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权鹏飞 《旅游》2012,(3):86-93,3
新疆听说很远,和田听说不近。有时候,旅行不在目的地,而在旅行过程中的奇遇与艳遇。造访流水村,叫我有了想住下来甚至想落难时逃避此地的冲动。选择和田需要决心,更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单纯的心境。奔玉而来非但短浅,而且失去玉缘。昆仑山、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胡杨、核桃王、无花果王、梧桐王,玉石、地毯、丝绸,维药、大芸、阿胶,皮亚曼石榴、安迪尔甜瓜、和田玉枣,沙漠玫瑰精油、阿布丹麻糖、和田果酱,烤全羊、抓饭、拌面,道教、佛教、伊斯兰教遗迹,这一切构成鲜明的和田元素。和田的火车通了,北京的飞机直航和田了,北京人、天津人、安徽人都来援建和田了。和田真的很亲,和田真的很美,和田真的值得一看。天堂很远,和田很近。  相似文献   

2.
布儒 《湖南文史》2013,(10):27-27
清朝县衙衙役、差役,如皂隶、快手、民壮、门丁、随从、禁卒、刽子手、轿夫、库丁、铺兵、仵作、盐差、粮差、稳婆、官媒等,是典型的“临时工”,他们人数众多,无正式编制,工资很低,每年不过3—4两银子,只够三口之家一个月的伙食费,光靠这点钱,一家人是要上山吃草的,但他们自有生财之道,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相似文献   

3.
<正>源远流长话文脉署名明代仇英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展现的是600年前永乐年间,秦淮河上巳节的热闹景象。画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广告林林总总。两岸城门、寺庙、官衙、民居、戏台、牌坊、水榭,层叠毗连;金店、银店、药店、茶庄、浴室,鸡行、鸭行、猪行、羊行、粮行、油行、谷行,应有尽有,109家店肆、1000多个不同职业身份的人物,栩栩如生……以上全景式的写实画卷,被后世称为南京版的  相似文献   

4.
经盛鸿 《铁军》2022,(8):18-21
<正>南京江北地区,指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江浦、六合、盱眙、仪征、高邮、宝应等地,以及安徽的天长、滁县、来安、嘉山、定远、全椒、含山、和县、无为、巢县等地。此地区,南与南京城隔长江相望,东抵大运河,西达津浦铁路以西,北临淮河与洪泽湖,面积广大,多为平原与丘陵,物产丰饶,津浦铁路从此地区穿过,北达蚌埠、徐州、济南、天津,南接南京、芜湖、镇江、苏州、上海。1937年12月南京等苏南各城市与芜湖、扬州等地相继沦陷后,南京江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新四军在此地区进行的艰苦抗战,对沦陷的南京城形成最直接、最迅速、最猛烈的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辽文化圈内墓葬、窖藏所见金、玉首饰为依据,结合传世品,对契丹人的头饰、耳饰、璎珞、项饰、手镯、指环等,作初步的梳理,以展示契丹族富丽而饶具风情的装饰风格。契丹首饰融汇、吸收北方草原民族以及中原汉族文化因素,结合自身的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妆饰艺术。摩竭耳环、琥珀璎珞、盾面指环为契丹人所特有,且男、女皆可使用。耳饰的凤鸟、飞天造型,手镯表面的花蝶、婴戏及缠枝花装饰题材,与唐、宋艺术一脉相承。步摇、镯端的龙首造型、环面的立体动物装饰,则体现了与北方草原金器传统的关联。唐、宋盛行的插梳习俗、宋代异彩纷呈的簪、钗,在契丹人中并不流行,或很少使用。契丹人喜欢佩戴的指环、璎珞、项链,在唐、宋时期则很少见到,或并不使用。这种差异的形成,应与汉人、契丹人文化传统、生活习性的差异,发式、服装的不同相关。  相似文献   

6.
巴人汲水     
徐庆平 《收藏家》2010,(12):91-92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襟江背岭,成为战时首都。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转移,许多军政界要人和文学、科学、艺术、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名人,如郭沫若、冰心、巴金、老舍、臧克家、马寅初、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云集沙坪坝区,沙坪坝遂成为著名的文化区,盛极一时,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7.
李跃明 《神州》2012,(6):20-21
京剧表演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每个行当又可划分为若干种。与此,京剧传统戏的人物造型,把戏装依据样式的不同划为蟒、靠、褶、帔、衣五大类数十种,其中有的要配髯口、翎子、狐尾,靠旗、盔帽,发髻等,女角色要梳不同的大头、旗头、古装头。在角色分工如此之杂,种类如此之多,样式如此之繁,色彩如此之鲜的情况下,在舞台上却形成了传统戏的整体之美。  相似文献   

8.
1921年7月23日,来自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包惠僧,日本东京的周佛海,以及列席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在上海法  相似文献   

