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深秋的一天,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在北京民族饭店举行盛会,隆重庆祝常书鸿教授八十大寿、从事美术工作六十年、献身敦煌艺术研究四十年。在会上,国务委员方毅同志做了热情洋溢的即席讲话,他说:“常书鸿同志为敦煌艺术研究做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常书鸿,就没有敦煌艺术研究,也很难有莫高窟的今天。我们实在应该为他举行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常书鸿先生的自传体著作《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最近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是1994年4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鉴于初版本印量较小,书又主要用于家属向国内外亲朋好友赠送,因而实际上未面向社会发行。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常书鸿先生半生生活、工作在甘肃敦煌,书的内容又主要是写他在敦煌的经历,因而常先生的夫人李承仙先生在征得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理解和同意后,决定在甘肃出版新版《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新版本的出版,得到了西北师范大学和甘肃文化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新版本在初版本的基…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9月2日,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敦煌壁画高校公益巡展"走进西北师范大学,在校博物馆开展。展览展出了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复制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40余幅,再现了千年敦煌的艺术神韵。同时,还展出了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馆藏、被誉为"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部分珍贵手稿和绘画作品,以及敦煌经卷24卷,展现了百年师大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大师1943年在重庆为李印泉(根源)先生所作的一帧肖像画,是大师水墨肖像画中仅有的两帧全身画像中的一帧。我在北京访问李希泌先生时,在他家那雅致的客厅里,便见墙壁上挂着这轴翻拍的水墨肖像画。李希泌赠给我的书中,亦印有这帧肖像画。他说,他父亲在世时,十分喜爱徐悲鸿先生所作的这帧画,如今原作已珍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我曾两次与希泌先生促膝长谈,话题多涉及先父李印泉先生与贵州人士的友谊,事多有关反军阀及当时政界情况,使我进而了解到印泉先生的一生。凝视悲鸿大师所给印泉先生像:但见丰颐长髯,神采奕奕,炯炯有神的…  相似文献   

5.
张玉兴 《清史研究》2001,(3):119-120
鸿彬教授逝世的噩耗传来 ,我惘然若失 ,悲悼不已。半年以来 ,鸿彬教授的音容笑貌仍时刻浮现在我心目之中 ,我仍然不敢想象他的离去。因为他一直在倾心治学 ,从未放下手中的工作啊 !悲痛之余 ,不禁想起与他相处时的一幕幕往事 ,感受他高尚的学品和人品。我与鸿彬教授相识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 978年 4月上旬。当时我调到辽宁社会科学院工作不久 ,出差北京到北京图书馆 (现国家图书馆 )查阅《明实录抄 (满洲篇 )》这部书。北图的同志说此书已外借 ,因见我查书心切 ,便告诉我借阅者是李鸿彬。于是 ,我按其所示地址 ,前往鸿彬老师家。鸿彬老师热…  相似文献   

6.
享誉世界的敦煌学专家、中国油画艺术的开拓者、著名艺术教育家常书鸿先生,一生执着于艺术,为保护敦煌文物、弘扬祖国文化而奋斗不息。通过常先生自传体回忆录《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可以解读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使后来者获得有益的思想启迪和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04,(12):55-59
发现国宝铜奔马/邵如林邸明明……1-4铜奔马保护纪实/党寿山……1-14 “东方庞贝”———喇家遗址/章易余立军钱荣……3-11西气东输考古:揭开甘肃神秘史前文化/王文元……5-13水洞沟:远古人类文化的活化石/薛正昌……6-40 世界之宝古泾州大云寺佛舍利金银棺现世追记/张怀群……7-4寻访三星堆/明红……9-20特别报道常书鸿与张大千/李永翘……9-4最早走进敦煌的中国现代画家———长卷大师李丁陇与他的敦煌梦/顾炳枢……9-14于右任过河西/黄海本……9-18建设中华始祖文化园是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张津梁访谈录/朱子国……  相似文献   

8.
父亲那一跪     
为了挽救儿子,他含屈忍辱,突然双膝跪地。这一跪,改变了儿子的一生……金色九月,清风习习。我终于等来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向父亲飞奔而去,我要给父亲一丝安慰。我那苦心的父亲哟!一年前,父亲那无言的教诲深深地触动了我,是他把我从歧途的边缘拉了回来,是他重新点燃了我那即将熄灭的理想之火。我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无情的岁月在他脸上刻满了沧桑。由于母亲长期生病,父亲起早摸黑,就像一头拉磨的驴。母亲病故后,尽管家里一贫如洗,但他还是通过一个在城里的亲戚关系,不惜重金,把我从乡下转到了城里的一所重点中学。在他眼里,我成…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泥土     
我曾经是那么地讨厌泥土。讨厌它的颜色——那是一种介于黑色与红色之间的颜色——棕色;讨厌它总是沾在我的鞋底,甚至衣服上,让我回家受到母亲的责骂。我曾经是那么地讨厌父亲。讨厌他的性格——那是一种介于深沉与浅薄之间的性格——中庸;讨厌他总是对我罗罗嗦嗦,不停地问这问那,甚至用父亲的威严镇压我。曾经令我十分无奈的是:父亲喜欢泥土。父亲是那么地热爱着泥土。  相似文献   

