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年潮》2007,(7)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发展的新纪元。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本刊特地走访了王梦奎、朱育诚、王光明三位同志。  相似文献   

2.
王梦奎 《百年潮》2007,(7):18-22
1997年7月1日,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本刊特地走访了王梦奎、朱育诚、王光明三位同志。他们都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王梦奎时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是赴香港出席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及庆祝活动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朱育诚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作为中英香港回归接收仪式及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委员和安全保卫小组副组长,做了大量具体准备工作;王光明时任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中方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总领队。他们从各自不同角度,讲述了那永远值得纪念的历史一幕。  相似文献   

3.
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葛妍与丈夫全家一同移民英国,她觉得这可能是当时一部分港人的心态:对未来感到迷茫。丈夫长期在海外留学,一家人久居海外,移民对于葛妍来说是顺其自然的事。当时的她并没有想到十几年后,自己会来内地赚移民的钱。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香港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学海无涯——近代中国留学生展》于2003年11月5日开幕,预计于2004年2月9日闭幕。这是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与内地合办展览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展览。它通过180余件  相似文献   

5.
九七回归与香港的繁荣稳定李瑗九七香港回归后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这是小平同志和党中央自80年代以来一贯坚持的战略主张。这一主张不仅反映了广大香港市民的意愿,也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因而深得香港和内地人民的一致拥护。在九七回归前的关键时刻,如何理解香港...  相似文献   

6.
举世瞩目的1997年7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大喜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盼望已久的大事,100多年的奇耻大辱从此洗雪(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和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处邀请了部分年高德助的文史馆员,座谈庆贺香港回归祖国,这些老人在座谈中充分表达了他们对香港回归十分喜悦的心情。老人中,有三、四十年代去过香港,有五、六十年代去过香港,也有在改革开放后去过香港,还有的是近一、二年在香港住过,他们都有亲朋好友在香港和海外,大家都高兴地说终于看到香港这颗明亮的东方之…  相似文献   

7.
在环珠江口一带,包括香港在内,为开拓这方热土,也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古越人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从历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香港考古的众多发现,更显示香港地区与祖国内地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今日,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对香港古代居民的族属进行研究,并回顾往昔的研究历程,将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利用考古资料来探索香港史前居民与族属问题是香港考古学的一大特色。1933年芬戴礼首先在香港著文发表关于这一问题的看法,他认为香港的原始居民属于南岛语群。l、原南岛语群说。关于这一说法有两派:a、南岛北来说奥地利人凯尼…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全力纠正"左"倾错误,争取香港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在完成对港方针拨乱反正的同时,也为后来收回香港决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面对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的要求,中国主动应对,迅速确立新的方针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为后来的中英谈判以及香港回归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至1979年3月,香港已被租借80余年后,在大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正在艰难地进行中,在中央,香港回归的话题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此时,有一件事突然提醒了全世界的人们: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正在临近。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3日,香港旅游发展局联同内地和香港的旅游、零售、餐饮等重要合作伙伴,在北京举行"惠聚香港献礼回归"主题发布会。香港自回归祖国以来,在内地及香港多个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旅游业历经了飞跃式的成长,开创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今年正值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旅发局特别召集两地不同业界的重要合作伙伴,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知名旅游品牌飞猪和生活服务平台支付宝,香港两大航空体系国泰航空有限公司和香港航空有限公司,以及内地航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20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经济发展之路并非坦途,香港在经济发展方面最成功的基本经验就是特区政府总结的两点:一是"善用香港的独特优势";二是"善用内地因素"。在此过程中,中央政府和内地全力支持与配合。经过20年的发展,香港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全面转型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为香港经济的全面复苏和繁荣奠定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香港在经济发展方面并没有取得预期的重大突破,这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2.
《旅游》1998,(2)
游港应注意当地生活习俗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将有更多内地居民到香港旅游,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当地的习俗。下面介绍几个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事项。一、说话忌讳香港人极忌“输”音。由于粤语中“书”和“输”同音,所以卖书的地方不叫“书店”,而叫书局或图书公司,因为...  相似文献   

