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2005年5月12至14日,“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本次讨论会由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民革天津市委会、天津市孙中山研究会主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化学院、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协办。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学出席会议,提交学术论50余篇。  相似文献   

2.
近一年来,笔者于日本发现了四件民国初年孙中山写给日本阪谷芳郎、松方正义二人的信和电报,为迄今已经出版的孙中山全集、全书所未载,其内容是武昌起义后,孙中山委托日本人建立中央银行事。此事仅见于1913年5月19日《时报》刊载该报驻京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  相似文献   

4.
<正>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一直担任国家名誉主席,直到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宋庆龄一生与孙中山情深意重,直到宋庆龄病重时,她还常常向人谈起孙中山。有一次,宋庆龄对照顾她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7,(6)
孙中山提议,苏俄红军攻取新疆、甘肃,与四川国民党人胜利会师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背叛而失败,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转往上海。之后,孙中山一面“专理党务”,致力于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一面仍像过去一样,积极从境外寻求援助。这时,孙中山在秘密同日本银行界接触的同时,已经注意到了俄国革命的胜利,他明确讲:“此后我国形势,应注意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为此,孙中山特别请了一位俄国教师,去教廖仲恺、朱执信、李章达和李朗如等人学习俄文。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霖 《江淮文史》2003,(3):101-113
一、在安徽合肥地区首次发现孙中山佚文1993年5月,我在研究工作中发现《合肥阚氏家谱》(民国十年刻本)残卷数册,该谱有序文二,一为合肥耆宿王揖唐作,一为孙中山作,写序时间皆为1920年4月上旬,地点皆在上海。从现有资料看,孙中山一生只为两部家谱写过序,第一篇即此序,《孙中山全集》未收。第二篇是1923年应湖北人詹大悲之请作《五修詹氏宗谱序》,已收入《孙中山全集》第七卷。孙中山何以写此序?序中有说明:“阚君兰溪,从余治军有年,劳于国事,口不言功,有冯异大树之风,顷偕其族人……呈其新纂谱稿,请为弁言,余欣然嘉许。”原来,孙中山是应部属…  相似文献   

7.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举起护法大旗,护法运动开始。福建毗邻广东,成为护法运动的重要战场之一。为此,孙中山克服重重阻力,建立了一支以革命党人为骨干的援闽粤军,以陈炯明为总司令。经过周密准备,援闽粤军在1918年5月进军福  相似文献   

8.
“联省自治”是陈炯明的重要政治主张,也是陈炯明背弃孙中山的思想渊源。本文试对陈炯明的这一主张及其与孙中山的关系作初步分析。 1920年,陈炯明率粤军回师广东。在褚辅成、汪精卫等人协助下,经过长期酝酿、精心筹划,1922年5月,陈炯明发表了《联  相似文献   

9.
1916年5月18日,执意反对袁世凯复辟倒退的陈其美(英士)为袁所遣凶手暗杀于上海.消息传出,海内外震惊,国人不顾白色恐怖,以各种方式悼念英烈、谴责凶顽.正在上海的孙中山闻讯,于当天亲临现场,抚尸恸哭,并手书“失我长城”以挽之.陈的遗体于当晚2时由蒋介石移至法租界蒲石路新民里11号蒋宅,5月20日入殓.孙中山虽未曾亲临,却专门致函陈氏家属,称:  相似文献   

10.
1993年5月,笔者应阚维雍烈士海内外亲属请求,为烈士寻“根”,得见民国十年(1921年)刊行的《阚氏宗谱》残本数卷,意外发现该宗谱首卷有两篇序文,一篇是王揖唐撰《合肥阚氏新修家谱序》,一篇是孙中山撰《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两序皆1920年4月写于上海。经检索现有孙中山著述,均无此篇序文,始知该序为笔者首次发现的孙中山佚文。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1910年在檀香山的几次谈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3月28日,孙中山第六次访问檀香山,一直逗留到5月30日。在此期间,曾对记者发表过几次谈话,陆续刊登在当地英文报纸上。它们引起了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的注意,立即将有关资料寄回本国政府。现据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存剪报译出。孙中山的这些谈话表现了他的巨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激情,也反映了他对当时国内外许多重大问题的看法和策略考虑。孙中山满怀信心地指出,清政府即将垮台,革命即将  相似文献   

12.
唐宝林 《炎黄春秋》2012,(12):76-79
《国民党与共产国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李玉贞研究员今年5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新书,该书汇集了作者30多年的研究成果,探讨了1919-1927年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史:从俄国革命党人与孙中山的最初接触到十月革命后列宁与孙中山的初步合作;从列、孙相继逝世后的斯大林与蒋介石之间的利用与  相似文献   

