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刘铮 《四川文物》2015,(2):48-53
"唐伐西夏"一事见于多种传世文献。此处的"唐"、"西夏",即陶唐氏、夏族。"唐伐西夏"发生于大禹之时,地点在陶寺遗址,最终以夏族的失败、陶唐氏的胜利而结束。战败的夏族迁往晋南夏县一带并以安邑为都。获胜的陶唐氏赶走夏族后,因陶寺残败无法继续为都,便又返回"大夏"之地。  相似文献   

2.
论夏族的起源王克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这已为目前我国历史、考古学界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但是有关夏族起源的时空序列,夏族的文化面貌、典章制度和社会性质等历史问题,人们的认识还不如对商代那样详...  相似文献   

3.
晋南"夏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王朝包括夏代晚期的都城皆在豫西地区,晋南地区不存在像安阳殷墟那种都城废址性质的属于夏王朝的都邑故址;文献所记的“夏墟”应该是泛指广大区域而非专指某一地点,整个晋南地区皆应该属于“夏墟”之范围;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的原因是由于商王朝灭夏之后夏族聚居晋南所致,“夏墟”即夏族聚居区;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只能说明商代和西周初年夏族曾聚居于此,其与夏族的起源和夏文化的渊源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4,(1)
<正>紫砂矿石颜色各异,按颜色可分为紫、朱、绿、黑、黄、五种基础颜色分别形成紫砂、朱砂、绿砂、黑砂、黄砂,以及含有两种或两种颜色以上矿石称之为团砂。上述颜色的矿石制作成壶在古代窑炉里面都可以烧成紫色,故统称为紫砂。  相似文献   

5.
龙图腾与夏族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少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中心分布地的河南是夏族及其文化的发祥地,夏文化是从河南发展到山西晋南地区的。我在中国考古学会1983年第四次年会上提交的《试论东下冯类型文化的渊源》一文中,根据晋南地区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陶器形制及其发展变化具有连续性等现象,提出了晋南是夏族及其文化的发源地,而河南  相似文献   

6.
老家的颜色     
回老家,常听奶奶唠叨:解放前,颜色是黑的。黑的烟囱,黑的灶台,黑的树权,还有比乌鸦还黑的世道。穷苦百姓吃着黑苦,过大年了,顶多能吃到黑菜和黑窝窝。提起那黑色的记忆,奶奶总是忍不住落泪。  相似文献   

7.
三、华夏明形成阶段的史迹与化 尧舜部族“联邦”、“共主”禅让式古国政权的进一步发展,则迈入了华夏明的形成期——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然而夏族与夏化的起源,这个成熟期的早期国家模式、所在地域及其发展等诸多问题,在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意见:在夏族与其化的起源问题上,目前主要集中在河南豫西说和山西晋南说两种。前基于考古化详实连续并能自圆其说;后则鉴于在历史典籍特别是先秦献和甲骨中的记载而得到了有力支持。笔结合多年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心得,认为夏族与夏化起源于晋南而后发展至豫西,这在历史和考古资料上都有史可考,有物可证,并可窥觅其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夏文化北播及其与匈奴关系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文化北播及其与匈奴关系的初步考察陈立柱夏文化就是夏朝夏族创建的文化。关于夏族活动的中心地区,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豫西晋南地区①,时间大体是公元前21—前17世纪。夏文化的特点,先秦著作每有涉及,秦汉著述时有引述,但都零散不全。考古方面,豫西晋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从夏代起开始进入文明时期与青铜时代。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是宗法制,反映在青铜器上则是礼器十分发达,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显著特点。根据考古发现,从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夏族的日用炊食器主要就是陶鼎;因此,进入夏代以后,仿陶鼎而铸造的青铜鼎就成为夏代夏族最主要的礼器,成为贵族身份的代表。例如1987年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鼎。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诸如《汉书·郊祀志》:“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商汤灭夏以后,中国古代青铜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冶铸  相似文献   

