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末"开蒙智"是在清廷、主管边疆地区事务官员、各部王公共同主导下的一项重要新政,有着共同的取向。最低目标在开通风气、改善蒙古等传统藩部部众生活艰难局面,借此抵制外部势力的侵渗;最高目标为提高边疆地区部众文化水平、思想觉悟,化除畛域,加强近代国家主权之认同。在这两大目标推动下,各界又提出了诸多"开蒙智"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尝试,形成了清廷上层、主管边疆地区行政官员、藩部王公"开蒙智"的三种不同方式。在这三种模式中,尤以藩部王公"开边智"最具特色,且取得了较好成绩。清末时人"开蒙智"等活动,客观上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因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最终未能成功实现以上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2.
晚清以降,蒙藏诸边遭受着内外而来的双重危机。外部俄英日等竭力染指侵吞这些地区,内部清廷统治腐败亦导致了这些地区部众生活日益艰难,对清廷统治日渐不满。为防止"外敌"侵吞边陲,同时也防止蒙藏诸部分崩离析,清末时人企图通过"练军经武"来解决这一危机,编练新军活动最终被作为传统藩部地区新政的重要内容,推上了历史舞台。但内部的腐败无能、财政空虚和藩部王公领主的反对,以及外部殖民势力的阻挠,均严重影响到此项新政的进行,相反这一新政却成为蒙藏王公领主宣布脱离清廷统治的催化剂。清末蒙藏诸边编练新军活动也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一次错误的尝试,不仅未能有效地解决此时期的边疆危机,反遭其害,并给此后的这些边疆地区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乾隆初年,在清朝允许下,准噶尔得以三次入藏熬茶.通过分析清朝与准噶尔、西藏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发现和平时期准噶尔已经显露出一些衰败的迹象:经济上依赖于清朝;宗教上越来越依赖于藏传佛教格鲁派,而入藏熬茶大量金银的布施更加剧了其经济的衰败.西藏则因为其依赖型经济以及相关的利益考量,藏王和达赖喇嘛亦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清朝在强大的经济统治力下,完成了政治上的统合.在此过程中,清朝的藩部体系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降,蒙藏诸边遭受着内外而来的双重危机。外部俄英日等竭力染指侵吞这些地区,内部清廷统治腐败亦导致了这些地区部众生活日益艰难,对清廷统治日渐不满。为防止“外敌”侵吞边陲,同时也防止蒙藏诸部分崩离析,清末时人企图通过“练军经武”来解决这一危机,编练新军活动最终被作为传统藩部地区新政的重要内容,推上了历史舞台。但内部的腐败无能、财政空虚和藩部王公领主的反对,以及外部殖民势力的阻挠,均严重影响到此项新政的进行,相反这一新政却成为蒙藏王公领主宣布脱离清廷统治的催化剂。清末蒙藏诸边编练新军活动也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一次错误的尝试,不仅未能有效地解决此时期的边疆危机,反遭其害,并给此后的这些边疆地区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乾隆时期的清朝与中亚哈萨克部的贸易多有讨论,一般认为贸易是清廷给予中亚哈萨克部的"特恩",清朝与哈萨克贸易的实质是一种"羁縻"关系。实际上,以清廷为视角进行的研究,有片面夸大清朝与哈萨克贸易所具有的"羁縻"作用之嫌。首先,作为中原王朝"羁縻"游牧部落的核心要素,茶叶贸易并未出现在乾隆时期的清朝与哈萨克贸易活动中;其次,以往研究忽视了哈萨克人所具有的能动性,仅将他们视为清廷‘羁縻'政策的被动承受者。此外,由于缺乏对清朝与哈萨克贸易背后的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将清朝与哈萨克部贸易视作一种"羁縻"关系的观点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相似文献   

6.
清朝"大一统"的疆域范围广阔、疆界清晰,其统治体系大体包括"省"与"非省边疆"两大区域。文章围绕学界对清朝在非省边疆地区的法制建设及臣民(国民)意识统合研究进行评述,并指出清朝非省边疆地区法制建设与臣民(国民)意识整合对清王朝的政治认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清代国家,应当回归国家存在的政治原理,即国家为了将统治长期维持下去,采取各种办法取得政治合法性,得到人民的认同,并将人民的被动认同转化为主动认同。清朝的治统定位于接续明朝、延续历代皇帝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通过对儒家的文化认同,赢得汉人的好感,换取汉人服从清朝统治,实现国家认同,崇儒重道、移风易俗即其表现;清朝的正统观,特别是历代帝王庙确立的正统观念,其实包含或者说孕育着新的多民族国家观念,也隐含着重新解释大一统的国家观念。  相似文献   

8.
安海燕 《清史研究》2020,118(2):105-118
从历史背景来看,藏传佛教赋予中原统治者的"转轮王"和"文殊菩萨化身"称号只是一种尊称和象征性符号。不管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悦纳,它们对于清帝的核心意义在于确认其作为中原王朝统治者的身份。乾隆帝制作御容佛装像的基点在于以传统王朝的皇帝面对蒙藏族群,在此前提下融入个人的宗教趣味,形成了以"转轮王"兼"文殊菩萨化身"呈现的皇帝形象。如果说这种形式有什么更多的含义,那也不外乎是增加他对蒙藏高层的亲和力和他身为清帝的神圣性。新清史学者所主张的乾隆帝以藏传佛教的转轮王、菩萨身份治国的观点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档案和史籍记载,对清代新疆万寿宫的营建与分布、朝贺典礼仪式及其对新疆官民的一体化王朝国家认同塑造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新疆万寿宫,作为清朝皇帝与清王朝在新疆的具象化与景观化体现,是新疆官民感受与体验王朝国家存在的最高礼制建筑。新疆万寿宫朝贺礼,作为新疆各地惯常性的庆典仪式和新疆最具全民性和跨族群性的政治文化活动,使得新疆各族官民通过叩拜行礼的身体实践、富丽的宫殿式布局、庄严的礼仪现场和节日的娱乐活动,感受清朝皇帝与王朝国家的存在,进而形塑新疆官民对清王朝的政治认同与归属。  相似文献   

