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草原是美丽的,霍林郭勒的草原却因"七月七"更添新的魅力。2007年,霍林郭勒市将每年的"七月七"定为"中国内蒙古霍林郭勒市草原婚礼节"。从此,草原人坦  相似文献   

2.
<正>拍摄地点:河北,坝上草原拍摄时间:10月1日INFO:DJI FC6310,f/4,1/100s,ISO 100坝上草原,在马倌的驱使下,上百匹军马浩浩荡荡呼啸而来,扬起滚滚烟尘,从空中俯瞰更是气势恢宏。每年秋季,坝上草原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摄影爱好者,除了广阔的天地和金色的草原美景,像"万马奔腾"这样特别安排的热门拍摄  相似文献   

3.
范长风 《民俗研究》2016,(1):118-128
阿尼玛卿山的虫草经济经历了三个不同形态和阶段。在"散挖-行商"阶段,高海拔草原成为季节性人口争相涌入和采挖虫草的公共资源。虫草商人处于行商阶段,市场体系尚未成型;在限采·禁采阶段,草原承包制在公有制语境下有名无实,各级政府介入分肥,限制和禁止的高压行政管理未能减缓外来人口的压力。随着政府角色从利益相关者转变为社会服务者,虫草经济开始对生态移民政策发挥积极作用,虫草商人也从行商中分离出来;在契约-电商的新阶段,草原承包制全面推行,牧民获得草原收益和管护的权利。市场体系建立后,契约交易发展迅速。虫草电商的崛起加剧了虫草资源的竞争和垄断。虫草给牧民带来生计机会和草原经济的繁荣,同时也给草原生态带来巨大压力和可持续性问题,以及藏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政策设计应着重维系人类、文化和自然的连续体以促进草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彩 《丝绸之路》2013,(8):82-83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民族,具有天人合一、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草原文化由于以游牧文明为基础,几乎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变为行动的准则,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到极致。如今,在草原荒漠化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下,草原文化这种固有的先进生态理念更彰显出新的价值和生命力,也为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5.
<正>"百灵鸟双双地飞,是为了爱情来歌唱;大雁在草原上降落,是为了寻找安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中的这首插曲,以百灵鸟为比喻,抒发着草原人民对爱情的忠诚和对新生活的热爱。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与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6.
正"百灵鸟双双地飞,是为了爱情来歌唱;大雁在草原上降落,是为了寻找安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中的这首插曲,以百灵鸟为比喻,抒发着草原人民对爱情的忠诚和对新生活的热爱。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与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7.
人们曾经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语句,来形容草原的景色。可如今,这样的景致却越来越难以见到了,曾经水草丰美的草原,甚至出现了风吹见黄沙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在新疆辽阔的原野上,无处不见马的踪影。如同人们择善而居一样,生长在草原上的马是幸运的,尤其是生长在新疆草原上的马,点缀了草原的美丽,而草原也滋养了马的肥美和灵性。马年说马,我首先想到了新疆的马,想到在新疆游历期间见到的各种各样的马,眼前总有一种跃动的形象出现,感叹大草原造就了这样一批健壮的生灵。西域自古出名马。早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把乌孙(今伊犁)马称为"天马"。后凉创建人吕光赞誉龟兹(今库车县)马为"天骥龙麟"。《北史·高昌传》说,高昌国(今吐鲁番)也出名马,焉耆马是龙的后裔,有"龙驹"之称。由此可见,新疆各地都有品种优良的马,它们都具有较好的挽力、速力,而且耐粗放,适应性强。这些不同品种的良马,都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9.
余玮 《文史博览》2007,(10):55-58
43年前,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内蒙古达茂草原。所发生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曾拨动了亿万人的心弦。  相似文献   

10.
草原文化是与城市文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草原文化不自觉地被从城市文化的方位去审视和观照。草原文化的价值不仅因它与城市文化的异质而凸显,更因人类与生俱来的原梦而存在,这原梦就是指向人类自身的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草原文化更接近于人类生活的原初状态,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去体验梦圆。草原文化的这种"本真"是理解草原文化建设的钥匙,因此,草原文化建设的第一要义是"去城市化",但是去城市化并不等于反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