10.
夷夏商三种考古学文化交汇地域浅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夏时期,在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曾活动着三个大的古族:东夷族、夏族和商族。据近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夷、夏、商三族渊源有自,文化各异。约当公元前20~17世纪时,这三族都步入青铜时代,完成了从原始部族向文明民族的过渡,从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性质的青铜文化,即以东夷族为主体创造的岳石文化,以夏族为主体创造的二里头文化,以商族为主体创造的漳河型一类文化。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黑枸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枸杞是近几年才走进高原人的生活,却在柴达木盆地生存了千万年的特有沙漠植物。自从人们知道枸杞的滋补和医疗功效以来,看到的都是颗粒饱满的红枸杞,尚不知自然界还有黑颜色的枸杞。黑枸杞在植物分类中为茄科枸杞属植物,在我国宁夏贺兰山、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甘肃和西藏等地皆有零星分布,为我国西部特有的沙漠植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夏王朝年代做了依三代以后王朝积年世数的另类推测,得出由启建立的夏王朝应始于公元前20世纪中叶,并结合考古资料对相关夏代都城及夏文化问题做了探讨,认为:登封王城岗古城为禹都阳城,禹州瓦店遗址可能是禹、启所居,新砦古城为夏启至少康时的早期夏都,二里头遗址为帝槐以后的夏代中晚期都城;夏文化应是一个将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的概念,指夏代在其王朝统辖地域内夏族或以夏族为主体的人群创造的文化,"新砦期"遗存是形成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是成熟期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献记载,现今河南省境内的大部分地区,不仅是我国原始氏族社会阶段夏族和商族先公的重要活动区域,而且是我国最早的两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和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带之一。据前人考证,夏、商时代都城遗址的地望,有些也在河南境内。新中国  相似文献   

14.
服饰色彩是自然色彩融入人们生活,表现人为思想意识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阶级的分化,在颜色的认知使用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政治功能。夏商时期,统治者开始把纯正的颜色据为己用,确定了黑、白、赤、黄四色的尊贵地位。西周春秋时期,黑、白、赤、青、黄五色完备,为贵族服饰常用,其他颜色也很流行,紫色成为尊贵之色。战国时期,五色和五行及五德结合,从此五色成为德的表现,称为正色,其他色彩为间色,正、间色尊卑地位开始分明;同时由于礼制的加强,为色彩注入了等级内涵,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的特权,以色彩"明贵贱,辨等列",先秦服饰色彩等级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5.
我对颜色要求特别高,不干净我就不舒服,如果胶不好,里面的渣子没有去掉,肯定要影响着色。在舌头上调色也有这个问题,刚喝了酥油茶,舌头上肯定有些小杂质的,你把笔放上去舔舔,再涂颜色,颜色一样不干净寺庙里珍藏着很多珍贵的唐卡,但是现在的酥油有问题,把画熏得特别黑  相似文献   

16.
正目次一颜色的自然属性与哲学属性二中国传统方色理论的内涵三方色理论的文化影响四方色理论的起源五殷墟五色石的方色义涵六结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颜色不仅作为一种自然色彩用于各种器物和艺术品的装饰,而且更重要的是,古人将其与空间、时间、星象、五行、阴阳等观念相互配伍,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方色理论。具体地说,古人不仅以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分别表现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  相似文献   

17.
姚瑶 《中华遗产》2013,(9):50-65
江南乡野的早春3月。油菜花盛开,成片的金黄色延绵几十里。当眼睛适应了这炽热的颜色时,白墙黛瓦的建筑群造就的黑、白、灰素色空间,就这样安静地出现。李秋香至今还记得看见它们那一刻,那种震惊和短暂的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8.
河南杞县境内夏商夷三族之考古学文化刘春迎夏时期,在辽阔的黄河中下游平原,曾活动着三个大的古族:夏族、商族和东夷族①。近现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夏、商、夷三族渊源有自,文化各异。约当公元前20-17世纪时,这三族都步入了青铜时代②,完成了...  相似文献   

19.
颜色与民俗:另一个视角的中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 《民俗研究》2004,(4):168-175
引言   自人类诞生起,上帝便用魔术般的手将世界装扮得五颜六色.正因为有了颜色的存在,世界才变得如此可爱.但是由于文化、环境、习俗等的不同,人们对颜色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联想,东方人可接受的颜色未必受西方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蒋蓝 《中华遗产》2012,(11):22-24,28-35
大自然中色彩万千,对于华夏文明来说,青、赤、黄、白、黑这五色最为特殊,因为它们不仅是五种颜色,还是五行哲学在颜色上的反映,即中华五色。五色一经诞生,就宛如一套精神的制服,不仅融入古代社会生活,甚至王朝嬗替时,整个国家都为之“色变”,五色,它们就是传统中国的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