9.
刘长庚  陈光军 《神州》2020,(5):194-194
本文主要从中学数学领域出发,以3D打印技术与中学数学的融合之道,联通虚拟、实体以及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点、线、面、体的连接性想象中充分地、自由地发挥,建立一个立体化的思维体系,加深对空间、结构、艺术设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工程思维、计算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有效提升学生推理运算、数据处理、3D空间设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徐占信 《百年潮》2007,(1):58-61
内蒙古自治区的口岸城市满洲里,被誉为连接欧亚的“大陆桥”,在中国同东欧、俄罗斯等国家经济贸易往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曾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联系的“红色交通站”。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为加强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开辟了多条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交通线,其中经哈尔滨和满洲里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交通线是形成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发挥作用较大的一条线。这条交通线被誉为“一座红色的国际桥梁”,中国共产党许多早期领导人出席共产国际会议或被派往苏联学习、工作,大多由满洲里出境。从1920年至1937年,国际交通线存在的18个春秋中,经过这条交通线进出中苏边境的人数无法统计,从各种资料查到的有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邓中夏、李维汉、罗章龙、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柯庆施、刘仁静、王俊、王荷波、王维舟、伍修权、许光达、蔡和森、邓颖超等。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扬州吸引了许多文人来治生。他们的治生途径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依靠自身一技之长,如授徒、出售书画、占卜等取利自养,或寄迹、依托于豪门富室,文人与豪门富室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异现象,如一些文人仰富商之鼻息,自损士品,士气尽丧。文人参与治生的原因,或因举业不成,或因生计所逼,或受长辈影响,或观念开始转变,等等。  相似文献   

12.
对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问题的研究是(新)城市社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从人本方法论的空间公正视角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已形成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是开展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本文研究基于大数据理念,借助城市商业、服务与休闲资源场所数据挖掘城市社区、社区资源体系与居民空间可获距离的关联信息。以"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理论依托,结合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学信息图谱表达方式,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理念。在改进"社区资源可获性指数"CRAI的计算方法和对城市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形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社区资源空间剥夺规律及其统筹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代国外对城市生活空间评价与社区规划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陆续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的空间问题主要涉及到社会空间方面。地理学对其研究的核心是在探讨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准确地理解、判识生活空间的质量与类型,并通过规划制定出社会-生活区域治理对策,以提高城市空间(社区)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对以上命题的探索涉及到当代社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城市社会地理学前沿性研究。本文从综合理念与研究模式的角度,概括当代西方国家地理学对其的探索现状、研究内容、运用的方法论以及代表成果类型。  相似文献   

14.
徐小波  吴必虎 《人文地理》2013,28(6):133-141
生活环境作为居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形塑产物,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旅游开发为历史街区发展提供了一种现代途径,也干扰历史街区的空间转变。旅游影响对居民生活惯习的介入效应调整旅游历史街区生活环境的存续-发展结构。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对生活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居民围绕生活环境质量和旅游支持性形成三类亚群。旅游影响以不同方式介入居民生活环境,应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生活环境维护导向。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发展诉求、生活环境整体转变与街区居民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是维护"双东"生活环境遭遇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5.
苏南乡村社会生活空间特点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姜爱萍 《人文地理》2003,18(6):11-15
江苏以其文化、历史与经济闻名于中国与世界,苏南是它的一个典型代表。开放的苏南乡村以其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经济而在全国乡村处举足轻重地位。研究其社会生活空间有它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文章将基于自然生活空间并由村民的各种行为活动轨迹组成的苏南乡村社会生活空间划分为五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市场贸易生活空间、生产劳动生活空间、文化教育生活空间、家庭婚姻生活空间、社会交往生活空间。通过对各种生活空间特点分析,进而探索了促使苏南乡村社会生活空间形成机制,得出了"人的观点的转变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样的结论,为苏中、苏北乃至全国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评价体系基础上,采用均方差赋权法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进一步探讨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支撑条件整体不高;人居环境支撑条件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性特征;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子系统亦存在空间不均衡与发展不同步现象,且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社会经济与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条件依次降低;人居环境支撑条件与城市化水平存在对应关系与部分错位现象。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普通OLS回归却低估人居环境支撑条件对城市化水平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质量空间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总结国外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和行为方法,对西安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了客观和感知评价,并揭示了西安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有效途径。以兰州市为例,借助步行指数从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和社会性五个维度构建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指标体系,对兰州市河谷地区1221个居住小区生活空间质量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兰州市城市综合生活空间质量整体偏低,呈“一主两次”的多核组团式空间结构,且具有“东高西低”的不均衡特征。②舒适性空间呈“高值—分散、低值—集中”;便利性空间呈多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健康性空间呈“中间高,两头低,高值偏东”格局;安全性空间呈河谷中心向外递减的趋势;社会性空间呈河谷中心高度集聚、边缘低值集中连片分布。③生活空间质量以中等质量生活空间、较低生活质量空间、低质量生活空间为主,较高生活质量次之,高质量生活空间最少。④兰州市生活空间质量分异产生了居民住房不平等与居住分异、资源配置失衡与空间剥夺、社会信任危机与社会隔离,以及居住区有机更新和空间重构等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In 2006,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Iran had increased to about four million, representing about 7 per 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e examined marital status and the living arrangements of this growing population based on a public use sample of the 2006 census and published data from the 1976 census. We observed a gender-based transition in living arrangements of the elderly; men continued to live with a spouse, perhaps through remarriage, continuing to be the head of household. The living pattern for women was noticeably different: about 20 per cent were unmarried and living alone but otherwise living with married children, predominantly sons. This analysis revealed a decline from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co-residence with married children between 1976 and 2006 and an increase in solitary living among women. However, it raised several questions that need extensive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relation to their living 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的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在社区建设中体现公平公正理念成为我国社区研究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社区资源概念、研究内容、分析方法等相关研究,在对第三条道路思潮的社会公正理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公正理念下城市社区体系与生活场所体系的社区资源配置原理,并对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的衡量指标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