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人     
切尼对撤军说“不”针对近日美国国内要求立即全部从伊拉克撤军的呼声,副总统切尼认为,尽管战前情报有不实之处,但已是当时能够得到的最好情报。尽管美国至今没有在伊  相似文献   

2.
张春杏 《文史月刊》2011,(11):22-22
世人多知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殊不知自称“中山先生老友”的张作霖还提出过“四民主义”。1928年,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继续北伐,张学良所部东北军节节败退,于是便产生撤军的念头。他急急从保定回到  相似文献   

3.
刊中人     
重返伊拉克 最近的两位美国总统以不同的方式在伊拉克问题上犯下了错误。小布什错误发动了战争,却不知道如何稳定局面;奥巴马为了撤军而撤军,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客观上帮助了“伊斯兰国(IS)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1958年2月7日,中国宣布从朝鲜撤军。同时,围绕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中国发动了一场对美外交攻势。在答复中国的撤军要求时,美国避开中国先撤军后统一的要求,要求中朝双方接受联合国有能力解决朝鲜问题的前提,并坚持在这个前提下实现朝鲜统一后,联合国军才撤出朝鲜。最终,美国借助自己在联合国的优势地位,实现了不从朝鲜半岛撤军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1953年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分批从朝鲜撤离,但至1957年年底,尚有数十万中国军队驻扎朝鲜。1958年,这些部队分三批全部撤回国内。学术界目前对这次撤军行动的一些关键史实,如金日成提出的两套撤军方案、撤军回国后的部队去向、撤军人数等问题或存争议,或语焉不详。经考证,关于金日成所提的两个撤军方案:一是由朝鲜主动提出外国军队撤军的要求,然后中国政府响应;二是由中国政府发表声明,  相似文献   

6.
卡特政府撤离驻韩美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会重新追求外交权力并特别关注韩国问题的背景下运作的。然而,在卡特撤军政策公布之初,该问题并未引发95届国会足够的重视与争议。国会重点讨论撤军政策且其态度转向消极始于驻韩美军参谋长辛洛布将军因批评该政策被卡特调离事件。而以众院军事委员会为代表的国会常设委员会深入调查并公开质疑撤军政策合理性、韩政府一度拒绝就韩国门事件配合国会调查,则加剧了国会对撤军政策的反对情绪。以推迟审批对韩设备转让法为手段,国会迫使卡特政府调整其第一阶段的撤军计划,并承诺给予国会更多的政策参与权。95届国会参与卡特撤军政策决策过程,其基本目标是获取对该政策的知情权与监察权。国会积极参与包括撤军政策在内的美国对外政策审议,反映出冷战后期国际关系缓和对美国国内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10,(28):14-15
图说 2010年8月世界日历 8月31日,伊拉克:尽管北部城市仍不断有暴力事件发生,但美国决意遵照之前的撤军时间表,撤离27000名士兵,只留下约50000人用以“维持当地稳定”。而全面撤退的日期是2012年  相似文献   

8.
陈奇文  沈骏 《湖北文史》2003,(1):121-141
1874年日军侵台事件,清廷以一定程度的妥协,与日本政府签订《北京专条》,而换取日军从琅(王乔)撤军。清廷思路是因“东南海防太空,不得不将就息事”;目的在于“以后当再筹实力自强之法,以杜觊  相似文献   

9.
赵成蓉 《沧桑》2013,(3):76-78
1945年《雅尔塔秘密协定》规定苏军须在战后三个月内撤出中国东北,但因美国插手中国事务加上美苏冷战已露端倪,为阻止美国进入东北和避免美蒋合作造成不利影响,苏联曾数次延缓撤军,美军在中国华北的长期驻军更使苏联撤军问题复杂化。本文拟从影响苏联延缓撤军的美国因素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个普通韩裔美国人引发的新闻,竟然比有关“美军从伊拉克撤军”的消息还要轰动!这是一段感动了整个美国的故事——詹姆斯·金为了营救被困在冰天雪地里的妻女,在暴风雪中徒步走了16英里,最后冻死在野外……  相似文献   

