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汪春美 《丝绸之路》2012,(18):103-104
人类社会迅速发展,为了迎接新的发展时期并力求自身的全面发展,博物馆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找新的科学发展机制。博物馆文化正是博物馆改革的突破口,是博物馆的一种深厚的发展机制。全方位提倡博物馆文化,树立博物馆工作新概念,更广泛、更深入地发挥其社会职能,为社会提供多种服务,满足社会和大众的需求,可进一步推动博物馆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也赋予了博物馆行业新的生命力。文章阐述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新的文化潜能,如何以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讲述文物故事、传播文化内涵,分析了中小型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博物馆积极创新运营模式,直面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提供实践性参考。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博物馆只有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这一主导理念,才可以为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纵深发展提供充足的支撑。因此,本文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入手点,结合现阶段博物馆工作特点,从工作方法、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博物馆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博物馆免费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免费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的基础设施、陈列展览、服务意识等方面大幅提升,博物馆评估定级使博物馆运行管理得到加强。面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应坚持公益性性质,深化免费开放,提升陈列展览水平,拓展文化影响力,做好文化产品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得到新的提升,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联通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之眼”,更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焦点场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社会化运营的优势力量陆续得到凸显,众多博物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得到积极构建,社会影响力不断实现新的超越。作为城市精神文化地标的博物馆,在厚载历史文明的同时,也抒发着城市发展的时代新貌。文章以珠海博物馆为例,借助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博物馆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博物馆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丰厚的利润回报,是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旅游业的又一发展动力源。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休闲场所,具有开发会展旅游的先天优势,但大多数博物馆忽视了正在快速成长的会展旅游市场。本文通过中国丝绸博物馆参与杭州西湖博览会这一案例,首先对两者进行了一个总体的介绍,然后分别就博物馆和会展旅游提出了双赢策略,尝试运用营销策略来发展博物馆事业,同时构建了一个双赢效果评估模型,以此对两者的双赢效果进行一个定量的分析,旨在为21世纪我国博物馆与会展旅游的持续、1建康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希望借此推动国内博物馆界、会展界和旅游界对两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博物馆整体上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工作的重心已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高。在这个举同上下文化创业创新发展的年代,我们应当在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与探索新的民俗博物馆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博物馆事业面临新的挑战。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上顺应信息化的潮流,积极开展文物数字化建设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提升博物馆的运营理念和效率,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探索全球化文化传播和数字化文物保护工作。数字博物馆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采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对历史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档,并将文物的数字模型通过网络进行三维立体展示,打破了文化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文化传播和文物保护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因此,数字博物馆的数字化文物资源和数字化管理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文物保护作用,有效促进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东海  毛颖  龚青 《东南文化》2012,(1):19-26,127,128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高潮,博物馆理论与发展研究面临许多新的重大课题。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认为:博物馆理论研究需要从博物馆发展实践着手,博物馆发展研究要重视发展战略和时代主题的研究;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行动的新思维,呈现出与传统博物馆两极分化、对立统一的关系,其成功应建基于让文化的主人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体现了当前国际博协的战略思想,是博物馆的时代主题;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并强化自身独特的知识、审美和道德特征及其价值,提升专业功能与社会职能,增强文化竞争力;博物馆理论工作者应直面博物馆领域的复杂形势,加强对国内外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极大推动了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并强化了其文化传承作用。随着AI背景下博物馆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升级跨越,科技的融入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可以为博物馆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展览体验,同时也能够促进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文章对AIGC技术未来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和助力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观察并分析民族地区博物馆实践以及文化文物系统、民族系统两套权威统计数据,有助于从宏观的视角评述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发展历史。