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野马,尘埃》作为一部丝路历史文化小说,其所并置呈现的互文性文本,主要表现为在叙事结构上的即唐史与各民族史、及东西文化的互文性;叙事方式上的历史记述与神话传说的互文性,叙事语言上的诸种文体及不同地域语言风格互文性。并且在三个维面的互文性并置上,都以文化符号相串连。以此探讨小说所呈现出的"致广大,尽精微"文学民族志的诗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新唐书》中的两个错误加以疏证,一是证明唐初时的离官翠微宫历史的演变和《新唐书·地理志一》的记载有出入。二是证明《新唐书·姜抚传》中的一种中药名称应为「牡蒙」而非「杜蒙」。  相似文献   

3.
《且听风吟》作为村上的处女作预告了日后创作的倾向,其间鲜明的互文性叙事策略亦是如此。作者通过小说文本与历史史实的互文,小说文本与音乐以及广播、电影等媒介的互文,以及文本与经典文学作品、文本内部的自我指涉间的互文,在诸多文本的ON与OFF之间使这部作品不再仅仅是夏日十九日间的青春感伤物语,而是蕴含了村上十余年后所追求的"综合小说"的指向。  相似文献   

4.
冯玉雷所著的长篇小说《野马,尘埃》以其细腻的笔锋和跳脱的文风,通过虚与实、史与诗、写意与写实的结合,为我们编织出了一副栩栩如生、动感极强的吐蕃和唐朝时期历史图景。其中,作者勇于打破常规,又秉持着学者的专业素养,融会贯通地使用多重叙述技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敦煌文化叙事方式。在多重叙事框架的转化中,《野马,尘埃》这部小说呈现出巧妙丰富的时空复调性,同时作者还通过多元化叙述视角的结合与文学文本的互文性引用,创造出独特的叙事效果,赋予作品绘画般交叠式的空间艺术感,实现了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历史层面的叙事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叙事,以往一直是文学领域的研究内容。自从海登·怀特的"历史诗性"论打通文学与史学的界限后,叙事不再只是文学研究的内容,也成为史学研究的内容。对古籍文本的叙事结构、模式、原则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探讨古籍本身的文学意义,更成为史学研究新方法。李惠仪教授的《〈左传〉的书写与解读》(文韬、徐明德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从历史叙事的角度研究《左传》,研究的终点并没有停留在文学层面,而是用文学的方法研究史学。正如李惠仪教授在书中所说,"文学式的结构与形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对农民和乡土的叙事中,显现出由"家族"叙事向"村史"叙事演变的趋势,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村史文学的发生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八十年代初的个体历史的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九十年代初《白鹿原》等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村史叙事。村史叙事及其文本诞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也意味着民间话语与民间文化的强烈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7.
张荫麟《中国史纲》是20世纪30年代为高中学生撰写的历史教材,因张氏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学修养,《中国史纲》颇受学界赞誉。与其它史学专著相比,《中国史纲》在文字表达、语言修辞、表现手法、叙事特点方面都渗透着灵活的撰述方法,充分体现了史学与文学的互融。  相似文献   

8.
2006年3月《蒋介石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公布之后,引起了海内外众多中国近代史爱好者的关注。《日记》的公开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增添了许多新资料。但这些资料到底能还原多少历史的真实,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的学者,如杨天石先生,对《日记》相当肯定,2008年还出版了《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  相似文献   

9.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上起共和元年(前841),下迄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谱列365年间的历史变化。《年表》中的诸侯次序显然经过司马迁的精心考虑,它之所以与《世家》的顺序不同,源于司马迁采取了表面有异而实则相辅相成的排序标准。详考《年表》的文本内容,会发现《年表》与相关《本纪》《世家》在多方面呈现出同构性。以《年表》为基础,司马迁在相关《本纪》《世家》中"嵌入"了大量叙事文本,对这类"嵌入型文本"的详细分析不仅可以促进《史记》编纂过程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对司马迁关于"十二诸侯"的历史叙事主线进行考察。在结构、文本与叙事的视角下,《年表》与相关《本纪》《世家》的关系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冯玉雷长篇历史题材小说《野马,尘埃》的出版,引起了文学界、美术界、考古界、敦煌学界等人文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围绕小说文本和创作主体,多媒融合,音频传播、在场研讨与书面剖析等互为参照,创造性地发挥了文学传播和文学批评的新路径和新方式。《野马,尘埃》以文学创作的样态传播敦煌文化,用小说铸造文化史和民族志,在求实的历史考证基础上,通过文献考证、古今戏仿、人物变形等艺术手法,实现了对传统历史叙事方式的解构,并为此重构了多元和互文性的先锋性叙述话语系统。其先锋性的叙事探索开创了新的小说语言形式,焕发了历史题材小说新的生机。以文学创作传播敦煌文化,用小说书写文化史、民族史与边疆史,实现了对人类政治和历史文化的本源性思考,以文史贯通的叙事艺术探索显现了新时代文学创作的文化自信,也有助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审美认同。  相似文献   

