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鎏金铜羊 1974年,西安市南郊红庙村小学师生在校园内平整原红庙旧址大殿台基时,在殿基的西北隅发现一鎏金铜羊,由学校领导人交送陕西省博物馆。羊形象逼真,神态生动,安详恬静地跪卧于长方形底座上。头稍抬,眼睛大而鼓起,双耳后抿,长长的双角卷成环形自耳后绕过直至颈两侧。鼻孔大张,嘴紧闭。右前腿弯曲跪卧,左前腿平伸向前,蹄子轻轻地搭于底座的边沿上。羊通体镌刻极其纤细的短线,由头至尾排列有致,富有层次感,犹如  相似文献   

2.
1977年北京市延庆县宗家营村社员耕地时,在距地表约30厘米的耕土层偶然发现了一躯铜造像,估计是早年埋藏的传世品。该造像为正面高浮雕释迦牟尼说法像,铜质、鎏金。锈蚀不多,表面光亮,除部分文字被戳损和背光丢失外,通体完好(图一)。像高19厘米,顶有髪髻,头部微向前倾,眼睑下垂,前额饱满,鼻高且直,大耳垂肩,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0,(3)
正高37厘米此造像为明代铜鎏金观世音菩萨坐像,一面两臂,头顶精致宝冠,戴风巾,冠前雕阿弥陀佛像,为观音像重要标志。发丝分明,面庞圆润,鼻梁挺立,眉与鼻胫相连,长目垂俯,薄唇微扬,呈现立体五官,面容庄严祥和,是明代汉传佛像的典型样貌特征。胸前、双耳、腕间及足上均饰众华璎珞,寓意无量光明。其指相纤细,足踵圆满,身行端正。身着通肩式袈裟,内着僧裙,双腿盘坐,衣纹流畅自如。观音左手托净水盂,右手持柳枝,尽显寂静慈祥之态。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0,(4)
正高58厘米道教弘扬的天地水三官信仰流传甚远,尤以天官赐福的说法最得人心。道经中说,天官号曰上元九气赐福天官,又尊称紫微帝君、曜灵元阳大帝,是玄都元阳一品位阶,居住在紫微宫中,率部众三十六曹。他主宰众生善恶之籍,执诸仙升降之司。又说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领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便莅临世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此尊头戴贯簪系缨的通天冠,正面铸刻日月星山四章。面庞圆腴,双目宛若未开敷的莲苞,眼睑低垂,目光下敛,俯视芸芸众生,颌下留有一缕长髯。身着宽大的袍裳蔽膝,并饰以革带玉佩。衣纹曲走流回自然,衣料质感厚重,衣缘处刻饰精美的云纹、卷草纹及几何图案,巧夺天工,繁而不乱。佩绶的两端拂卷体侧,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1,(9)
正~~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1,(9)
正~~  相似文献   

7.
1985年2月,邛崃县东安乡蜚虹村,在修建酒厂的施工中,发现了一个由铜盖扣着的双耳鼓腹黑陶罐。从这个罐里清理出鎏金铜造像12尊。出土时绿锈严重,铜盖锈蚀一触即碎。对造像做了化学处理后,大部清晰可辨。这批造像大小不等,姿态各异。造像最高的19厘米,最小的8.5厘米。现将十二尊造像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洛川出土唐代鎏金铜造像洛川县博物馆于1981年从本县槐柏乡杨候村征集回一组窖藏鎏金铜造像48尊,其中各类佛像12尊,菩萨像34尊,罗像1尊,天王力土像1尊。这组造像工艺精美,体态轻盈而丰满。过去曾作过消息报道,现摘要作以介绍。一、佛造像编号02通高6...  相似文献   

9.
大理国大日如来鎏金铜佛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日如来鎏金铜佛像高48厘米,结跏趺坐,两膝间最宽35厘米。表层髹有红漆。右手作触地印,左手结定印。身着袒右式袈裟,衣纹刻画简洁流畅。两耳有圆形饰物,右臂戴臂钏。佛像的表情恬静安详。额间饰以红珊瑚,螺髻上饰以两颗绿松石,螺髻间残留有紫色染料(封三:1;图二)。环铜像的脖颈一周,有纤细的裂纹,肩部、肘部等处还有数处利器砍凿后的残迹,右胸部微凹,也明显受过外力的撞击。铜像的表层鎏金,井髹有红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去年十月,庄浪县南坪乡一村民手持一尊铜鎏金佛像来博物馆要求鉴定,声称在取土时发现的,共二件。我们问明情况后,及时将这批物征收入库,经鉴定属唐代铜鎏金菩萨造像。  相似文献   

