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颇多政策形制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在这里以奏议为例加以分析。东汉光武帝时期群臣的奏议主要围绕着如何消灭割据势力,安邦治国而展开。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奏议可以看出国家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并且经营西域加强对外关系。汉和帝、安帝、顺帝、桓帝、灵帝时期,奏议颇多和外戚宦官专权有关。最后,汉少帝、汉献帝时期的奏议大多与外戚和宦官专权以及地方州牧拥兵自重,争夺国家权利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晓东  年旭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3):129-139,162,163
洪武朝外廷政治的演变,与"国本"问题有着莫大关联。东宫官属的嬗替,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洪武朝诸大案依次衍生的内在逻辑性。初期东宫官属的设立与勋臣兼职,虽有效平衡了政局,却造成了浙东派势盛的隐患,这也成为朱元璋首先从浙东派入手清除外廷政治势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洪武十年,东宫官属的调整与太子的正式预政,揭开了朱元璋谋划已久的"废相收权"斗争的序幕。洪武二十三年前后,从"詹事院"到"詹事府"的转化,则是朱元璋针对太子死后新的政治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稳定"国本"的重要举措,并与蓝玉党案相表里,建立起了一套全新的东宫官属体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重新分析各类核心史料,认为在汉武帝统治后期的高压政治生态下,朝中并不存在所谓"宽厚长者"守文政治势力。石徳、张安世等人亲附太子刘据,是出于政治投机目的,极少数持不同政见的臣僚,也不能作为形成政治势力的判断标准。分析武帝、太子在巫蛊之祸前后的政治表现,也难以得出所谓宽厚长者亲附太子形成政治势力的结论。巫蛊之祸超越了汉武帝、太子两条政治路线之间的纷争,交织着皇权、新兴军功集团、酷吏、外戚四股势力之间的争斗,深刻的影响了西汉中后期的政局。  相似文献   

4.
有明一代,外戚势力极为羸弱。本文分析了明代政治状况中不利于外戚干政形成的因素。其中独特的选妃选驸马制度从源头上切断了外戚干政的火苗;科举制和内阁制的存在使得外戚难以深入统治高层;明代严密的的监察、刑罚系统,负责的文官集团对当时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外戚专权情况极为敏感和严厉,这些都是明代外戚势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普光寺是贞现五年(631)唐太宗为患病的太子李承乾祈福所建之寺院,与唐太宗及李承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李承乾为太子期间,该寺曾兴盛一时,很多著名的僧人曾在此驻锡弘法.贞观十七年(643),李承乾被废之后,该寺也逐渐衰落,后被更名为中兴寺、龙兴寺,会昌灭法时被彻底废弃.  相似文献   

6.
晋武帝立嗣是事关西晋政权存亡的重大问题。而《晋辟雍碑》为探究该问题提供了新材料。将碑文与史籍相互比证,可知皇太子司马衷莅临辟雍观礼虽不合古制,但此举却是晋武帝提升太子在士林声誉的重要措施。陪同太子辟雍观礼的贾充、司马攸、杨珧分别代表着功臣、宗室、外戚三派政治力量,是成宁二年后晋武帝对西晋政局改组后的集体亮相。晋武帝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为确保太子司马衷顺利继位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正>文帝继位,诸大臣请立刘启为太子,以定国本,其居太子之位长达22年之久。公元前156年,汉文帝崩,刘启继皇帝位。史书中关于刘启为太子的事迹较少,但是钩沉史籍,却可以看到景帝为太子时就开始着手建立以对抗军功受益阶层和削藩为主要政治目标的势力团体。景帝任用晁错强力削藩,引起诸侯王的反叛,无奈的汉景帝只能选择诛杀晁错向各方势力表示妥协,所以晁错成为景帝势力与军功受益势力之间对抗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8.
正外戚政治伴随皇权而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外戚中既有像卫青、霍去病、长孙无忌等这样的贤相名将,也有如王莽、杨坚等擅权改朝的篡位者,而更多的是何进、杨国忠、贾似道等所谓的权奸。无论是哪一类,他们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十六国时期,汉赵政权的靳准(?—319年)就是一个典型的外戚政治的例子,他依托于裙带关系而获取政治利益,最终发动叛乱,给汉赵政权以沉重打击,深刻影响了当时汉赵政权的政治格局,从而改变了时代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9.
李君华 《神州》2012,(8):115-115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教育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从功能性和目标性来看,音乐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突厥与隋唐、回纥与唐宋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深受中原文化辐射,因此古代突厥语中有大量汉语借词。这些借词的突厥语读音与汉语中古读音非常接近乃至相同,这在《阙特勤碑》、《敦欲谷碑》、占卜书的词汇中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1.
李爱红  余向东 《沧桑》2014,(2):18-19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发生前,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即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官僚士大夫与外戚宦官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东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腐朽、衰败,最后不可避免地演变为地方豪强、军阀之间的大混战,为赤壁之战创造出一幕一幕鲜活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从《老乞大》《朴通事》看元与高丽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相隔一衣带水,自远古以来,一直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元朝建立时,统治朝鲜半岛的是高丽王朝。元与高丽之间,有着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老乞大》和《朴通事》两书,便是这种联系的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在政治上成为伟大祖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是战国时期以及秦汉时期的阶级斗争产物,其与内地政治上自古以来有着频繁的联系。根据史籍等资料中关于西南地区与内地政治联系以及与之相关情况的记载,云南从战国时期开始与内地在政治上就有联系,并经过秦汉时期各种政治活动,使得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置于郡县制统治下,云南自此有了同内地统一行政建制。  相似文献   

