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50,(Z1)
東北新華書店各地分店,爲了使文化能更好的爲經濟建設服務,近來曾在各地召開座談會,徵求廣大讀者意見,以便改進工作。遼東新華書店,於二月十三日在中蘇友協會議室,召集各工廠、機關、學校三十餘單位的代表四十餘人開座談會。會上接受了大家所提的意見,為了密切與讀者聯系,將  相似文献   

2.
《文物》1951,(11)
爲了配合國家建設,提高人民政治文化水平,第一屆全國出版會議决定:‘協助工廠、礦山、農村、部隊、機關、學校,建立圖書室、讀書會、書報供應站等,以開展讀書運動’。爲此,經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審定並責成新華書店發行‘讀運叢書’二萬套,每套包括工農通俗讀物三百種,分配  相似文献   

3.
《文物》1951,(6)
蘇聯科學院圖書舘"五一"舉辦展覽我國應邀供给绘画蘇聯科学院圖书舘於今年"五一"節在列寧格勒舉辦展覽會,中蘇友協總會应邀供給我国宣傳畫及諷刺画一百二十一幅。蘇联職工會的圖書館工作列寧說:"一個國家的文化水準高不高,看她的圖書舘即可知道。"蘇職工會的圖書舘,它負責培養工人們的共產主义的世界觀。戰前蘇聯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3,(7)
配合基本建設工程,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在我們面前是一個新的問題。過去,我會由於缺乏經驗,人手太少,特別是沒有技術人員,沒有力量去從事田野工作,面對着這一新的嚴重問題,覺得很棘手。但從四、五月份起,增加了新同志七人,給我們從事外勤工作準備了‘人’的條件;同時華東文物工作隊指派黨華同志到浙江來設工作站,我會便分期分路指派同志經常配合工作站工作。經過一個多月的工作,我們現在已經改變了過去被動的狀態,全面地掌握了本省基本建設施工情况,能够根據我們自身的力量,分別工程輕重緩急,有重點地來做好基本建設工程中的文物保護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物》1951,(9)
慶祝中共三十週年紀念蘇聯科學院圕送我名貴書籍蘇聯科學院圖書館爲祝賀中國共產黨誕生三十週年,於六月二十六日把七百多冊書籍贈送給中蘇友好協會及其上海分會和哈爾濱分會。這些書籍都是蘇聯科學院最近出版的  相似文献   

6.
從一九四六年成立以來,也摸索到一些經驗,今天主要的來談談室內活動。關於這項工作,幾年來是运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做的:有讀書會、研究小組、學習小組、時事問題解答晚會、蘇聯常識问題解答晚會、讀者座談會、展覽會、黑板報等。第一、舉辦讀書會時,主要是要做好計劃與组织工作,事前深入了解各單位学习和生產情况,讀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0,(Z1)
本刊第四期曾登載了一篇關於蘇聯考古學權威吉謝列夫博士的介紹,由於所蒐集的材料不够全面,故只能作一簡單的報導,本期轉載張鐵弦先生這篇論文(天津進步日報五月二十日和上海大公報五月二十一日刊載),內容較爲詳細,至於更完全的記錄則有待於中蘇友協總會將來的編印。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年六月十四日,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劉少奇副主席關於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裏曾經特別提起,在土改工作中遇到:"各地名勝、古蹟、歷史文物如無人管理,而又需要人管理者,當地人民政府必須注意派人管理,不使破壞"。劉副主席這一個指示,是說明在土改工作中同時亦要照顧到中央人民政府愛惜文化遺產,保護古蹟文物的政策。七月二十九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秘書廳發出通知說:"爲在土改中能更好保護古蹟、文物、圖書、建築等及普遍搜集革命文物起見,在組織土改幹部進行學習時,必須注意院頒:(一)爲規定古蹟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生物保護辦法,附"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之調查發掘暂行辦法",(二)爲指示保護古文物建築辦法,(三)為徵集革命文物令,以上三件通知各地列爲學習土改法令之參考文件",這就是指示我們如何來貫澈這  相似文献   

9.
<正>符讖是中國傳統社會重要的政治文化現象。社會秩序愈是騷動不安,符命、星曆、讖謡等預言未來之説愈是興盛。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入援襄陽的五千涇原士卒路經長安時嘩變,擁戴朱泚爲帝,德宗狼狽出奔奉天,這就是中唐歷史上著名的"奉天之難"。德宗出奔奉天前長安社會動蕩,民怨鼎沸,"窑門出天子"等讖言一度廣爲流行;德宗出奔後,朱泚僭號稱帝,符讖在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術士桑道茂所言"奉天有天子气"更被視爲德宗出奔奉天的緣由;貞元初李廣弘案證明"奉天之難"結束後符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53,(3)
西北行政委員會爲了在基本建設工程中注意和做好有關歷史文物的保護工作,特發出如下的指示: (一)各級交通、水利或其他基本建設工程的主管部  相似文献   

11.
魯桓簡介魯桓字天隱,一九四八年出生于河北承德市。小學期間,在北京景山少年宫學習中國水墨書。一九六五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一九七三年分配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從事藝術創作十六年。于一九八九年遷居美國。 現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詩、書、畫、印、雕,無所不精。詩詞師承蕭勞先生三十余年。所作千首多以動物爲題,新意自創,爲世人所傳頌。石雕有隨型舆寫真兩種風格。首次以天然石色專雕兩栖爬蟲類和甲  相似文献   

