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考察《文集》与《三集》在万历后期的读者之争,得出了关于其版本关系及版本优劣的以下几个结论:1.二集在万历后期的读者之争中形成了互动的版本关系。2.钟氏《文集》最终压倒《三集》而成为最流行的版本,靠的不只是袁评,还有许多诸如定位得当等方面的自身优势。3.《文集》袁评是否出于伪托,目前尚无有力的证据,当以存疑为是。4.商氏《三集》忽视市场因素,定位失当,其在与《文集》的读者之争中一败再败,有其自身原因,大可不必迁怒《文集》。5.万历47年修改重印25卷本非残本,乃是商氏有意推出的两个“新”版本之一。  相似文献   

2.
《名利场》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自私自利、欺瞒狡诈、冷酷无情的名利场。传统意义上评论家认为小说女主人公蓓基·夏普是一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利用一切往上爬的野心家。而文章则运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境况,通过蓓基争夺话语权、改变生活境况、消解母亲形象及她具备的双性气质来分析蓓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叶广芩小说《状元媒》是带有浓厚家族自传色彩的一部长篇小说。文本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折射出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包含了生命哲学的因子。体现出了浓厚的家族观念,同时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比,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异,从而也有了对复杂人性的探寻。  相似文献   

4.
周任静 《神州》2012,(29):36-36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女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利用文化人类学的原理,通过她自己的“文化模式”思维理论成功解读了日本文化形态之作品,其成就成为各国研究日本文化的经典。“菊”与“刀”这两个原本毫无关系的物体,因为日本走到了一起,它不仅仅代表了日本民族中矛盾的民族性格,更是日本民族刚柔并进文化模式的缩影。本文以《菊与刀》这本书为背景,通过文化人类学视角来研究“刚柔并进”的日本文化模式,并论及研究背后带来的重要意义,以及为以后研究所引发更多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越来越多的电影大量运用中国元素,面对《功夫熊猫》的火热上映,本文力图从符号学视角解读其中的中国元素,并揭示中国元素在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国外大量挖掘中国元素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郭因 《江淮文史》2001,(3):153-161
“真正大写的人” 《张爱萍传》的作东方鹤,用“真正大写的人”为小标题,写了离休后谢绝了一切任职的张爱萍,在1998年,却为筹办彭德怀诞辰100周年的各种活动,兼职最多,用心最大。“真正大写的人”,作既指的彭总,也实指的张老。  相似文献   

7.
《民俗研究》2021,(1):53-64
《柳毅传》(《洞庭灵姻传》)是中古时期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文学界得到长期关注,而历史学者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提出对历史的新解,也有顾颉刚和陈寅恪的研究作为典范。倘若先不从文本入手,而从生活世界出发,观察前人很少注意到的社会-文化现象,然后再来重新审视耳熟能详的文本,会发现一些新的方法路径和问题假设。由此,可以发现《柳毅传》的内容包含了对中古时期南方湖区水上人/商人的社会-文化情境的隐喻。以田野工作作为文本解读的基础,也正是历史人类学方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约翰·福尔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处女作《收藏家》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被内心扭曲的蝴蝶收藏家所囚禁并最终香消玉殒的故事。本文旨在从存在主义视角对小说主人公克莱戈进行存在主义解读,并论证他是一个虚无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陶士云 《文史春秋》2011,(12):62-63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浙直总督府内仪仗森严、剑戟林立,正是胡宗宪权倾东南如日中天的时候,将校们甲光金鳞英气逼人,一一匍匐在地俯首候命,幕府中却有一人,头戴方巾、身着布衣,长揖而立,谈笑之间纵议剿倭大事,此人正是名震一时的奇人徐渭徐文长。  相似文献   

