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2014,(1)
<正>新城王氏是明清时期山左地区的文学世家,自明后期至清初文人辈出,尤以王士禄、王士禛为代表,在清初诗坛上有重要影响。士禄、士禛兄弟二人早年同上公车,与海内文人论交,有"二王"之誉,又先后游于江南山水间,与遗民俊彦酬唱。士禄有《十笏草堂诗选》、《十笏草堂辛甲集》、《十笏草堂上浮集》、《炊闻词》等;士禛一生著述等身,诗、文、词杂著多达百种,其诗集常见者有《渔洋诗集》、《渔洋续诗集》、《蚕尾诗集》、《蚕尾续诗集》等,词则有《衍  相似文献   

2.
南宋张炎有《玉田词》和《山中白云词》两种词集存世。其中《玉田词》的存词数量只有《山中白云词》的一半,历来远不如足本受学界重视。本文通过比对发现,《玉田词》的祖本成书于元大德九年(1305),比《山中白云词》的结集时间早至少10年。《玉田词》作为早出版本蕴藏着重要的文献价值,理应得到学界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3.
《草堂诗余别录》是明代著名词学家张綖选辑、评点的宋词选本,是明代风行天下的《草堂诗余》系列中较早的评点本,反映了张綖的重要的词学思想以及明代词学发展中的某些变化,影响重大,但其在后世流传中却出现了诸多讹误,笔者列举数则,并一一勘正。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6,(4)
汤显祖《批评花间集》四卷,一直被认为是汤学研究、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但其中的署名汤显祖序,有摘编前人词论文字的嫌疑;正文中的汤显祖评语,涉及名物、词源、本事、典故等部分,亦多袭自杨慎《词品》、王世贞《艺苑卮言》。结合学界对杨慎评点《草堂诗馀》、汤显祖评点《艳异编》的辨伪情况,可知明万历闵映璧套印本中的评点造假颇为普遍,其作者应为闵映璧或其友人。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作,生前未刊。据莫友棠《屏麓草堂诗话》,林则徐诗作的早期结集,有《拜石山房诗集》、《黑头公集》二种,惜未见传本。流传于世的《云左山房诗钞》,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林则徐家人所编刻,颇有选节,本非完帙也。郑丽生先生校笺的《林则徐诗集》  相似文献   

6.
《述善集》是西夏后裔唐兀崇喜编的一部集,其内容主要记述西夏遗民唐兀氏迁居濮阳前后的事绩。书后附有《伯颜宗道传》。《述善集》保存了西夏一支遗民的完整历史;它是民族融合的典型;它保存众多名人资料;尤其《伯颜宗道传》更具学术价值。当然,《述善集》中存有浓厚的封建糟粕,必须批判和扬弃。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7,(4)
冯登府是浙西词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但因其词集版本情况比较复杂,因而学界对其词的创作成就认识不足。实际上他的词集从早期的创作,到最后的刊刻定本,是经过多次修改、重订而形成的,最终结集为《种芸仙馆词》五卷三种,包括《花墩琴雅》二卷、《钓船笛谱》一卷和《月湖秋瑟》二卷。梳理冯登府词集的成书过程,对于研究冯登府词的创作历程及其词学观念的形成,乃至浙西词派后期的走向和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桧国微小,《诗经·桧风》在春秋时代就不受人重视,后人对《桧风》四首诗的主题解释也往往含糊其辞、牵强附会。本文运用组诗研究的方法,把这四首诗联系在一起分析,认为《桧风》创作于东周初年郑武公灭桧之后,它是一组桧遗民抒发亡国之痛的诗篇。  相似文献   

9.
李瑄 《史学集刊》2005,(4):28-31
刘程之,号遗民,晋宋问人,晋末弃官归隐。后人往往根据其不仕之事与“遗民”之号,将其理解为易代后出于政治立场与道德自觉不仕新朝的“遗民”。其实,遗民一词的此一义项在晋宋之世尚未确立,刘遗民不过是一位追求山林玄远之趣的隐逸之士。并且,由于刘遗民的历史存在,还产生了“遗民”一词不被广泛注意的另一义项——隐士。  相似文献   

10.
正"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景,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千百年来,这首赞美大雁殉情之词,以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使世人皆知元好问。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文学承前启后的主要桥梁,是金元两代的文坛巨擘,被尊为"一代文宗""北方文雄"。  相似文献   

11.
唐代园林别业杂考李浩一、岑参终南别业考《全唐诗》卷一九八岑参有《终南双峰草堂作》、《因假归白阁西草堂》诸诗,卷二○○同人又有《初授官题高冠草堂》、《高冠谷口招郑雩阝》、《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等诗,其中的双峰草堂、白阁西草堂、高冠草堂、终南别业究竟位于...  相似文献   

