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列宁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①又说:“对于领导一个大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来说,最大最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②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它的基本内容在思想上表现为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则;在政治上制定和执行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历史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中共七大第一次这样明确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写进了党的总纲,而且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义务在党章第二条规定下来,要求党员“为人民服务,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并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需要,向人民群众解释党的政策。”中共“八大”所通过的党章,根据中国共产党已  相似文献   

3.
欧阳德君 《沧桑》2013,(6):173-175
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是指“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要求个人要把奉献社会与自我发展结合起来。为人民服务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要坚持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坚持利益与责任的统一,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检验为人民服务的标准主要有道德标准、历史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歌唱二小放牛郎》、《国民党一团糟》、《革命人永远都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朗朗上口,曲调动人,催人奋进,流传深远。音乐家劫夫的名字正是通过这一首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而为人们所熟知,这是一位让音乐为人民服务而将音乐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音乐家,“当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作曲者比当什么都强”,是他留给人们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5.
“公仆”考     
“公仆”一词,现在非常热门。许多国家的公务员,都喜欢用“公仆”互勉,希望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但考之“公仆”一词,在中国古代无之。这是一个根本思想概念转变的问题。简言之,也就是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统治阶  相似文献   

6.
女英雄胡筠     
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平江、浏阳、通县、修水、铜鼓等县一带的人民群众中,传颂着一位英勇善战、威震敌胆的传奇式巾帼英雄。她,就是出生在湖南平江县天岳乡的红军女指挥员胡筠。她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杰出的领导者和创始人之一,曾参与彭德怀部举行的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和苏维埃政府。她担任过湘鄂赣特委常委、平江县苏维埃政府第一届主席等职,群众亲切地称她为“革命的女英雄”。  相似文献   

7.
阿根廷前总统胡安·多明戈·庇隆是拉丁美洲现代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一九七四年七月一日他逝世时,阿根廷全国震动,舆论界称他为“在阿根廷留下深深足迹的伟人”。首都上百万群众冒雨为他送葬,不少人悲痛落泪,有的人甚至激动得晕倒在大街上。拉美国家政府宣布为他致哀,政治领导人纷纷赞扬他是“拉美人民运动的领袖”、“收回  相似文献   

8.
莫自才 《攀登》2013,(1):113-116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工作者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是践行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实践,是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更好地服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刘秀洲 《神州》2013,(35):41-41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我国独具特色。在物质文明日益丰盛的今天,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化就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文化部提出了群众文化四基建设--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它是新时期繁荣活跃群众文化、推进群文事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去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深得民心,它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创造一个和谐、温馨、舒适、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繁荣、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是我们广大群文工作者首要任务,也是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民的作家不朽的作品———纪念赵树理诞辰90周年□翟泰丰赵树理同志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之一,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与新的时代、新的群众相结合,创作成就卓著的人民作家,是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为我们中华民...  相似文献   

11.
《文史春秋》2013,(5):F0002-F0002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改善全全乡鹤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正要写人民史必须端正历史观,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人民史观、群众史观。人民史观、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者说主体性力量。在以往、现今、未来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体性力量;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社会领域、每一个社会活动中,人民群众也是主体性力量,同时也不能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郑植 《世界》2006,(6):64-64
“顶头上司”的问题,就是我们对谁负责的问题。我们要求官员对党负责,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就是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负责。衡量我们的工作的唯一标准,是是否对我们党的事业有利,也就是是否对人民负责。人民群众才是我们每一个官员的顶头上司。  相似文献   

14.
如何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各基层党委(以下简称“党委”)今后一个时期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党委能否肩负历史重托,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圆梦中国,关键看党委是否具备统领全局抓落实谋发展的本领。  相似文献   

15.
洪泽湖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水库,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黄河夺淮”后,黄河水往往倒灌洪泽湖,致湖底日益淤垫,成为著名的“悬湖”。解放前,洪泽湖的蝗灾和水患给湖区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开展灭蝗治淮事业,彻底改变了湖区人民的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16.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惟有两种东西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二是人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是的,如果人人内心都有一个崇高的道德准则,那么她就像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带给我们的是明净、清爽,使我们感动、快乐。在俄国十月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人民的生活十分艰苦,伟大的导师列宁也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一天,一位农民朋友来看望列宁,他“责怪”列宁生活太清苦,连黄油也没有,而肩上却承担着国家的  相似文献   

17.
1、“七君子”之结局1936年夏季,蒋介石干了一件特大的坏事、蠢事:他命令手下逮捕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7位领导人,酿成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结果是蒋介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充分暴露了其反动的嘴股、虚弱的本质;而沈钧儒等7位爱国领袖却从此闻名四海,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与爱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释放“七君子”;“七君子”经过尖锐斗争的考验,更加坚定积极地投入抗日救国与争取民主自由的群众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七君子”后来的命运和结局却是大不一样的,大…  相似文献   

18.
在《贵阳晚报》创刊26周年之际,作为参加过这张报纸创建工作的一位老报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上世纪的70年代末,虽然粉碎“四人帮”已近3年,但“文化大革命”留下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具体表现就是尚有“三余”,一是极左思潮仍有余威;二是地方派性尚有余力;三是干部群众尚有余悸。当时,人们把改变这些现象的工作称为“拨乱反正”。在贵阳进行“拨乱反正”中,时任中共贵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杨德政同志,深感一个省会城市,连一张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报纸也没有,很难开展工作。于是提议创办《贵阳晚报》,此事得到市委书记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上第一次将“人民首创精神嗣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作为我们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十条经验之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首创精神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要发扬人民的首创精神来促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相似文献   

20.
“群众”概念在近现代经历了从否定性涵义到肯定性涵义的转换,同时近现代历史客观上也显示了“群众”作为集体的力量和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能量,但其间也凸显出对于“群众”的双重态度和矛盾心态;从另一层面而言,在历史文本和叙述中呈现出来的“群众”概念基本上是一个对象性、客体性概念。这些因素形成了近现代群众观念的内在张力。考察汉语语境中“群众”概念的源流,分析形成群众心理和群众意识的社会基础,认识其历史与现实问题,对当代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性意识,避免西方现代“无(非)主体性”大众社会问题,促进现代“群众”承担社会主体性义务、责任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关键问题在于“群众”及其意象从对象(客体)性境遇,到“群众”或“人民”自身的社会历史主体意识及相应社会责任、义务自觉认同的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