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汉的属邦和属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属国,一般认为始建于汉武帝。日本的《亚细亚历史事典》就称属国为汉制。但据《汉书·百官表》,典属国是秦官,则秦时理应已有属国。属国究竟始于何时?它经历了一些怎样的变化?过去由于材料太少,没有进行研究。属国的性质本很清楚,是管理少数民族降者的。但由于成帝时典属国省并大鸿胪,  相似文献   

2.
一、藩属与相关概念辨析何为藩属?《汉语大辞典》的释义为,“旧指属国或属地”。~①《中文大辞典》的解释为:“服属之地也。如朝鲜、安南、琉球、缅甸诸国,本皆为我国藩属”。~②两书释义貌似一致,实有差别。前者包括后者,后者是专指属国而言。也有的学者提出藩属是藩部和属国的合称。~③确切地说,藩属指与中央王朝保持宗藩关系的异民族部落或属国。清代可以理解为藩部和属国的合称,当然既包括藩部,也包括属国在内。要准确地阐明藩属的涵义,弄清藩属的异同,还必须从藩部和属国两个概念入手。藩部是清代才有的概念。清代文献中该…  相似文献   

3.
辽代女真属国、属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契丹统治者在女真、五国部地区依据各部落集团和各部族社会发展的水平 ,设置了具有一定羁縻统辖性质的不同层次的属国、属部。从辽朝对女真各属国、属部的统辖关系特点看 ,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区、四种统辖制度 ,即系辽籍女真地区属国、属部的两种统辖制度、生女真地区属部的统辖制度、五国部地区属部的统辖制度。充分体现了辽朝“因俗而治”的治国方针 ,从而实现了辽朝对整个女真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有效统治  相似文献   

4.
月中桂索源     
月中有桂的神话,由来甚久.《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淮南子》:“月中有桂树.”同书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可见,月桂之说,汉晋时代已有.到了唐代,又传吴刚伐桂之说,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唐以后,月中有树及吴刚伐桂的神话几乎家喻户晓.这个神话是怎么产生的?是从哪儿产生的?本文拟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后人多据《汉书.地理志》所载的五处"属国都尉治"判断元狩年间汉武帝复增属国的地理位置。文章列举出七处《汉书.地理志》中没有"属国都尉治"记载的西汉属国,进而认为《汉书.地理志》关于"属国都尉治"的记载并不全面,不能仅以此判断当年汉武帝复增属国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6.
甲渠言部吏毋作使属国秦胡卢水士民书建武六年七月戊戌朔乙卯,(甲渠守鄣侯敢言之,府移大将军莫府书曰:属国秦、胡、卢水土民从兵起□□。)□之明告吏民,诸作使秦、胡、卢水士民畜牧田作不还,有无四时言。谨案:部吏毋作使属国秦、胡、卢水士民者,敢言之。以上三汉简,是最近在居延出土的,见甘肃居延考古队《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和新出土的简册文物》中所作的释文,标点是我加的。第二简下部残缺,括号内的文字是据同出的另一册所补。这里所要讨论的,是简文中的“秦胡”二字应如何解释。甘肃  相似文献   

7.
班固窃父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史公书》,已知其为谈、迁父子合撰矣,而《汉书》亦有类似之问题,玆一陈之。班固作史,模仿史迁《自序》,作《叙传》一篇以述其家世及著作之意。其叙父彪事甚简,止录其《王命论》全文,并记其避地河西与举茂才,为徐令数事,又总论之曰:“学不为人,博而不俗,言不为华,述而不作”未尝一字道其作史也。至自述作史之故,则曰:“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纂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则《汉书》之作,发意由己,成事由己,绝无可疑也。  相似文献   

