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大学生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因此,对高职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和提高其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思政课课堂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主阵地,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高职学生法律意识。本文主要从如何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方面去对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文化、社会方面的原因。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要从提高教师、家长的法律意识入手,改变传统的授课和考试模式,增加法律实践,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和人文精神,树立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凸现,影响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体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探明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结构状况,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对于中国的法治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依法治国方略下,公民法律意识对法治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日益凸现。本文在论证现代法律意识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培养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文佳 《神州》2013,(36):264-264
通过分析多车碾压老人案的判决结果以及因此引来的争议,研究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从而发现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够全面,本文以此案为例分析公民法律意识缺失的方面,并指出如何全面的培养公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对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前提。而现阶段我国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笔者认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扬弃,严格依法行政,及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树立公民对法律的正确态度等是培养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法律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体验和感受,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体会、感受最深的是大学校园有关的和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意识现代化是社会系统现代化的重要层面,在认识法律意识现代化涵义的基础上,从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两大方面剖析了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标准,从而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培养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时有发生。鉴于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普遍淡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应把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纳入其教学体系之中,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以自觉预防和抵制违法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国家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水平相对低下,这一现象的存在既有封建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农村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深层次原因。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多渠道来努力探索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法治水平的提高,除了必须关注法律自身的完善外,公职人员的行政法律意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依法行政的进程,进而影响到依法治国的步伐。本文从解析江苏省文化系统公职人员行政法律意识这一微观角度入手,宏观上阐述公职人员行政法律意识存在误区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法律意识的方法和途径,为依法行政做些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静丽 《沧桑》2009,(3):64-65,6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由于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使得传统法律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市场,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之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在研究法律意识现代化时,就必须要注重影响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其他社会因素之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对于法律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态度的总称。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古代法律制度的研究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对于法律意识,尤其是民间法律意识的研究却少有问津。明清笔记小说中的繁多案狱故事不仅描摹了古代的司法实践活动,同时也传达了当时民众对于司法实践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考察明清乡民视野中的法律意识,试图彰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另一侧面。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法律素质是由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实践能力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如何对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法律素质及其培养途径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浅论传统伦理对现代社会主体法律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宁 《攀登》2000,(3):81-84
依法治国,要求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现代化。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伦理目前在我国的影响仍然较深,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化强国的障碍。本旨在通过对传统伦理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分析,表明加强现代化的法律意识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谭婷莉 《区域治理》2022,(3):118-121,185
"法治乡村"建设的兴起、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对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法律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分析农民的法律服务需求入手,对研究现下市场中律师在"法治乡村"建设中应当发挥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法律意识二重性心理探析姜晓萍透过朱元璋的立法和司法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朱元璋的法律意识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二重性,集中体现为既坚持以法立国,又大搞法外用刑;既主张恤刑、慎刑,又大搞重典治吏;既重视礼的教化作用,又强调法的威慑力。(一)以法治国与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指导理念。作为"中华水塔"的我国三江源地区尽管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价值,但仍然存在诸多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依法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依据,但在贯彻先进法治理念、构建综合法规体系、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以及提高公众法律意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故需要从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先进理念、构建体系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系统、制度设计具体可行的综合法规体系、全力提高当地公众的环保法律意识以及构建运行高效权威的诉讼保障制度等方面,不断提高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水平,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19.
张佩 《沧桑》2009,(4):84-85
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法律依存程度的高低,是一条贯穿立法、执法、守法的红线,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和完善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众的法律意识较以前有了提高,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始终与我国的法律体制脱节,甚至出现部分国民的生活游离于法律之外的情况。笔者在分析羌族议话评习俗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国家法为主导,民众所熟悉、接受的制度为基础,融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种“以人为本”的“亲民”方式培植人民的法律意识,同时达到传统文化精华复苏和现代法治理念在中国真正为大众所接受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1954年1月14日,董必武在政务院第202次会议上对1954年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务作了说明,认为国家已经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治国方略应从搞运动转到"按法律办事".这是董必武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郑重提出"按法律办事",同时,他还提出了"培养群众法律意识"、"教育人民守法,首先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守法"等思想,这是他经过多年观察、思考而凝练出的治国良策,是他法学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