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来华的基督教医疗传教士的记述中较多地记载了他们初到一地,虽曾遇到当地士绅和官府的排斥,却也得到一些普通民众的热心帮助;随着熟悉和了解程度的加深,他们与中国地方社会、普通民众多能成为和睦相处乃至相扶相助的邻里和街坊。此外,由于基督教医疗传教士在华的社会生活条件优于西方,医疗工作得到当地社会和普通民众的高度尊敬和慷慨捐助,致使他们很多人“心系中国”。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医疗传教士在中国社会取得成功,并非仅由于西方近代医学在治疗方面的优越及其个人的奉献精神,还在于中国作为一个高度世俗化的社会,普通民众的质朴、良善和地方社会的慈善传统。更重要的是,中国地方社会和普通民众对基督教医疗传教士的接纳和善待,深刻影响到这些随不平等条约而强行闯入的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的重新认识和文化反省。  相似文献   

2.
黄璜 《黑龙江史志》2013,(13):153-154
基督教信仰从产生到今天已有两千年之久。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从一个关注犹太民族得救的狭隘信仰演变成一种普世的宗教,其信徒也从一个弱小民族中的少数人群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基督教信仰作为一种独立的声音一直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不断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朝阳 《史学月刊》2004,4(3):48-53
冯玉祥皈依基督教。是他追求救国救民和扩张个人权势的双重目标交织在一起的产物。对基督教的实用主义态度和皈依基督教而不媚外。是他最终科学取舍基督教的思想基础。由“基督将军”到三民主义信徒的演变,既是社会的产物.也反映了他在追求救国救民和扩张个人权势的双重目标下力图追赶中国近代政治发展潮流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4.
刘剑 《黑龙江史志》2013,(15):134-134
自中国进入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基督教似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在中国传播的绝佳机会。然而后来的历史却证明,基督教不仅未能在晚清中国广泛传播,反而是无法被中国主流社会群众所接受,教案层出不穷,甚至还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枪炮开道且已获得了合法传教权利的西方基督教会势力为何未能成功地使中国基督教化?本文试着从基督教自身视角对此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求给予读者关于此问题的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先施公司创办者马应彪是一名虔诚笃信的基督教徒,并积极参与基督教社会实践。他个人的基督教实践活动非常丰富,包括参与教会自立运动、提倡信徒孝道及开办各类公共事业等,彰显了基督教精神伦理对其思想与行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质变与近代中国科技之落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华传播的质变与近代中国科技之落后邓培森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向西方敞开了门户。在中西文化融汇的潮流中,西方基督教会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加强基督教的渗透,传教士义成了当然的媒介。"西学东传"又成了必然趋势。然而,这一...  相似文献   

7.
圣雄甘地是印度历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而且还是杰出的宗教家、思想家。他在为印度的自由与独立而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创立了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地主义。特殊的历史环境与独特的个人因素使甘地主义打上了东西方多种思想的烙印,即甘地在接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广泛汲取西方文化中的营养。基督教的《圣经》、卡  相似文献   

8.
史瑞娟 《沧桑》2011,(2):34-35
西方政治文化是个内涵相当宽广而丰富的概念,其主流是基督教信仰和人权、民主思想。本文主要从人权意识的产生、同意思想、代议制民主的出现、三权分立几个方面论述了基督教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以说明基督教与西方民主政治的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代表与中国非基督教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爆发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非基督教运动,是在俄共(布)与共产国际远东局、青年国际的直接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并领导,也包括国民党等组织成员参与的政治斗争。俄共及共产国际将不断发展的基督教及其事业,以及在中国青年中滋长的亲美思想,视为中国人走俄国革命道路的障碍,因此,发动非基督教运动旨在打击西方在华宗教势力,削弱西方影响,唤起中国青年的民族主义情绪,并且在青年中扩大共产党的影响。他们通过反对基督教会实现反帝目标的策略在实践中获得一定成效。但基督教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毕竟与东正教在俄国的情况有很多差别,共产国际代表以俄国革命反宗教斗争的经验,来影响中国的非基督教运动,不免有过左的倾向,而这种倾向直到红军长征结束之际才开始被纠正。  相似文献   

