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汉魏南北朝古印中,有不少中央朝廷颁发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印章,叟印是其中的一类。今所见传世叟印有八种,时代上启于汉,下迄于晋,约三十方。关于叟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武帝时期孔安国的《尚书》注。《尚书·牧誓》谈到跟随武王伐纣的有蜀等八个少数民族,孔安国说蜀就是巴蜀的蜀叟。商周时代的蜀是  相似文献   

2.
《尚书·牧誓》所载卢、彭地望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书·牧誓》所载卢、彭地望考曹定云一、引言公元前一○四五年(武王十一年)一月癸巳①,周武王率兵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并联合了其他的诸侯、方国兵马,东向伐纣。二月戊午渡孟津,经过长途跋涉,日夜兼程,于甲子朝到达商都之牧野。临战前,武王...  相似文献   

3.
正"虎贲"一词始见于《尚书》的《牧誓》、《立政》篇,指军中猛士尤其是周王的近身卫士。西汉平帝时更名宿卫的期门军为虎贲,为后世所沿袭。目前已知的商周金文中并无"虎贲"一词,但有"虎臣"与之相类。虎臣一词又见于《尚书·顾命》及《诗经》的《常武》、《泮水》篇。伪孔传以为虎臣即虎贲氏;郑笺称《常武》之虎臣乃一职官,《泮水》之虎臣泛指威武如虎的武将。有学者认为虎贲由虎臣分化而来,乃虎臣之一种。1窃以为虎臣当即虎贲,名称变换而已。  相似文献   

4.
峨眉山文物     
《文物》2007,(11)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编著巍巍大峨,从祖国四川西南地突兀而起,雄秀天下。在过去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峨眉山不仅孕育了绮丽的自然风光,更遗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尚书·牧誓》有"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当时古蜀国的疆界即以"玉垒、峨眉为城郭",悠久的历史折射出古蜀文化的灿烂,更辉映着峨眉山迷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厥遗王父母弟”《尚书·牧誓》:“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史记·周本纪》把这个句子翻译为:“昏弃其家园,遗其王父母弟,不用。”这里把“厥”解为“其”,置于“遗”的后边;把“遗”与“王父母弟”之间的关系,看成动宾关系;把“厥遗王父母弟”,解为“遗其王父母弟”。以后《尚书正义》中的伪孔安国传和孔颖达疏,只解释了“王父”,“母弟”,把“遗”解为“弃也”,对这句话都没有解释清楚。蔡沈《书经集传》:“纣以昏乱,弃其王父母弟而不以其道遇之。”这是基本上依照《史记·周本纪》的解释。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  相似文献   

6.
一在西周时期人们的观念中,是有国、野之分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曰:“中国,京师也。”《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这里,国、野所指示的分明是两种不同的所在。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藏简第九册中的《成人》篇,与《尚书·吕刑》相关,应该定性为《尚书》类文献。近年出土文献中与《尚书》《逸周书》有关或相近文献的称呼、对象不统一,应该统一定名为《尚书》类文献,因为传说孔子(及其弟子后学)删《书》,其实是选《书》或编《书》与删《书》同时并存,所以其对象决不仅仅只是百篇,而应该是全部的《书》。《成人》篇中的王,应该是吕王,出土文献中有相应内容。借助《成人》,我们可以探讨百篇《尚书》选书的某些原则。  相似文献   

8.
《尚书·牧誓》的成篇时间,有学者从文字、记时方式和用词等方面怀疑非周初所为。尽管如此,武王克商的一段历史,却是不争的史实。1976年3月,陕西临渲出土有一青铜“利簋”,是迄今所发现的西周最早之青铜器。器内底有铭文四行,三十二字,述武王克商经过。其中有“武王征商,佳甲子期,岁鼎克闻,夙有商”等金文。另外,清道光年间,陕西山出土有西周早期重要文物“大丰簋”(亦称“天亡簋”或“联簋”),器有铭文八行七十八字,文多颂词,记述周武王灭商后为其父文王举行“大丰”把典之事。可知史载不妄。《牧誓》篇系指武王即位后第…  相似文献   

9.
《尚书·尧典》归入“虞书”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尚书》是按时代先后编次的,《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尧典》是《尚书》第一篇,《汉书·儒林传》云:“叙书则断《尧典》。”按《尚书》编次体例,《尧典》当归入“唐书”。可是,传统经学(包括今文派与古文派)几乎一致主张归虞,似成铁案;近代古史辨派学者又从《尧典》本身发难,论证它属晚周或秦汉间之作,甚至进而否  相似文献   

10.
《书·牧誓》说:武王伐纣,“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牧野相当今日何地?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它大致的方位在纣都之近郊。《书·牧誓》孔传:“牧野,纣近郊三十里地名牧”;《通典·州郡》:“郊野之地,即纣都近郊三十里即此也。”商末,朝歌有商王离宫别馆,纣兵败焚身于此,后人多以朝歌为纣都之地。故“纣之近郊”,又称朝歌之南。《说文》“坶,朝歌南七十里地。《周书》武王与纣战于坶野”,坶即牧;《后汉志·郡国》:“朝歌,纣所都居,南有牧野”,刘昭注:“去县十七里”;《水经·清水注》:“(清水)东南历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皋跨泽,悉坶野矣。《郡国志》曰,朝歌县南有牧野。《竹书纪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  相似文献   

