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人类文化宝库,敦煌壁画总面积达52000余平方米,壁画内容丰富多彩,为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形象史料.带着对敦煌艺术的憧憬,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敦煌进行敦煌壁画的临摹,对敦煌壁画的临摹既有个人,又有政府组织的团体,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对敦煌艺术的保护、流传与宣传产生了重要意义.本文对敦煌壁画的临摹...  相似文献   

2.
赵声良 《丝绸之路》2013,(20):28-29
段文杰先生在学术上的重要贡献一方面在于临摹了大量的敦煌壁画,另一方面是对敦煌艺术作了深入研究,发表了重要的学术论著。看段先生的壁画临品,可以体会到他对敦煌壁画的深入研究;读段先生的学术论文,又可以感受到他长期临摹敦煌壁画的深厚功底。段文杰先生在长期临摹壁画的基础上,从事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从美学和美术史的角度剖析了敦煌艺术的主要成就,给人们揭示出了相对完整的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同时,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背景下,分析了敦煌石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巨大成就。段文杰先生对敦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开创意义,为我们今天的敦煌艺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鑫 《丝绸之路》2012,(2):99-100
敦煌壁画临摹由最开始作为敦煌学显著于世的视觉代言,再到敦煌研究机构的研究手段,以及由此派生出在绘画艺术创作方面的创新运用,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敦煌壁画临摹对艺术创造的影响。敦煌壁画临摹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应该怎样更好地和时代形成对话?敦煌壁画艺术的继承模式是精英阶层的精神交流,还是成为中国人进行艺术性创造可以随手拈来的自然影响因素?临摹是复制还是创新手段?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4.
本根据当事人的记录及其他材料,研究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具体时间,摹本幅数及其作权归属问题。指出张氏临摹壁画的目的并不是要给敦煌壁画留一个副本,而是借此探讨中国古代绘画的源流,研究古代绘画艺术鼎盛期的技法,制度和格局。纸氏的临摹活动改变了他自己一生艺术的取向,为他最后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流传经历千年敦煌,百丈清壁,不惧历史的风沙留下45000平方的壁画。公元1941年敦煌莫高窟以其美不胜收的历代壁画留下了"西迈嘉峪,税驾瓜沙"来此寻梦的张大千。在1941年3月至1943年10月的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张大千率家人弟子孜孜不倦地在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共临摹了各个时代的代表性壁画276件。本文将要介绍的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劳度叉斗圣变》(图一)。该画成于张大千临摹莫高窟壁画的第二阶段,即于1942年后,在藏族画师、门人萧建初、知交谢稚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举办的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展,点燃了他胸中追求敦煌艺术的圣火。初到敦煌的数十年里,他被敦煌壁画的精美绝伦而折服,他秉烛面壁,寒暑孤灯,临摹敦煌壁画达到380幅,被称作“敦煌痴人”。80年代,在他的领跑下,中国敦煌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保护新时代,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外国!”外国学者主宰敦煌学讲坛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世界上所有敦煌学者承认了:敦煌学回到了中国!他便是著名敦煌学者、敦煌研究院前院长、被中外敦煌学者尊称为“莫高圣僧”的段文杰先生。追随常…  相似文献   

7.
敦煌石窟是一座辉煌盛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它保存着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十个时期古代美术家风格不同、技艺精湛的壁画和彩塑。现代不少美术家对洞窟中的精美作品进行临摹和研究,并借用古代艺术的技法从事创作。最早进行这项研究的是张大千先生。他临摹了大量的敦煌壁画,而且用敦煌壁画的技法画过一些藏族少女和古装仕女。后来他旅居美洲时,创作了许多泼彩山水画,与传统的水墨山水大相径庭。这无疑与他早年在敦煌石窟中与绚丽的重彩壁画相伴有一定的关系。他画了不少荷花,无论是挺拔秀丽的茎干,还是舒卷自如的荷叶,所呈现出来的韵味,显然受到敦煌壁画流畅线描的影响。另一位较早吸收敦煌艺术技巧进行创作的画家是我国著名油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前敦煌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刘进宝 《丝绸之路》2013,(20):26-27
段文杰对敦煌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对敦煌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索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敦煌壁画临摹方面不仅个人成就卓著,而且开始了科学总结,为创建临摹学的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作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掌门人,为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敦煌临摹壁画三年。不辞艰辛,计临摹了历代璧画精品200多幅。敦煌艺术使张大千窥视到隋唐艺术的精华,在人物画,线条与设色方面给了他举足轻重的影响。50年代以前的作品多受益于此。徐悲鸿先生称赞张大千接天荷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张大千金箔重彩工笔荷花图》赏介@张大千$国立中央大学  相似文献   