10.
在普遍历史观念主导下看待和书写历史,是西方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这一观念大致经历了政治的、宗教的和理性的三种样态。在西方普遍历史观念从宗教演变为理性样态的过程中,12世纪意大利基督教思想家约阿希姆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在人类世俗历史的框架中,构建出一种类似于基督教上帝拯救历程理论的普遍历史观念。这种观念虽仍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但其侧重从尘世生活和人的能动性角度,理解整个人世历史的演进。这使其历史理论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质,可被视为西方现代以理性为主线的普遍历史观念的原初形态,构成西方历史哲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斯拉夫文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简论的对象是中东欧斯拉夫国家的中世纪基督教化,分四个部分:一、关于斯拉夫人的起源和名称;二、斯拉夫国家的建立;三、斯拉夫国家接受基督教;四、斯拉夫国家的基督教化——西方化和拜占庭化。  相似文献   

12.
论文在梳理北美和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阐述了海外华人基督教的一些特征。受多元异质文化的影响,海外华人宗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不仅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得以在海外传播和发展,西方基督教文化也在深刻影响着华人社会,华人基督教由此得到发展,尤其在北美和东南亚。北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文化,华人基督教发展最盛;东南亚华人主要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但基督教的跨族群传播能力使其能够在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因此,华人基督教的发展程度受所在国宗教特性和政策的影响、华人基督徒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海外华人基督教信仰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传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会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兴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龙秀清 《世界历史》2001,1(1):48-59
基督教与资本主义兴起的关系,长期以来是西方学术界激扬字的焦点。韦伯的名《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于新教伦理产生资本主义的观点尽管遭到种种非议与驳斥,但论战双方对天主教伦理社会功能的评判是一致的,都认为宗教改革以前的基督教教诲基本还是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基督教在汉族村落中的传播,有些村落的丧葬仪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尤其在葬礼的形式上,人们开始追求排场、热闹。在笔者所目睹的整个丧葬仪式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中国传统的儒教、道教、佛教以及基督教的思想。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用人类学的观点重新审视乡村的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佛教、基督教的诞生、成长与兴衰,都不是偶然、孤立的,也并非统治阶级某些人物个人好恶的结果。它是当时社会环境条件,也是宗教内部多种原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佛教与基督教一盛一衰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关心 《民国档案》2013,(3):102-107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非常时期,表现为政局动荡、思想活跃、文化丰富等多种特点。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作为一个拥有众多青年成员的宗教社会团体,在此期间,顺社会变革和艺术发展之势,于传播宗教与服务社会之时,以其丰富的音乐传播活动深入于各地城市社会之中,在联络与教育青年、推进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向广大青年和社会民众大力推广音乐文化,扩大了近代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促进了中西音乐艺术的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基督教青年会"服务社会"活动的开展,都促进了基督教青年会工作的发展。随着其向本土化、世俗化的转变,这种音乐推广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效更加明显,不仅丰富着城市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推进了中国音乐文化的近代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圣·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神学历史观在西方历史观念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理论指导,而且对近代西方历史哲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当代西方著名学者克罗齐、科林伍德、巴特菲尔德等都曾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圣·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历史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历史观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奥古斯丁甚至被某些西方学者誉为“历史哲学之父”。而我国史学界对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神学历史观或斥为荒诞不经的宗教迷信,或贬为极端唯心主义的说教,总的来说是否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处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中,东方儒、道、佛重礼,主张禁欲主义;西方基督教教讲究原罪,主张人的自觉性。本文列举东西方经典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祝英台(《梁祝》)、索雷尔夫人(《红与黑》)、苔丝(《德伯家的苔丝》)的爱情悲剧经历来阐释东方“礼文化”与西方“罪文化”对爱情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某种意义上对于个人来说,这种社会关系包括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个人自身的种种关系。本文试图从这一视角分析《菊花与刀》中日本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所表现的行为模式,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日本民族的国民性及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东西方的相遇与冲突中 ,基督教扮演了特殊角色 ,这种历史渊源使得东西方学者对这一课题有着持久的兴趣。 2 0 0 2年 1 0月 1 0日至 1 2日 ,“东亚基督教的再诠释 :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该会由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合办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协办 ,5 0余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 ,提交论文 4 5篇。与会者咸称这是 2 0年来内地关于基督教与东西方文化交流“规模最大名副其实的国际会议” ,诸多新论值得共飨读者。基督教与东亚基督教在同属儒学文化圈的东亚各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