12.
一、遗民溯源及遗民画家解 遗民,一作逸民,“遗”者,亡失也,“逸”者,逃亡也,其意相近,同属隐士,被古人冠以“高士”、“处士”之称。唐代颜师古注《汉书·律历志》称“逸民,有德而隐居者也。”所谓“德”,就是孔子的“忠君”思想,忠于逊朝旧制是遗民意识的核心,故孟子认为无德逸居者“则近于禽兽”。逸民历朝历代都有,而遗民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南宋浙江遗民词人陈著先祖显赫身世及事迹的记录最早见于元明之际陈桱的《通鉴续编》。本文主要通过《宋史》、元袁桷《陈县尉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宋宝祐四年登科录》以及陈著《本堂集》94卷诗词文集等所载相关史料的梳理和考辨,认为陈桱所述不实,有溢美先祖之嫌。  相似文献   

14.
一陈钟祥,字息凡,先世浙江山阴人,后侨居贵筑,举道光十一年(1831)乡试,考取官学教习,以知县分发直隶,因亲老请改四川,历署青神、绵竹、大邑知县。亲丧归黔,服满仍官直隶,署沧州知州,擢赵州知州。所著有《依隐斋诗钞》十二卷,《夏雨轩杂文》二卷,《香草词》五卷。以《香草词》影响最大。此外,尚有《鸿爪词》长调八阕,《哀丝豪竹词》长调十三阕,《菊花词》小令二十四阕,《集牡丹亭词》长调八阕,未结集的小令六阕、中调五阕、长调二阕,俱载《黔南丛书》第四集。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合运用文字学、释义学、语义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参证各类文献资料,本文对上博简《诗论》第四简“旁门”一词的本义加以探析.研究认为“旁门”即“四门”,“旁(四)门”意象的含义是,拓开广阔视域,包容多元内容. 简文“诗其犹旁门”一语是将《诗》之《风》《小雅》《大雅》《颂》四部类比喻为一组“四向之门”,借以表达《诗》能够全景式展现多元文化内容的思想观点.“诗犹旁门”说体现了失落已久的先秦开明诗学观念,其说与周代诗乐体系发展、《诗经》结集的历史过程存在关联,具有重要的诗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4,(5)
<正>关于《明词综》的编者,一般认为是乾隆、嘉庆时期著名诗人王昶,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其实,《明词综》在康熙时期已编成初稿,直到嘉庆五年(1800)才由王昶访得旧稿,并重新启动编纂工作,经过二年多的补辑和完善,终于在嘉庆七年(1802)刊刻行世。那么,《明词综》的最初编纂者是谁?为什么会等到一百年以后才被刊刻行世?这事还得从《词综》的编纂说起。清初康熙年间,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1629-1709),因不满《草堂诗馀》对明末清初词坛的不良影响,想着手编选  相似文献   

17.
保宏彪 《西夏研究》2020,(1):122-126
《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一书以人物及其家族世系为线索,全面细致地整理了元明清史籍、文集、方志、金石文献等各种文献中所见西夏遗民史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西夏遗民文献汇编。在深入分析相关西夏遗民资料基础上,围绕西夏女性遗民、宁夏旧志所辑西夏遗民史料、昔李钤部家族研究、元代西夏遗民著述篇目、元代唐兀怯薛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堪称西夏遗民研究的全新力作。  相似文献   

18.
杨富学 《文献》2001,(2):76-88
1985年,珍藏河南省濮阳民间达600余年之久的由西夏遗民唐兀崇喜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编成的《述善集》一书得以重见天日.  相似文献   

19.
子思学派是介于孔孟之间的重要儒家派别,但体现其主要思想之著述——《子思》却亡佚了.本文首先对《子思》之结集、流传与亡佚情况作了梳理,认为《子思》最初结集时称《中庸》,流传过程中或称《子思》,或称《子思子》,这表明它们的史料来源是各不相同的.其次,对现存《子思》的七个辑本作了对比研究,发现诸辑本各有优劣,皆非善本.最后,认为有必要对《子思》进行重辑,并提出了重辑《子思》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杨万里 《文献》1999,(3):273-275
《草堂诗余》是宋人编选的一部词集.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考证,此书出现在南宋庆元年间以前.它对元明词坛影响极大.然而,今通行的本子,署名则颇为混乱:有署名"宋武陵逸史辑"的,有署名"宋何士信辑"的,有署"宋何士信辑,顾从敬编次"的,有署名"宋武陵逸史辑,明顾从敬编次"的,有的则说明"不著编撰者名字".不一而足,其中不少是错误署名,不可不加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