10.
马德 《敦煌学辑刊》2002,(2):119-124
史苇湘先生(1924-2000年)遗《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即将出版,史先生从事敦煌研究50多年,在敦煌壁画临摹,敦煌石窟容调查整理,敦煌历史化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创立了敦煌本土化论,石窟皆史论等名论断,最早运用艺术社会学方法手段研究敦煌艺术,同时在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敦煌学人方面也为后世树立了典型,本书即是史先生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1.
史苇湘先生 (192 4 - 2 0 0 0年 )遗著《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即将出版。史先生从事敦煌研究 5 0多年 ,在敦煌壁画临摹、敦煌石窟内容调查整理、敦煌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创立了敦煌本土文化论、石窟皆史论等著名论断 ,最早运用艺术社会学方法手段研究敦煌艺术 ,同时在如何做一个真正的敦煌学人方面也为后世树立了典型。本书即是史先生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2.
关友惠 《丝绸之路》2013,(20):20-20
段院长的一生应该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讲。第一个阶段是他1946年从国立艺专毕业后千里迢迢来到敦煌莫高窟参加工作,一直到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在这十一二年间,段先生的成就主要在临摹敦煌壁画方面,当时他是美术组的负责人,凡是常所长不在敦煌的时候,所里的事情都委托段先生负责,实际上那时候所里除了常先生以外,段先生就是第二把手。这个阶段是敦煌研究所壁画临摹的高峰期、黄金时期,也是段院长壁画临摹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3.
“范兴儒临摹敦煌壁画展”于8月25日在甘肃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出敦煌壁画飞天、菩萨临品共计一百二十余件 ,规模之大 ,数量之多 ,均属国内少见。范兴儒先生 ,1941年8月出生于丝绸之路重镇张掖 ,自幼受佛教绘画艺术的熏陶而走上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道路。1958年9月 ,他考入常书鸿先生任院长的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后并入西北师范大学)。在校学习期间 ,先后受业于常书鸿、韩天春、汪岳云诸先生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工笔重彩 ,传统绘画功力深厚。二十多年来 ,他专心研究、整理、临摹敦煌飞天、菩萨 ,形成了自己独…  相似文献   

14.
保护敦煌莫高窟这份珍贵的世界化遗产有功,于右任、张大千、常书鸿的名字我们熟知。然而,早于上述几人走进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并宣传敦煌艺术,四处奔走、呼吁保护敦煌艺术还有一位热血志士,他就是中国名长卷画大师、诨号“野人、奇人”的李丁陇。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05,(4):i009-i010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大千先生率弟子、蕃僧十数人远涉敦煌临摹敦煌壁画,谱写了现代美术史上的一曲壮歌。  相似文献   

16.
保护敦煌莫高窟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功者如我们熟知的于右任、张大干、常书鸿等人,然而,早于上述几人走进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并宣传敦煌艺术,四处奔走呼吁保护敦煌艺术者,还有一位热血志士,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长卷画大师、诨号“野人、奇人”的李丁陇。  相似文献   

17.
顾炳枢 《文史春秋》2002,(11):22-24
保护敦煌莫高窟这份珍贵的世界化遗产有功,于右任、张大干、常书鸿的名字我们已熟知。然而,早于上述几人走进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并宣传敦煌艺术,四处奔走,呼吁保护敦煌艺术还有一位热血志士,他就是中国名长卷画大师、诨号“野人”、“奇人”的李丁陇。  相似文献   

18.
画染敦煌     
在敦煌壁画里,没有一幅作品留下画师的名字;甚至,没有记载他们;事实上,只有临摹壁画的画师们才能真正读懂敦煌壁画;现在,终于可以听他们说说……  相似文献   

19.
画染敦煌     
墨了 《华夏地理》2004,(8):124-133
在敦煌壁画里,没有一幅作品留下画师的名字,甚至,没有记载他们; 事实上,只有临摹壁画的画师们才能真正读懂敦煌壁画;现在,终于可以听他们说说……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13,(20):5-6
<正>段文杰先生1917年8月23日生于四川绵阳。194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从杭州迁往重庆的国立艺专五年制国画科,师从林风眠、吕凤子、潘天寿、陈之佛、李可染、黎雄才等先生学习中国画。由于学习勤奋努力,在绘画基本功和文史知识方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1944年,在重庆观看了张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展览,被敦煌艺术所吸引,同时也了解到地处边远荒漠的敦煌石窟艺术遗产需要有识之士去保护和研究,就下决心要担当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