13.
广州蒙难中的永丰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孙中山在民国初年与南北军阀的较量中,深感没有掌握武装力量,办不成事.在广州护法时,就着意培植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给他拨款、调兵.1918年5月孙在桂系军阀逼迫下,离开广州,赴上海,就寄希望陈炯明驱走盘踞广州的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廷.1920年8月,孙中山命陈回师广州,将岑、陆驱走,重组军政府.孙中山出任非常大总统,陈炯明任内务部部长、陆军总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这位集四职于一身的陈炯明成为军政府的铁腕人物.但很快原形毕露,反对孙中山就职非常大总统,反对孙中山的北伐主张,并勾结唐继尧、吴佩孚,分裂北伐军,阻挠北伐.还下毒手派人杀了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邓铿.孙中山不断得到陈炯明叛迹日彰的报告,包括胡汉民、蒋介石在内,都建议孙中山铲除陈炯明.1922年3月,孙见后方不稳,从桂林北伐大本营回师,设大本营于韶关,严斥陈炯明,撤销其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内务部部长职,只留陆军总长职.陈炯明不知悔改,急枪快马召集各军、师长会议,诬称孙中山为“民贼”,起兵“除之”.  相似文献   

14.
人物     
《神州》2008,(6):16-16
国民党明年将派团参加中山陵80周年纪念活动5月27日上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南京拜谒中山陵并宣布:明年国民党将派团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8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吴伯雄率领中国国民党访问团上午8时20分左右抵达南京中山陵.随后举行拜谒仪式.向孙中山先生坐像敬献花圈,宣读祭文.行鞠躬礼.随后挥毫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56,(11)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5月30日应上海"中国晚报"留声部的邀请,在广州"南堤小憩"演讲的三张录音片,已全部在杭州市发现。  相似文献   

16.
1919年底到1920年初,廖仲恺与胡汉民一起,与胡适就井田制度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场辩论。一、廖仲恺与胡适为什么就井田制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论?1918年5月,受到西南军阀的排挤,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不久,廖仲恺在广州办理完财政部移交工作、为援闽粤军筹募到经费后,离粤赴沪,与先期抵沪的孙中山汇合。他们在上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思索中国民主革命建设的问题。"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爆发,使廖仲恺和孙中山等人深受鼓舞,孙中山潜心于自己的著述,同时命廖仲恺与朱执信、  相似文献   

17.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了在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黄埔军校。但考诸史实,这不是孙中山创办军校之始,他建立的第一所军校应该是兴中会时期的1903年在日本东京设置的青山军事学校。孙中山从1895年10月策动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开始,就一直坚持以武装斗争作为推翻清王朝的重要手段。这是完全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需要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孙中山总结实际政治斗争经验教训后,“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不得不稍易以强迫。”所以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初从事武装斗争,主要是联络会  相似文献   

18.
1918年,孙中山在经历数次革命的失败后,为了从思想上唤起民众,启迪国人,实现其救国救民之策,开始撰写《孙文学说》。此书最终的定稿成书时间不会早于1919年5月12日。在书稿的修改过程中,孙中山曾委托曹亚伯与商务印书馆协商出版事宜。它的初版既不是由上海强华印书馆出版,也不是由亚东图书馆出版,而是由上海华强印书局于1919年6月5日出版。  相似文献   

19.
1897年5月,上海出版界发行的《伦敦蒙难记》一书,在各界引起重大反响。作者孙中山,在书中记述了其不久前流亡英国伦敦时遭遇的一场丰狱之险,颇引人注目。孙中山于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后,成为清廷重点缉捕的目要人物。为防止孙在流亡异国后纸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清廷一面通告各驻外使馆密切查询孙之去向,一面花重金店佣外国侦探侦察孙中山的行踪,以伺机随时缉拿。孙中山逃亡美国途中曾在唐人街作过短时停留并发表革命演说,被暗探向清廷驻华盛顿公使密人。当时的清廷驻美公使查明此人即是孙中1]1,系清廷通缉在案之人。碍于驻外…  相似文献   

20.
早年投身革命,战功卓著,毛泽东、朱德称他为大名鼎鼎傅先生傅柏翠,1896年出生于福建上杭县蛟洋的一个地主家庭。少年时期,他凭着勤奋努力,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并考取了福州中学,继而进省立法政学校专攻法政专科。1914年,他受孙中山进步思想的熏陶,东渡扶桑,考进东京早稻田大学学法律。在那里,他见到了久仰的孙中山,聆听他的教诲,并参加了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中华革命党,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17年,傅柏翠完成学业,返回福建蛟洋宣传孙中山的政治纲领和革命思想。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傅柏翠同《新青年》等多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