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满足数码时代民俗学再定位的需求,西蒙·布朗纳提倡以"实践理论"来取代"表演理论"。他的"实践"的概念指的是应用"传统"进行社会控制与表达的行为;其"实践理论"的研究重点是阐释这一"传统"(作为一种认知资源、结构与动机)的深层心理机制。这一研究方法既偏离了"实践理论"的宗旨,又抹煞了"表演理论"的潜力。事实上,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启发下,表演理论的伦理学意义与实践论价值可以被很好地开发出来。  相似文献   

2.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应用理论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玉君 《人文地理》1997,12(3):75-79
将地理科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最先进的人地关系思想"协调共生"结合起来可以有一个新的地理科学基本概念"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在应用理论层面上构建的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应用理论,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具有可操作性,也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或核心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3.
"两课"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两课"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两课"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前提条件。大多数教师在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时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具有随意性,缺乏整体考察、全盘分析和一定的理论导向性。从学生、教师、理论三个方面全面了解"实际"概念的深刻内涵,并以之来规划和指导教师教学行为,"两课"教学才能真正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4.
周书灿 《史学理论研究》2012,(3):99-109,160
晁福林先生在"中国无奴隶社会论"主导下,提出了夏、商"氏族封建"说及在此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形态理论"。由于学术界对有关夏商时期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理解和判断颇相悬殊,再加上其所借用的"长时段"理论,难免造成"封建制"三段论标尺不一,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体系尚待学术界深入推敲。"无奴学派理论"能否成为先秦社会形态研究的最后定论,如何统一"无奴学派"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认识上的分歧,对学术界早期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成果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都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应继续关注和持续探讨的关键性学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为维持"一超"霸权地位,美国的国际安全理论与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理论上,"终结主义范式"理论、"文明冲突范式"理论和"霸权稳定范式"理论在美国政府的决策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理论鼓吹大国之间和"民主"国家之间的冲突已经结束,现在的冲突,是异质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文明冲突"。为了国际安全,需要改造异质文化,消除"暴政",推行"民主"。为此,美国可以"先发制人",对"威胁"其国际安全的国家或其他行为体进行军事打击,以"结束世界上的暴政"。这些理论导致了美国的对外干涉、战争和冲突。这充分证明,在冷战结束后,不仅非传统安全因素威胁着国际安全,美国霸权主义更威胁着国际安全,需要充分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付诸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认识上的一次大飞跃,是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革命道路.这种理论的产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它的理论形成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虽然当时毛泽东"引兵井冈"是被迫的,是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再图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需要,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并受一定思想理论指引下产生的.过去大家有种偏见,不太认同毛泽东、瞿秋白等人的"上山思想"和红色政权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思想基础。但本人认为,虽然两者有一定距离,但"上山"思想和红色政权理论应该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奠基石,倘若不"上山",就不会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也就没有"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和实践的产生,正因为把革命的武装力量引上了山,才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设想付诸实践.本文将着重探讨为什么"上山"思想和红色政权理论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当时建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历史背景及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清宇 《人文地理》1991,6(2):66-70
本文认为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是与"点轴"开发论并行不悖的另一重要的理论流派,认为它建立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基本法则之一的距离衰减律基础之上尤为注重分析系由"点轴"在空间不均衡发展所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多维向心性空间层次分化特征,并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空间规划实践,业已成为一支独特的空间结构理论流派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人文地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特点将该理论流派划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即发韧阶段、拓展阶段和实践应用阶段,并对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相应的理论思想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结合产业结构的"圈层理论"和空间结构的"点轴"理论对该理论流派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点轴圈"型区域综合开发思想,指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理论流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伟 《史学月刊》2020,(8):69-81
传统研究中,学者们多将"公会议至上理论"的源头归于中世纪世俗的政治理论和帝国公法学家们的思想。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召开后,以公会议历史为中心的研究再次引发了学者们的兴趣。1955年,蒂尔尼出版《公会议至上理论的基础:从格拉蒂安到大分裂的中世纪教会法学家之贡献》一书,从12、13世纪的教会法传统阐释了"公会议至上理论"的起源:12世纪教会法汇要学家关于教宗、教会、公会议等问题的讨论,13世纪教令学家提出的共同体理论,14世纪约翰和扎巴里拉等人对传统教会法理论的综合和演绎,最终在政治形势的催动下促成"公会议至上理论"的成熟。蒂尔尼的研究否定了"公会议至上理论"起源于教会外部说,将"公会议至上理论"定义为教会法发展史上的一环,同时为"公会议至上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宗教神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惠珠  张杰 《攀登》2014,(2):51-55
本文具体阐释了"中国梦"所蕴含的思想对群众史观理论的新拓展,从而为全党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资源。文章认为,"中国梦"所提出的"三个共享"思想深化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是对群众史观理论深度的新拓展;"中国梦"所内蕴的与"世界梦"的互动合作,共存共荣,是对群众史观理论宽度的新拓展;实践"中国梦"所坚持的"以人为本"、"民生为大"原则,是对群众史观理论高度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研究中,学者们多将"公会议至上理论"的源头归于中世纪世俗的政治理论和帝国公法学家们的思想。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召开后,以公会议历史为中心的研究再次引发了学者们的兴趣。1955年,蒂尔尼出版《公会议至上理论的基础:从格拉蒂安到大分裂的中世纪教会法学家之贡献》一书,从12、13世纪的教会法传统阐释了"公会议至上理论"的起源:12世纪教会法汇要学家关于教宗、教会、公会议等问题的讨论,13世纪教令学家提出的共同体理论,14世纪约翰和扎巴里拉等人对传统教会法理论的综合和演绎,最终在政治形势的催动下促成"公会议至上理论"的成熟。蒂尔尼的研究否定了"公会议至上理论"起源于教会外部说,将"公会议至上理论"定义为教会法发展史上的一环,同时为"公会议至上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宗教神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相互关系中,二者何为根据,始终是理解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一个难点,本文从马克思的"分工"理论的特殊切入点,分工的历史形式,自然分工导致异化劳动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中国学研究自二战后至今,经历了几次重要的研究范式的变迁,主要包括,从"冲击—回应"到"中国中心观"、"后现代史学"转向和"全球史"转向等。40年来,美国中国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对国内的史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影响,"过密化"、"大分流"理论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施坚雅模式"对城市史研究的影响。那么,美国中国学研究为什么能在理论、范式和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运用美国中国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利与弊是什么?国内学者应如何面对属于西方话语体系的美国中国学的理论?如何构建本土学术话语体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3.
"生命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对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各自所处的历史时代,对"生命线"理论的内涵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论述。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对于"生命线"的论述各异,但它们的内涵却是一脉相承的,并随时代进步而发展。试从辨析政治工作、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入手,探讨我党"生命线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科学涵义,并进一步指出该理论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自上世纪末尤其是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学者开始反思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问题,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史学理论范式,有的学者称之为"后-后现代史学理论"。董立河教授根据近年来的相关论著,对"后-后现代主义"出现的理论背景、主要论题和学术指向作了述论。他指出,在"后-后现代史学理论"阶段,西方学者除了继续探究"叙事"等后现代问题外,更为关注"记忆"、"经验"、"在场"、"行动者"、"证据"和"普遍史"等问题。左玉河教授的论文主要讨论口述史中的"记  相似文献   