11.
“主观真实论”强调作家们应该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摒除传统现实主义的桎梏,向人物的内心探索,以获取生命的真相.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利用整部小说的主观叙事,去除传统的外观描写,以时间为线索,展现在宏大叙事背景下,微妙的人类心理变化.此理论为文学理论中世界与文本的关系的议题提供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利用诗歌一般的行文构建了一条从“文学丰碑”到“内心真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开篇前五首(《立国》、《开辟神话》等)诗吟咏的是日本神话与历史,可称之为“神话诗”。神话、历史、政治三者在这部诗集中是紧密结合的。结合当代神话学与神话历史理论,通过对诗中日本神话与历史的分析,可以透视出作者以诗歌传达政治理想的意图与叙事策略以及内含的“天朝”心态。  相似文献   

13.
王楠楠 《神州》2011,(11):8-8
《史记》在我国的历史叙事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对这部著作以文学的角度对其历史的叙事特点进行一番分析,主要从其故事性、抒情性、通俗性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史记》在我国的历史叙事文学上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对这部著作以文学的角度对其历史的叙事特点进行一番分析,主要从其故事性、抒情性、通俗性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意在对这部作品的文学性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齐 《南方文物》2013,(2):108-112
当历史领域的"宏大叙事"模式渐渐被片断的、断裂的现象所取代之时,《夏鼐日记》的出版不仅为我们全方位了解这位学术大师的心路历程提供绝佳的机会,而且还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乃至现当代历史的有益"增补"。与夏鼐先生同时代并有着相似经历的钱鐘书先生也留下了名著《围城》。本文尝试着对《夏鼐日记》前三卷和小说《围城》这两部不同的"作品"进行"互读",以期进一步理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及那一代学人的风范。任何"作品"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视角",但倘若各种不同的"视角"彼此交织、互为补充,那么,关于"过去"图景的立体"拼图"就会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是女性作家文本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思想,而女性叙事方式是女性意识形态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和中国二十世纪现代女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这两部创作于不同年代,有着不同民族文化和审美背景的作品,却有着相似的女性叙事方式,折射出女性作家相通的女性主义思想。文章试从两部作品文本的女性叙事方式入手,探讨女性作家不同于经典叙事文本的女性叙事特点,发掘其文本在女性主义思想方面的共通之处,以利于女性文本意识形态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武晋科 《沧桑》2011,(1):262-263
保罗·奥斯特发表于1982年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是其文学创作生涯的处女作,这是一部带有后现代性的非典型性传记。文本对于传统传记体这一文学类别具有明显的创新,作者运用全新的时间叙事策略来书写传记。本文运用相关叙事时间理论,从时序、时长、频率三个方面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中时间叙述策略分析后认为,作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时间叙事技巧去构建文本以及表现后现代语境下对于生命和生存的体悟。  相似文献   

18.
《源氏物语》古本由散文体叙事部分与韵文体(和歌)抒情部分构成,散韵两部分密接不离,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美,是古日本和歌文学向物语文学过渡的一种特殊体例。和歌作为整体文本构架间的肌质,将整部小说各部分有机的衔接、融合。由于和歌用典繁复、隐喻深奥,在其千余年的历史受容过程中歧义繁多。本文以桐壶卷和歌第二首为研究对象,从该首和歌的语义受容、文本解构,及不同中文译本生成的对比研究着手,旨在更好地阐释和歌在文本中的话语机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年》与《左传》相关内容的比对,《左传》的编纂者对所据史料应当运用了如下两种编纂方式:在组织层面,重组材料,随经隶事,比年排列,通过割裂、整合等方式将史料重组以安排到《春秋》的叙事框架中去;在文本层面,援经造传,根据《春秋》经文内容与规则对原始材料进行补充、改造,模仿《春秋》经文,以追求与《春秋》价值观的同一。如果对《系年》各章与《左传》之间文本进行全面详细的比对,可以发现两者之间不存在整体的单线的承继关系。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在《左传》与《系年》文本形成的时期,当时社会上应流传有大量的、不见于今日的历史记述。《左传》与《系年》文本的形成正是这些历史记述在不同时空维度下流转的结果,同时它们文本本身也可能成为了传播链上的一环。因此,《左传》与《系年》间的关系更类似于今天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20.
高原 《神州》2013,(23):10-11
“主观真实论”强调作家们应该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摒除传统现实主义的桎梏,向人物的内心探索,以获取生命的真相。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利用整部小说的主观叙事,去除传统的外观描写,以时间为线索,展现在宏大叙事背景下,微妙的人类心理变化。此理论为文学理论中世界与文本的关系的议题提供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利用诗歌一般的行文构建了一条从“文学丰碑”到“内心真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