10.
民族多元互动与儒家文化认同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和谐演进的主旋律。历代王朝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统治思想基础,千方百计地于边疆民族区域传播儒家思想与文化、移风易俗,以达天下儒家文化认同,实现统治者的政治诉求、天下一统,然入主中原的历朝统治者又常以正统自居,鄙视边疆民族、区隔华夷,导致历代王朝所施行的边疆民族文教举措常常受到局限而未能达到统治者所预期的理想效果。"大一统"、"华夷之辨"与"羁縻而治"的华夷观在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交织运行,致使历代边疆民族区域文教举措呈现出一体性、稳定性、多元性与局限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陆地边界与14个国家~①接壤,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造就了广阔的边疆地区。我国近60%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边疆省区,为此,这些边疆地区也被称为边疆民族地区。边疆民族地区既是国家地缘上的毗邻之处,又是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更是多元宗教文化的交汇之所,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诗·大雅》:"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中国历代统治者均高度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广阔的边疆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2.
关昕 《民俗研究》2016,(5):64-72
地方庙宇的发展变迁是讨论当代社会公共场域演进的必要议题。当代北京东岳庙的变迁历程展现了"民俗博物馆化"和"制度宗教化"两条演化脉络,再生的博物馆与宗教组织分别在各自的话语体系中译解着传统,对空间进行重构。两条脉络在同一空间里的交流与合作、碰撞与冲突,既映射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多种路向,也关联着不同的科层治理结构和组织权责,体现了对"国家"的路径依赖。从庙宇的演进历程中,可以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公共空间变迁与重组复杂机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孔源 《史学月刊》2014,(4):130-133
<正>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建立政权的族群而言,特定的地理方位往往和历史记忆或宗教信仰相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后金和清朝政权的满族对东方就有独特的尊崇。在清朝官方话语中,统治者不断强调自己的族群起源于东方。代表清朝满族统治者族群与历史认同的《钦定满洲源流考》就自豪地宣称清朝"肇启大东"(阿桂修:《钦定满洲源流考》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在官修满文文献中,表示东方的dergi一词,同样也和王朝的神圣地理观念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复兴党统治时期的伊拉克,由于在其特有的政治、宗教、文化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变量,统治者可以按照其政治利益的需求来界定或重新界定国家的政治认同。萨达姆根据国家利益的需求强调和实行了几种不同的政治认同,即两伊战争期间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认同、海湾战争期间的伊斯兰主义认同和海湾战争之后的部族主义认同。伊拉克复兴党的多重政治认同在其政权生存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但也有其致命的弱点。  相似文献   

15.
一、清初吏治的败坏康熙是清朝统治者定鼎北京以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继位时,镇压农民起义、消灭南明政权的大规模战争业已结束,但不久又发生了连续八年的三藩之乱。长期的战乱不但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也使政纪废弛,吏治败坏。早在顺治初,清廷在给吏部的诏谕中就谈到因为官员“贪污成习”,  相似文献   

16.
清代“藩部”一词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藩部”是清代概念。清以前的古代史籍中早已有与少数民族有关的关于“藩客”、“番族”的记载①。古今辞书和典籍中多有藩、NEF76、蕃、番等字的记录和解释。国内外有的学者关于藩或藩部、番部虽有论述②,但专门就“藩部”一词论述则不多见。本文拟以北方民族和清代蒙古等少数民族为例,试图对藩与藩部略作考察,以祈教方家学者。辞书载,藩同NEF76,又通蕃、番。其含义:一是指篱笆,引申为屏障;二是遮蔽;三是用篱笆围起来;四是沿边、领域,指偏远地域或边疆地区;五是藩国、藩镇,指古代王朝的封国、侯国、属国、属地,或指域外…  相似文献   

17.
清朝汉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理论问题,北岳祭祀的儒家政治文化属性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视角。通过解读《三晋石刻大全》等与恒山北岳祭祀相关资料,可以发现,这一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政治、民族及文化等层面,均体现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展,北岳祭祀的历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国家认同构建过程中的汉化意识和汉化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文字狱就是因文字缘故而造成的罪案,随着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而愈演愈烈。清朝的文字狱尤为残酷,是统治者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使用的工具。满族人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将文字狱作为清廷加强思想控制的有力手段,这导致清朝的文字狱越来越多。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其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字狱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表现,并分析清朝文字狱产生的深层原因,旨在揭示文字狱是当时封建社会中的必然产物,也是清朝统治者用以镇慑官吏、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论古代埃及阿玛纳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丹彤 《世界历史》2007,(5):99-108
阿玛纳宗教是在十八王朝早中期独特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阿玛纳宗教中的阿吞神是世界的创造者、万物的眷顾者、宇宙的统治者、具有真实生命力的活着的神,他自我创造,并通过国王埃赫纳吞和他的"教谕"以及太阳圆盘来完成对世间万物的启示.正是基于阿吞神的众多功能,阿玛纳宗教的一神教本质才得以显现,从而也为犹太教提供了一个仅仅认同一位神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清朝金瓶制掣签制度的设立及其历史意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廖庆炜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和佛教其他宗派的特有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把佛教的教义、仪轨和政教上层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协调起来,解决了宗教首领的宗教、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传承和延续问题。活佛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