11.
1985年秋,山东省青州市城西区邵庄乡冷家村附近开山炸石时,发现鎏金铜镇4件。据市文物管理所人员现场调查,系出自已毁古墓。此山未炸之前,山中古墓不为人知。这4件铜镇两大两小,形制相同,呈圆墩状,通体鎏金。每件上雕一独角卧兽,作工精细,形象生动(见图)。大的一对圆座直径6、器高4厘米,重610克;小的一对圆座直径5.6、器高4厘米,重425克。经专家鉴定,这4件铜镇是西汉时期器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01,(1)
现藏首都博物馆,造像莲台上镌刻楷书“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款,为明永乐间典型的北京宫廷藏式造像,收藏价值极高。这个结全跏趺坐于莲台的藏传佛教女性化菩萨像,头戴五叶冠,身着菩萨装,饰缨络钏镯,细腰高胸,窄胯软腹;造型端庄华美,鎏金饱满沉实,金色橙黄,藏传佛教称白圣救度佛母,或略称为白度母。度母,梵文作 Tara,汉地译为多罗菩萨,藏语称卓玛。就像藏族很多男人取名强巴(弥勒的藏译读音),女性则常叫卓玛。《度母本源记》称,观音菩萨在无量劫以前已救度无数众生,一日睁开慧眼审观六道,却发现众生依然栖栖惶惶未离轮回,不觉泪水滴垂,落地为莲,旋依色相显化成二十一度母,皆作谒发大誓愿,愿辅助菩萨普度众生。其后,众度母果如所愿,大悲之名遍布佛国世界,感动十方诸佛一同为其灌顶,称“救度一切众生成  相似文献   

13.
阜新于寺镇出土鎏金铜佛1992年7月4日,阜新县于寺镇下窑屯村民在盖烟房挖土过程中,距地表1.5米左右探处发现察金铜佛。经有关专家鉴定,无论从造型、铸造技巧以及雕塑艺术,可堪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此尊佛像为半裸体鎏金立佛像。佛像身高23厘米,重量2...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工朝,也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正如宋代学家苏东坡所说:“君了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而唐代的青铜佛教造像,就是这枝娇艳的奇葩。唐代青铜佛教造像不仅在题材内容、造型装饰、工艺技法上都有所突破、台所创新,在铸造技术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1986年3月,安康县吉河区晏坝乡中河村村民王生洲在中河南二里许的半山坡(俗称毛狗洞)打火粪、挖石坎时,发现铜质鎏金佛像一尊。据云铜像出土时仅距地表约30公分,铜像倒竖,座下长有一山苔。地区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奔赴铜像所出土的村舍进行了考察。此鎏金铜佛像重0.3公斤,通高13.5厘米,梯形方足床,中镂空。宽4.6厘米,高4.1厘米。佛像赤足盘趺座上,面容端庄丰腴,眉目清秀,头有螺髻,敞领袒胸,袈裟垂蔽  相似文献   

16.
<正>北魏时期的佛教金铜造像是中国传统的本土艺术与西方外来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作品,其作为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由于这类造像是佛教传入我国之后较早阶段的作品,因此一直是收藏与研究领域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年冬,在临潼县唐华清宫的昭阳门外(骊山第二峰老母殿),距地表约三米多深处,发现隋代带铭鎏金铜佛一躯,铜镜两面。可惜铜镜已散失,铜佛现由临潼县博物馆收藏。佛为站姿。通高10.7厘米,佛体高5.8厘米,莲瓣束腰须弥座高1.4厘米,足床高3.5厘米.宽4.2厘米(图一)。佛作球状高髻,头披佛巾(类似近代披风),垂于肩下。面稍瘦削,眼微闭,抿唇。手姿为两掌面前,左手取手指下向,右手取手指上向,作受礼状。  相似文献   

18.
<正>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有大批精美铜佛像,其做工精致,造型优美,时代上以明清为主。它们是了解湖南地区佛教信仰传播与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宗教、艺术和历史价值。本文选取部分精美明代鎏金铜造像加以介绍,兼谈金铜佛像的收藏与鉴定。1.明代鎏金释迦牟尼说法铜像,通高27厘米,表现佛祖45岁正式说法传教的形象。这种造像单独出现即可定名为释迦说法像,如分置于成道像两侧同时供养,则是代表三世佛中的迦叶佛和弥勒佛。此尊铜像面容沉静,神态安逸。顶饰螺发,身披袈  相似文献   

19.
唐代玉华宫遗址发现鎏金铜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五月十四日,宜君马坊村村民在新建庄基取土时,距地表一米处发现两件鎏金铜观世音造像,同时伴随出土的还有鎏金铜像座两件,敛口灰陶罐一件及大量的方砖、筒瓦、铺地砖等建筑构件。铜川市博物馆对现场进行了勘察,确认该处为唐代的建筑遗址。现将出土的鎏金铜造像等介绍如下。鎏金铜观世音坐像通高12.9厘米,通体鎏金。坐姿,面方圆,头戴高宝冠,宝缯披至肩部,颈系联珠纹璎珞,腕戴钏环;细腰、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河间县近年出土两批鎏金铜造像,1982年城上村农民于村西动土时发现11件;1983年北李子口村农民在房基下发现42件。这些造像均无包裹或盛装物,直接埋在一米多深的土层里。造像中有些不仅工艺精湛,而且造型生动,比例匀称,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现分别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