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益 《钟山风雨》2012,(3):51-52
近日读黄方毅(黄炎培之子)先生为纪念三联书店创立八十周年所写的文章《黄炎培、邹韬奋与(生活周刊)》(《读书))2012年第二期),其中谈到黄炎培于1917年5月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后来在昆山县徐公桥开设乡村教育试验区,把职业教育推向了乡村。我联想起花桥镇徐公桥现存的民国建筑大年堂,颇有些感慨。  相似文献   

2.
黄方毅 《纵横》2013,(4):59-61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乏名山大川和人文景致。五千年文明积累,不仅名胜星罗,古迹棋布,而且名居老宅遍布东西,豪门大院充斥南北。然而一宅之中走出三家名人却闻之不多。而今位于上海浦东川沙南市街兰芬堂七十四弄的黄炎培故居即内史第之中,走出了我父亲黄炎培,著名音乐家、堂兄黄自,会计学家黄祖方,革命烈士、我二兄黄竞武,水利专家、我三兄黄万里等黄家人;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姐弟等宋家人;  相似文献   

3.
张伯伟 《文献》2011,(1):3-22
十五、《情静堂遗稿》 《情静堂遗稿》一卷,黄氏著。 黄氏(1754—1793),平海人。父黄润河,号必澄,退溪弟子锦溪黄俊良(1517—1563)之傍裔。归为蔡明休(1755-1827)妇,生三子一女,  相似文献   

4.
正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交游广泛,三教九流,无人不交;工农兵商学,无界不往,堪称同时代社会活动家之翘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藏《黄炎培日记》手稿中所夹共106张名片,其身份、职业有教师、官员、商人、军官、医生、银行家,也有国外知名教育家(如孟禄),甚至还有下层民众,可视为黄炎培社会交往活动的一个缩影。黄炎培社交网络的形成、扩展,随着他社会活动的发展而日趋扩大,并与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息息相关。解读《黄炎培日记》手稿中夹藏的名片,能够透露给世人很多微妙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远条堂草》明代万历年间贵阳著名诗人谢三秀的诗集,清代莫友芝认为《远条堂草》卷首《寒夜饮杨愿之太史石林精舍醉歌》一诗作于万历丁未(1607)冬,并由此推定此诗集是"万历己酉(1609)前后三数年作"。本文从与谢三秀交往甚密,并有诗歌唱和的"太史杨愿之"(杨师孔,字愿之)1607年前后的行踪入手考证,又引杨师孔《秀野堂集》为重要外证,将这首诗的作年推断为1610年冬,并认为《远条堂草》应是谢三秀1610至1615年间的诗歌作品集。  相似文献   

6.
难忘父母情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又是一位勤奋的诗人。他1878年10月1日出生在江苏省川沙县城关镇(今属上海市)。17岁时,他父亲病故,终年39岁,黄炎培曾写诗纪念。比较而言,黄炎培怀念母亲的诗更多。他认为,“世界上有美人,最美的是母亲;世界上有好人,最好的是母亲。”他记得,大约他十岁左右,一天午饭,有一碟菜,他想吃。母亲说,留一下,某人要来吃饭。儿啊!待人好些,自己省俭些。黄炎培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1929年他52岁时,专门写了一篇题为《母训一则──待人好些,自己省俭些》的短文,教育自己…  相似文献   

7.
张衍荣 《丝绸之路》2011,(17):61-64
叉,报国寺之游,纯因入乡随俗,客随主便。孰料,就是这么一趟鲜有积极性的“佛文化之旅”,竟让我又开了一回眼界……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可谓该山“第一庙”,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光道人始建于虎头山下,供奉儒、释、道三教,初名“会宗堂”,意谓“三教会宗”,反映出明、清时期“三教”曾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1652),行僧闻达重修,成为香火独享的释家丛林;康熙四十一年(1702)  相似文献   

8.
论文根据已获得的相关文献、档案,对兼具革命团体性质的秘密会党中和堂的兴起、发展及其与兴中会、同盟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阐述。认为中和堂是革命推进的直接产物,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它与兴中会、同盟会的关系或疏或密,其在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香港中和堂(1897—1899)致力于联络秘密会党,重组革命力量;横滨中和堂(1898--1901)在特定时期内实际成为当地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力量;新马中和堂的早期(1901--1906)努力,为当地革命运动和革命势力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新马中和堂最终与同盟会分道扬镳,主要原因在于其散漫组织不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革命派联络中和堂的方式与致公堂有着明显不同,对此笔者也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9.
1927年,黄炎培被国民党视为“反动学阀”遭到通缉,中华职业教育社也被查禁.匆忙中,黄炎培跑到日本占领下的大连避难.1931年,国民党撤销了对他的通缉令后,黄炎培回到上海开始着手恢复职教事业. 晤面蒋介石 一天,邵力子先生来到中华职业教育社.邵力子是黄炎培的老朋友,两人在上海南洋公学就曾是同窗,彼此非常了解.邵力子此次来,是受蒋介石之托,约请黄炎培去南京晤面.  相似文献   