14.
高华 《炎黄春秋》2004,(1):54-57
古曰:“诗言志”,作为20世纪巨人的毛泽东,他所创作的绝大多数诗篇都与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66年6月毛泽东写就的《七律&#183;有所思》就是这样一首政治诗篇,它真切地透露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复杂运思。  相似文献   

15.
王艳芬 《史学月刊》2008,(11):97-102
1950年尼泊尔与印度缔结的《和平与友好条约》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悠久的文化联系、开放的边界以及密切的经济和政治交往,是该条约签订的基础。从尼泊尔方面来看,在稳定国内政治局势以及发展经济方面求助于印度,是它签订该条约的现实考虑;对印度而言,该条约可用来对尼泊尔国内的政治改革施加必要的影响,进而在地区安全构想方面,让尼泊尔成为其南亚安全框架的一部分,并借此抵制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这是它此时对尼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王欣 《沧桑》2009,(6):171-17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属于两门独立的学科,在理论基础、工作内容、工作原则等方面存在种种不同,但作为同属于精神领域的工作,却又有着诸多的契合点,与思想和心理之间的密切联系相关。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步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相似文献   

17.
卫龙 《文物世界》2006,(4):53-53
“思想政治工作”与“物工作”从系统角度看,不属于一个序列,但二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论断,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巫蛊之祸为汉武帝一朝的政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造成了汉武帝一朝几代外戚的兴衰,引起了政治动荡,沉重打击了在汉武帝一朝对匈作战中形成的军功贵族集团,在客观上推动了汉武帝一朝的酷吏政治和特务统治,促使汉武帝晚年国内政策转变,并引发皇位继承方面的问题。巫蛊作为一种重要工具,在皇权与外戚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揭示了皇权与外戚在西汉帝国的政坛上既相互利用,又相互斗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利光 《文献》2018,(2):102-108
奎章阁、宣文阁及端本堂分别为元文宗、顺帝及其太子专属文化机构,在元代文化史上曾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学界对二阁沿革及宣文阁与端本堂的关系定位上存在一定失实。通过考辨正史、诗文集等史料,可证实宣文阁在奎章阁旧宫仅暂设一年便迁址大内,并于至正九年在奎章阁、宣文阁旧址设立端本堂,执掌太子教育。宣文阁改址表明其与端本堂并非设在同一宫阙,因此二者并非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宦官政治与景德镇的陶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涛 《南方文物》2006,(2):114-120,111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君主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的重要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封建皇权的进一步提高,中央对地方统治的日益强化.与此同时,出现了它的副产品,即宦官专权继汉唐以后达到了新的高峰. 如同其它一些封建王朝一样,明王朝在建立之初也曾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力图改革政治弊端.朱元璋以其特有的雄才大略,君临天下,取消了沿袭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和七百多年的三省制度,将相权并入皇权,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了防止外戚、藩镇、权臣、宦官之祸,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结果,终明之世,在防止外戚、藩镇、朝臣的专权方面,基本上没有超出朱元璋的“祖训”和开国定制,没有女后临朝的事件,外戚的力量“最为孱弱”,也没有出现藩镇割据、权臣专政的局面.但在防止宦官专权的问题上,却违背了朱元璋的意愿,成为明代摆脱不掉的魔餍.在明王朝统治的二百七十七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宦官的势力极度膨胀,全面介入了明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事务,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继汉唐之后的又一次宦官专权的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