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旅游资讯     
《旅游》2000,(8)
世界双遗产纯真武夷山旅游资讯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推介会在京举厅武夷山以其独特、绝妙的自然景观、生物的多样性以及闽越文化遗存朱子理学的摇篮摘取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这块金牌。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向武夷山颁发了证书。好事成双。6月23日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海淀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协办的武夷山双遗产旅游推介会在京举行。真山水纯文化是武夷山最大的特点。她是全国推一的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度假区于一体的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也是已批准的我国目前面积最…  相似文献   

2.
赤日炎炎,酷暑难熬,正当人们千百度追寻清凉世界之时, 2006中国武夷山森林生态旅游节,日前在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幕。旅游节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经营管理工作委员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旅游协会文化与教育分会,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由武夷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内旅游院校负责人  相似文献   

3.
<正>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武夷山风景名胜保护区,2006年7月15日正式迎来厦门建发旅游集团旗下五星级"悦华"品牌连锁酒店的进驻,进一步提升了武夷山的接待能力与城市品位。武夷山悦华酒店坐落在福建省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西邻崇阳溪、面朝武夷山著名景观大王峰,交通十分便捷,风景如梦如画。酒店结合悦华品牌特色和当地建筑风格设计建造,与周边美景相得益彰,成为地标性建筑。酒店定位于  相似文献   

4.
2005年2月20日,由武夷山旅游(集团)与武夷中国旅行社共同主办的“全国中旅系统武夷山景区旅游业务洽谈会”在武夷山市武夷山庄召开。来自北京、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等中旅系统的50多名代表,以及武夷山市政府、武夷山景区、武夷山中国旅行社等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考察了武夷山各经典旅游线路,以及新开发的景区、景点等。  相似文献   

5.
走过云南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是我国旅游大省,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著名旅游城市,令多少游人为之魂牵梦想,正当闽北乃至整个福建省都持久高温无雨的季节,记者随武夷山旅游者联盟128人的直飞包机,从武夷山飞抵昆明,6天中走过云南3座代表性的旅游城市,这里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还有那人类梦想的理想家园,至今还深深留在我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6.
《福建旅游》2004,(11):5-6
今年以来,武夷山旅游市场佳讯频传,继夏日暑期旅游持续火爆之后,“十一”黄金周效益又超出预期,传统的竹筏游,核心景点游长盛不衰,周边特色旅游如生态游,大峡谷漂流等蓬勃兴起……伴随着这一系列可喜的现象,记者近日在走访武夷山旅游部门,旅游企业时,发现武夷山的旅游市场又出现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沈吕  陈逸 《福建旅游》2005,(5):11-11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努力打造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旅游经济圈、以厦门为中心的闽西南旅游圈、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西北旅游经济圈等三大旅游经济圈,使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在福建齐放光芒,福建省旅游局将与中国旅游报联手,组织福建主要客源地的百家媒体记者赴闽采风,联手打造福建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8.
<正> 武夷山"风光绮丽,秀甲中华",已是举国上下,众口一辞。武夷山文化积淀之深厚与精粹,更是有口旨碑。武夷山的文化不仅与武夷山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且为武夷山盛名之经久不衰,提供了坚实、长效的保证。大树参天,根植沃土;楼高万丈,基奠磐石。武夷山之名,盛九州,震天下,皆因"丹山碧水"的自然风光融于优秀的历史文化之中。武夷山的历史文化,虽说是道、儒、释齐辉并显,但是其主体文化则是道家文化;而武夷山道家文化的核心是彭祖的养生文化。武夷山以彭祖二子"武"、"夷"名之,证明彭祖是武夷山的开山祖。武夷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六洞天",即"升真元化洞天",彭祖本是中国道家先师。彭祖在武夷山修心养性、修  相似文献   

9.
<正> 初夏的武夷风景怡人,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5月15日~18日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暨第九届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在武夷山隆重举行。福建省副省长王美香在开幕式上讲话,南平市市委书记徐谦致辞,开幕式由南平市市长陈桦主持。王美香代表省政府对本届武夷旅洽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她说,中国武夷山旅游节和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是  相似文献   