11.
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时,平壤道行军总管程名振曾“破独山阵”,隋唐史书未载“独山”其处。根据《辽史》所载辽圣宗巡幸轨迹,可考知独山应在辽河西岸。由于唐太宗大军撤退后所取辽东诸城皆已放弃,因而高句丽方能追击唐军至辽西一带。贞观十九年东征撤军后,唐朝应没有实现对辽东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赴朝协助镇压,日本内阁也打着平乱的幌子趁机派兵入朝。内乱平息后,日本失去了出兵朝鲜的借口,却拒绝撤军。1894年6月22日,为了从朝鲜共同撤军,中日双方已经来回交涉了近20天。但日本政  相似文献   

13.
苏联决定从伊朗北部撤军的原因①——杜鲁门给斯大林的“最后通牒”及其他李春放1946年4月5日凌晨,伊朗首相卡瓦姆和苏联驻伊朗大使萨德契柯夫签署了伊苏两国政府协定。②卡瓦姆-萨德契柯夫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苏军在1946年3月24日后一个半月内全部撤出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大量有关英文档案和中文档案证明英国侵占舟山的图谋由来已久,主要目的是利用舟山的区位、战略和资源优势建立一个大不列颠商业中心。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首要目标是舟山而不是香港。英国侵略者为摆脱侵占舟山后的困境,竟以撤军舟山为筹码,提出占领香港岛问题,遂引发中英关于舟山与香港问题的交涉。然谈判尚未结束,亦未签订条约,英国侵略者便强行武装占领香港岛,并诡称“割让”香港岛“已有文据在案”,以此掩盖其侵略行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思潮弥漫于日本全民脑海。但此时,一个名叫室伏高信一的日本报社记者于1931年11月完成的《满蒙论》一书,呼吁日本国民从战争思潮中警醒,指出日本的出路是从中国撤军,走与中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这种认识,在日本狂呼“到满洲去”的战争痴迷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公布的近万件建国初期的外交档案中,有一案卷专门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华苏军撤军回国之前与我方的几次谈话和交涉过程,其档案内容涉及苏军撤离旅顺基地的条件、物资、基地营房的后续使用及苏联方面提交的撤军时间表等问题。这些记录在公布前尚属机密文件,此次公布后有助于我们了解苏军从东北撤军的具体过程。本文根据外交部档案馆开放情况,尽可能地保存了档案文字的原貌,档案中涉及的苏方人员姓名均为记录中的原译名。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一部名为《惊天危机》的美国大片在国内热播。影片讲述的是,美国总统准备结束战争.却遭到军火商集团的抵制。军火商集团发动了对白宫的袭击,试图阻止总统的中东撤军计划。在这场危机中,白宫护卫全部阵亡,仅剩面试未过的特工拯救总统。  相似文献   

18.
李华清 《神州》2014,(8):177-179
奥巴马上台后,在对外战略上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调整,先是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然后是通过一系列的外交和军事活动高调“重返亚太”战略。同时,利用中国周边热点安全问题来强化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外交介入,以外交配和军事威胁,最大程度地挤压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空间。针对奥巴马政府东亚政策,中国应该积极通过外交和其他途径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和挑战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肯尼迪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开始孕育着一些变革。其政府内部先后讨论过一些调整方案,但在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台湾当局不断施加的干扰和阻碍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此时期,美国曾迫使台湾当局从缅泰老“金三角”地区撤军,并试图透迫蒋介石从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撤防,双方施压与抗压、牵制与反牵制的互动关系十分明显。尽管美国政策设计者们已经认识到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服务于美国和整个“自由世界”的广泛利益而非台北政权一家的利益,但实际上还是难以摆脱台湾当局的牵制。另外,更重要的阻力来自于美国国内政治的掣肘,而其政策调整的幅度局限于“两个中国”之类的方案,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自幕府末期开港后,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对外政策亦处于左右摇摆中;欧美列强以防止攘夷派武士浪人袭击横滨居留地外国人为借口,于1863年开始向横滨派驻警戒军队。驻军以英法军队为主,直至1875年撤军,驻屯横滨达12年之久。英法两国的驻军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横滨居留地亦成了列强的国中之国。明治新政府通过内政、外交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加之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终于促使英法做出撤军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