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驴皮记》是巴尔扎克哲理研究类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巴尔扎克采用现实主义和神秘怪诞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着重塑造了主人公拉法埃尔·瓦朗坦的人物形象,通过以瓦朗坦为主的人物活动,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哲理。巴尔扎克对人生意义的具体理解是什么呢?他站在哲学高度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通过对其代表作《驴皮记》中主要人物的分析来了解。拉法埃尔·瓦朗坦是《驴皮记》中的主要人物,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父亲的严厉管教,到二十岁时,还不曾到上流社会厮混过。他有种…  相似文献   

2.
林红点滴     
秦怡 《神州》2007,(12)
接到了让我扮演电影《青春之歌》中林红这个角色的通知,感到很意外。在拍摄《林则徐》外景地,我在两天的时间内读完了小说《青春之歌》。当时感到非常激动,小说中的人物引起了我的创作欲望,并且有了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想象。很久以来我也一直有这样的愿望:要创造一个革命者的形象。然而我并没有想到由我来担任林红这个角色。虽然我对林红这个人物抱着  相似文献   

3.
浅谈舞台服装设计与角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神州》2013,(2):206-206
舞台服装可以塑造全新的人物形象,观众看戏剧的第一感觉便是演员的着装。服装造型设计是为了帮助演员塑造剧中人物外部形象,赋予整场戏角色而出现。因此,服装设计要与场景相适应,要根据舞台角色做出调整。本文主要从舞台服装的作用入手,以舞台剧《韩信》为例,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进一步分析舞台服装设计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磊 《丝绸之路》2013,(16):33-34
麦兆辉、庄文强执导的电影《关云长》将关羽这一在历史长廊和文学画卷中家喻户晓的经典人物进行了重新塑造。纵观整部影片,其对关云长这一人物形象的演绎并不尽如人意,存在母题与人物原型主题脱节、对人物原型的"颠覆"与"恶搞"等主要弊病。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上,大多数人都推《金锁记》为经典之作,甚至连傅雷都曾著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给予其最高的评价,并批评说《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的确,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独一无二,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作为张爱玲塑造的“不彻底人物”的典型——白流苏和范柳原。  相似文献   

6.
吴静怡 《神州》2013,(17):23-23
在有关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上,大多数人都推《金锁记》为经典之作,甚至连傅雷都曾著文《论张爱玲的小说》给予其最高的评价,并批评说《倾城之恋》"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的确,曹七巧这个人物形象独一无二,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作为张爱玲塑造的"不彻底人物"的典型——白流苏和范柳原。  相似文献   

7.
冻冰 《神州》2014,(6):206-206
在任何一部影片当中,影视人物造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于影视人物鲜明特征的重要表现因素。在对于影视人物进行形象塑造的时候理应考虑到该人物的性格特征、所处环境以及人物形象要素与情节之间的关系。本文立足于影响人物形象塑造展开讨论,并结合形象设计的各个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其作用所在。  相似文献   

8.
明清两代是江苏继六朝志人、志怪小说之后小说创作的又一个颠峰时期。就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而言,无论是作品的数量分布,还是在表现形式、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叶晔 《文史春秋》2023,(7):29-34
<正>著名表演艺术家项堃,艺术风格严谨、潇洒,善于塑造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他在60年的从艺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经典艺术形象,既有正面角色,也有反面角色,电影观众更多的记住了他在大银幕上所塑造的张军长、徐鹏飞等经典反面形象,很多上了年纪的观众至今仍然称呼他为“张军长”,甚至记得他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将妇女解放作为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内容,他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对封建道德进行了最坚决、最彻底、最深刻的批判。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典型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论述他创作中对妇女问题的表现与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Frances Hodgson Bumett)的儿童小说<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1911)是其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人物塑造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它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这一努力,同样是作品艺术魅力的重要所在.本文试图从人物、小说类型及花园的隐喻意义三个方面,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探讨的笔触主要在于:第一,对人物的分析集中在两个少年人物——玛丽和迪肯,说明作者对"双性同体"思想的肯定.第二,该小说的类型使其成为形式独特的儿童小说.作者打破了传统中男孩子的书和女孩子的书的界限,将历险小说和家庭小说结合在一起.第三,伯内特给秘密花园赋予了隐喻意义.荒芜了十年的花园在玛丽的手中复活,因此它象征着女性发挥创造力的园地,是其"自己的屋子".  相似文献   

