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是我国古代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这里地近东海,盛产盐、鱼、麻布及各种手工业品,又扼南北交通的枢纽,有长江、淮河、运河的交通之利,沟通各地物资,因而成为全国重要的贸易中心。从唐代开始,在诗歌散文和笔记杂著中,描写扬州繁华景象的文字,真是不知凡几。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局稳定,扬州的商业经济在盐业的带动下更加繁荣。商业的繁荣又带来了文学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流传了千年,也让扬州美名流传了千年.但说起“扬州游”攻略,除了扬州园林景点外,扬州美食是绝对不可错过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淮扬菜,还是街边巷尾的扬州“小吃刮”,又或是口味不一的外来美食都值得慢慢品味. 不管你是否来过扬州,狮子头、扬州炒饭……这些大名鼎鼎的淮扬美食菜肴你一定听说过.事实上,文献记载中的淮扬菜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它的代表菜式数不胜数,而类似于“红楼宴”、 “盐商宴”等文人菜宴更体现了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淮扬菜,是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是以淮安和扬州为中心的淮扬地域性菜系,流传与形成于江苏淮安、扬州、镇江一带.淮扬菜注重刀工,讲究火候,口味清淡微甜,主要菜品有狮子头、软兜长鱼、拆烩鲢鱼头、水晶肴肉、文思豆腐、三套鸭、烫千丝、以及文楼汤包、扬州炒饭等.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9,(11)
<正>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故乡扬州,崇尚吃茶的风气很盛。朱自清就写有一篇《扬州茶馆》,生动的描述了扬州人的早茶生活。扬州有句俗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就是早上去茶馆吃个早茶,晚上到澡堂泡个小澡,扬州人悠闲惬意的一天就这样开始又这样结束了,由此可见饮茶对扬州文化的影响之深。唐代扬州依靠东到大海,南临长江,紧靠运河的地理位置而富裕甲天下,人称"扬一益二"。到唐天宝以后,  相似文献   

4.
"文革"前后,被誉为"当代草圣"和"诗书画三绝"的一代大师林散之先生数度客居扬州,在这里他不仅创作了大量与扬州有关的诗、书、画作品,还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而又意趣盎然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扬州市方志办积极调整思路,围绕中心,面向社会,结合实际开展地情书刊编纂工作,2009年,经过单位上下共同努力,又取得了丰硕成果。是年,除正常出刊《扬州史志》、《扬州大事记》、《扬州档案方志通讯》等期刊外,还集中力量出版了6册(部)地情及工具书籍。其中,《扬州年鉴》(2009卷)荣获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特等奖和江苏省档案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在中日韩三国的历史文化交往中,扬州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本文通过丰富的史实,再现了扬州与日韩两国之间政治、宗教、经济、医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从唐代以来,这种联系几乎没有中断。而中国扬州、韩国顺天和日本北九州三城同时获得2020年"东亚文化之都"的荣誉称号,给三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扬州有"八怪",怪才怪艺怪风格。郑板桥的一句"难得糊涂",从清末到当今,均是家喻户晓的警世恒言。不想时光流逝了二三百年,又出现了一个"扬州第九怪"。他既糊涂又绝不糊涂,怪气十足,而又说怪不怪。这"九怪"便是退休职工季之光,一  相似文献   

8.
正陆文夫笔下,经常会写到故乡秦兴与靖江。他的童年生活,既饱受战争侵扰,也目睹和感受了独特的地方民俗、家庭的亲情温暖、童年的自由乐趣。这些生活,又常常与美食相伴,培养了陆文夫对食物的兴趣,也是他成为美食家的基础。1986年1月,江苏作协在扬州开会,午宴设在富春茶社。陆文夫为店家题字:"果然家乡风味。"(徐颖宏《"天下名馔集于富春!"》)陆文夫不是扬州人,他出生泰兴。但历史上,泰兴曾为扬州辖区。所以,扬州一直把陆文夫,当成"扬州名人";而陆文夫有时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雍、乾年间,扬州的商业及手工业发达,文学、艺术亦随之活跃,群集扬州的画家有百数十人。其中华喦(1682~1756年)是流寓扬州较早,时间亦较长的画家,也是清代中期扬州地区成就卓著的画坛巨匠。他原字德嵩,后改字秋岳、布衣生等,又慕南田翁其人其艺,亦号东园生。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于福建上杭县白沙村,上杭古为新罗地,因不忘桑梓,又号新罗山人。华喦自幼聪颖,好诗画,"矢口成吟,落笔生趣"。以家贫辍学,随父亲在造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2月14日,日本鬼子侵占扬州城。两天后,鬼子又向离扬州30多里的仙女庙进发。17日天刚蒙蒙亮,鬼子在扬州城里抓了300多个青壮年,逼着他们将枪支弹药、鸡鸭鱼肉运往仙女庙。沿途在太平庄、万福庄又抓了100多人。一支400多人的队伍,前有耀武扬威的马队开路,后有荷枪实弹的鬼子押阵。沉重的负荷,压得一个个民夫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若是稍有懈怠,随时随地会死在鬼子的刀枪之下。约莫下午两点多钟,所有物资在仙女庙的顺允银楼卸下。鬼子给民夫发了一张路单,打发饥肠辘辘的民夫走原路回家。扬州至仙女庙,中间有三四条大河,河上架桥,行人走车,…  相似文献   

