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武生 《百年潮》2012,(7):41-43
正20世纪50年代,北大校长马寅初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研究,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获得的重大成果。他撰写的《新人口论》一文,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典范之作。"新人口论"的提出为研究人口问题,马寅初曾多次去浙江调查,以掌握全省人口问题的详细资料。他还了解江西、山东等省的人口情况和问题。惊人的人口增长速度,使他深切认识到,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他满怀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2.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创建人之一。前不久,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士光,受《光明日报》社之托,对他进行了一次访谈。访谈录经《光明日报》社编辑部进行压缩后,以《爱我河山求真求实》为题,刊登於该报1996年4月23日之史林版上。为使读者更详细地了解这次访谈的内容,经征得作者之同意,在对原稿略作补充之后,发表於下,以作《光明日报》所刊登之访谈录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张友仁 《百年潮》2012,(12):27-30
1947年7月,我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后留校任教,至今已65载。北大经济系是中国经济学界重镇,有不少大家、名家曾在这里执教。我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共事,深感荣幸。马寅初校长我刚留校工作的时候,北大经济系主任是赵迺抟,经济学教授有周炳琳、周作仁、蒋硕杰等。马寅初还没有到校,校长是胡适。马寅  相似文献   

4.
马叙伦从民国初年的兼课教员、教授到两年后的专任教授,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首尾21年,实际执教13个年头。他以研究诸子和《说文解字》知名,离开中学13年(1902—1915),就在中国最高学府取得一席之地,曾经制订《北京大学整理国学计划》(1921)。强烈的责任感驱使马叙伦不仅仅安身立命于书斋讲堂,而是挺身主持北大教职员会、北大庶务委员会、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会联合会等教师团体,成为北大教授中有独特建树的代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当年北京大学的校长马寅初教授,于1957年4月,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就人口问题发表首次演讲,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几千名师生挤满饭厅内外,听他讲对人口问题的真知灼见,并报以热烈掌声。这年6月,马寅初将自己的演讲整理成文,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并  相似文献   

6.
提起马寅初,人们不会不提《新人口论》。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马寅初还著有一套花费他巨大心血的《农书》,整整100多万字,耗费数年光阴,凝聚着他对中国农业问题的深情关注,更有着诸多有价值的真知灼见。然而,这样一套巨著尚未面世便遭到作者的焚毁!留给世人永远的遗憾……本文不止想赞扬马寅初无私无畏、百折不挠的风骨和气度,也不止想探寻马寅初《农书》中的具体内容,而是希望藉此引发人们的思考:如何重视农业问题,如何正确对待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
马寅初(1882-1982)是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他喜欢以“兄弟”自称,演讲时爱跑题。他亦深知自己这个毛病,所以每次北大开学生运动会,他一般都会准时前来,但每次请他讲话,他总要推辞,除非预先为他准备好讲稿,他才会照本宣科念一念。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宋末东莞学者李用的生平史事,在一些地方志和人物传记中多有记载,但他仅为一介儒士,并无一官半职,所著《论语解》、《竹隐集》亦已早佚,仅存诗一首,致使其生平事迹鲜为人传颂,而其“身浮海日本,以诗书教授”的活动,国内史籍更是语焉不详,即求之于东瀛,亦甚难寻,虽有中日之博学鸿儒如梁容若、桑原骘藏、木宫泰彦等诸前辈的着意搜求,亦终无所获,即如在1991年出版的北大严绍玉教授的《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一书也没有只字提及,这也就很令人费解,成为了历史悬案而应由后来者去求索了。  相似文献   

9.
30年代初,刘半农除担任北大教授外,还兼任着北大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北平美术专科学校董事长、《世界日报·副刊》主编等一些重要职务,为一时之名流.那时,有的女学生为了追求开放,夜奔舞场,影响学业,为此,他亲自为女子文理学院草拟“禁止女生入公共舞场”的布告,不久又在报刊上发表《跳舞与密斯》、《“女性”代“女人”根本不通》等杂文,引起一场辩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萌发了要替清末名妓赛金花翻案的念头,因为他不满《孽海花》作者曾孟朴对“傅彩云”(即赛金花)“肆行谑笑”之言,遂决定为赛氏作传,借以表示自己的义愤.  相似文献   

