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漆凌云 《民俗研究》2014,(5):109-115
牛郎织女传说在建国前有多种异文流传,其中讲述牛郎窃取天衣强迫织女成婚、织女婚后设法逃离人间的文本占多数,但王母或天帝迫坏两人婚姻的文本较少。建国后,牛郎织女传说由于深受民众欢迎,成为宣传新意识形态的工具。随着戏改运动中剧本的改造及改编进教材,牛郎织女传说中原有的男性与女性矛盾被消弭了,成为一个反封建礼教的文本。民间流传的口头文本尽管记录下来,但是影响越来越小,当代民众普遍接受了经过改编的牛郎织女传说。  相似文献   

2.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与其他四个爱情故事相比,它流传更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它通过牛郎和织女成婚、离别、抗争而每年七夕相会的情节组成的故事,进而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期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作为民族文化大观园中的瑰宝,牛郎织女传说的发生地到底在何处?其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就这些问题,我们经过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此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毕雪飞 《民俗研究》2017,(3):132-140
中国的牛郎织女伴随着纺织、七夕等相关文化信息远播日本,留下了储量丰厚的神话、传说、故事等各类文本。其中,大阪交野地区的牛郎织女传说更是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既遗传了中国古典的文本,同时也被日本人加以细微改造,被自然地嵌入日本元素,已然成为经过在地化洗礼的日本版。基于此,我们在保护与传承牛郎织女传说的过程中,应从东亚的文化视阈出发,将其置于跨国的视角下加以理解,如此或许能更有利于这一传说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出土文献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有两则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史料,这为解决牛郎织女故事形成时间上限、传说早期形态、起源地等问题提供了线索。秦简《日书》出土于湖北云梦县战国末期秦墓中,因此战国末期应该是牵牛织女故事形成的时间上限,简文说明牵牛织女婚姻悲剧故事此时已经成型。睡虎地《日书》浓郁的楚文化特色为诸多起源说之一汉水说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郭俊红  卢翱 《民俗研究》2008,(1):186-192
一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南端,属沂蒙山区。县城向南4.5公里处为燕崖乡牛郎官庄,此村是典型的单姓村,称牛郎是自己的祖先,在庄内建有牛郎庙。距庄不远有与牛郎庙隔河(沂河)相望的织女洞,这与我国传统的牛郎织女传说中牛郎织女被天河相隔的情节相吻合,所以有人据此认为牛郎官庄是牛郎织女传说的主要传承地之一。  相似文献   

6.
石建国 《民俗研究》2013,(5):124-130
朝鲜文化自古就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朝鲜对中国七夕节和"牛郎织女"传说的接受。早在19世纪末,西方人就详细记述了"牛郎织女"文化在朝鲜传承的情况,从而保存了某些已在中国消失了的文化信息,其意义不可忽视。只有放大历史视野并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有关中国特色的"牛郎织女"传说的研究才能被推进到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因为教授民间文学的关系,我重点关注了四大民间传说在山东流传的情况,前几年曾作过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调查和微山梁祝传说调查,也写过几篇小文章。这次我到淄河镇去了四天,调查了九个村,了解到淄河这一带孟姜女传说流传的口头文本极富特色。  相似文献   

8.
孟姜女口头遗产在中国早已经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民间传说圈。在孟姜女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集中的地区,即以孟姜女口头传承为文化圈的活动空间里,不停顿地用多种形式重复展演和弘扬着孟姜女文化遗存。而山东淄博地区孟姜女传说调查成果充分证明,中心地带传承的口头传说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传说中的人物、事件与当地人文历史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的紧密粘附性。  相似文献   

9.
从90年前董作宾研究歌谣《看见她》和顾颉刚研究孟姜女传说那时候起,我们就知道民间口头作品存在许多异文。但那个时代对异文的比较和解释基本上是文本的,而并没有将其置于异文发生的具体空间来探讨。我们知道,许多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在一个较大范围的空间内传播的,绝不限于一地,  相似文献   

