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俞彦,字仲茅,上元(今江苏江宁)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上。历官光禄寺少卿。词集亡佚,《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合计录其词一百几十首之多。俞彦还着有《爱园词话》一卷,存词论十五则。关于俞彦的生卒年,  相似文献   

2.
祝允明诗文集主要包括《祝氏集略》(或《怀星堂全集》)30卷、《枝山诗文集》4卷、《艳体诗册》等内容,在此之外散佚的诗文均在辑佚范围.据明清至今的书法艺术类及地方类文献,可辑出诗歌26首以及序、铭、跋、疏、论、评等各类应用文53篇、词4首.尤其其4首词作,可补《全明词》、《全明词补编》之阙.  相似文献   

3.
日本现藏有多种稀见明人诗文别集,有些别集附录有词作,其中陆釴《春雨堂稿》、费釴《费钟石先生文集》、李瓒《闻诗集纪》、刘世伟《后溪文稿》、周诗《与鹿先生集》、曹大同《玉芝楼诗稿》、沈演《止止斋集》、陈言《陈布衣集句》等8家凡载词作74首,其人并词《全明词》均未收录,足补《全明词》之未备。  相似文献   

4.
《全明词》为明词、明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但由于文献浩繁,调查、搜访十分不易,故也有相当数量的佚词有待收罗。本文从总集、别集、词话、笔记、地方志等各类文献中,辑录《全明词》未收之佚作27首,并对《全明词》未及收录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里籍、生平事迹等。  相似文献   

5.
杨循吉,字君卿,吴县人.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进士,授礼郎主事.著书多种,今尚存《苏谈》、《吴中故语》、《七人联句诗句》等。《全明词》存词十五首.关于杨循吉生年,《全明词》小传云:“生于明景泰七年(1456),  相似文献   

6.
明人王尾,初名畹,字孝峙。浙江嘉善人,《全明词》录词入百四十四首、王屋少当佣书,能诗义,得魏大中(1575-1615)赏识。关于王屋的生卒年,(中国词学大辞典)、王步高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等均作“生卒年不详”。  相似文献   

7.
一莫友芝《影山词》计有词章114首(其中,《影山词一》47首;《影山词二》32首;《影山词外集》36首,然末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与词一重合,故实为35首)。倘与其《郘亭诗钞》、《郘亭遗诗》中流传下来的几近千首诗作相比,仅为其九分之一左右。是什么原因造成莫氏之作中词少于诗且逊于诗的现象呢?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8.
近代诗人罗瘿公(惇曧)的诗、词均有重要文献价值及一定艺术价值,然由其友人于1928年整理出版的诗歌遗集《瘿庵诗集》《外集》所收不全。今根据民国报刊及《鞠部丛谭》,辑得诗26首、词5首。  相似文献   

9.
陈允平词集版本众多,现存的三种分别为《西麓继周集》《日湖渔唱》与《陈允平词》。《西麓继周集》为和周邦彦词集,第一种版本以皕宋楼藏汲古阁影宋抄本为源,此源流的版本共收词128首,其中5首有目无词;第二种版本为吴氏双照楼光绪丙午年抄本,收词93首,依陆元龙《详注周美成片玉集》序次进行抄校。《日湖渔唱》为陈允平创作的另一词集,第一种版本为一卷本,以何梦华藏旧抄本为源,收词84首;另一版本以秦恩复校刊的"一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本"为源,收词共182首,下有徐时栋批校本、伍崇耀刊本、刘履芬抄本及胡延等校勘的《四种词》本等。陈词的第三种版本为明乌丝抄本《陈允平词》,收词共53首,均含于汲古阁影宋抄本中,但序次不同,文字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精抄本周邦彦《清真集》一册,内分《清真集》(图一)、《清真集外词》(图二)两部分。前者收词九十三首,后者收词八十八首,共百八十一首。前者书名,原为墨笔抄写《片玉词上卷》五字,又用朱笔改为《清真集》三字;下盖"鹏运校读"白文长方印。后者书名原空,朱笔填写为《清真集外词》,下署"四印斋读本",亦朱笔。全书末尾有朱书两行:"光绪乙未五月廿七  相似文献   

11.
巡检司作为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构,驻扎乡间,接触民众,具有维护乡村社会秩序和稳定的职能。为实现这一目的,明王朝便在农民起义多发区及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密度较大的地区大量设置。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监管制度的缺位以及没有根据情况的变化对一些地区巡检司的布局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最终导致该机构职能的偏离和弱化,引发了明政府对基层社会的部分失控。  相似文献   