10.
黄方毅 《江淮文史》2012,(5):4-22,1
“黄炎培周期率难题”执笔人姚维钧 上个世纪有两部同为夫妻合作,又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著作。一部是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与其妻海伦的合著《西行漫记》,首次介绍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及其领袖们;另一部是1945年黄炎培与夫人姚维钧合作完成的《延安归来》,向世人介绍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同时又向共产党领袖毛泽东提出“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前者影响之大,超出中国,传遍世界;后者传颂天下,影响之久,到了21世纪的今天仍不时为人提起,被称作“黄炎培周期率”或“黄炎培周期率难题”。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同济堂”中药店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商店之一。它创建于清朝光绪十四年(西历1888年),至今有11O年了。贵州地处华复边睡、气候不佳,土壤瘠薄;自秦、汉以来,就被汉人视为蛮荒之处、瘴病之区。它的开发比江南晚得多,虽然设省是在5O0年前(明朝永乐11年),但基本上形成现在的区域是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8世纪初叶)之事c据史料记载,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起到民国36年,省内先后发生较大的疫病流行139起;流行面积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十分惊人。不利的自然环境、十分落后的生产力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致使贵州经…  相似文献   

12.
苏则平定张进之乱王开堂苏则(?-公元223年),字文师,扶风武功(今陕西兴平县)人。自幼聪颖笃学,刚直疾恶。初为酒泉太守,汉献帝兴平年间,三辅(今陕西渭水流域)发生战乱,因饥穷而避难于北地(今陕西耀县)。后转为安定(今甘肃泾川西北)、武都(今甘肃成县...  相似文献   

13.
清代蒙古诗人梦麟高兴璠梦麟(1729—1758年),字文子,又字瑞占,号谢山,一号午堂,又作耦堂、喜堂,西鲁特氏。蒙古族,隶蒙古正白旗。祖籍内蒙古科尔沁,七世祖博博图率七十余户来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即授牛录额真之职。其后,历代为官。父宪德官至工部尚书。...  相似文献   

14.
澄心堂"是南唐先主李异节度金陵时的宴居之地,后来成为后主藏书籍、会文士及撰述之所。澄心堂纸,就因取自澄心堂的样制而得名l'l。南唐中主、后主都是很出名的书法大家,对文房四宝颇为重视,澄心堂纸是专门制作、供御用的纸张。因而严禁在市面上买卖,故世人难窥真颜。其式样和面貌史载不详。南唐灭亡后,澄心堂纸的制作工艺也失传了,剩余的澄心堂纸均人宋廷。由于此纸篇幅狭窄,写诏不便,故宋廷使用无多,长期封置一旁,无人识得其珍。以至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苏易简写《文房四谱》一书时竟提也没提澄心堂纸。大约宋仁宗时,澄…  相似文献   

15.
<正>鲍忠(1892—1964),原籍浙江省永嘉县。从小受其父传教影响,读书后历经教会学校熏陶,1920年进入南京金陵神学院,毕业后在南京长老会母堂传道。1927年,中华基督教会宁镇区会委派前南京堂会牧师孙喜圣和上海清心堂牧师李恒春,于南京四根杆子路(今莫愁路北段)老礼拜堂内举行主礼,授封鲍忠为南京中华基督教会汉中堂(即今基督教莫愁路堂)牧师。1929年6月1日,鲍忠牧师代表南京基督教会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  相似文献   

16.
词条四则     
词条四则张骞(?—前114)陆上丝绸之路的“凿空”者。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官至大行,封博望侯。曾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于建元二年(前139),奉汉武帝之命,带堂邑氏之奴甘父等百余人出使大月氏。途中为匈奴所掠,扣留10余年。后与部下逃往大宛,由大宛...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祖籍铁岭,不是辽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的祖先自其祖父曹寅始、依次上推为曹玺、曹振彦、曹世选(又名曹锡远),以上断代无考。过录曹雪芹直系祖先一支的《五庆堂重修曹氏宗谱》的“入辽始祖”是曹俊。曹雪芹的祖藉是其祖先居住占籍之地,其祖父为近世第一代祖先,自曹寅上至曹俊的籍地,都是铁岭,不是辽阳。一、曹 寅史料记载曹寅籍地有五:“世居沈阳地方”(《八旗文经》)、“世居沈阳”(《清史稿·文苑传》)、“沈阳县人”(《白山词介》)、“奉天人”(《国朝词综》)、“三韩”(韩艹炎《有怀堂文集·织造曹使君寿序》)。沈阳地方、沈阳县、奉天(府),都是…  相似文献   

18.
刘大年同志存当代学人手札选刊刘潞编注(一)大年同志:前天由石家庄回来时,李何林①同志托带回代乳粉三筒,想你知道是那几个同志的。现派人送去请为转交是荷。搬家后有无其它新的问题,便中盼见告。即致敬礼!成仿吾②[1948-?]③12日(二)大年同志:你的信...  相似文献   

19.
旧志不设“概述”。民国时期黄炎培纂《川沙县志》,首创分卷首之“概述”,用以说明各卷大要及阐明义例,但并未设全志概述。1981年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提出的《关于新县志编纂方案的建议》(草案),志首设“概述”编,包括历史大事记、建置沿革、区域与区划、县城与乡镇、人口与民族。这是后来许多新志称为综合编的内容。还不是全志概述。其后,在新志实践中,出现了志首概述。同时,还有卷(章)首的概述。本文分析的是志首概述。  相似文献   

20.
父亲黄炎培(1878年生),长邓小平(1904年生)26岁。黄、邓虽不属同龄,而且也不像黄炎培与毛泽东那样有私交往来和师长之谊(黄是毛的老师徐特立之师),更不像黄炎培与周恩来那样有长年共事的经历和较多的接触,然而,黄、邓交往过、共事过,在延安、在北京,尤其是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与之前30年的1950年春黄炎培向毛泽东建议实行的国家大政方针相近,可谓“不谋而合”。黄1965年逝世,邓1997年作古,今年系邓公百年生辰,斯人已去,山河依旧,回首先辈,不胜感慨,乃作此文以示纪念。“半个老乡”大约是1953年的一个晚上,父亲开完会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