8.
“乘舆”不作“车”解贵刊总26期所载《安车与车舆制度》一文中云:“对于乘车,则有专门的‘车服制度,和‘乘舆制度’”,并引“《汉书·霍光传》云:‘皆如乘舆制度,载光尸柩以车,”,为证。按蔡邕《独断》云:“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托之于乘舆。”可见,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秦至西汉属国的职官制度,以及属国内部族群的生活模式,以及他们与汉帝国的互动。根据战国秦"蜀属邦"的例子,可见秦属邦官制呈现出"流官-外族官"的双轨制。原政权虽然能保持一点独立性,但属邦的实权却被秦设置的流官属邦守掌握。西汉属国的官制大致与秦属邦接近,唯独汉武帝参考部都尉制度,把属国长官由"守"改为"都尉"。此外,本文又以武帝"五属国"为例,指出属国的内部空间不足以支持内附的游牧族群维持原来的生活模式。在生活空间减少的情况下,虽然属国民仍保留原来仟、佰的部落组织,但部分人群似乎开始过着定居生活。而属国的归附族群在军事、社会等层面皆和汉帝国有着密切接触。军事上,他们需对汉帝国的军事行动提供协助。社会上,部分属国民曾被汉人非法强捕为奴;又因属国官吏希望属国民能如汉帝国正规编户民般缴纳徭赋,这往往引发双方冲突。  相似文献   

10.
宋江起义究竟与梁山泊(泺)有无关系?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卷十八《梁山泊之讹》中考证云: 俗传宋江三十六人据梁山泊,此误也。按《徽宗本纪》,侯蒙、张叔夜二传纪宋江事者,并无据梁山泊之说,惟《蒲宗孟传》言“梁山泺素多盗……”《孙公谈圃》云:“蒲宗孟知郓州,有盗黄麻胡依梁山泺为患”云云。——此是神宗时事,与宋江之起事宣和,已相隔数十年矣。近人邱炜萱氏之《菽园杂缀·梁山泊辩》曰:《宋史》无梁山泊,而有梁山泺。梁山泺虽多盗薮,  相似文献   

11.
自汉以来,历代注家多认为《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西汉·毛亨、东汉·郑玄说此诗作者痛恨国君放纵情欲,荒废国政,所以歌颂无情欲者。宋·朱熹说“政烦赋重,人不堪其苦,叹其不如草木之无知而无忧也”。(《诗集传》)郭沫若认为是没落贵族悲观厌世之作。(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愚以为这种解释不尽符合该诗的本意,近乎毛亨说《关睢》是“后妃之德”、说《静女》是“刺时”、说《木瓜》是“美齐桓公”、说《溱洧》是“刺乱”一样牵强。迄今仅见高亨《诗经今注》及李长之《诗经试译》在题解中说此诗是一首恋歌。但二位先生未加评述他们这一见解的依据,今就此略陈管见。 研究《诗经》的人公认《郑风·溱洧》是一首反映郑国民间风俗的情歌。《后汉书·袁绍传》注引:《韩诗》曰:“溱与洧,方洹洹兮”薛君注云“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悦)者俱往也”。三  相似文献   

12.
《汉书·司马迁传》没有具体交代司马迁的死因、死期,这就给后人留下了附会的空隙。裴骝的《史记集解》引卫宏《汉书旧仪注》说:“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王肃也有“投而削之”之言,其言当是本于《汉旧仪注》,但不言“下狱死”事。至于葛洪《西京杂记》所记,其言与《汉旧仪注》一字不差,显系抄自该书。对于上述说法,前人多不相信。颜师古注《汉书》,征引诸家之说,至为详博,对于此说却弃而不录。清人王鸣盛以为此说“与情事全不合,皆非是”。王国维亦力驳卫宏、王肃之说,以为“此二说最为无稽”。后来的一些关于司马迁生平的著作,如口人泷川资言的《太史公事历》,李长之先生的《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季镇淮先生的《司马迁》,对《汉旧仪注》之说皆摒而不取,但也都不曾对其加以驳斥;二王虽有所辩驳,却又都语焉不详,所以这个问  相似文献   

13.
此文主要利用此前学术界未曾注意的“俗讲”史料,对俗讲的生成年代和含义演变进行了新的考订,指出俗讲当生成于隋末唐初,而俗讲因受“顺合俗心”之影响,故其中的“俗”字,从原来的“僧俗”之“俗”,演变成了后来的“世俗”、“通俗”甚至“媚俗”之“俗”.另外,还使用排除法,从而考定出玄奘法师献给唐高宗的“《报恩经变》一部”,应是《孝子报恩经变》.  相似文献   