12.
文物法令     
《文物》1953,(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化教育組在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時半開第三次座談會討論革命建築及名勝古蹟的保護、修整問題、保護地下文物及考古發掘問題等,主席鄭振鐸同志報告各地地面歷史建築與地下文物毁壞情况相當嚴重,以及蘇聯革命初期列寧同志對歷史文物的重視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討論南朝建康的都城空間與葬地問題。五十六籬門的完善使建康都城的外郭範圍基本確定,成爲南朝建康都城的重要空間概念;劉宋孝武帝的禮制建設,建立起了以建康爲中心的天下觀。都城空間的確立與政治、社會的土著化,對南朝葬制與葬地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南朝帝王陵墓的選址,高大的封土,陵墓神道兩側麒麟、辟邪、神道柱、墓碑等石刻的出現,顯示了南朝在葬制上已經告别了曹魏兩晉以來的文化傳統,建立起了獨自的制度體系。  相似文献   

14.
清代知識界大致可分爲"讀書人"和"學人"兩類人。所謂的漢宋之爭不僅是少數專業"學人"探討的高深的學術問題,同時也是大量一般"讀書人"廣泛參與的熱門話題。大量"讀書人"的不斷捲入又使得漢宋的爭辯成了一時流行的風氣@些"讀書人"往往是通過科舉考試來接觸與表現他們的"漢學"與"宋學"。他們擁有各自不同的科舉經歷,漸致他們對"漢學"或"宋學"形成各種不同的態度,既而捲入漢宋的爭論中,在不自覺間即成爲這股爭論風氣的推動者@一層面的漢宋之爭大體上是一個社會史的問題,同儒學内部的各種理論層次並無太大的關係,因而很少受到既有研究的關注。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54,(2)
建站的過程我館自一九五二年十一月開始在各工廠建立圖書流動站。首先與市總工會文教部聯系,瞭解了開封市各工廠的忙亂,辛辛苦苦,解决的僅僅是一些皮毛問題,混亂现象,依然如故。直到本年三月,根據文化局的明確指示,才重新製訂了鞏固、提高、重點輔導的推廣計劃。  相似文献   

16.
<正>一自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關於古文運動方面陸續湧現出一大批相當優秀的研究成果。除對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古文大家的個案研究外,單以"古文運動"爲題的專著便有六部。①而在日、美漢學界,古文運動也是研究重點之一。②通過以上卓有成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51,(1)
浙江省立嘉興圖書舘是一個新生的圖書舘。書藏的基礎是以前的縣立嘉興圖書舘殘存舊書和新撥的一千冊新文化書籍。全舘職員六人,工友一人。雖然條件很差,但自五○年四月成立以來,全體工作人員發揮積極性、創造性,在八個月內做了不少事情,頗有一些可供參考的。該舘首先確定:一個圖書舘是否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要看它閱覽工作做的好不好,爲讀者服務的程度如何。肯定了方向,他們大力展開羣眾工作。在舘內:與讀者聯繫,了解他們的文化程度,給他們介紹書報,帮助他們查卡片,研究問題;舉辦展覽兩次;吸引讀者,組織十二個讀書小組,輔導讀者。在舘外:利用假期,在人煙稠密之處,舉行流動閱覽。在市區內,特設兩個流通書庫。在樂橋小學與鳴陽門小學,借存兒童圖書。配合冬學試辦鄉村流通站。到民豐造紙廠,絹紡廠,文教幹校,舉辦舘外圖片展覽。該舘尚在草創階段,爲了搞好工作展開業務,努力與較大較有成績的圖書舘建立聯繫,吸取經驗,虛心學習,因而避免了走不少歪路。例如:關於工作制度,是參考浙江省立圖書舘的規章後訂立的;關於編目問題,經常與國立南京圖書舘聯系,並派員前往參觀;關於資料索引分類以及兒童閱覽等問  相似文献   

18.
《文物》1951,(1)
爲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啓發羣眾階級覺悟,積極推進社會教育,本縣特呈經九江專署批准設立人民教育舘一所。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籌備,於一九五○年一月十七日開幕。今已週年,茲將本舘一年來工作情況概述如後: 甲、內部組織及設備: 1.人事方面:舘長一人、社教工作一人、文娛工作一人、內部管理一人、工友一人。  相似文献   

19.
大曆(766—779)末年,唐設立宣徽院,由宦官任使,負責君王的娱樂活動,在內司中地位較低。此後,宣徽使的重要性逐漸上升,至唐末,成爲地位僅次於神策中尉和樞密使的參與中樞決策的內使。宣徽使與掌庶務內司的聯繫並不密切,並非內諸司的領導。唐代內諸司没有形成獨立的政令-事務體系。它們處於宰相機構中書門下的指揮下,協同運作。  相似文献   

20.
宋代向來被視爲中國醫學變遷的時代,在十五年前,席文呼籲對宋代醫學的諸種變化作一個綜合性的分析。在近年宋代醫學史的研究中,疾疫的影響、皇帝的知識興趣、士大夫與醫學的關係、寫本到印本的轉化以及醫學與宗教性醫療的互動都被納入了宋代醫學變遷的敍事當中。但如果仔細審視這些敍事,會發現關於變遷的"綜合性"敍事依然在迷霧之中,而討論這個時代知識論及其可能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與社會文化的變化相關聯,應該是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