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考证了金文拓本著录中的两个问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者旨於睗剑旧有两种不同的拓本,之前不少著录都误以为是两柄不同的越王剑。我们辨识出了其中一种是一个"错误"的拓本。程瑶田《通艺录》中提及司马达甫收藏的一柄古剑,我们认为即是著名的吴王夫差剑。通过对司马达甫卒年的考证,可知司马达甫是目前所知该剑的第一个收藏者。程瑶田《通艺录》较早辨识出活字模痕并描摹出來,是该剑早期著录中的一个重要摹本。  相似文献   

2.
1995年底浙江省博物馆从香港征集的越王者旨於睗剑是一件稀世珍品。这柄铜剑保存完整,剑体磨砺光滑,剑刃犀利异常,剑身亮泽如新,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卓绝的青铜铸造技术,是吴越地区冶铸技术水平达到高峰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文物》1996,(4)
最近,浙江省博物馆从境外抢救回流失海外的越王者旨於睗铜剑。保存情况极佳,全剑完整无损,毫无锈蚀;剑茎上的丝质缠缑也保存较好;所附漆剑鞘完整如新.乌黑光亮,这是出土或传世的吴越王剑中绝无仅有的。曹锦炎、马承源、李学勤、柯俊等分别对此剑的形制、铭文、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研究。南京栖霞山干佛崖造像,是现存为数不多的重要南朝造像遗迹,其艺术和史料价值极其重要。本期刊发了第13窟的简报。双包山汉墓出土的针灸经脉漆木人形,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  相似文献   

4.
曹锦炎的文章对1974年江陵张家山出土的“越王盲姑”剑铭文重新作了考释,认为该剑应定名为“越王嗣旨不光”剑,是一种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简讯七则     
《收藏家》2005,(9)
广州举办“神奇的楚文化”展览“神奇的楚文化”展览于8月18日至10月15日在广州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从荆州博物馆12万件馆藏文物中精选了118件(套)漆器、青铜器精品,其中包括越王勾践的重孙州勾所用的“越王州勾剑”,与越王勾践剑并称为“越剑双绝”的“越王鹿郢剑”以及  相似文献   

6.
越王剑剑残长60.3、剑格广5.1、剑茎长9.5、剑首直径4厘米。铭文鸟书错金,除剑首上个别字有损伤外,其余皆完整,金光燦然,极为美观。剑体虽有较多的残伤,已断为四截,然形制大体完全,仍不失为诸越王剑中的珍品。现藏上海博物馆,未经著录,附图于后。(51页图版) 铭文分铸于剑格剑首两处,合计三十二字,字数之多为传世越王剑之冠。释文: 剑格正面:古北王(越)戉戉(越)王北古剑格背面:自用(作)乍自自乍(作)用自剑首:囗戉(越)王北自乍(作)  相似文献   