14.
王冬斌 《旅游》2007,(6):72-79
闽北,是上古时期闽越族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它西邻荆楚,北接吴越,很早就已“(南楚)与闽中、越杂俗”(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秦、汉之后,中原人口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南迁,尤其“自五代离乱,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逃难于此,故备五方之俗”(宋·《建安志》)。闽北成了中原文化进入福建的民俗“沉积”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十册点校本《史记·货殖列传》(第十册)将下面一段文字如此点断: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誇矜执能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若照此点断”则“而心誇矜执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二句百思不得其解,实在难以释通。渐,沾染,影响也。言“俗之渐民久矣”,既符合古汉语语法之常理,又释之通顺,若言“使俗之渐民久矣,则句式古怪而难以释读。还是高振铎、张家瑶主编的《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经过认真思索后重新加以点断,将“使”字上读为:而心誇矜执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前句意为:人们的心被矜誇自负、有势力、有能耐的荣耀所驱使(意即人们都追求这些东西)。后句意为:世俗之风影响人民已很久了……“心……使”的句式,即“心为……所使”之意。因此笔者也觉得“使”字上读较为妥帖、确当。  相似文献   

16.
在阿城县金上京故城(俗名白城)腰垣之西半里余,树木掩映中有一高大土台座落于县苗圃院内,俗传斩将台,实即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址。《吉林通志》附宾州厅图标注为“点将台”,园田一龟《吉林、滨江两省关于金代之史迹》载阿城县白城附近地图亦因之,皆与俗传不符。金上京城南八里另有一圜丘,相传为金代点将台(实为郊祭台),而此二图则标注为“斩将台”,与俗传正相颠倒。  相似文献   

17.
《新唐书·渤海传》列渤海“俗所贵者”一十有四,其中有“湄沱湖之鲫”。然湄沱湖为今之何处,至今无定说。《海东绎史》、《渤海国志长编》皆以今密山县东南之兴凯湖当之,而《宁安县志》谓即今宁安县境内之镜泊湖。按此二说一是一非,今试辨之。  相似文献   

18.
《史记》《汉书》皆有《货殖传》,本文试图通过对勘两传,以见其异同。 对勘《史》《汉》两《货殖传》(以下简称《史·货》、《汉·货》),首先可以看到:《汉·货》先秦至武帝时的货殖材料基本采自《史·货》,故两传不只篇名、体例相同,内容面貌也相类相似。 《史·货》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为先秦,一为两汉。 先秦部分主要记载了汉代以前的货殖人物:1.齐国太公望、管仲;2.越国范;3.仲尼弟子子贡;4.周人白圭;5.监盐起家的猗顿,冶铁成业的郭纵;6.牧长马氏倮,巴寡妇清。 汉代部分主要记载了“当世”货殖家:1.蜀卓氏“用铁冶富”;2.临邛程郑,“亦冶铸,“富埒卓氏”3.宛孔氏“用铁冶为业”,“家致富数千金”;4.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致巨万”;5.齐人刁间,收取“桀黠奴”“使之逐鱼盐商贾之利”,“起富数千万”6.周人师史,“较毂以百数,贾郡国”,“故师史能致七千万”;7.宣曲任氏,“泰之败也”,“独害仓粟”。“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任氏以此起富”;8.“塞之斥”桥姚,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9.长安无盐氏,吴楚七国兵起时,“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用此富埒关中”;10.关中富商大贾田啬、田兰,韦家栗氏,安陵、杜杜氏,“亦巨万”。  相似文献   

19.
《明史·朱淛、马明衡等传》正误一则李平《明史倦二百七《朱、马明衡等传》记载:"马"明衡,字子萃"。"子萃"误,为"子"。《传习录下》载:"薛尚谦、邹谦之、马子、王汝止侍坐。因叹先生(王守仁)自征宁藩已来,天下谤议益众,请各言其故。"(《阳明全书、语录...  相似文献   

20.
因名义上西夏为宋、辽、金之属国,所谓“名体未正”,故在封建正统修史思想的指导下,元代史臣特以宋、辽、金与蒙古同类,俱纂修专史,而独摒西夏于外,仅于诸史中附《西夏传》之类传文,记述极其简约,致使西夏史料散佚几尽。正因如此,学者们于西夏史事的搜逸勾沉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