讨了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现代化的道路与实现方式以及如何对待外资等问题。反映了中国知识界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下,唤醒国人关注中国的现代化,积极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一个含义深刻、层次广泛的概念,对于什么是现代化及其实质、层次等问题,目前史学界仍分歧大于共识。但是,以现代化为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已被一些史学工作所接受并实践。本以现代化为主线略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如现代化与民主革命的关系、在现代化追求中学习西方与反抗侵略的关系、以现代化理论克服以往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主观情绪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问题,曾在20世纪80年代引起过旷日持久的争论,这一悬案至今没有真正解决。为此,本略做述论,试图对这一问题有所解释。  相似文献   

14.
刘忠春 《黑龙江史志》2013,(19):142-142
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加速以自动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为主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因而,学校档案开放式的网络现代化管理与服务,已成为广大档案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关注的大课题是什么?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国史学界关注的新问题是什么?是从“现代化”的新视角对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经历的社会巨变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 中国近代社会科学,同近代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众所周知,最初是社会进化论的新概念、新理论传入中国,思想界为之耳目一新,传统的国学(包括史学)研究才开始发生大变化。后来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与历史观的革命,从而也决定了此后中国社会科学与新史学的发展方向。总之,近代西方新思潮、新理论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至于它对时代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16.
虞和平从事的中国现代化研究,发轫于商会与早期现代化研究,继而致力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性探讨。进入21世纪后,其研究主题更为丰富,包括商人外交研究、张謇研究及近代经济史的重新梳理等,成果丰硕。虞和平选取的研究对象,往往与时代主题的变迁密切相关,在研究方法上借鉴西方现代化理论,同时注意吸收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理论。他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与国情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改造,重视实证的同时讲求理论,循序渐进的同时追求创新,较为成功地构建了中国现代化史的基本理论框架。他对中国现代化史的系统分析与总结,饱含着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深切关怀,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已于1993年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罗先生自80年代初就开始关注这一课题,1986年发表这方面的第一篇重要文章,1987年底成立了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可以说,本书是他近10年研究心血的结晶。该书运用跨学科方法,熔理论与历史研究于一炉,见解独到,论证严密,充满时代感和历史家的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着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学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如森 《史学月刊》2004,(12):108-1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很多,意义也相当重大,但是,令人满意的阐释至今并不多见。近年来,学术界从港口-腹地角度进行的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一课题的继续,无疑会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增添浓重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胡慧林 《丝绸之路》2009,(10):99-101
实现现代化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毛泽东对我国现代化的制度选择、战略目标、发展道路、战略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宏观设计与思考,成为毛泽东思想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特点,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与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的结合点上,探讨了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