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度集中统一的严密组织是中共最重要的竞争优势。1930年后中共把工作重心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为了加强对苏区和红军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在1931年初六届四中全会前后先后派重要干部到苏区建立中央局、中央分局。夏曦到湘鄂西担任中央分局书记后,由于经验和认识的差别,由于对权力分配的歧见,由于领导能力的不足,甚至由于个人品格的缺陷,与开创苏区的地方领导人万涛、段德昌、贺龙等发生了激烈的权力冲突。万涛等违反当时中共组织原则,展开了自下而上推翻夏曦领导地位的活动,在湘鄂西四大上几乎成功,但最终在中央干预下失败。为维护领导地位、强化集中统一领导,夏曦发动了残酷的肃反,前后约三千人被捕。夏曦领导能力严重不足,无法像张国焘那样在肃反后建立牢固的领导地位,为勉强维持领导,不得不在1932-1934年间先后四次肃反,湘鄂西重要干部大多被杀。夏曦领导的肃反杀了大约几百人,多数是干部,贺龙回忆中说的上万人被杀不是事实。  相似文献   

2.
陈军莲 《沧桑》2009,(6):56-57
苏区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苏区军民在创建和巩固苏区、进行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和苏区政权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优秀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苏区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新时期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跃飞 《沧桑》2009,(4):43-45
湘鄂西苏区形成后,湘鄂西党组织便遇到了如何解决根据地的物质交流,克服经济和财政困难,保证苏区和红军的供给等问题。湘鄂西特委不断总结自己的斗争经验,不断清除“左”倾经济政策的影响,始终把商业工作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从实际出发,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苏区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30年代初,在共产国际的“左”倾教主义的指挥下,中国革命遭到重大损失,尤以当时各苏维埃根据地及红军内展开的大规模的“肃反”运动为巨,“AB团”、“改组派”等帽子满天飞,成为杀害整肃自己人的利器,难以数计的革命者倒在战友枪口之下。其中以湘鄂西的“肃反”最“左”最残酷。《夏曦与湘鄂西苏区“肃反”》—文再现了这段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5.
作为革命政治地理名词的东江苏区,指的是首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到十年内战后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东北部东江和韩江领域割据的苏维埃地区。笔者的家乡在当年东江苏区范围内.十几年前曾编写广东革命文化人事记,耳闻目睹了一些当年苏区的歌谣和故事。东江苏区所处战争环境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客家、潮州方言地区.物质条件极差,专门人才缺乏,红军官兵和老百姓的文化水平低下,苏区文艺工作者采取了适应实际的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其中以歌谣最为活跃和深入人心。革命歌谣可以说是东江苏区的通俗文学和流行音乐,正如一首歌谣所唱的“红色歌谣万万千.  相似文献   

6.
在轰轰烈烈的湘鄂西革命斗争史上,1932年5月至1934年秋,是极其悲壮的一页。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除了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疯狂围剿,洪湖苏区全部丧失、红三军主力被迫进行七千里小长征、损失惨重外,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夏曦进行的四次“肃反”。这四次大规模“肃反”使红三军损失了1000多名高级将领和各级指挥员。地方区级以上、部队连级以上干部被无辜错杀者多达7000多人,加上其他无辜被杀者,总数在1万以上。这些苏区优秀儿女没有倒在战场上,却被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所葬送,实为亲者痛、仇者快的千古憾事。  相似文献   

7.
从本文不难看出,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重农轻商,实在走了弯路。苏区时期,国共两党不独以兵为战,且以商为战。面对国民党的兵之并吞、商之掊克,中共一手抓军事,一手操商务,从两条战线展开绝地反击。苏维埃政府严格遵循经济运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大力推行公营、合营和私营商业并存的开明政策,  相似文献   

