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熙云  伊人  王巨 《旅游纵览》2008,(8):12-13
<正>向北向北,向北的江是黑龙江,向北的土是黑土地,向北的林是红松林,向北的人是酣畅淋漓东北人。沿黑水,走林都——一辆车、8个人,疾驶千余里直抵哈尔滨。从哈尔滨起始,我们以依兰—伊春—萝北为支点,形成对"龙江旅游新干线大循环圈之哈尔滨市、依兰县、佳木斯、鹤岗市、萝北县、嘉荫县、伊春市、铁力市"的10余天寻访。  相似文献   

2.
木乙 《旅游》2003,(2):68-69
如果不是认识了依兰县主管旅游的县长杨晓春.县旅游局局长刘远志还真不知道黑龙江省东北部有这样美丽的一个地方——依兰。第一次见杨县长和刘局长是在去年秋天.他们为推介依兰旅游产品专程到北京,说起依兰的美来如数家珍,他们第二次来京是今年2月,依兰一些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已板上钉钉.投资商看好依兰把投资项目很快  相似文献   

3.
梦乡伊春     
<正>【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把同行人、特约摄影记者徐树春沿途写下的伊春随笔飨与读者。】穿过辽阔的三江平原,进入苍茫的小兴安岭山地,我们乘坐的汽车就像一叶扁舟荡漾在无边的绿海中,扑面而来的是含着绿荫野花芳香的清凉的风。汤旺河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蜿蜒流淌,引我们去探访神往已久的北国林都——伊春。  相似文献   

4.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本文以黑龙江省宁安县依兰岗满族村为例,在分析宁安依兰岗村满族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开发机遇、现实基础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期间宁安依兰岗满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定位和开发建设的具体思路与构想,进一步明确了依兰岗满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总体目标、开发原则、实施重点,诸如功能定位、产品开发、项目布局、运作模式等问题,并从政策、宣传、人才、资金、市场等多个层面,提出开发建设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为依兰岗满族村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有着中国林都、红松故乡、森林氧吧美誉的伊春,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之间,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伊春市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冬天降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而且它的森林覆盖率达83.8%,拥有着亚洲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伊春又是黑龙江省重点开发的三大冰雪旅游和森林生态旅游胜地之一。我曾3次走进伊春的冬天,如果说雪乡的冬天是温柔雪色的,草原的冬天是寒风凛冽的,那么,伊春的冬天就是寒冬傲雪的壮美。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以黑政发[1986]第135号文件,于1986年12月17日核定公布了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现简介如下。(一)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抗联三、六军基地位于依兰与伊春、汤原交界处,即依兰境内的四块石(“凯旋门”).是1936~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和中共北满省委的集合地,并在此办过训练班.李兆麟、赵尚志、夏云杰、冯仲云、陈雷等同志曾在这里从事抗日活动.凯旋门附近的岩洞,是抗联伤病员的转送医院。1937年秋,中  相似文献   

7.
依兰县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在依兰发现倭肯哈达洞穴人生活遗址,证实了依兰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据今已有5000~6000年的历史。依兰是我国北方古老的肃慎人、挹娄人、勿吉人、女真人生息、繁衍的中心地带,从唐代渤海国时期起,在依兰设治就从未间断。因此,说依兰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是当之无愧的。悠久的历史,必然伴随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宁安的“渤海文化”、阿城的“金源文化”、辽宁省新宾的“满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依兰,旧称三姓。满语称依兰哈喇。依兰,即"三";哈喇,"姓"也。依兰,历史悠久,闻名遐迩。1950年倭肯哈达洞古人洞穴的发现,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这节课是公开课,许多老师坐在教室后面,炯炯有神的目光紧盯着台上的老师和我们。我们紧张极了,只在心里盼着这堂课快些结束。"下面,我们观看一段视频,中国古典舞蹈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墨舞",为了配合课文《观舞记》读、评、写相结合的学习思路,老师给我们看了黄豆豆的墨舞表演视频。  相似文献   

