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晚清"裁厘统捐"与"裁厘认捐"的尝试及夭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山 《史学月刊》2004,5(2):57-63
厘金在晚清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多次征收而导致的税率过高使多方极为不满,也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矛盾。《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预备“裁厘加税”,清政府决定对厘金进行改革,实施“裁厘统捐”。随着立宪运动的展开,商民势力较大的江浙等省发起“裁厘认捐”,以抵制清廷的“裁厘统捐”。由于厘金问题事涉中央、地方、商民等多方利益与矛盾,加之清廷措置失当,短时期内难以顺利调适,博弈的结果是官方的“裁厘统捐”和商民的“裁厘认捐”均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郭嵩焘与晚清厘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嵩焘首倡开办湖南通省厘捐,并推广湖南经验,先后在山东、江浙、广东等地整顿厘务,以裕军饷。1864年,他强烈反对停厘撤卡,平息了沸沸扬扬的罢厘之议。使英期间,他坚决主张停废各省厘捐,仿行西方税法。可见,郭嵩焘在晚清厘金兴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郑率 《史学集刊》2006,1(6):22-26
关税与厘金的复杂关系是近代中外经济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从晚清到民国,一直是外交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厘金产生之后,就与海关的子口税产生矛盾,从而产生了漫长的裁厘加税谈判。随着关税地位的上升,中国方面要求关税自主的呼声日渐高涨,于是裁厘加税又转变成列强要求裁撤厘金和中国要求关税自主之间的较量。最后的结果是协定关税和厘金同时废除。从近代关税和厘金的纠葛来看,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和列强为本国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较量,也暗含了中国政府加强自身统治力量与列强控制中国这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厘金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咸丰三年(1853年)刑部侍郎帮办军务雷以诫奉办江南军务.为江北大营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饷,在扬州附近的仙女庙(今江都市江都镇)、邵伯等镇设厘金所,对上述镇的米市征收千分之一的捐税,此乃厘金的开始。至同治元年(1862年)除云南(同治十三年设)和黑龙江(光绪十一年设)外,厘金制度已遍行于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5.
厘金制度始于晚清,沿袭至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于1927、1928和1931年分别进行三次裁厘.前两次均以失败而收场,后一次终获成功.1931年,国民政府为了确保裁厘取得预期效果,责令监察院调查各地在裁厘后是否有阳奉阴违或巧立名目、擅自征收各项类似厘金之税捐等情弊.本组史料以浙江、安徽两省为例,结合总体调查概况,详细辑录了1931年4月至12月监察院派员实地调查情形.  相似文献   

6.
孙健 《历史地理研究》2022,42(3):110-125
厘金制度是近代重要的商税制度,影响着商品经济和市场发展。晚清苏南地区的厘金征收实态可以复原,进而可以梳理征收名目及各类征收模式。征税模式并不完全以商品划分,而是有多种选择,既便于商人据自身情况选择缴纳,又保证官方尽可能多收款项,以此平衡两者关系。以厘卡为对象进行ArcGIS泰森多边形分割,分析苏南地区的市场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清末苏南厘卡半径范围为5.56—6.67千米,府局半径范围为16.45—21.93千米。基于府级厘局与厘卡所生成的泰森多边形差异,与施坚雅模式条件下的区域市场分析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源于区域市场内空间载体属性的差别,部分反映“厘金局的地方市场问题”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7.
1900年庚子事变,外国列强对中国武装入侵,最终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而结束。《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列强军费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厘金等税做保证。在这种情形下,光绪三十一年(1905),最先在北京地区由《京话日报》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捐运动,为晚清史涂抹上了一层厚重的爱国色彩。  相似文献   

8.
烟税在当今中国的财政收入中有重要的地位,而烟税并非朝夕形成的.烟草自明万历年间传入之后,中国历届政府随即开始了烟禁政策.烟禁失败以后,则开始对烟草实行征税政策,清朝初年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烟草税收.清朝前期的烟草税收,主要分为烟草商品税与烟草关税,烟草一般作为"百货"与其他商品统一征税.晚清时期,清政府开始征收烟草厘金,烟厘被从厘金之中提出,与酒厘形成烟酒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逐渐演变成当今的烟税.  相似文献   

9.
小民何堪     
近代中国国力衰颓,经济凋零。尽管如此,封建统治者仍然巧取豪夺,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除正赋外,厘金、印花税、酒捐、米捐、茶捐、车捐、房捐、警捐、“自治捐”等各种杂捐多于牛毛;  相似文献   

10.
小民何堪     
近代中国国力衰颓,经济凋零。尽管如此,封建统治者仍然巧取豪夺,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除正赋外,厘金、印花税、酒捐、米捐、茶捐、车捐、房捐、警捐、自治捐等各种杂捐多于牛毛;甚至种几亩地,栽几棵树,养几头驴,住  相似文献   