8.
鄂南农民秋收暴动的中心地区之一的湖北省蒲圻县,在进行文物普查当中,发现大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和遗迹.其中最珍贵的发现要算工农兵歌、十愿士兵歌和蒋介石是个什么东西等等四个写在墙头上的革命歌谣.字迹大都清晰可辨,歌词通俗而有战斗性.如车埠公社斗门管理区石家湾原该县第四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一面墙上,就遗留下来了这样一首慷慨激昂疾恶如仇的歌词:蒋介石是个什么东西?革命的障碍,民众的仇敌,每日里,争地盘,混战无休息,军火恐不足,勾结英日美,  相似文献   

9.
余品芬 《南方文物》2002,(3):101-104
男婚女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作为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形式,婚姻形态总是与相关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方式和社会生活的种种规范相适应,因而婚姻形态的嬗变,也最能深层次地折射出社会变革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典藏中华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及其直属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在馆藏丰富的民国档案中,蕴含十分珍贵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档案。从这些红色档案中,我们可以一窥中华苏维埃时期的发展点滴,体味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遭受国民党压迫、围剿下,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十三五"规划的蓝图正徐徐展开,决胜建成全面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伟大的事业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实现良好的开局更需要传承崇高的革命精神。苏区精神正是实现新目标需要大力弘扬的崇高革命精神。2011年11月,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2.
赖晨 《文史春秋》2014,(1):49-52
历朝历代以来,几乎每个政权都制造、发行货币,或在自己地盘内强制流通使用,借以发展经济,稳定政局;或渗透到敌占区,蓄意破坏,摧毁其敌人的金融系统,推翻、颠覆其统治基础。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除了武装斗争,也制造、发行自己的货币,驱逐消灭恶币劣币、土钞杂钞。红色金融是中共领导下,武装夺取政权和工农民主专政强有力的工具,它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诸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甘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在国内具有独特的地位。弘扬甘肃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民俗文化,对外推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促进国人树立文化自信。《陇东红色歌谣选译》是陇东红色歌谣的首次英译,本评介逐章探究了此英译本的英译内容、翻译策略、翻译原则以及现实意义,并从词汇、音韵、句式、修辞、语言风格及文化信息等六个层面阐释了译本的翻译特色,有利于加深读者对传统文学形式及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赏析,使传统文化真正地保留下来并且得以传承,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红色歌谣在陇东流传已近90年,其价值与意义不可忽略。比如陇东红歌中隐藏的对相关时代历史事件的记述,成为当下乃至今后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题材,而这些历史事件,也成为见证陇东革命斗争时期的活态档案,是往后进行艺术创作和党课学习方式转变的难得素材。  相似文献   

15.
16.
周涛 《巴蜀史志》2002,(3):31-33
在邛崃红军纪念馆,我们见到了红军当年在邛崃苏区革命根据地遗留下的纸币、布币、铜币和银币。当时在邛崃苏区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红军货币,为摧毁当地旧的金融体系和维护新生的邛崃苏维埃政权经济的正常运转立了大功。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苏区。川陕苏区在1932年冬至1935年春的两年多时间里,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了大量的报刊书籍,为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鼓舞动员作用。这些出版物,不仅是苏区革命斗争和出版工作的最好记录,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川陕苏区革命史和出版史的最好佐证资料。惜于革命历程艰苦曲折,时日久远,这些刊物书籍失散  相似文献   

18.
陈席荣 《神州》2014,(14):30-30
赣南苏区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一方面扬弃、淘汰那些与土地革命斗争不适应的旧文化、旧特质;另一方面双吸收、融合了那些适合现实革命斗争的新文化、新特质。经过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化、整合,使深厚的赣南民族文化在新的文化积累中实现了突变和飞跃。  相似文献   

19.
何克祥 《攀登》2010,29(1):25-28
苏区精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重要的培育、引导和推进的积极作用。然而,苏区精神与其它革命精神相比较而言,由于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足,使得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呈现了一定的历史局限,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以彭湃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海陆丰掀起大规模农民运动,举行三次工农武装起义,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进行大量尝试和实践。在党领导海陆丰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卓绝斗争的基础上,这块热土“孕育了‘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1]这种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激励一代代仁人志士不忘初心,英勇顽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