11.
《尚书·舜典》说舜“同律、度、量、衡。”孔疏:“律者,候气之管,而度、量、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认为这时已经把计量单位和声律相联系。但远古时代显然不可能对乐律和度量衡的关系理解到这种深度。《尚书》几经窜乱,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很成问题。因为如《管子·君臣篇》只说:“衡石一称,斗  相似文献   

12.
《尚书后案》为王鸣盛《尚书》学最重要之作,成书时间是乾隆十年(1745)至乾隆四十四年(1779),历时三十五年。然而从王氏所存稿中可知,乾隆三十年(1765)初刻四十卷本《西庄始存稿》,卷十九、二十之《洪范后案》应为《尚书后案》中《洪范》一篇之初稿。二者对比之下,互有异同。本文即取《始存稿·洪范后案》与《后案·洪范》进行比对,最显著之差异,一者除了知王氏作《后案》时比早年更坚定了汉学之立场;其次知《后案·洪范》中之意见,有得之于宋明儒处,但却有意不言出处,可见王氏《尚书》学思维之转变。  相似文献   

13.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其中冀州和扬州之下记载了两处"岛夷"。《禹贡》的内容被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史记·夏本纪》引用《禹贡》时,冀州作"鸟夷",扬州作"岛夷",《汉书·地理志》引用《禹贡》时,冀州、扬州均作"鸟夷"。《史记》和《汉书》都是权威著作,遂引起千年争论。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是当今《尚书》学集大成之作,在处理这一千古悬案时,认为冀州之下作"鸟夷"没错,但是扬州之下应该作"岛夷"。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中国上古史的根本大局。本文分析了刘先生提出的论据,认为刘先生主张的"扬州岛夷"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华越之文化交流之轨迹,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尚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尚书》:“尧南抚交阯,……交阯之南有越裳国。”  相似文献   

15.
将新出清华简《金縢》与传世本及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可证成王即位时已为少年,"襁褓说"不能成立;周公"居东"为"避居"而非"东征"。汉代古文《尚书》较之今文《尚书》,更接近原初的《尚书》本。孔子没有删订过《尚书》,也没有作过《书序》。清华简《金縢》以"志"为名,表明公元前300年前后,《尚书》尚未成书。清华简本《金縢》所记周公事迹最为素朴,应是较早记载周公历史的史籍。今传本《尚书》应不是汉代的《古文尚书》本,或根据今文说改造过。《史记·鲁周公世家》材料来源芜杂,其关于周公历史事迹的记载存在诸多错乱之处。简本《金縢》与《史记》关于周公历史记载的差异,反映了周初特别是周公历史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不断层累叠加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汤誓》新解金景芳,吕绍纲【序说】谈四个问题。第一,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是孔子论次的,《史记·儒林列传》)说孔子"论次诗书",是可信的。据《汉书·艺文态》说,西汉时期鲁共王刘余坏孔子宅所得古文《尚书》(或云即孔氏家传本)中有二十九篇与伏生传授的今...  相似文献   

17.
论商周王朝与古蜀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饶的四川,历来被誉为“天府之国”。古代蜀国先民是这块西方“乐土”的主要开拓者。蜀国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牧誓》,是参与武王灭商的八个盟国中的一个。此后,犹如昙花一现,在西周和春秋长达五六个世纪的古代典籍中就很少提到它。由于文献记载缺乏,这段蜀国史几乎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汉代以后杨雄、常璩根据民间传说整理出来的《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对这一段历史的记叙,神话色彩很浓,使商周时期的蜀国史又蒙上了层层迷雾。  相似文献   

18.
《梁书·刘显传》点校匡补熊清元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之《刘显传》述刘显之仕历,有云:五兵尚书傅昭掌著作,撰国史,引显为佐。(天监)九年,始革尚书五都选,显以本官兼吏部郎,又除司空临川王外兵参军,迁尚书仪曹郎。……出为临川王记室参军。建康平,复入为尚书...  相似文献   

19.
前人认为郑玄《尚书注》"兼采今古文",但是单凭存世文献,辨别郑注哪些属于今文经说、哪些属于古文经说是个难题。而近年新出的清华简《金縢》篇是战国中晚期的古文本,通过文本对读等方法,可以推断郑氏经说主要采用了古文,亦可确知《史记·鲁周公世家》述《尚书·金縢》兼采今古文经说,构成了《史记》采用古文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一《尚书·甘誓》的史料价值研究夏代历史和探讨夏文化时,应该看到《尚书·甘誓》是一篇难得的文献资料。夏代究竟有没有文字,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山东莒县陵阳河、诸城县前寨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观了我国早期阶段的图象文字。关于大汶口文化与夏文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