12.
朝班是朝会的基础,也是官员品秩及尊卑等差的直接体现。明初,朝班专准品级,其后兼隆侍从,又移于权势,改于因循,出现了次序参错,班行混淆的现象。班序的紊乱,直观地反映了政治情势的变迁。本文对明代朝班做了框架式的描述,并且分析了朝班变化的特点以及造成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明代私人收藏家百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间收藏历史悠久,但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了集中的收藏家名录。本文结合资料,将107位明代私人收藏家的年代、籍贯、功名行状等基本情况列表分析,以期对明代收藏家的分布及组成特点等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官员升迁路径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古代,官僚是亲民治国的主体。这批人能否进行有效的治理与他们的经历密切相关。合理的升迁路径有助于官员积累治理经验。明代官员的升迁已成规律,其突出特点有二:其一,内外皆历,即低级中央官流向地方,高级中央官员须有地方任事经历;其二,行政与监察轮历,也就是行政官迁向监察官,监察官流向行政官。明代官员流向也有两大问题:一是内重外轻局面的加剧,从而妨碍了内外皆历制度的有效发挥;二是由翰林累官升尚书入阁者因缺少地方任事经历,故其治理能力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5.
明文渊阁考     
本文对明代南京文渊阁、北京文渊阁与东阁的地址及相关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辨,指出明永乐年间南京文渊阁与阁臣入直的内阁不是同一地方,明代北京文渊阁的建置不断完善,不能将文渊阁东阁与左顺门南庑东阁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官俸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官俸历来有“最薄”之说,而事实上明官员的生活水准并不亚于任何朝代。虽然明初官员薪俸的基准在制定时比较低,且在繁多的折色变化中,官员薪俸是越折越低,但官员职田的颁受及其变迁,迫使明代官员通过占田而谋求收入,从而使明代官员的官俸呈现出基准低、折色变化繁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明代夜不收军制的创制与发展,起于边防、战阵之需要,其实施运行并非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而是视边防情势变动而不断调整,其分布范围亦因此渐由西北二边推至东南沿海及西南边境,折射出因时变革的精神。史籍中所载夜不收名目繁杂,且执行的任务众多,受此影响,学界多将其界定为刺探与传递情报的哨探或间谍,或是边防中之一般杂役。通过明代边关志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夜不收群体实际上也有区别:直属于镇、卫的夜不收,直接听从本官指挥,主要承担侦察事务,有时也会执行主官临时指令,甚至充当贴身侍卫及充作仪仗队;驻守及巡视墩台的夜不收,遇有敌情,传报腹里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8.
申红星 《史学月刊》2008,5(3):112-119
明代屯田于今河南境内的宁山卫,分为东、西两屯,驻扎于新乡县、辉县、获嘉县、滑县、浚县五地.其职责以屯田为主,操练、戍防为辅.由明代至清初,宁山卫经历了从设置到废止的演变过程.而隶属于宁山卫军户的获嘉冯氏宗族,在获嘉冯氏族谱编撰、卫所军户同原籍军户的关系、冯氏在地方上的发展以及冯氏与外界的联姻状况等方面均有一定特点.通过对冯氏宗族的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卫所军户宗族之全貌,加深对卫所军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名士既属于"士"这一社会阶层,是知识人群体的一部分,又是"士"阶层中一个特殊的分层,是士风、士习演进的必然产物。明代名士源头有二:一是魏晋名士,二是以苏东坡为典型的北宋名士。明代的士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形成了一种好名、重名的风气,进而出现了名士这一颇具时代特色的社会群体。若是简单加以归类,明代的名士可以分为山人名士、文社名士、讲学名士、帖括名士、释中名士、闺中名士六种。明代名士具有求名邀誉与藉名求利两大特点,进而形成独特的名士风度:言谈上,崇尚清谈,喜好雅谑;举止上,狂简、任诞,对晋人风度多加推崇;性格上,多有癖性,如好佛书、红裙,薄宦情;生活上,更是日趋随意化及精致化。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宝卷研究有很大影响的学者有两位:一是郑振铎先生,他在《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一章《宝卷》中,把宝卷分为“佛教”和“非佛教”两大类,并认为宋代瓦子(公众娱乐场所)中的“说经”就是最早的宝卷。①另一位是李世瑜先生,他认为宝卷是民间教派的专用经卷,起于明代正德年间罗清的《五部六册》,否定了佛教宝卷的存在。②两位前辈的结论,都与中国宝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