10.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增长如此迅猛,其原因是马寅初提出的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正确主张不仅没有被采纳,反而被作为“新马尔萨斯主义”遭到严厉的批判。为此,1979年8月5日《光明日报》登载一篇标题为“错批1人,误增3亿”的小文,阐述了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这种观点随后成为文献上对50—6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及后果的概括。 马寅初先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冲破旧传统观念的束缚,言他人想言而不敢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口问题,呼吁实行计划生育。这些主张完全正确,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光辉,是中国人口理论的宝贵财富。1958年掀起批判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的浪潮是对真理的践踏。但是,人们是否因此可以把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归咎于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计划生育,谁都会想到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马寅初的刚直不阿,坚持计划生育的真理,使控制人口最终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许多人却不知道,邵力子是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全力支持者。邵力子是新中国之初少有的几个最早提出并倡导计划生育的有识之士,而且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提出中国要控制人口的思想,是名副其实的公开呼吁计划生育的第一人。而在马寅初遭受不公正的批判时,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没有见风转舵,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2.
30年代,在北大群星灿烂的教授中,有一位被人称为《古史辩》学派主帅的顾颉刚先生,他中等身材,戴眼镜,穿宽大袍子,恰是一个传统中国学者的形象。“我家是一个很老的读书人家”顾颉刚1893年出生在苏州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己讲:“我家是一个很老的读书人家,他们酷望我从读书上求上进。”祖父是一位秀才,喜好书法,精通《说文》,著有《说文通俗》十四卷等。一生以幕僚为业,曾游幕湖北、江西、贵州、山东等地,年逾六十才返回家乡。是个学有根底而又眼界开阔的人。祖母则是一位徽商的后代,据称是“极能干而有决断”的。由于双亲早逝,…  相似文献   

13.
殷旵,中国著名易经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华老子研究会学术委员。主要作品有《易经的智慧》、《老子为道》、《在北大讲易经》等。  相似文献   

14.
杨飞  任玉青 《文史春秋》2007,(11):11-13
1917年1月,在蔡元培校长的力荐下,陈独秀以品学兼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入北大,"一校一刊"实现了历史性会合,再加上北大新派教授的加盟,北大真正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成为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群体的党校教授,更多地是利用特殊的信息优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四不主义"1977年某天,北大哲学系教师王贵秀路遇中共中央党校友人,友人向他抱怨:党校简直呆不下去!当时距文革结束不久,北大也是"余孽很厉害",王贵秀  相似文献   

16.
1958年春,反右派斗争刚刚过去,新的一轮政治运动的序幕又渐渐拉开。在北大校园里,陆续出现的一些大字报的矛头指向年近八十的马寅初。马寅初作为一校之长、著名的党外人士,逃过了反右一劫,他的一些同事、朋友甚至包括他的一些弟子被批判,或者戴上了右派的帽子的痛苦记忆,还深深地留在他心里。大字报再度出现,马寅初决定选择主动。3月21日他贴出大字报作自我批评,检讨1957年4月讲话中有关中国人口问题的某些提法的错误。但是,出乎意料,他的自我批评被人揪住不放。3月26日经济学系主任贴出政治色彩浓浓  相似文献   

17.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系教授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为国际知名的东亚考古学家。有关他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的访谈请参见《哈佛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年,201~222页)、《南方文物》(2011年2期,66~73页)《考古与文物》(2012年1期,108~112页)、《上海书评》《[东方早报》副刊(2010年7月18日,1~2版)。2012年春,他应邀来北京大学讲学,内容涉及中国考古学、金石学、考古类型学和美术史,在北京的考古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同年6月,罗泰前往西安为中美国际田野学校的学生授课,借此机会张良仁对他做了访谈。访谈从他在北大的讲学展开,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2013年6月,罗泰教授再次来到西安为中美国际田野学校的学生授课,在百忙中对本文做了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付斯年纠错     
京红 《文史月刊》2014,(1):32-32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傅斯年在北大教书时,北大有位教授叫朱蓬仙,是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朱教授在学校里教的是古代文学。有一学期,朱蓬仙开了个《文心雕龙》的专题讲座,因为他是章太炎的门生,所以听者甚众。  相似文献   

19.
陈桥驿,1923年生,浙江绍兴人,当代国际著名地理学家、地名学家,现任杭州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导师等。他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主要成果有《水经注研究》。因《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撰,故人称陈桥驿为郦学家。他对方志学也很有研究,造诣很高。他从事方志学的讲授、著作  相似文献   

20.
1953年,一位65岁高龄的学者连夜写下了一万三千字的《我的几点意见》,上书毛泽东。文中,他言之凿凿:为了民众的长远利益,必须科学地节制生育,不能学苏联人口政策对生育五个子女以上的人授予"母亲英雄"。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性学家、哲学家、美学家张竞生。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部万言书被有关部门批了四个字"退回,酌办"后,最后退进了他个人的档案袋里。1958年,又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北大校长马寅初。今天,提及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