11.
<正>我家自昆山迁居扬州已有八九代,算是"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扬州人了。我自幼在祖父和父亲指导下,临摹古帖,学习书法,及长,又得到舅祖昆明周岳年,扬州孙龙父,苏州王能父,上海翁闿运、郭绍虞,南京林散之诸名家的指点。此生有幸在最困难的时期从事扬州城市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临退休前,我即萌生了一个念头:根据自身的特长,在2014年举办一个主题书法展,向故乡2500年城庆  相似文献   

12.
正《扬州传——绿杨明月映珠帘》,扬州著名文化学者韦明铧著,2021年3月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出版。该书是中国外文局"丝路百城传"重点出版项目之一。《扬州传》围绕扬州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从扬州在中外交往史上的重要史实、扬州作为中外交往的著名港湾、今天扬州的寻常百姓故事等方面入手,再现了扬州城市的千古风流。全书共八章,30万字。  相似文献   

13.
歌吹是扬州     
正扬州戏曲的渊源,可追溯至两千年前。扬州郊区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舞女玉佩、百戏彩画、说唱木俑特别是两具雕工精致、神情逼真的说唱俑,形象地表明汉代扬州百戏艺人进行演唱的生动形态。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在《芜城赋》中追忆了汉代扬州的繁华:"当昔全盛之时,车挂(?),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琴在乐器中最为古老,广陵又素有琴名。广陵琴曲最著名的当是《广陵散》了,据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记载,《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嵇康在魏晋琴坛上赫赫有名。他因拒绝在朝廷做官而得罪了统治者,  相似文献   

14.
周长源 《收藏家》2010,(2):71-72
二十多年前,笔者曾在扬州城区发现一件明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图1),光阴荏苒,2009年4月,又在扬州宝应发现一件明洪武釉里红莲菊纹菱口盏托(图2-4)。笔者在扬州从事文博工作四十余载,先后两次在本地民间发现明初瓷器珍品,真可谓是因缘聚合。  相似文献   

15.
<正> 《晋书》卷一五《地理志》于扬州吴兴郡下说:“统县十:乌程、临安、余杭、武康、东迁、于潜、故障、安吉、原乡、长城”。于扬州后序又说:“永兴元年,以周玘创义讨石冰,割吴兴之阳羡,并长城之北乡,置义乡、国山,临津,并阳羡四县,又分丹阳之永世置平陵及永世,凡六县,立义兴郡,  相似文献   

16.
正湛若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成化二年(1466)生于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增城区新塘镇)沙贝村,自号甘泉,人称甘泉先生。又于各地建书院,许多名以甘泉。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三载,嘉靖年间湛若水扬州考绩,早年学生葛涧等人在广储门外甘泉山下建行窝为讲道之所。"门人吕柟以湛公之号与山名不约而同,书‘甘泉’二字于门,又撰《甘泉行窝记》","通山朱廷立为巡盐御史,改名甘泉山书馆。"~([1])扬州有甘泉山,  相似文献   

17.
唐代扬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都市之一。近三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对唐代扬州的地下遗存进行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实物资料。近年来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在扬州又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1983年下半年开始的三元路基建工程,出土了丰富的唐、宋遗物。下面,我们就三元路基建工程邮电大楼工地的地层、遗物征集与调查情况,作一简单介绍。地层关系和遗迹邮电大楼工地位于三元路北侧(图一)。工地呈长方形,面积l,500平方米,深3.7米。从剖面西壁来看,可分为三层(图二):  相似文献   

18.
龚自珍是中国清代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学家,又因其学务博览,对经学、史学、字学、舆地学、学等方面多有建树而被称为博学之家。龚自珍平生喜交游,与学名士尤多交结。扬州之地素以人为盛,乾嘉之际,扬州学派异军崛起,其学以博学通才而名世。龚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是我的故乡,扬州、镇江、南京这三座城市,或路过、或参加学术活动,我都不记得去过多少次了。个园春夜一觉到扬州。4月的一天,当我们乘车行进在市区东西干道文昌路上的时候,没有看到高楼大厦和奇形怪状的建筑,只感到街道非常整洁,街边房屋多为两三层楼,映入眼帘的,是青砖灰瓦,翘角飞檐,都是传统古朴的建筑式样。古代的石塔和文昌阁立在马路的中央。这就是既现代化而又古色古香的中国古代九州之一的扬州之地。  相似文献   

20.
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唐子城城墙遗址屡遭破坏,成为扬州城遗址保护中既现实、又棘手的一大问题。对其破坏厚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这对呼吁人们重视物,从而促进整个遗址的保护,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