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胜村位于黑龙江省绥滨县绥东镇东7.5公里,在松花江北的冲积平原上。墓地处在村东0.5公里的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沙岗上,沙岗南临松花江干涸了的古河道(牛轭湖),东北方则分布着密集的古代居住遗址,它和这群墓葬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再往东25公里左右就是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碧波浩渺的三江口(图一)。 1991年春,黑龙江中游文物普查队绥滨、萝北分队在绥滨境内普查时发现了古墓葬群。同年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清理了其中的14座墓,现将发掘和清理情况简  相似文献   

2.
<正>军川农场始建于1958年,位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城东南45公里处,黑龙江与松花江之间。  相似文献   

3.
叶梅 《敦煌学辑刊》2017,(3):168-177
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龙形象可分为:蛇形龙、人物形象的龙王、作为瑞兽而出现的龙三大类。蛇形龙及人物形象的龙王应来自印度,瑞兽形龙的来源较复杂,吸收了犍陀罗雕刻、中原文化以及游牧文化的因素。通过分析佛经文献与图像,可知"蛇""龙"在龟兹语境中处于一种"混杂"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是又一个民族文化浓厚的节日。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内容极其丰富。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中国古历二月初二,又叫春龙节、龙头节、青龙节等。很多习俗都与龙有关。如吃饼叫吃"龙皮",吃小饺叫吃"龙耳",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儿童在这天剃头叫"剃龙头",妇女这天不做针线活计,说为避免伤了"龙眼",不许动剪刀,说是怕剪断了"龙脉"。明清时代还盛行家家户  相似文献   

5.
论中华龙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龙的国度。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古往今来,神州大地上到处都能见到龙的身影。它能大能小,随时变幻,或奔雷挟电,腾飞于九天之上;或偃伏俯仰,潜隐于江海之中。虽是虚幻之物,但从平民百姓到帝王将相都对它顶礼膜拜。由此产生的龙文化蔚然大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我国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一个伟大民族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相似文献   

6.
从文字学角度看"龙岩",追本溯源,研究"龙"、"岩"二字的字形演变,探讨其本义并阐释其得名之缘由。通过解字说文,揭示"龙岩"这一地名和"龙文化"的密切关系——"龙"字地名是"龙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史志》2006,(1):F0003-F0003
<正>巍巍青山,皑皑白雪,千里沃野繁茂,万物竞生不悖。在共和国的北疆一边陲重镇--黑龙江省萝北,奔放的黑龙江孕育了这方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黑土地。今天,这颗黑珍珠愈发光彩夺目,皆因走出了一位传奇女性--韩玉凤。深化改革的春风,在一次助燃了萝北人振兴地方经济的热切心情,县委县政府决心发挥本县得天独厚的石墨资源优势, 全面拓展引资渠道,尤其是在石墨领域寻找一位能带动本县开发利用石墨资源的开路先锋。慧眼识英雄,真诚铸伟业,这位先行者就是久负盛誉的黑龙江奥宇石墨集团董事长韩玉凤。  相似文献   

8.
桦川     
<正>桦川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三江平原西端。东临富锦市,西连佳木斯市.南与桦南、集贤两县接壤,北与汤原、萝北、绥滨三县隔江相望,县城距佳木斯市中心41公里。全县幅员面积为2268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袁丽丽  徐伟  司秋霜 《神州》2013,(33):39-40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龙的身影,涉及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然而,龙这样一种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动物,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它的象征意义又何在呢?本文将从龙的起源与象征两方面对中国龙文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祭龙     
农历二月初一,正午时分。云南省弥勒县南部的山峦深处,一队彝族老汉于提肩扛,悄无声息地走出仅有五十几户人家的陶瓦村,穿过村后的田野,进入一片竹林。"龙抬头"的日子就要到了,它寓意着大地的复苏,新的一年生产劳作的开始。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在陶瓦村这个彝族阿哲人的小部落里,还在延续着古老又神奇的仪式——祭龙。它不仅将我们带回到早期的农耕岁月,甚至更早,进入到原始狩猎、乃至洪荒时代……  相似文献   

11.
论龙的传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龙的传人许顺湛一、说龙中国人谁都知道龙,羡慕龙、崇敬龙、喜欢龙,同时也畏惧龙。几千年来,从统治阶级到民间,到处都有龙的影子、龙的传说故事,可以说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龙文化,致使相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甚至把龙作为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周渝 《贵阳文史》2012,(3):24-25
有一片因烽烟战火而得名的土地叫息烽,它是"妇女能顶半边天"最早的诞生地;它有一处水气氤氲的天然温泉;它谱写过红色的历史,它流传着古老的传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家喻户晓的话从何而来?答案就在贵阳息烽县的养龙司乡堡子村。那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养龙司乡堡子村在1954年底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的许多男社员轻视女性的旧思想还未扭转,不赞成妇女出门干活,导致全村23名女社员只有三四人出工。她们  相似文献   

13.
鹤岗概况     
<正>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两江汇合的夹角地带,小兴安岭向三江平原的缓冲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下辖萝北、绥滨两个边境县和六个行政区,人口110万,其中  相似文献   

14.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  相似文献   

15.
孙海云 《神州》2012,(1X):1-1
<正>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将中华文化称为"龙的文化"。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无论朝代怎样更迭,龙文化的传承却始终如一,海内外华人均  相似文献   

16.
龙是中华民族远古先民最崇拜的一种神物。从古至今,到处都有龙的影子和龙的传说故事,可以说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龙文化,致使相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并把龙作为民族的象征。在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远古先民崇拜龙的遗迹,龙的传人找到了先民崇拜龙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中国东北后,为了实现“北进”侵略苏联及防备苏联进攻的战略目标,从1934年开始,在中苏、中蒙边境东起吉林省珲春,经黑龙江省的东宁、密山、虎林、饶河、萝北、孙吴、黑河,直至内蒙的海拉尔、阿尔山等战略要地,修筑了绵延数千  相似文献   

18.
常素霞 《文物春秋》2001,(4):22-26,29
中国在世界上被称做“东方巨龙”,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可以说,中国龙乃至龙的起源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的肇始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共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考古资料显示,整个中国的历史时空就是一个神龙腾飞的时空。无论是作为物神的崇拜还是帝王的尊严,或是平民百姓生活的装饰,龙的形象都是不可缺少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主题。特别是用极为珍贵的玉料琢制的玉龙,更加深蕴着历史的信息和文化内涵。因为玉材料本身就是倍受先民钟爱的宝物、神物,是古人思想、意识观念的载体,所以用玉雕琢的龙,就更加显示出它的高贵、神奇,并体现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9.
朱乃诚 《中原文物》2006,10(4):15-21
二里头文化的“龙”遗存,尤其是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和绿松石铜牌饰,是当时社会贵族中个别人使用的一种表明其有专门技能、特殊身份的特殊物品,可能与驯养过“龙”有关,其拥有者与当时的王室或“王”有一定的关系。二里头文化“龙”遗存的直接源头可能是在陶寺文化中,但“龙”遗存的社会地位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下降了,这可能反映了“龙”意识观念的逐渐淡薄。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0月19—20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广西防城港市文化委员会联合主办、防城港市博物馆承办的"海丝寻踪—华侨华人与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防城港召开。三位嘉宾进行了主旨发言。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在《海外华商与"一带一路"》的演讲中指出,自古至今华商在"海丝"之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丁见祥在《水下考古研究中的几点思考—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线索》的演讲中探讨了水下考古资料对东南亚华人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