12.
云帆 《神州》2014,(6):22-22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远大前程》讲述了主人公皮普的远大前程梦想由虚无到实现再到幻灭的人生历程。小说以多条线索共同建构起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自我救赎与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在主人公皮普的自我救赎之路上曾出现过两个重要的男性人物形象,他们在故事情节中都与皮普建立或者形成了类似父子的关系,在皮普人生的不同阶段扮演着这个孤儿的“父亲”的角色,并深刻影响着这个孤儿的自我救赎过程。本文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对“父亲”形象在皮普自我救赎、人格本质的自我发现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3.
崔念晗 《神州》2013,(3):1-1
电影《霸王别姬》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半个多世纪历史巨变中的戏子人生。故事中伶人程蝶衣的人物形象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导演陈凯歌在对程蝶衣这个角色进行概括时,说:"他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做梦的人,在他个人世界里,理想与现实、舞台与人生、男与女、真与幻、生与死的界限,统统被融合了。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什么叫迷恋。"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处于核心地位。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记载了多达1060位历史人物。教材有情节少,梗概多的局限,讲授历史人物很感困难。近年来,学术界百家争鸣,评价历史人物各见仁智,教师在取舍上颇费踌躇;加上大量通俗历史文学读物和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蜂涌而来,许多塑造失实的历史人物形象对中学生影响很大。现在同仁们谈起讲授历史人物就更加为“难”了。对此困难,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呢?第一,坚持以教材和史实为依据。在中学阶段,至少在初中阶段,最好还是按课本的说法讲。因为,其一,中学生年纪还小,知识面窄,学习任务繁重,辩别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人间喜剧》中现实主义精神的历史渊源、作者的创作背景、叙述方式等问题上,主要选取了巴尔扎克最具代表性的《巴黎生活场景》与《外省生活场景》中的部分小说进行读解,研究了现实主义风靡近代法国文坛的各种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同时也探讨了这种艺术手段在文学描写中的实践应用。对于现实主义精神在巴氏小说中的侧重点,则是针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分别解读了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人物刻画,艺术表现手法,思想内涵等方面,意在引起广大读者对现实主义风格小说的兴趣,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阅读切入点,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现实主义精神在近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以现实为视域,志怪、志人小说的文体演进可以概括为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化。唐传奇之所以能够实现文体独立与小说作者对于现实开掘与理解的深刻转变密不可分。志怪小说至唐传奇,描写的内容由想象为基础的幻想世界之朦胧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参照的虚构世界之清晰,描摹的对象由鬼神怪异为绝对主体间杂少量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历史人物演化为现实中奇人异士与人情化鬼神怪异并行,作者的创作原则由以幻为基础的"实录"转变为以幻为基础的寄实和以实为基础的虚构共存;志人小说至唐传奇,创作理念由重理轻情变为情理并重,人物塑造由一种人物特点的刻画变为多重品性的揭示。在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融合过程中,肃宗的"黜华用实"主张、中唐儒学的复兴与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创 《丝绸之路》2010,(16):56-58
中国传统戏剧的灵魂是塑造舞台典型的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分析塑造典型人物的成功作品,总结古今创作中的人物对称美、人物关系和典型人物创作的经验,总结出刻画典型人物是戏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流传几百年而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与其他历史演义小说相比,我偏爱《三国演义》,尤其是它成功地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关羽、孙权、司马懿等。其中,刘备和曹操这两个魏、蜀集团的代表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又复杂。  相似文献   

19.
傅昕悦 《南京史志》2023,(32):40-45
<正>【教材原题】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200字左右给他“画”一幅肖像,再将所写的片段扩展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写作导引】写人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其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关键在于把握人物特点,通过具体的描写来传递人物精神,点亮人物,使之真实鲜明、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20.
薛梓檀 《丝绸之路》2012,(12):79-81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女性侦探小说家阿加莎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人手,通过对该篇小说角色塑造、人物对话等的分析,可以看出,阿加莎在她的作品中,一方面企图从女性视角打破传统侦探小说中男性的英雄主义形象.表现出了朴素的女性主义意识;另一方面又深受父权制社会思想体系的影响,在作品中仍然不自觉地充当着男权话语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