10.
《福建旅游》2005,(8):160-160
苏闽旅游集团是武夷山久负盛名的民营旅游集团,苏闽旅游与改革开放后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同步,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苏闽旅游充满着艰辛并不断创造辉煌,依靠党的好政策,凭着苏闽人的诚信团结、拼搏进取.从一开始只有几十张床位的苏闽寒舍.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武夷山乃至闽北最大的民营旅游集团。  相似文献   

11.
《福建旅游》2005,(8):162-162
福建武夷山亿力大酒店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是具有现代化设备和管理水平的三星级酒店。酒店白墙绿瓦、高低错落、绿竹木成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别具特色。酒店功能齐全.是国内外嘉宾举行会议、旅游度假、商务洽谈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2.
<正>闻名遐迩的武夷山,是我国第四个、世界第23个世界双遗产地,然而在武夷山风景区的东南部,尚有一处外人知之甚少、正在等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那就是武夷山的千年古镇——五夫。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误解与反思——武夷山案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常被视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的常识,不少开发者也因此对文化旅游地开发付诸极大的热情,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地都能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成为游客追逐的热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研究发现,大众游客只能感知到文化的一些表层元素,他们希望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包装与充分展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认为,文化元素在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但只有经过充分解说与合理展示、让文化不断“活化”、能够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的文化,才能发挥“灵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沿资讯     
《丝绸之路》2011,(3):76-79
"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启动近日,"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启动仪式在贵州贵阳、江苏苏州、福建武夷山、山东曲阜、河南登封五地同时举行。据悉,国家旅游局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推动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繁荣,提升旅游市场发展品质,将2011年确定为  相似文献   

15.
<正> 人间仙居——武夷山庄系武夷中国旅行社(国际社)旗下四星级旅游饭店,坐落在幔亭峰下,崇阳溪畔,占地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绿地面积逾80%,是武夷山双世遗景区内唯一高星级园林式酒店。武夷山庄乃国际建筑协会副主席、我国已故建筑大师杨廷宝教授指导,齐康、赖聚奎、杨子伸等著名专家根据武夷山自然与文化的要求精心构思而成。它既突出闽北民居特色,又具江南庭院风景,把民族化建筑与现代化设施,古朴典雅的山庄与优美的武夷山水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国际山水茶体育·旅游节于12月5日至8目举行。作为海西旅游的名片,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武夷山是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是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台湾冻顶乌龙也引种自武夷山,武夷岩茶“大红袍”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牌坊作为一幅独特的建筑画卷,为武夷文化增色不少。本文将牌坊分为四类,对武夷山牌坊的历史、建筑渊源作了考证研究,指出武夷山古牌坊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莫新禄 《旅游纵览》2023,(11):182-184
根据武夷山地方环境特色,借鉴“物联网+”思维模式,形成“民宿+”的发展思路,是促进当地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民宿+”的主要形式为“民宿+茶”“民宿+采摘”“民宿+养生”“民宿+研学”“民宿+直播”等,民宿主人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不断丰富旅游民宿经营项目,提升旅游民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逐步建设高档旅游民宿,争取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在总结武夷山旅游民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丰富“民宿+”内容,提高武夷山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武夷山市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品牌优势,旅游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旅游经济正进入由观光型向度假型逐步转变的新阶段。武夷山度假旅游的主题长期以来生命与生存、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长寿更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大目标。于是,生活环境与健康、运动与健康,饮食与长寿、气功与长寿等得到不断研究和探索。几千年前,武夷山开山鼻祖——彭  相似文献   

20.
从现实来看,遗产与旅游关系密切。其一,遗产的潜在价值将是最直接的旅游资源,这可从蜂拥而至的大众旅游看出;其二,遗产旅游的独特性可能会使规划者依据需要选择遗产地的一些文化特质,一方面适应于全球化的模式需要,另一方面则凸显其地方文化特色。这一观点呈现出遗产地村落面临遗产旅游而可能发生的两种现象:去地方化与再地方化。本文将以武夷山城村古村落为个案,在重新审视世界遗产保护模式的基础上,考察村落共同体在遗产保护中的文化变迁与调适,以期说明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现象是地方(村落、民众等)应对当下遗产运动所做出的表述,由此强调遗产的地方性主体的文化自觉对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