11.
清代福建地方财政与政府职能的演变--《福建省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初承袭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对地方财政实行分级分类定额包干体制 ,同时大幅度删减地方财政预算 ,使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趋于萎缩。清中叶推行的“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制度 ,原是为了弥补各级政府办公经费之不足 ,但由于此后盛行“就廉摊捐” ,使之名存实亡 ;另一方面 ,由于清后期对地方存留经费实行全省统一结算制度 ,使基层政府失去了财政自主权。晚清地方财政主要依赖于捐纳与厘金 ,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某些职能 ,但同时也促进了绅商一体化 ,推动了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李小萍 《中国钱币》2012,(4):16-27,10
在存世众多的清代银锭中,钤有厘金字样的银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类型多样,名称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彩九)。本文试图通过对存世的众多厘金银锭形态的观察和比对,从社会经济税制的角度考察,对各类厘金银锭的种类、征收机构、铸造特色、地域特点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探求清代白银货币在厘金征收过程中所承担的货币职能。  相似文献   

13.
武艳敏 《史学月刊》2006,(4):125-128
1928年7月1日至10日,由财政部在南京主持召开了国民政府第一次财政会议,它所通过的统一全国财政案、划分国地税收支标准案、实行裁厘加税案等,对国民政府及以后的中国社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此次会议迄今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试就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厘金作为晚清一种新的商税产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最初作为一种临时的筹款方法,但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财政状况来看,它的产生又带有必然性。随着厘金制度的发展它逐步成为支撑清代末世的重要财政支柱。同时也给近代经济带来也极大危害。厘金制度也是新疆近代的税制之一,其在新疆的实施情况很特殊,对近代新疆的发展产生了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与厘金制略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嵩焘是近代首倡学习西方的先驱人物之一。依现代标准来衡量,其“立德”、“立言”的建树远大于“立功”;而从清王朝的角度看,其“立功”与“立言”之间,并无太大的差距。郭嵩杰对厘金制的首倡和践行,于清朝战时筹饷的贡献便较为突出。厘金作为一种临时税制,从其试行、通行,再到漏卮四生,是终晚清都未能裁撤的税项。对厘金的各种评判,形成晚清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侧面。而厘金制的肇兴与演变,在郭嵩焘的政治生涯与经济思想中,尤其有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作为集士大夫、激进的洋务思想家、湘淮两系谋士于一身的人物,郭嵩焘与厘金的…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国民政府三次"裁厘"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厘金的弊端及裁厘问题的由来 厘金制始于1853年秋,最初它只是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种临时性质的筹饷措施,但后来被推行全国,成为地方政府的大宗财税来源.  相似文献   

17.
昙花一现的民初国民捐热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捐的提出 民初财政窘迫以及与之相关的外债交涉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袁世凯任北京政府总统后,向银行团寻求财政支持,银行团借机提出监督债款收支、监督裁撤军队等要求,使民初政局更加动荡、险恶。1912年4月初,黄兴对外债交涉的前景颇为担忧:“现今财政支细,外债交涉要挟,制我死命,国势发发,不可终日。”他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国内,他寄望四万万同胞“急公好义,慷慨乐输”。为此,他在1912年4月29日发出通电,举起了劝募国民捐的大旗。 黄兴的国民捐构想是,采用类似所得税的办法,“中人以上之产,即人以银币一…  相似文献   

18.
清代贵州厘金与郑珍的《抽厘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珍生活的晚年正是贵州农民大起义之际,厘金在贵州普遍兴起之时,他亲闻目睹各级官吏抽厘金的种种暴行,愤而写了传世名篇《抽厘哀》予以深刻揭露,其诗云:东门牛截角,西门来便著。南门生吃人,北门大张。官格高悬字如掌,物物抽厘助军饷。不论(即行商、坐商,见《周礼·地官·人》注)十取一,大贾盛商断来往。一叟担菜茹(蔬菜总称),一叟负樵苏(柴草)。一姬提鸡子,一儿携鲤鱼。东行西行总抽取,未及卖时已空手。主者烹鱼还瀹鸡,坐看老弱街心啼。噫吁嘻!贸束布(五匹布)者不能得一匹赢,售斗盐者亦不得赢一升。厘金大抵恃商贩…  相似文献   

19.
清代四川银锭以十两锭为主流,其中官税锭是川锭最大的亮点,版式、税种繁复多样。完整地体现了清代后期政府财政税收的实际状况。厘金税银锭正是反映清末厘金税收制度的珍贵实物遗存。笔者仅结合四川厘金银锭实物.在此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代厘金创始的考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清代厘金是由江北大营帮办军务雷以諴采纳幕僚钱江的建议而创行的说法,经过罗尔纲先生的考证①,几乎已成为史学界的定论。1993年,袁成毅发表《钱江首创厘金制度质疑》②,根据雷以諴在咸丰三年二至五月间的行踪分析,认为钱江首倡厘金的说法不可信。但是,这一论点并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为后来公布的档案史料与袁先生的论据有所矛盾,本人在《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一书中也未加采用。近来,我重新审视了各方面的有关证据,可以认定,钱江创行厘金的说法的确是以讹传讹,不足为训。一关于钱江创议开征厘金的说法由来已久。罗玉东先生的《厘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