10.
《慈恩传》全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记述玄奘生平最早最详实的传记,也是唐代唯一的一部专传;《慈恩传》记述了玄葵不同寻常的一生,更重要的是,《慈恩传》折射出唐代上升时期的唐人风貌:开放的文化心态,进取的时代风貌,强烈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1.
郝秀聪 《神州》2012,(23):3-4
佛教是自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的,迄今已达2000多年,对中国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且不断融合中国本土的儒、道逐步实现自身的中国化。佛教于隋唐时期兴盛,太宗先道后佛,留心学问,普及佛典,常与高僧交往,尤其是玄奘法师。此后的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等都信仰佛教,因为皇家的重视和推广,所以唐朝佛教各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等如日中天,佛教精英辈出。更值得注意的是,唐代禅宗的确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实现。禅宗相对于印度本土佛教有了很大改观,它是一种更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理想体系。对于文人,他们对佛教更多的理解为一种哲学体系,所以文人对于佛教的认识是透过迷信与民俗信仰的表层,深入到其宇宙观的内层的。  相似文献   

12.
董丽丽 《丝绸之路》2011,(22):15-16
《米拉日巴传》记述了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的人生经历,宣传了他的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颂扬了他为西藏佛教发展做出的历史贡献,叙述了米拉日巴解脱和成佛的道路以及他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客观反映了当时宗教生活的概况,对我们认识当时藏传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情况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兰英 《南方文物》2009,(2):97-104,79
引言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词话》之后,出现的另一部世情小说。关于此书的成书年代,总结以往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康熙中后期说、顺治十八年(1661年)说及明末崇祯说。胡适、孙楷第一致认为此书的作者是蒲松龄,即形成了以此二人为代表的康熙中后期说,但随着版本问题研究的深入,此说渐被反对。  相似文献   

14.
《诗集传》是朱熹对《诗经》的注释,其中贯穿着他的“劝善惩恶”的诗教观,而其劝善惩恶之对象尤其针对女性。通过他在《诗集传》中对妇女的或褒或刺,朱熹阐明了他的妇女观:女性美的评判标准在于有德、重理、务家;妇女的地位应该低于男子;妇女应遵从的道德规范是贞静纯一、不嫉妒、守礼守节。这些观念与他所倡导的“明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宝桢字稚璜,先世自江西临川徙平远州之牛场,遂为州人。祖必荣,四川昭化知县。父世菜,镇远训导。稚璜举道光癸卯乡试,咸丰癸丑成捷士,改庶吉士。请急归。桐梓贼杨隆喜倡乱,所至响应,稚璜散家财,募乡勇,击贼屡克捷,赏五品衔,孔雀翎。  相似文献   

16.
王少杰 《丝绸之路》2013,(2):115-116
历来读者对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多种解读。结合阮籍一生的经历,文中的“士君子”、“隐士”、“薪者”、“大人先生”四类人格意象分别代表了早年充满名教理想、“高平陵事变”导致早期理想破灭转而全身远祸,中年之后追求精神解脱,晚年经过了一系列苦苦探索最终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阮籍。  相似文献   

17.
陈晓华 《史学理论研究》2012,(4):97-108,160
18世纪的中国与欧洲,对待对方冷热迥异。当欧洲掀起对中国崇拜的"中国热"的同时,传播"中国热"的来华传教士主要功臣在中国的境况却每况愈下,遭到的待遇冷至极点。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分析"中国热"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以便更深入考察这一时期中西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陈君 《神州》2012,(11):201-201
由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引起的网络艺术,标志着在新的文化时代,科学与艺术的又一次完美的融合。网络艺术的发展和特点的形成与后现代主义存在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和解读网络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晋书·列传第三十六》合卷叙述刘弘、陶侃事迹。该卷“史臣曰”评论陶侃说:士行(陶侃字士行)望非世族,俗异诸华,拔萃陬落之间,比肩髦俊之列,超居外相,安总上流。布泽怀边,则严城静柝;释位匡主,则沦鼎再宁。元规以戚里之崇,挹其膺而下拜;茂弘以保衡之贵,服其言而动色。望隆分陕,理则宜然。至于时属云屯,富逾天府,潜有包藏之志,顾思折翼之祥,悖矣!夫子曰“人无求备”,斯言之信,于是有征。  相似文献   

20.
陈君 《神州》2012,(8):190-190
由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而引起的网络艺术,标志着在新的文化时代,科学与艺术的又一次完美的融合。网络艺术的发展和特点的形成与后现代主义存在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分析和解读网络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