10.
<正>伊春——共和国森林工业的"长子",中国"林都",世界最大的森林城市。近几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中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08,(1):31-33
写在最前:身处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现在的浙江人对旅游有了新的体验和感受。作为一家全心关注旅游的媒体,我们对这个群体在旅游市场上所反映出的特点,表现出的倾向充满好奇。带着"2008浙江旅游风向标"的调查命题,我们首先找到杭州、宁波、温州三地旅游局及相关部门。然而,据其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市场调查还没有数据覆盖。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4日,"美丽中国·绿色伊春"系列环保公益活动之中国女摄影家聚焦伊春摄影采风暨驻华大使夫人伊春行活动在美丽的绿色城市伊春拉开了帷幕.全国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晴宜,中国妇女活动中心主任、全国妇联执委郭象,中国女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吕静波,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妇联执委刘滨,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李红、赓熙伟、黄晓丽,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秘书长张小苏,《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张德志,中国著名女画家曾迎春,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津义,中国阿拉伯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勇,绿色中国消费联盟主席孙丽萍等嘉宾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的背景下,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传统旅游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口".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不仅是旅游业、健康业亟须研究的领域,更是医疗行业与文化产业实现升级和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康养旅游发展困境,提出康养旅游创新发展的策略,即以游客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题记:我们的面前,摆着那本2008年第1期《旅游纵览》。在第16页,刊登着从许多稿件中选出的《情迷羌寨——汶川漫游》,捧起它,我们哭了。发生在那里的"5·12"8.0级大地震,崩摧了曾经的美好与安详,很多锦绣山川中的村庄,霎时废墟一片,爹娘妻儿、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早上还在围坐、闲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班主任朱老师给我们下达了一道任务——每天写一篇班级日记。此令一出,底下是叫苦声一片——"啊?我们还要写日记?""NO,NO,NO!"……可在老师的威胁下,这些反动派给成功"消灭"了,于是班级日记登场了!第一篇日记是一位女生写的,她不仅写了日记,还给我们的日记本画上了精美的图案,这让同学们渐渐感到有兴趣了。第二篇日记是一位男生写的,他有趣的语言让我们身临其境,当读到第三篇时,同学们便被吸引住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眼里放出金光,死死地盯住日记本。  相似文献   

16.
正半年前,我将我写的旅游文稿给一位在旅途中结识,共同经历过收获与喜悦的老哥看。他说,既然写了,要投稿就投《旅游纵览》吧。我说,别开玩笑了,《旅游纵览》啊,哪是我这样的"无名小卒"敢问津的。老哥说,你行的。  相似文献   

17.
尹洁 《环球人物》2013,(31):52-54
亚冠称王把他和恒大都送上了名誉的顶峰胜利到来的那一刻,广州天河体育场里的红色人浪快要把看台震塌了!疯狂的中国球迷高喊着几个外国人的名字——穆里奇、埃尔克森、里皮,他们所代表的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夺得了亚足联冠军联赛冠军。这一天是2013年11月9日,距离中国球队上一次夺得亚洲赛事冠军过去了24年,距离"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口号的提出过去了34年。当晚,人民日报微博转发评论:"没白瞎习大大对你们的关注和期待";4天后,某主流媒体的大标题中写着:"至少孩子愿意踢球了。"十几年来,包括国足在内,从没有  相似文献   

18.
王媛 《旅游纵览》2014,(2):45-46
智慧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到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下,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提出的新理念,被称为旅游业的"二次革命",是旅游信息化领域的新方向。2014年国家旅游局宣传旅游的主题为"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在国家智慧旅游18个试点城市中,烟台是山东省唯一的一个。旅行社对发展智慧旅游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首先论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在分析烟台旅行社发展现状和智慧旅游对旅行社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智慧旅游下烟台旅行社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9.
<正>第八期,是我们自觉加压、负重前进的成果。在《旅游纵览》的刊训里,有"负重"两字;在《旅游纵览》的宗旨中,有"发展旅游文化,推介旅游资源"的责任。因此,在19天的时间里,我们参加了"河北省旅游发展大会";又日夜兼程应邀考察了山西省一市两县的旅游资源;紧接着介入"秦皇岛首届旅游节"、"秦皇岛.海港区第四届秦皇望海求仙节"两项全国性大型旅游活动,并承担了专刊和专版采访任务;这期间,我们日以继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鼓与呼。我们负重前行。  相似文献   

20.
据清史载,今依兰地名,乃满语“依兰哈剌”之简称,汉释为三姓,依兰是满语数量词“三”之意。依兰今名始得自清初,当时,清廷将松花江下游的三姓赫哲人,编人满州八旗,迁来今依兰驻防,以充实这块水陆交通要冲。从此,城袭披甲人的姓数而名之,遂有三姓城及三姓副都统衙门之称谓。到1905年议设府治,才用满语名称之为依兰府。 然而有趣的是,称依兰地方为“三”的,却不独有清一代。古代东北地方史告诉我们,上自汉唐,下至元明,一千多年间,依兰一地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