研究显示,民族地区博物馆发展历史和现状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博物馆起步普遍较晚,但最近20年发展迅猛;二是博物馆种类单一,以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为主,缺乏艺术类博物馆;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民族分布不均衡;四是新型的生态博物馆给民族地区博物馆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中的“终身大学”问:博物馆的存在、发展,是由它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如何理解博物馆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呢? 答: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博物馆都具有三种基本性质。一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这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基础。二是科学研究机构,这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三是宣传教育、传播文化知识的机构,这是博物馆的最终目的之一。博物馆不仅仅是为收藏文物标本进行征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物标本的陈列、展览、出版来实施宣传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去研究。一个博物馆研究工作的深度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陈列、展览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是博物馆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博物馆面临的全新挑战。博物馆旅游成为新的旅游形式,这批游客也成为新的博物馆观众。因此,博物馆要创新公众服务的理念与方法,对社会公众进行分众调研、分众服务,主动引导社会公众欣赏历史艺术、体验美好生活;找准博物馆的旅游定位,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兼有历史、人文等多种价值的文化景观;构建"博物馆+"的连接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陶瓷文化是当代博物馆研学活动中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目前就如何围绕陶瓷文化这一主题进行研学课程研发、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全国各地博物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此,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精心的设计,既构建了完备的研学课程体系,又充分发挥了博物馆教育职能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全国各地博物馆陶瓷文化研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廖颖 《东方收藏》2023,(12):116-118
文章在明确侨批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基础上,从博物馆展览叙事策略入手,详细解读了如何运用叙事结构、视角、修辞和情感传递来呈现历史隐喻与文化精神,旨在为如何博物馆展现历史隐喻与文化精神提供一种新的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不断发展经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四个自信"的指导方针不断指引着人们前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深厚底蕴,文化必然也有其载体,这载体肩负着使命,将文化代代相传。谈及城市文化,人们必然不会忘记博物馆这一具象的文化载体,博物馆亦是一个城市鲜明的文化标志物。不可否认的是,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从博物馆角度出发,对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层层分析,并追踪探寻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不仅仅是独树一帜的文化载体,而且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显然可见,博物馆具有辅助作用、传承作用、观赏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成为时尚。各类博物馆、展览馆成了人们休闲时经常出入的场所。同时,随着文化层次、欣赏水平、心理需求的提高,观众对所参观的博物馆、展览馆中的讲解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文化程度和业务素养普遍相对较低,基层博物馆讲解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基层博物馆讲解员职业素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乾陵景区讲解工作为例,谈谈新形势下提高基层博物馆讲解员职业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收藏文物的仓库到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经历的是职能的优化;从部分准入到面向全体,博物馆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任务。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学者们更加重视对观众是否去博物馆参观这一问题的探讨。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从参观大潮到门庭冷落”这一说法进行求证,得出了免费开放下的博物馆热潮并非所有博物馆都有,而是聚焦于国家和省级名馆;参观门票上的免费也并未对全国博物馆参观数据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引出文化对于博物馆参观的无形影响。第二个部分是根据文化对博物馆的无形影响,从观众、馆方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分析当前影响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01年9月6日至9日,河南省博物馆学会2001年年会在河南新郑市召开。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社科联的领导以及全省各个博物馆、纪念馆的代表80多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是河南省博物馆界的又一次盛会,是全省博物馆同行相互交流经验、交流思想、探索新世纪博物馆发展之路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博物馆”,其主导思想就是探讨在新世纪,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出一条博物馆发展的新路子。主要议题有:博物馆与社区建设、博物馆文化、博物馆藏品保管、陈列和宣传教育等。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  相似文献   

20.
段俊吉 《东南文化》2021,(5):183-189
博物馆是具有教育职能的公共机构,在传递文化知识、促进理性启蒙和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为拓展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方法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领域,博物馆呈现的不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而且它本身可以被视为教育方法.空间、物件和记忆共同构成博物馆的教育叙事,丰富了教育实践的文化经验.当前,如何将博物馆介入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博物馆工作者亟待深思的问题.这种思考无疑将对博物馆的知识组织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勾勒出博物馆教育的未来图景.当博物馆工作者将意义生成性、开放互动性和文化实践性融入博物馆教育的肌理深处时,作为教育方法的博物馆才能真正彰显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并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