10.
《炎黄春秋》去年约我写一点回忆父亲的文字,因公务繁忙我未敢答应,后又将刊载其他同志写我父亲文章的杂志送我,使我和家人很受感动。我的父亲田家英生性活泼、开朗,长期在中央机关严谨有余的氛围里工作,竟一点没有改变他那洒脱不羁的性情。他有一方从地摊上买来的古印章,上刻“活泼泼地”,他特别喜欢,我以为那正是他的本性。父亲喜与人交往,好友来了,或清茶一杯,或茅台一盏,品酌之间,纵论天下。他曾对人说,他视人生两件乐事,一是读好书,一是和志趣相投的人聊天。的确,父亲有许多可以交谈的朋友、书友、挚友。何均伯伯就是…  相似文献   

11.
编辑手记     
《华夏地理》2007,(11):35-35
在南部非洲的一座小机场,我和父亲依依惜别。这次父亲和他的几位挚友是来和我一道访问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那是我最钟爱的地方之一。我们父子素来贴心.但我送父亲登机时他却不知为何显得特别动感情。父亲告诉我他多么爱我.多么希望我们能多见面.说着便泪如泉涌。我向父亲保证说,我很快就会回家。他微笑着登上了飞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祖国的历史永远鼓舞着我们兴奋而骄傲的心情。我们的祖先——中国过去的劳动人民,用体力和智能换取来了辉煌无比的艺术贡献。敦煌文物是其中的一个角落。国立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所长和许多工作同志,辛苦地描绘研究了八年,现在把那些珍贵文物介绍给我们。我怀着无限愉快,准备藉壁画的帮助来简单地叙述一下唐代的音乐和舞蹈。唐代的乐舞是中原的乐舞和西域乐舞相融会之后的综合性的集中表现,是有国际意义而同时又是  相似文献   

13.
编辑手记     
在南部非洲的一座小机场,我和父亲依依惜别。这次父亲和他的几位挚友是来和我一道访问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三角洲,那是我最钟爱的地方之一。我们父子素来贴心,但我送父亲登机时他却不知为何显得特别动感情。父亲告诉我他多么爱我,多么希望我们能多见面,说着  相似文献   

14.
云丹 《中国土族》2008,(4):69-70
骑白马的父亲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走向了他想去的地方。雪花飘落,使我内心掩埋依旧的痛苦在落雪的日子,与悄然而落的泪滴相融,随风飘向了父亲远去的地方。在他的身后那一行行的足迹中,我看见了父亲蹒跚的身影在走过时,留下的艰辛与坎坷……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父亲原名良瓒,字璃璋。关于他后来为何改名为"力展",大哥曾告诉我,那是父亲有一次去见阎锡山,阎对他说:"不要叫璃璋了,就叫力展吧,把力量展开嘛!"按照五台方言,璃璋与力展谐音,从此父亲就改名为智力展了。为什么父亲与阎锡山会有如此交往呢?这还要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  相似文献   

16.
敦煌飞天记     
在我生活的这座工业城市里,现在用“飞天”命名的东西多起来了:飞天杂志、飞天商场、飞天小姐……这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一次敦煌之行,正是那次敦煌之行,我有幸在莫高窟佛国世界的边缘上看到了飞天,感受到了敦煌飞天的魅力。那是1981年的初春。我陪同英国剑桥大学的麦克马伦博士去敦煌。他是要:“担取去”,要亲眼看看儒家文化对佛国世界的影响。因为他那时正计划写一部关于中国唐代儒学的书,所以少有  相似文献   

17.
<正>我出生在书香世家。小时候,总记得父亲喜欢读书,经常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昏黄的灯光下翻看着各类书籍,那仿佛是他最放松快乐的时光。父亲偶尔会给我讲故事,也鼓励我自己去读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半床书”的故事。我家先辈中有一位做过帝师的大学士朱珪,朱珪去世,嘉庆上门吊唁,看到朱珪的宅子,哪像个一品当朝,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穆勒在学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成才,是和他父亲詹姆斯对他的早期教育分不开的。他1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英语,3岁时又教他希腊语。他对孩子的提问从不发脾气。詹姆斯常在早上带儿子散步,路上常让儿子给他讲昨天读过的书,因此,幼年的穆勒读书时常常在卡片上作笔记,第二天早晨,看着笔记同父亲交谈。父亲听后,总是耐心地帮他修改、补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想写我的父亲,他在我心中格外高大。父亲的名字是翟俊杰,这名字你通常可以在某一部电影或是电视剧中看见。他将自己和作品一同坦诚地展现出来,那作品就承载着他全部的喜怒哀乐。看父亲的每一部作品就像是在看他的人生经历,金戈铁马,军号声声,也有着嬉笑怒骂与委屈,父亲就是一篇文章。父亲十六岁参军,做过《解放军报》的记者,写出过获全军优秀剧目奖的话  相似文献   

20.
从前,我们瑶山有一个小孩,叫盘仔。生他那一天,母亲就不在了,全靠父亲一人抚养。父子俩相依为命,苦度日子。转眼间,盘仔长到十三岁了,也有些懂事了。他听本山寨的一些人跟他说,他母亲不是凡人,是天上的仙女。自此,他更加思念母亲,常跟父亲吵着要见妈妈。父亲见儿子太想念母亲,心里十分难过,只得对儿子讲出了真情: “那是在十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我到森林里去打猎,在追捕一群鹿子时,射伤了一只梅花金鹿,它突然说起人话来,说只要我不捕杀它,它愿意领我去寻找一个漂亮的姑娘做妻子。我答应了,随着金鹿到了一个小湖边,金鹿叫我躲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