10.
口述史是历史学的最早形式。在西方,最早的史学形态就是关于公元前12世纪特洛耶战争的口头传说。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由盲诗人荷马将这些传说编纂为史诗——《伊里亚特》,它标志着西方史学的萌芽。在古代中国,虽然没有荷马史诗那样的长篇史诗;但是《诗经》有许多篇都是记史之诗。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口头的资料——“语”。《国语·楚语上》记申叔时向楚庄王谈教育太子的内容包括九种,语即为其中之一。“语”是什么?韦昭注云:“语,治国之善  相似文献   

11.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专论。其中对文学风格,曹丕开创性地提出了“文气说”,并将气分“清浊”。对“气”与“清浊”的解读是理解曹丕“文气说”的关键。通过对“气”和“清浊”用法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清”“浊”的正确解释并非“阳刚”与“阴柔”,曹丕是尊“清”而贬“浊”的。  相似文献   

12.
招怀政策在北魏王朝政治与文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批来自周边政权与民族的人士进入北魏王朝后受到优待与重用,从而成为北魏政权及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从文献记载中“上客”与“第一客”的事迹分析入手,试图对北魏招怀政策总体特征与核心原则进行简要的总结与归纳,力求从一个侧面阐发北魏招怀政策的重要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新历史教科书》到《最新日本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年4月9日,日本有关当局通过了“日本会议”编写的高中教科书——《最新日本史》。本就“日本会议”与去年编写《新历史教科书》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的关系,80年代“国民会议”(“日本会议”的前身)教科书事件的原委,《最新日本史》出台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关联,以及《最新日本史》与《新历史教科书》的共同之处进行了剖析,并就《最新日本史》中歪曲和篡改历史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批判。指出日本教科书问题远远没有完结,国内外学术界应该密切注视日本教科书问题的动向。  相似文献   

14.
“辽人”是明代东北地区的汉族区域群体,因长期的边塞生活而具有边疆特点的社会性格。后金进入辽东后,“辽人”有抗、殉、降、逃等不同的表现,反映出他们的复杂心态。清太祖晚年民族矛盾激化,“辽人”奋起抵抗,组成“岛兵”与“关宁辽军”两大军事集团,“辽军”遂成为抗金(清)主力。清太宗即位后,明、清双方展开了对“辽人”与“辽军”的争夺。清太宗调整民族政策,改善汉族待遇,并以军事胜利为后盾,重用、“思养”汉宫为政治号召,积极争取“辽军”,效果显,终于化顽敌为羽翼,大批“辽人”加入清军,为清朝开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晖 《民俗研究》2001,(3):140-151
<全唐诗>里,收有不少有关婚姻风俗的篇章,其中有元和进士、皇太子僚属陆畅以<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为题的两首.诗云: 云安公主贵,出嫁王侯家; 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理论的产生都有它特殊的社会背景 ,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和局限性。所以 ,把产生于特殊社会背景之下的理论运用于其他社会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研究“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和“后殖民主义”等概念运用于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功能 ,强调运用理论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张国宏 《攀登》2002,21(2):19-21
本通过阐述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一致性,进而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把甲骨卜辞的结构分为"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几个部分,这对于卜辞的早期研究意义重大,但随着对甲骨卜辞研究的深入,这种分法逐渐显露出一些弱点,它不能真正揭示甲骨占卜祭祀的全过程,一些卜辞的性质被隐藏了起来.虽然学界提出了署辞、兆辞、果辞等术语,以期更细致的揭示卜辞的结构,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通过对卜辞...  相似文献   

19.
欧洲匈人的匈奴起源说在国内学术界早已几成定论。但该学说的史料、考古等诸多层面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马塞里努斯对匈人的记载是最早,也是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关于匈人的历史文献。对该文献进行核对和翻译,并加以必要的分析,有助于古代史研究者对匈人与匈奴这两个民族的巨大差异有所认识。同时,在古典史料中还存在其他可能与匈奴人有关的线索,藉此可以勾画出匈奴人西迁后的历史活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