7.
1997年2月,凤翔县博物馆征集一柄玉首青铜剑,出土地点不详,约在县城东南20公里的彪角至虢王一带。 剑脊呈直线,从斜而宽,双锷平直,甚锐利,格较厚,正面作倒凹字,截面为菱形。圆茎,茎上有两道突起箍。剑首青玉质,正面呈束腰梯形,截面梭形,首上端有圆孔,与茎衔接。剑通长43.3,宽4.2,茎长7厘米,玉首高5厘米。该剑保存完好,局部光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荆州曹家山一号楚墓新出土越王不光剑,在系统梳理相关"越王不光"铜剑铭文的基础上,指出相关剑铭在读序、内容等方面差别明显,特征性强。通过对铜剑型式、铜剑出土位置等信息的仔细辨析,强调科学考古出土的资料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并且提出在考古发掘中值得关注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莹 《福建史志》2014,(1):54-56
泉山,位于屏山东麓,又称冶山,是福州城垣的发源地,福州第一座王城“冶城”就从这里拔地而起,因多泉故又名“泉山”。泉山后有欧冶池,又称剑池,相传为越王铸剑之处。其时的冶山花木茂盛,古榕苍翠,从上而下九曲流饬,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2月,在文物普查过程中,我们先后在吴县北桥乡和枫桥乡征集到青铜剑各一把。现分别介绍如下: 剑一:喇叭形剑首,施有弦纹数道;茎呈圆柱状,半空,茎上有两道凸箍;宽格,格与箍面上施有变体“涡纹”,剑身较短,脊直居中。通长28.4,身长22.1,宽3.3厘米。该剑是社员吴德宝1980年在苏城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文化的瑰宝中,越王勾践剑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有其独特的传世意义。而这把剑独特的铸造工艺也引起了我国广大学者的浓厚兴趣,其罕见的菱形纹饰花纹工艺和青铜冶炼手段体现了数千年前中华民族领先于世界的技艺水平。本文借由对越王勾践剑的铸造工艺的研讨,对春秋时期青铜这种器物文化做出技术性的探讨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周时期,吴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青铜复合剑,剑的中脊和两刃是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青铜铸接而成。为充分了解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对上海博物馆馆藏的4把青铜复合剑残剑进行了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能谱仪分析残剑的剑刃和剑脊的成分,金相显微镜分析剑刃和剑脊的组织,发现中国古代工匠采用低锡青铜制作韧性好的剑脊,高锡青铜制作强度和硬度高的剑从,通过榫卯结构以铸接法将剑脊与剑从结合成一体,得到刚柔兼具的青铜复合剑。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先以陶范铸造法铸造出两侧带榫头的青铜剑脊,剑脊的成分采用88%铜、10%锡、2%铅的低锡青铜;然后将青铜剑脊置入铸造剑从的陶范内,两侧的榫头伸入陶范型腔中,剑从的成分采用78%铜、20%锡、2%铅的高锡青铜,当剑从凝固时产生的收缩使剑脊和剑从牢固地结合成整体,再分1次或多次以铸接法铸上剑格、剑茎、剑箍和剑首,成功地复制了青铜复合剑,再现了东周时期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东周时期,吴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青铜复合剑,剑的的中脊和两刃是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青铜铸接而成,为充分了解青铜复合的制作,对上海博物馆馆藏的4把青铜复合剑残剑进行了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能谱仪分析残剑的剑丸和剑脊的成分。金相显微镜分析剑刃和剑脊的组织,发现中国古代工匠采用低青铜制作韧性好的剑脊,高锡青铜制作强度和硬度高的剑从,通过榫卯结构以铸接法将剑脊与剑从结合成一体,得到刚柔兼具的青铜复合剑。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先以陶瓷铸造法铸造出两侧带榫头的青铜剑脊,剑脊的成分采用88%铜、10%锡、2%铅的低锡青铜;然后将青铜剑脊置入铸造剑从的陶瓷内,两侧的榫头伸入陶范型腔中,剑从的成分采用78%铜、20%易、2%铅的高锡青铜,当剑从凝固时产生的收缩使剑脊和剑从牢固地结合成整体,再分1次或多次以铸接法铸上剑格,剑茎,剑箍和剑首,成功地复制了青铜复合剂,再现了东周时期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4.
拙编《吴越文字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578页有关150、151两件越王州句剑的“出土”、“现藏”项记载有误,为免以讹传讹,混淆视听,特为补正如下:150号剑五“出土”项下称说“1936年湖南长沙市小吴门外楚墓”,当改为“未详”;相应...  相似文献   

15.
古越阁所藏青铜兵器选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北王振华先生,室名古越阁,积年收藏文物甚为丰富,尤以青铜兵器为最。1992年秋,我在南京参加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年会期间,得与王振华先生相见,看到其藏品的一部分照片、幻灯片,种种珍奇,令人惊诧。今承王振华先生允许,选取所藏兵器特别具有研究价值的十余件,试作论述,请读者指教。古越阁收藏兵器,最引人注目的有三柄剑,即吴王夫差剑、越王州句剑和错金几何云纹剑。下面就先从这三柄剑谈起,然后介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青铜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第5期《文物》曾经报导在湖北望山出土了一柄越王勾践剑,本期又报导了湖北襄阳和河南辉县出土和发现了吴王夫差剑。这些铜剑由于制作精美,而且它们的所有者是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两个统治者,这就引起了文物爱好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欧冶池,古代冶炼遗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相传是春秋时期冶炼家欧冶子为越王铸剑处,故又称剑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建寺院名“剑池院”。池周回数里,大风雨时,波涛晦冥。院僧浚池时,挖出铜刀等器物。池旁竹林中有冶灶遗址.建有五龙堂、三皇庙、凌云台、欧冶亭等古迹。后来  相似文献   

18.
安徽南陵县发现吴王光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5月,南陵县文化馆在三里公社收购了一把青铜短剑。据说此剑在三里公社与何湾公社交界的一座小山头上,距地表约一米深处发现。出土时,剑已被掘土工具击断。剑通长约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两道箍棱。腊窄,无饰纹;有脊。近腊处有铭文两行共十二字,阴刻篆书,初识为"攻敔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戊人",因名吴王光剑(见图)。《左传·昭公廿七年》记载:"光,吴  相似文献   

19.
关于吴越地区出土的青铜剑,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陆续有文章对此做了相关探讨[1],并提出了吴越式剑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也一致认同这是一组明显有别于其它地区青铜剑的类型.在这些剑中,少数剑体铸有铭文,年代多为春秋后期及战国剑,分布范围也扩大到周边地区,甚至在一些远离吴越的边远地区也有零星发现,剑型主要为薄格圆空筒状茎剑和厚格圆实茎双箍剑.  相似文献   

20.
柳叶形剑是古代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很具地方特征的青铜短剑。其主要特征是剑身似柳叶,扁茎无格,剑身基部斜收与茎接,茎上一般有两穿,剑身有中脊,脊侧或有血槽或平斜无血槽。在巴蜀文化研究中,这种青铜短剑是最引人注目的器物之一。笔者对这种剑的渊源谈一点看法,企望对巴蜀考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