13.
一、杳港修志缘起 中国内地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府十分重视新编地方志的工作。现在各省、市、自治区已基本完成第一轮新编地方志的编修,并开始第二轮续修。台湾在过去几十年来也编修出多种省、市、县志。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香港和澳门尚未编修地方志。香港在清朝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现存主要涉及香港的地方志仅有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的和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新安县志》。这两种《新安县志》虽然是研究古代至清代香港的主要文献,但香港开埠以来的发展则未记录于任何方志之中。现在计划编修的香港地方志将会是香港历史上的第一部方志。香港回归后不久,香港社会的一些有识之士即向特区政府提出编修香港地方志的建议,但并无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喜庆香港回归暨《近代史研究》创刊百期座谈会纪要1979年创刊的《近代史研究》杂志,伴随着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经历了18个春秋,发行已届百期。近日在京部分《近代史研究》的作者和读者与刊物编者举行座谈,喜庆香港回归祖国和《近代史研究》创刊百期,以下...  相似文献   

15.
为数众多的内地群众偷渡外逃到香港,历来是广东的一个特殊问题.   由于国内采取了一系列"左"的错误政策,加上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10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广东曾连续发生群众偷渡外逃香港、澳门事件.据统计,从1954年至1978年,全省共发生偷渡外逃56.5万多人,逃出14.68万多人.为了遏制逃港风潮,广东全省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不断地进行反偷渡斗争,但效果有限.在一些人看来."逃港"似乎成了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然而,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情况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内地居民"逃港"事件越来越少,而港人北上定居则悄然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香港地方志的发展环境不同于大陆内地,其新方志的发育基本上是源于香港本土社会的内在张力。风物志作为香港地方志的初级形态,显示了地方志在香港本土的生命力。目前正在酝酿的《香港地方志》是香港回归后文化回归和文化对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香港新方志的构想和开展计划,显示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志形态在现代化社会的生存方式问题,在中国新方志的发展史上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年头,7月1日,我国将收回香港地区的主权,结束英国对其百余年的殖民统治。这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为配合香港回归祖国之宣传活动,研究香港的历史,为今后更好地建设香港提供参考,特将保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及其他各有关方面有关香港的档案内容,整理编目,以供查阅使用。现将这一专题档案资料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硕 《百年潮》2012,(10):36-41
改革开放初,深圳经济特区甫一创办,便融人邓小平倡导的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国统一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在香港回归谈判前后,深圳特区政治、经济内涵有明显发展。中国政府在与英国政府谈判中圆满实现了目标,在对深圳特区这个棋子的运用上也颇具匠心。深圳特区在国家全局战略中的位置由此奠定。深圳与香港回归问题渊源1949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南下解放大军陈兵深圳以北樟木头一线,避免与香港的英国驻军发生接触。英国无意放弃香港。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针对香港问题明确“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方针。广东省领导人在看待深圳香港关系问题上并非一以贯之。政治气氛缓和时期,比如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一些人间或提出,香港和深圳属于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天有不测风云”,在举国同庆香港回归那段时光,如何做好北京、香港两地的天气预报,为庆典活动提供准确的天气情况,成为原中国气象局局长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当全球的华人将目光都投向香港回归盛大庆典时,而他们的目光却聚焦在一张张卫星气象云图……  相似文献   

20.
熊文彬 《考古学报》2021,(2):221-232,中插1-中插6
目 次 一 西藏明代壁画中的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 二 内地明代藏传佛教寺院艺术中的汉式善财童子 三 内地汉式善财童子的造型 四 汉式善财童子在藏区的传播与演变 明代是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随着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和其他藏区施政,以藏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藏族文化大规模传入以南京和北京为首的内地;另一方面,以汉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汉族文化也陆续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正是这种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在内地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的汉传佛教艺术中,就人物造型而言,四大天王和十六罗汉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汉式风格人物造型的经典代表,一直被藏族艺术家所钟爱.经过多年的田野考察发现,在西藏和内地现存明代以来的壁画中有不少表现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的形象,并且逐步融合演变成为藏传佛教艺术母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造型的出现不仅是明代西藏和其他藏区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频繁紧密交流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对汉族文化认同的又一例证,同时丰富了汉藏艺术文化交流的内容.为此,笔者在此对这一造型的渊源、特点及其在明代各大藏传佛教寺院的表现和演变进行概要性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