15.
李洋洋 《神州》2013,(9):55-55
微博,这种即时通讯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传播学中的一种经典理论,在传统的大众媒体下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微博这种新媒体对于该理论的应用更是有着创新性的表现。本文介绍了微博的发展,以及"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述;然后通过对新浪微博的管理机制和推荐机制的研究,介绍了新浪微博传播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应用表现"观点交锋、舆论引导、吸引眼球",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最后由此提出了微博传播中"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应用可做哪些改进。  相似文献   

16.
赵建军  李福华 《人文地理》2013,28(6):98-104
基于对国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借助网络对国家重点高新区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动态进行了理论审视。在对国家高新区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协同进化理论、复杂性理论和演进经济理论,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对国家高新区的演进机制和发展路径进行了理论抽象,构建了"技术创新过程及成果产业化"、"高新区演进机制"、"技术极功能组织"以及"高新区发展路径"等概念模型;对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生境结构)、孵化器体系以及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的生态学解析。  相似文献   

17.
刘娇 《黑龙江史志》2014,(5):323-324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文章从三个自信产生的根基、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三个部分,阐释"三个自信"是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和建党九十多年理论成熟的先进理论成果,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展现坚定"三个自信"对引领道路的前进方向、发掘理论的智慧力量、彰显制度的先进优越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师者,何也?何为?这是古今中外一个恒久不衰的话题。从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从魏书生的"素质教育"理论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等等,这些每个时代最为经典的教育思想,都在指导着我们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仅根据自身浅薄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特点,简要谈谈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当好一  相似文献   

19.
柯林武德曾提出,历史学家能在"重演"中经验过去行动者的思考活动及思想。甫入21世纪,以史家可以经验过去为基础阐明历史著作与过去之关系的理论再度出现,构成了广受讨论的新动向。艾尔克·鲁尼亚的"在场"理论即是其中的代表。这一理论大致有三个论点:历史学家会在研究过程中被动地经验作为"在场"的过去,即使过去并没有于现实世界重现;历史学家现在的历史研究与作为"在场"的过去的关系是转喻的喻体与本体的关系;历史著作以转喻的方式表达着过去。比较并审察"在场"理论与新动向中的另一理论即弗兰克·安克斯密特的历史经验理论可以发现,当前的动向实为后现代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是否值得接受则需对"被动经验"现象再做考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李大龙编审疆域理论著作《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2015年1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云南大学林文勋教授主编的"中国边疆研究丛书"之一部。全书30万字,分为前言,第一章东亚"天下"政治格局演变与多民族国家疆域形成和发展的分期,第二章"中国"与"天下"的重合:多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与现实,第三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